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在我的记忆里,是与地震紧密相连的一座城市。说起唐山,自然能联想到那场刻骨铭心的地震;而说起地震,自然又把唐山连在一起。今冬的一个小雪过后初晴的上午,忙里偷闲,我背起相机,坐着公交车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带着敬畏、带着追忆,走进这里……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引着人们进入追忆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之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远远地,看到广场前一个石材和青铜质地的雕塑,呈45度角斜着伸向远方,远看恰似展翅翱翔的凤凰,预示着唐山这座饱受凄苦悲剧的城市浴火重生,展现了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这也应该是唐山被称作凤凰之城的缘由吧。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纪念水池里,浅浅的水,已经结上一层薄薄的冰,露在水面上的一段弯弯曲曲的铁轨,向远方延伸。一株落尽叶子的大树,光秃秃地矗立在水中。水、铁轨、秃树,在无言地诉说着那段撕心裂肺的经历。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镌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纪念墙每面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恸的日子。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厂房建于1959年,现保存的遗迹是南北走向的3跨厂房,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据介绍,地震时,厂房处于宏观震中,烈度为11度,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博物馆从地面上看只有一层,主体部分位于地下,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复原式景观,展示了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震后救灾、重建的壮举。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支离破碎的表盘上,时针和分针定格在3时42分,像给游人述说这个黑色瞬间带给唐山的灭顶之灾。表盘破碎,犹如地震时唐山痛苦抽搐的面孔;指针如伸展的手臂,想竭力庇护震中沉睡的生灵。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永远的记忆:走进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忘掉过去的痛苦就意味着背叛。愿地震遇难的生灵得以安息,愿那一个世界里,永远没有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