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校師生投入抗疫洪流。我校廣大女教職工更是巾幗不讓鬚眉,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戰、阻擊戰,用激情和擔當,展現著“巾幗風采”。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們祝她們節日快樂,為她們點贊!

以藝戰“疫”,為愛傳遞

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王潔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在這場同心“抗疫”中,藝術與設計學院王潔教授以家為戰場,用手中的畫筆,以那些出征馳援武漢心懷家國的白衣英雄、志願者、社區管理者、交通警察和從全國各地日夜不停向武漢等地捐贈各種物質的愛心車隊、航班等感人的場面為主題,用藝術的形象謳歌戰鬥在疫區前線的最美中國人。

妙筆丹青,勇於創新。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這場疫情,畫家無法親自去疫區體驗和拍攝素材,只能參考電視及新聞紀實攝影圖片,因此畫家表現疫情的題材內容比較單一,難以避免與他人雷同。王老師在創作構思中特別考慮了素材單一的問題,因此在構圖時並不是拿著攝影圖片直接搬上畫面,而是從每天播出的電視新聞中對疫區的不同人物動態場景中抓拍精彩的瞬間,然後進行篩選,將數幅抓拍的瞬間根據人物、動態、場景進行綜合、取捨和重構。在畫面色調的處理中,針對白衣天使們的防空服的單一色彩、和醫院的冷色,有意將畫面色調進行主觀調整,設計一定比例的暖色,因為,暖色給人帶來希望。其次,將畫面的人物主次、虛實空間和色彩對比設計有節奏感,從藝術的高度將紀實與審美融合,儘量讓作品給觀者帶來更多的可讀性和審美享受。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藝”心戰疫,鼓舞鬥志。“我不是醫務人員,在抗疫一線無能為力。但是作為畫家,我知道自己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中應該擔當的角色義務和使命,我想用自己創作的作品,為湖北加油,為家鄉父老鄉親鼓勁,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王老師激動地說。

疫情爆發以來,王老師共創作了10幅有關抗疫的系列作品,其中《戰疫情》和《盼》兩幅水彩作品入選“寫生中國‘戰疫情’2020中國優秀美術作品大展”,並被廣西水彩畫家協會、廣西區文聯“抗擊疫情書畫、美術、攝影藝術作品展”、桂林市美術家協會、廣西國際紙本藝術中心、興安縣美術家協會等5家媒體機構推薦宣傳。王老師表示,接下來還會根據最近收集的疫情素材繼續下一個系列創作。

為上好網課,“潛伏”到各課程群中取經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老師肖文香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在接到學校關於在線授課的通知後,她心情多少有些焦慮,因為之前雖然對線上授課有一定的瞭解,但對如何上好線上課堂還是知之甚少。“在這種‘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能順利開展教學嗎?”肖老師腦海蹦出了疑問。

肖老師表示,碰到問題不能繞過去,只能迎難而上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帶頭做好線上授課。她快速到各大網絡授課平臺收集相關知識,如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騰訊課堂等,一番瞭解下來,對各平臺的功能總算是心中有數了。

為了應對網絡擁堵、崩潰等突發狀況,肖老師做了多手準備,建立QQ群,發佈課程通知與資料;建立雨課堂班級,做好直播的相關準備;同時在中國大學MOOC建立異步SPOC課程,以便同學自學。“在線授課畢竟與傳統課堂授課不同,沒有板書輔助,學生手頭沒有紙質教材,上課時也無法面對面獲得學生的反饋。為了儘量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只能在備課上下功夫了。”肖老師心裡思忖著。說幹就幹,她對原有的課件進行了全盤改進,力求突出內容層次,知識點標註明晰,圖片要形象生動,精心設計課堂測試題,還針對不同的直播平臺準備了對應的課件版本,與學生提前進行上課演練測試,觀看回放,琢磨課程進度、語言表述等。

自學校正式開始網絡授課以來,肖老師經常“潛伏”到各課程群中取經,感受各平臺的通暢程度,學習各位老師網絡授課的技巧,並選用騰訊課堂作為自己《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的授課平臺。

“在介紹生理學的發展歷程、研究方法等緒論內容時,同學們在我的組織下,對新冠肺炎病毒特點、核酸檢測技術、CT影像學檢查等方面涉及到的生理學知識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種網絡氛圍中的討論比傳統課堂更為活躍,同學們少了拘謹,發言更大膽,對我課件中的精彩素材,也不吝讚美,這種正反饋讓我成就滿滿、動力十足。”肖老師激動地說。

守土有責 守土擔責 守土盡責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書記

2017級輔導員 陳榕煒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面對疫情,作為學生輔導員,陳榕煒始終將“牢記使命在心、責任在肩”作為第一任務,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做好疫情防控者。疫情爆發後,她立刻從“休息”狀態進入“戰鬥”狀態,第一時間組織學生骨幹通過微信、電話、QQ等形式和渠道統計收集、統計、整理學生的寒假動態,對湖北籍學生、出入過湖北等地以及有過接觸史的學生建立全面詳細的疫情數據檔案信息。同時,利用學校智慧校園平臺,建立每日一報制度,隨時與學生保持信息通暢,精準掌握學生每天的健康狀態,及時排查有關疫情情況,做好學生的安全保障工作。積極添加學生及家長的微信,為他們傳播疫情防控的科學知識。

做好心理開導者。她每天關注各類學生空間動態信息,詢問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同時對湖北籍學生進行一對一聯繫,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排解內心的焦慮與不安,破除其對疫情的恐慌與害怕。對困難學生進行排查,及時上報學校以提供資助服務。作為學校心理團隊的成員,配合學工處製作疫情心理防護手冊,主動報名加入學校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團隊為學生提供線上心理諮詢服務。

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她時刻關注疫情官方通報和權威播報,通過年級的QQ、微信群、學院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學生髮布疫情防控的信息。撰寫了《給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的一封信》,指導學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引導學生應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保有理性,在學生心裡築牢意識形態的紅線。積極配合學院教務做好學生線上學習的引導,及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作為學院團委負責人組織團幹部開展線上主題團日活動,充分發揮黨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對積極參加抗疫志願服務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增強學生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的信心。

一位“鐵娘子”的默默奉獻

後勤處保潔員沈玉枚

桂電的她不一樣 | 抗疫洪流巾幗不讓鬚眉

領導眼中的細心倉管員。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後勤處提前謀劃,多處籌措,陸續儲備了一批批防疫物資,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準備。沈玉枚身為後勤處物業科保潔班長,家住花江校區附近,便主動請纓承擔起防疫物資的接收入庫工作。她每次接收到防疫物資都會仔細核對數量,檢查貨物是否正確,並且及時將收到的物資情況報給主管,還細心的拍好照片傳過去。由於倉庫中原本就有很多物品,隨著防疫物資的增加,她發現倉庫的空間越來越少,於是她向領導提議整理倉庫,將防疫物資和其他物品分開存放,並將防疫物資分門別類,在她的細心打理下,防疫物資存放的井井有條。

學生眼中的“鐵娘子”阿姨。其實,作為保潔班長,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日常消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恰逢新春佳節,整個花江校區只有國際留學生公寓還有人居住,這三棟宿舍樓成為了花江校區疫情防控的關鍵所在。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她挺身而出,組織本班29位保潔人員迎難而上,從1月24日開始,每天六人輪班,對國際留學生宿舍進行保潔、消毒。疫情期間,沈玉枚及其班組嚴格執行學校、後勤處的各項防控方案,從每天上午七點半開始,對留學生公寓的走廊、樓道、電梯、衛生間等區域進行全方位的噴殺消毒,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她瘦小的身軀每天揹著30多斤重的噴壺在每個樓層中穿梭。有一天,她準備背起噴壺去消毒,恰好一位同學路過,便好心幫她扶起裝滿藥水的噴壺到背上,結果學生驚呼道:“這個竟然這麼重,阿姨您這麼瘦,還要揹著它到處消毒,您可真是一位‘鐵娘子’”。沈玉枚聽到外國學生操著並不標準的中文說出這個詞時,頗感意外,她朝學生會心一笑:“謝謝你,同學,快回房間裡吧,消毒期間不要出來,會有點味道。”說完,她便揹著噴壺開始消毒,她用實際行動構築起阻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同事眼中的知心姐妹。作為班長,她時刻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督促大家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每天收集本班組每位員工的體溫和身體狀況並及時報給主管。有一天大清早,她接到一個員工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員工顯得很著急,“班長,村裡不讓我出去上班,怎麼辦?”沈玉枚立即安撫她的情緒,“你彆著急,今天我先替你頂班。”放下電話,沈玉枚立即換上工作服,風塵僕僕地奔赴工作崗位。其實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替員工頂班了,自從疫情發生,很多地方陸續開始限制人員出入,她意識到情況特殊,將此種情況向主管彙報,後經過多方協調,後勤處為員工開具了工作證明,保證了員工的正常到崗。她對待同事如同姐妹一般細緻入微,她率領班組姐妹們默默奉獻、執著堅守,讓師生在疫情期間仍然感到踏實和安慰。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工作中,還有很多像沈玉枚這樣默默奉獻的後勤人,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她們的堅守是一種責任,同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