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出土遭村民“爭搶”碎成6段,如今卻成一級國寶

古代中國的冶金技術很發達,極大的帶動了冷兵器的發展。劍,是古代冷兵器之中最為奪目的一種“高貴”武器,不僅可當做上陣殺敵的利器,也用來充當顯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物品。先秦時期,我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領先世界,湧現出了一大批震撼世人的青銅劍。這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70年代湖北江陵戰國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在地下埋藏了2500多年依舊寒氣逼人,鋒利無比。事實上,先秦時期除了越王劍外,還有許多青銅神劍值得一說,它們的遭遇更加傳奇!

上世紀70年代初期,安徽合肥郊外一個小山村,有幾個農民正在山坡下的曬穀坪上曬穀。曬累了之後,他們幾個人便倚靠在山坡上休憩。其中一個農民將鋤頭重重的往坡上一砸,鋤頭突然發出了清脆的響聲,明顯像是觸撞到了金屬一類的東西。幾個人頓時疑惑不已,紛紛拿著農具在這個山坡上刨了起來。

只見一陣刺眼的寒光從土壤縫內閃了出來,隱約可見是一把青銅長劍!靠得最近的那個農民,順勢一把用手將一半還埋在土裡的這把青銅劍,給拉了出來。其他幾個人見狀,便紛紛湧上去爭搶對方手中的青銅劍。在土裡埋了幾千年之久的青銅劍,自然經不起幾個人的生拉硬扯,“砰”地一聲碎了一地!

眼看著地上碎成了六段的青銅劍,他們幾個絲毫不覺得痛惜,還依舊如狼似虎般的哄搶走了這些青銅劍斷塊。因為那個時候剛好改革開放,人們有了市場經濟的萌芽意識,認為這是來自古代的古董,哪怕是碎片也還能值幾個錢。果不其然,沒多久搶了三段青銅劍碎塊的農民,以2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名外地古董商人。

20元在當時並非一個小數目,因此,農民在曬穀場山腰挖出青銅劍碎片賣了錢的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十里八鄉。沒多久,縣城文物局的專家和工作人員前來到幾個挖走了青銅劍殘片的農民家裡,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收回了剩下的三段青銅劍殘片。另外被賣掉的三段,經賣主指認和供述,文物專家在警方的協助下,從浙江給追了回來!

由於此劍出土時遭到過哄搶,破損十分嚴重,除了這六段構成劍體和劍柄的主要青銅劍斷片外,還有一些被他們扯碎了的殘片,早已不復存在。這無疑給這件古文物修復,帶去了不小的麻煩。一開始,有人認為這把劍出土的地方並無古墓,或許是一把來自古代普通將士的一般青銅劍而已,不值得花費財力物力來修復。

然而,文物專家卻隱約的從幾塊斷片上面看到了古文字,認為這把古劍應該有著一定的來頭。春秋戰國時期,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的寶劍上,才會被篆刻有落款。於是,文物修復專家開啟了長達十多年的漫長修復青銅斷劍的過程!

歷時13年,專家終於將這把碎成了六段的青銅古劍修復而成,其劍體約有82公分長,超過了越王勾踐劍。此外,這把青銅長劍幾乎沒怎麼生鏽,劍刃依舊閃著鋒利的寒光。劍體上則雕刻有“攻吾王光自乍,用劍以戰戍人”十二個篆體字的銘文。經查實,這把青銅寶劍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吳國國君闔閭的御用佩劍,其價值極高!如今,這把吳王闔閭劍珍藏於安徽博物館,被列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