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农民叫三农,到底三者之间谁是核心?轴心应围绕谁转?

都匀猫头鹰


题主你好,这个问题很好,目前国家在大力支持农村建设,党和政府也一直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农?

三农是农业、农村、农民。查询资料可知,“三农”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慢慢的被媒体和官方引用。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简单理解三农,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主要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取产品的途径,通俗讲就是种植和养殖,它是支撑其他产业的基石。农村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农民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三农问题也是指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回到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中谁才是核心?解决三农问题轴心该围绕谁转?

“三农问题”中的核心是农民,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在医疗、就业、养老等各方面得不到良好保障。

要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包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生产生活等各种权益有保障。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农业、农村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农民的人口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海西新农人


大家好,我是田园新春,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三农的主体是农业、农村、农民,但其核心是农民,只有农民才懂得农业生产,才能围绕着农业转。

一、农民:因为农民是人,人的智慧可以改变一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的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又怎么能去谈发展农业改变农村呢?所以国家每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来保障民生,为农民办培训班让他们懂得更多的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新技术,为农民改造旧房,让农民居住的更加舒适,为农民修路,让农民出行更加方便,等等一系列的民生工程,目的就是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让农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

二、农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心思去发展农业,才能让更多的农民一门心思投入到农业,利用他们所学到的先进技术,把农业做大做强,让农业获得更好的收成。

三、农村:农业丰收了农民的生活真正富裕了,他们才能去利用手中的资金,建设好自己的家乡,美化好自己的乡村,更好地改变家乡的面貌,让自己生活的更加舒适,更加幸福这就是新农村。

总结:农业、农村、农民统称为三农,同时三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三者的核心是农民。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田园新春


你好!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可以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农村、农业、农民,这三者是不可分的,这三者的核心肯定是农村,没了农村何来农业,农民之说法;

1、农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劳动者及人群聚居地;

2、农业是指一切以农村为背景下经营和生产活动的业务叫农业;

3、农民是指长期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

最后不管是农业还是农民都围绕农村这个大的背景为核心运转;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都可以 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跟你分享!






新农人小熊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说到三农,我想人人都很关注,农村是农业的发源地,农业是农民的经济来源,而农民又是农业,农村的缔造者,这三者之间息息相关,而想要运营好三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想致富就得先修路,所以首先要完善农村,让农村转型为新农村,转型为新农村就得硬化道路,水,电,住宅,等等得到完善,为致富道路开一扇窗

第二:农村得到完善了,下面就开始让农民转型为新型农民、科技农民,改善农民的文化教育和科技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的生产、管理得到提高,进行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为走向科技农业迈出第一步

第三:有了这些就可以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生产农产品,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优化了农产品,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了新型农村

这三者都是息息相关,我想农业还是比较核心,因为农业是农民的整个经济来源,也是致富农民的唯一产业。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壮乡四弟


笔者认为,想要全国人民奔小康,就必须从“三农”角度出发,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1、“三农”之农业。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要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释放农业多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2、“三农”之农村。不搞面子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三农”之农民。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解决制约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明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和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我相信,随着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农业不再是边缘产业,农村不再是城市背景板,农民也会逐渐成为一个受人向往的职业。



河北三农发布


农村、农业、农民叫三农,到底三者之间谁是核心?轴心应该围绕谁转?这个问题问的好,够犀利,够刁钻,估计会成为争议甚至热议的话题,这简直跟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是农村长大的,我也来说说我的一些观点

1、如果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农民必然是核心,因为天下人都需要吃、穿、用,需要温饱,那么有了这些需求,就诞生了农民,让一部分人成为农民,去种植,养殖,好供给城市人的温饱需求,那么农业这时候就诞生了,有了农业的地方自然成就了农村,三者密不可分

2、那么有的人肯定也会说肯定先有农村,没有农村怎么去搞生产,搞种植,搞养殖呢?其实我觉得没有农民就不存在农村,更不需要农业

3、那么还有人也许会说,肯定先有农业,有了农业才有的农民,然后才有农村。

4、按我来说,农民应该成为核心,轴心也是围绕农民转,没有农民就没有弄业更没有农村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说的不一定正确,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还是那句话,不知道到底是现有鸡还是先有蛋[捂脸]



乡村靓点


大家好,我是农村二百万的妈,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农业,农民这三者谁是核心?个人感觉农民应该是三者的核心。因为农村是农民生产和居住的地方。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是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三者之间都靠农民联系起来。所以说农民是三者的核心。

轴心也是围绕农民转的,农民主要以土地为主,长期或专门从事农业劳动。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也在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扶持农村的农业发展。无论是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都离不开农民。所以说三农的核心应该是农民轴心也应该是围绕农民转的。

感谢大家的阅读。


农村二百万的妈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以及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群众施政思路的概貌。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r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r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r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r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作中提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就是自己奋斗的足迹。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最值得欣赏的风景,就是自己奋斗的足迹。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

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农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生活的主要空间;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

要发挥三者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应该做到以下3点。

一是提高农业生产力。鼓励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生产经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普及先进生产技术,发挥农村集体合作组织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以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兴修道路、住宅、水电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推动农民转型。改善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和素质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生产管理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对进城农民工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使农民向市民转化。


永远记录生活


农村、农业、农民叫三农,到底三者之间谁是核心?轴心应围绕谁转?


我认为农业应该是中心,农业是职业,农民是身份,农村只是活动场所。

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以农业种植为职业的农民,自然也就没有农民这个群体所活动的场所,后两者均以前者为基础,围绕农业生产而发展。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后来到了神农氏,才有了“制耒耜,教民农作”,这是农业的雏形,再往后的发展中,人们为了吃饱肚子,学会了制作和利用工具,研究农作物的种植,积累农业生产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这一切的活动都是围绕农业所开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事的行业逐步有了清晰的定义,《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即士农工商四民”。其中的农就是农民的意思,指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有了农业,才产生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就有了农民的身份。

再后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也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一样,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你来我往,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农村的雏形。

根据时间来看,先有了农业,再有了农民,最后才有了农村,农民和农村是因为农业而产生的,都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所以农业应当是中心...


生态乡村


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中,农业是三农的中心,轴心应该围绕农业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民族的命脉所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来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根本产业,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改变其性质。农民只是在一定的的时期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社会职业。但农民身份是可以改变的,性质也可以改变。比如在当代,很多农民身份的人,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有些成为农民工。农民工虽然在名称中有“农民”二字,但他们不从事农业或者不主要从事农业活动。有些农民身份的人,成了企业家,商人,连农民的身份都改换了。不仅农民中的个体有这种巨大和剧烈的变化,而且在农民群体的整体,在一定的时候也会整体改变。比如农村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等达到一定高度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可能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可能就是一种产业工人。随着农业经营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村也可能会以另类方式存在。所以三农中,三者之间农业是核心。三农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农业而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