您认为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举止应该是怎样的?

红姨说


良好的习惯坚持,不良习惯和举止,要改变。

1、对于男的来说,六七十岁退休了将近10年,有的人身体好些,能够自由出行,有些人健康状况不好,自身难保。行为举止是多年养成的,有的人有很好的习惯,很高的修养,言行举止得体,自我约束力强,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都很好。有的人不太讲究,比较随意,也不会有大的问题,个别人会做一些与年龄不符的事,引起误会。

2、女的六七十岁差不多退休20年,七十都古来稀了,这个年龄或者在家带孩子,或者出去跳广场舞,干一些与年龄相关的事。

3、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50,60后基本上都进入六七十岁的年龄,这个年龄“怕死爱钱不瞌睡”。绝大部分都是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退下来颐享天年,写写字,画画画,养养花,跳跳舞,旅旅游,也有养鸟的,街头巷尾下棋的,都是活动量不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

4、这个年龄社会活动也不多,就是超市、菜场买买菜,溜溜弯,路远的也坐坐公交车,刷刷免费公交卡,有座位就坐,没有座位站一会也可以,只要不妨碍别人,这样的行为举止不用改变。至于个别人倚老卖老,强占座位,毕竟不多。良好的习惯继续坚持,不好的举止应该改变。

5、不管那个年龄段的人,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人要关心爱护年轻人,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扶他们走一程。年轻人也要尊重老人,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墨香一毛在西安


我今年68岁,老伴儿70岁,在家庭中,儿子和女儿的事情,我啥也不管,也不过问,老伴和我相反,什么都想管,什么事都想问一问。在社会中,我每天也不和别人说话,小区里的人和我打招呼,我就点点头,或者回一句,我老伴和我正相反,看见谁都能聊一会儿,上赶着和别人说话。


刘井隆


很高兴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你认为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举止是怎样的?根据这个问题,我有以下见解,

答:现实生活中,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有很大差异,在思想上,心里上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怎么差异都是老人,老人们的举止都是差不多的,我有以下理解: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老人在这个阶段的举止已经无法改变。这个是人在长期的生活中所逐渐形成的,到达这个年岁基本是无法改变的了。所以我们要有理解的心态。毕竟在时光冉冉的过去。他们都经历了不同的生活与体验。

2)在社会当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一些老人怪异的举止。我们应该给予理解与包容,因为无论是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毕竟在这个世界,当某些人从一个举足轻重之人转变到现在无所事事一个人,是一个自己很空虚很孤单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谢谢你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图片如下:


森哥爱生活


我是六十八岁的老人,文化很低,但我觉得文化低不得于素质低。现在中国逐步走进人口老令化,老年人很多,你要没有素质怎么给中青年作榜样。不要五六十岁就倚老卖老,坐车出行要求一些少年或身体不便的年青人让座,甚至傉骂欧打,更有甚者这次疫情,有个别老年人不戴口罩出行,还大言不惭说,这大岁数不习惯,我觉得年令越大应越有风度,才不会被形势抛弃!



长山紫云1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六七十岁,应该处在退休老人的黄金时段,手里有退休金,身体状况尚好,已经度过退休初期的心理空落期,孙子孙女等隔辈人基本上幼儿园或上学,不用再辛苦帮儿女带孩子,此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在家庭、社会中的举止得当,别人喜欢,自己开心。

一、保持良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家庭中,你已经不再是顶梁柱,最好能够得体地退出儿女的生活,自己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准许,必须生活在一起,家务可做可不做,儿女的生活,尤其感情生活,绝对不要介入。在社会中,要时时记住自己已经退休,无论过去是多大干部,现在跟同龄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倚老卖老,免得没人买账的时候自己打脸。一定守住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也决不能给社会添乱的底线。

二、提高养生意识,培养兴趣爱好。六七十岁的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点特长,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打发闲散时光。比如跳跳广场舞,学点乐器,搭伴旅游等等。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最忌讳的就是贪小便宜的心理,永远记住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管好自己的口袋,遇到需要动用存款的大事必须和儿女商量。

三、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正常规律,不仅要在意生命的长度,还要重视生命的质量。生病了积极治疗,如果治不好了,那就好好享受剩余的时光。儿女子孙能尽孝床前,是自己前辈子积下的阴德,久病床前无孝子,也不必抱怨。真的到了生命尽头,不拖累孩子,不折磨自己,含笑九泉,无悔一生。

老人如此举止,子女爱戴,社会尊重,自己开心!





清水弯弯hrp


保持自已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自己在当主角了,帮助儿女们做一些力所能及,有益的事情,对儿女讲话要以建议的态度,不要在以命令的言语了,尊重儿女们的选择。

随说不能在给社会做多大贡献了,但决不能在给社会添乱。让好的生活环境让给年轻人。

着重自已的形象,经常锻炼身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学习一些养生之道,保持好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多关心爱护身边的所有人,尽量减轻儿女的负担,让他们的精力投放于社会,给儿女,给所有人留下一个好的形象。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老杨红


六七十了,大多数人双亲已去、儿女成人,该尽的义务都完成了,清静无为、健康快乐地度过余生是最大的追求!窃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装聋作哑,管住嘴。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多么含辛茹苦,有关家庭建设、儿女亲家、孙辈教育等,一概交给儿女做主,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2、保持健康,迈开腿。有计划、有规律地自我锻炼,多郊游,多出门走动。坚信:久病床前无孝子,长寿核心是健康!病病殃殃、瘫痪卧床,即使长寿也没有质量!

3、孙子孙女,放开点!隔辈亲是天性,为儿女分忧没错,但是带孙子要分主次,不能大包大揽,如果为抚养教育孙子与跟儿女发生争执就更不可取了。记住:没有养爷的孙子,你对他们没有绝对的义务。

4、亲情友情,看淡点!六七十岁了,要服老、别逞强,自己都步入老年需要关照了,所以对亲戚朋友想帮了帮,不想帮了也无所谓,别太强迫自己!

5、金银细软,留着点!不要把所有的财产都交给子女,在自己闭眼之前尽量做到财务独立,如果把自己的养老钱一股脑支持儿女投资、创业就更不可取了。钱给他们容易,要回来难!


周山秦人


我认为六七十岁的老人,已经历了人生的大半。这一大半的路程使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勤和懒,懂得了自尊,自立,自爱,自强的真正涵义。不论你的出身,学识,地位和家庭怎样,到了这个年龄了应该是一个宽厚仁慈,任劳任怨,朴素的,勤俭的老人,一个发挥正能量的老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老人。

无论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老人都是宝。这是因为他的一生的故事都是宝贵的经验。

我希望,包括我自己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做一个有阳光,能与时俱进,受人尊重的老人。





松柏木


在弹指而过的光阴里,一晃我己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了。

然而我们不是生活在孔子年代,不能逾矩。作为新时代的老年人,不论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岁数的增老,我们己经力不从心了,在家庭里不再是儿女们的顶粱柱或主心骨了,不能过多的去干预孩子们的事情。

生活中也曾有些老人我行我素,倚老卖老,唯老独尊,让人大跌眼镜。身为受人尊重的老年人,要做到口中有德,目中有人,举止得体,宽厚仁慈,在自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偶而坐公交车🚌,也会遇到年轻人让座,我都谢绝,年轻人在为生活打拼,我们老年人清闲,何必要去占座🚌。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余生,静而不争。



晓涵佳佳之外婆宁群


首先是参与,争取不被完全抛弃,在他人眼中刷一点点存在感,但千万不可争强好胜,与家庭社会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状态,多从那里去获得分享,找到乐我所乐,能我所能。

在家庭里放弃主角地位,唱好配角,不做反角。儿女面前多好好,孙辈伴中常哈哈。一个家庭一台戏,一趟人生也是一台戏,我常是这么想的。戏剧中一般有“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我有四个孙儿孙女,由于“生”是我父亲名字,要避讳,于是取其余四种角色为其小名:小丑,小旦,小净,小末。主角配角,甚至连丑角都不能少,我希望他们演好一台人生大戏,要学会角色变换。

一个人在社会上也是如此,年龄大了,自然要让出中间舞台,可以做余事,发余热,但不要耍余威。也最好跟上时代步伐,主动去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红利。比如现在的智能科技日新月异,要努力参与进去,象智能家俱,手机等等都要玩玩,多多少少还要学点东西,生活也会多增加一些新鲜感,吐故纳新是生命力的表现,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