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復工不發工資?疫情之後,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裡?

最近,國內的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很多人也陸續回公司上班了,不過,活兒是幹著,發工資卻遙遙無期~

延遲復工不發工資?疫情之後,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裡?

延遲復工不發工資?疫情之後,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裡?

不過,難的也不只是等著發工資的人,還有原本要給別人發工資的企業老闆們。

延遲復工不發工資?疫情之後,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裡?

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尤其是實體經濟業形成的衝擊顯而易見,比如零售、餐飲、旅遊和文化娛樂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物流運輸、貿易倉儲、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也受到傳導波及。

企業營業收入明顯減少、運營成本增加、盈利下滑。大量從業者賦閒,無論是經營者還是從業者都在面臨一場讓人心焦的寒冬。

疫情成了一次壓力測試,中國企業家和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開始瞭解到中國經濟真正的軟肋在哪裡,並迫切希望加以改變。推動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刻不容緩。當前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基建,"新基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

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行業在抗疫情、保民生、撐經濟中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帶動大量行業"逆勢"發展。如京東自營供應體系與供貨商高效配合,有效保證口罩、防護服、藥品等物資及時到達前線醫務人員手中,並通過數據挖掘推動上游製造商復工復產,顯示了以數字化供應鏈為代表的"新一代基礎設施"的鮮明特色。

業內認為,疫情後,全國將迎來一次數字化建設的高潮,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的一次轉折。

延遲復工不發工資?疫情之後,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裡?

京東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價值凸顯

供應鏈水平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誌,產業鏈條具備深度和廣度,涉及製造、加工、流通、售後、技術、服務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延伸出多個產業。財經專家吳其倫認為,"在'新基建'的核心規劃領域中,智能供應鏈應該納入其中,為未來產業升級夯實基礎。"

"疫情關鍵時刻暴露了傳統供應鏈能力的不足,對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以京東為代表的智能供應鏈領軍企業,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抗疫情、保民生、撐經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經濟學家、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餘豐慧表示。

因為很早就開始智能供應鏈建設,京東數字化的供應鏈具備的出色柔性、彈性在疫情中彰顯出了顯著優勢。早在疫情初期,京東物流就充分發揮了供應鏈物流能力和技術優勢,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月24日京東就宣佈向武漢捐贈100萬隻醫用口罩及6萬件醫療物資,用以緩解武漢當地的物資緊缺問題。並且這批物資在當日早上9點宣佈發出,到次日下午3點前送達,實現了"211"極速送達。同時,2月2日,深圳一名騎手成為移動病毒源事件爆出後,京東物流火速向武漢輸送了第一批智能配送機器人。

在河北、陝西、江蘇等農村地區,京東物流亦在開展著無人機配送的準備工作,為已經封閉的地區提供"免接觸式"的物流服務。

另外,數字化的供應鏈還打破了農產品因疫情而出現的滯銷困境。疫情期間,京東憑藉其多年積累的供應鏈能力,發佈了一系列助農舉措,以最大力度地解決滯銷農產品上行問題。通過幫助農民開網店、直播帶貨促銷、產地直營等手段,加上物流端傾向性運力支持,丹東草莓、奉節臍橙等優質農產品甚至以比往年更低的價格直達消費者手中。據統計,截至目前,京東累計接到全國400多條求助信息,累計銷售2500噸滯銷生鮮農產品。

成立十多年來,京東在零售、物流、技術等基礎設施上不斷沉澱,構築了智能化的現代供應鏈體系,在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顯現了自己的價值。

京東智聯雲有備而來 按下供應鏈數字化加速鍵

京東集團副總裁林琛曾公開表示,供應鏈主要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供應鏈階段,主要依賴手工來處理信息,彼此之間成為割裂的信息孤島,決策緩慢;第二個階段是正在推行的信息化供應鏈,特點是通過信息連接,全程可視,效率優化;真正的供應鏈應該是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數字化智能供應鏈,它的特點是機器決策,自動調節,全程優化,"而這正是我們要努力打造的未來"。

從抗疫情到保民生,京東之所以能作出快速有力的響應,就是得益於其之前以自建物流為切入口搭建的覆蓋全國的供應鏈網絡。在經歷"618""雙11"的屢次磨鍊之後,面對此次疫情引發的短時間區域性物資供應壓力,京東這套供應鏈體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推進供應鏈數字化進程,京東近期將原京東雲、人工智能、物聯網整合成為京東雲與AI事業部並升級品牌為京東智聯雲,推出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計算),Device(物聯網),Exploration(不斷創新探索)相互融合 的ABCDE技術戰略。作為京東集團對外技術輸出的核心通道,京東智聯雲正在進一步推動京東以智能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的發展,並對外賦能助力產業數字升級。

作為京東技術輸出核心通道,京東智聯雲早已成為承擔建設"新基建"的重要力量,並基於在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及大數據等領域的長期積累和沉澱,在建設"智能供應鏈"為代表的具有京東優勢的"新基建"過程中發揮重要勢能。

通過ABCDE戰略的技術融合,憑藉京東在生產、流通、消費三大應用場景的實踐積累,以"智能供應鏈"為代表的具有京東優勢的"新基建"在上游,可以提升產業資源配置能力、協同能力及服務支撐能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幫助傳統企業向數字化、雲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在消費端,可以讓消費者更便捷地享受到"好產品"、"好價格"、"好服務"、"好體驗"及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未來十年將是智能經濟的時代,京東智聯雲將全力支持政府和企業建設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組成的新基礎設施,向全社會開放數字化、雲化、智能化能力,作為京東對外技術與服務輸出的核心通道,京東智聯雲將打造可信賴的智能技術,攜手合作夥伴,始於信賴,勝於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