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校师生投入抗疫洪流。我校广大女教职工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阻击战,用激情和担当,展现着“巾帼风采”。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祝她们节日快乐,为她们点赞!

以艺战“疫”,为爱传递

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王洁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在这场同心“抗疫”中,艺术与设计学院王洁教授以家为战场,用手中的画笔,以那些出征驰援武汉心怀家国的白衣英雄、志愿者、社区管理者、交通警察和从全国各地日夜不停向武汉等地捐赠各种物质的爱心车队、航班等感人的场面为主题,用艺术的形象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最美中国人。

妙笔丹青,勇于创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这场疫情,画家无法亲自去疫区体验和拍摄素材,只能参考电视及新闻纪实摄影图片,因此画家表现疫情的题材内容比较单一,难以避免与他人雷同。王老师在创作构思中特别考虑了素材单一的问题,因此在构图时并不是拿着摄影图片直接搬上画面,而是从每天播出的电视新闻中对疫区的不同人物动态场景中抓拍精彩的瞬间,然后进行筛选,将数幅抓拍的瞬间根据人物、动态、场景进行综合、取舍和重构。在画面色调的处理中,针对白衣天使们的防空服的单一色彩、和医院的冷色,有意将画面色调进行主观调整,设计一定比例的暖色,因为,暖色给人带来希望。其次,将画面的人物主次、虚实空间和色彩对比设计有节奏感,从艺术的高度将纪实与审美融合,尽量让作品给观者带来更多的可读性和审美享受。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艺”心战疫,鼓舞斗志。“我不是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无能为力。但是作为画家,我知道自己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应该担当的角色义务和使命,我想用自己创作的作品,为湖北加油,为家乡父老乡亲鼓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王老师激动地说。

疫情爆发以来,王老师共创作了10幅有关抗疫的系列作品,其中《战疫情》和《盼》两幅水彩作品入选“写生中国‘战疫情’2020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大展”,并被广西水彩画家协会、广西区文联“抗击疫情书画、美术、摄影艺术作品展”、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广西国际纸本艺术中心、兴安县美术家协会等5家媒体机构推荐宣传。王老师表示,接下来还会根据最近收集的疫情素材继续下一个系列创作。

为上好网课,“潜伏”到各课程群中取经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老师肖文香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在接到学校关于在线授课的通知后,她心情多少有些焦虑,因为之前虽然对线上授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上好线上课堂还是知之甚少。“在这种‘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能顺利开展教学吗?”肖老师脑海蹦出了疑问。

肖老师表示,碰到问题不能绕过去,只能迎难而上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带头做好线上授课。她快速到各大网络授课平台收集相关知识,如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等,一番了解下来,对各平台的功能总算是心中有数了。

为了应对网络拥堵、崩溃等突发状况,肖老师做了多手准备,建立QQ群,发布课程通知与资料;建立雨课堂班级,做好直播的相关准备;同时在中国大学MOOC建立异步SPOC课程,以便同学自学。“在线授课毕竟与传统课堂授课不同,没有板书辅助,学生手头没有纸质教材,上课时也无法面对面获得学生的反馈。为了尽量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只能在备课上下功夫了。”肖老师心里思忖着。说干就干,她对原有的课件进行了全盘改进,力求突出内容层次,知识点标注明晰,图片要形象生动,精心设计课堂测试题,还针对不同的直播平台准备了对应的课件版本,与学生提前进行上课演练测试,观看回放,琢磨课程进度、语言表述等。

自学校正式开始网络授课以来,肖老师经常“潜伏”到各课程群中取经,感受各平台的通畅程度,学习各位老师网络授课的技巧,并选用腾讯课堂作为自己《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授课平台。

“在介绍生理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绪论内容时,同学们在我的组织下,对新冠肺炎病毒特点、核酸检测技术、CT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涉及到的生理学知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种网络氛围中的讨论比传统课堂更为活跃,同学们少了拘谨,发言更大胆,对我课件中的精彩素材,也不吝赞美,这种正反馈让我成就满满、动力十足。”肖老师激动地说。

守土有责 守土担责 守土尽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

2017级辅导员 陈榕炜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面对疫情,作为学生辅导员,陈榕炜始终将“牢记使命在心、责任在肩”作为第一任务,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做好疫情防控者。疫情爆发后,她立刻从“休息”状态进入“战斗”状态,第一时间组织学生骨干通过微信、电话、QQ等形式和渠道统计收集、统计、整理学生的寒假动态,对湖北籍学生、出入过湖北等地以及有过接触史的学生建立全面详细的疫情数据档案信息。同时,利用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建立每日一报制度,随时与学生保持信息通畅,精准掌握学生每天的健康状态,及时排查有关疫情情况,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积极添加学生及家长的微信,为他们传播疫情防控的科学知识。

做好心理开导者。她每天关注各类学生空间动态信息,询问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同时对湖北籍学生进行一对一联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破除其对疫情的恐慌与害怕。对困难学生进行排查,及时上报学校以提供资助服务。作为学校心理团队的成员,配合学工处制作疫情心理防护手册,主动报名加入学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团队为学生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她时刻关注疫情官方通报和权威播报,通过年级的QQ、微信群、学院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学生发布疫情防控的信息。撰写了《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的一封信》,指导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学生应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有理性,在学生心里筑牢意识形态的红线。积极配合学院教务做好学生线上学习的引导,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组织团干部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对积极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信心。

一位“铁娘子”的默默奉献

后勤处保洁员沈玉枚

桂电的她不一样 | 抗疫洪流巾帼不让须眉

领导眼中的细心仓管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后勤处提前谋划,多处筹措,陆续储备了一批批防疫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准备。沈玉枚身为后勤处物业科保洁班长,家住花江校区附近,便主动请缨承担起防疫物资的接收入库工作。她每次接收到防疫物资都会仔细核对数量,检查货物是否正确,并且及时将收到的物资情况报给主管,还细心的拍好照片传过去。由于仓库中原本就有很多物品,随着防疫物资的增加,她发现仓库的空间越来越少,于是她向领导提议整理仓库,将防疫物资和其他物品分开存放,并将防疫物资分门别类,在她的细心打理下,防疫物资存放的井井有条。

学生眼中的“铁娘子”阿姨。其实,作为保洁班长,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日常消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恰逢新春佳节,整个花江校区只有国际留学生公寓还有人居住,这三栋宿舍楼成为了花江校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她挺身而出,组织本班29位保洁人员迎难而上,从1月24日开始,每天六人轮班,对国际留学生宿舍进行保洁、消毒。疫情期间,沈玉枚及其班组严格执行学校、后勤处的各项防控方案,从每天上午七点半开始,对留学生公寓的走廊、楼道、电梯、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喷杀消毒,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她瘦小的身躯每天背着30多斤重的喷壶在每个楼层中穿梭。有一天,她准备背起喷壶去消毒,恰好一位同学路过,便好心帮她扶起装满药水的喷壶到背上,结果学生惊呼道:“这个竟然这么重,阿姨您这么瘦,还要背着它到处消毒,您可真是一位‘铁娘子’”。沈玉枚听到外国学生操着并不标准的中文说出这个词时,颇感意外,她朝学生会心一笑:“谢谢你,同学,快回房间里吧,消毒期间不要出来,会有点味道。”说完,她便背着喷壶开始消毒,她用实际行动构筑起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同事眼中的知心姐妹。作为班长,她时刻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督促大家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每天收集本班组每位员工的体温和身体状况并及时报给主管。有一天大清早,她接到一个员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员工显得很着急,“班长,村里不让我出去上班,怎么办?”沈玉枚立即安抚她的情绪,“你别着急,今天我先替你顶班。”放下电话,沈玉枚立即换上工作服,风尘仆仆地奔赴工作岗位。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替员工顶班了,自从疫情发生,很多地方陆续开始限制人员出入,她意识到情况特殊,将此种情况向主管汇报,后经过多方协调,后勤处为员工开具了工作证明,保证了员工的正常到岗。她对待同事如同姐妹一般细致入微,她率领班组姐妹们默默奉献、执着坚守,让师生在疫情期间仍然感到踏实和安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工作中,还有很多像沈玉枚这样默默奉献的后勤人,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她们的坚守是一种责任,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