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二線城市的房價會跌多少

疫情結束,二線城市的房價會跌多少

以下內容轉自壞嘟嘟

短期內應該是陰跌,長期應該是連續陰跌。

短期來說,兩三個月還不上款並不會引起債務鏈條大規模崩潰。個人可以欠更多的信用卡,企業可以和銀行協商貸款展期,房地產企業可以延後支付土地付款和開工,地方政府可以從中央要到更多的債務增發額度。疫情的恐慌實際上現在已經平復多了,恢復交易之後短時間並不會引起暴跌。

但是疫情持續兩三個月,企業經營惡化,個人收入大面積受損,謹慎觀望態度應該是佔主流,所以也不會漲。

長期來看,供大於求的局面不會改變,只能陰跌。現在每年商品房產量一千五百萬套以上,算上各種小產權房應該是不下三千萬套。鋼鐵產量都上十億噸了。而新生嬰兒現在直奔一千萬斷崖下跌。一人三套房,強調,不是一家三套,是一人三套,這個前景已經看得見了。所以就是陰跌,至少四線以下城市普遍跌到鶴崗玉門那個樣子。

拿我身邊的情況來說,我和我老婆都是第一代城市獨生子女,除了自己住的房子以外光是能繼承的房子就有五套。這種情況下就算是手裡有錢也不會買房,無債一身輕的感覺不是更舒服?城市裡的過剩住宅靠我們這些獨生子女消化那就是個笑話。還是得靠農村人進城。可是我身邊那些進城的90後年輕人,普遍收入是很低的。個別有高收入的,普遍情況是很低,一個月千把塊錢的房租都是實實在在的負擔。欠錢消費在這些年輕人中是普遍現象,我看著都暗暗替他們嘆氣。你說這些人怎麼在城市裡買房?勒啃民工父母唄。湊得出個首付的就買房結婚了,湊不出來的不管男女打光棍的一大堆。

你要明白,中國的房地產就是金融工具,把你的儲蓄變成你的負債的工具。

美國人的儲蓄大多在股市,歐洲人的儲蓄大多在債市。中國儲蓄在房產經濟以前在銀行;房產經濟以後主要在房市。

調查中發現,房價工資比太高,只會讓很多年輕人不育,年輕來大城市打拼,老了回老家拿著養老金或者存下的一筆錢回低消費的老家,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學區房使教育事業成為了房地產的促銷工具;稅務部門通過廢除小微企業的虛擬地址逼著小微企業租賃高額寫字樓,也淪為了房地產的促銷工具;各地方通過落戶政策,吸引潛在買房者,間接淪為房地產的促銷工具…………

如果一個人不生孩子,放棄了學區房的剛需,幹嘛要背幾十年的債務買個70年的租約?意義何在?

調查中發現,很多年輕人選擇了掙錢過精彩的一生,發展自己的事業,培養自己的愛好,體驗不同的生活,發展多彩的戀情,周遊世界……………這便是後房產時代,越來越多人的新局面。

起於房市,哀於房事,內卷於房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