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曾几何时,唐山这个中国工业文明发祥地,不断创造出奇迹的同时,也兴起了文化和文艺,有唐山交大这样的世界名校,还有小山层出不穷的戏曲和曲艺。当时人口数量可能不到现在十分之一,书店的数量却是现在的数倍。不同于现代旅游景点以游客为中心,唐山小山的繁荣是以产业工人和唐山及周边市民为中心的。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便宜街上围观演出的,有穿长褂的市民和穿窑衣的工人,他们工作忙碌一天后,来到小山,花上个铜板,看各种演出。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西和大鼓演员段少舫在表演。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乐亭大鼓速写。

这样的环境,更是培育出了中国第二大剧种:评剧。

评剧是唐山农村艺人与唐山工业城市文明结合产生的又一创举,而直接推动完成这一创举的,是个伟大的农民艺人,也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名叫成兆才。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成兆才(东来顺)先生像时光倒回到20世纪初,慈禧和光绪相继离世全国禁娱百天。解禁后,小山迎来文艺繁荣的春天,人们排着长队争买永盛茶园的戏票,这里新来个文艺组合"庆春班",唱的是以前没听过的“平腔梆子”。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这是庆春班演出的永盛茶园(震前新华电影院位置)。主演月明珠(任善丰)、东来顺(成兆才)、杨柳青等都是滦州、乐亭一带的民间艺人。后来,"平腔梆子"改名为"评剧"。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成兆才一生创作、移植、改编了102个评剧剧本,包括《花为媒》、《杜十娘》等传统剧目,至今还在上演。他创作的《杨三姐告状》成为评剧现代戏的经典。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杨三姐告状》场面。从庆春班开始,随着新剧种的创立,又培养锻炼了一批好演员,他们后来走出唐山,从天津到沈阳、大连、哈尔滨,迎来一路喝彩,终于使评剧成为成熟的剧种。白玉霜与筱白玉箱都是后来培养出来的著名评剧演员。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最后说到皮影。皮影戏是冀东大地上又一魅力剧种,经久不衰。

唐山,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爆发

制作驴皮影工匠艺人的速写。

10岁那年,我有幸在小山看了一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戏,给我的感觉是十分震憾。在文革时期,《三打白骨精》这种戏能允许演,完全是因为毛主席与郭沫若对了一首有关三打白骨精的词。但这种梦幻般的影人和奇怪的唱腔,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在我幼小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于是我把它画成了连环画。这是我画的第一本连环画,10岁画的,大约百页,很粗糙。但我不会写白骨精的精字,觉得妖精一定是犬由旁,最后写成了"三打白骨猜",至今觉得好笑。但这件事,充分说明唐山皮影的魅力,能深入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灵。可惜的是,尽管在唐工作34年了,后来我却再也没有机会看一场皮影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