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很火的“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

WS8384


额,,我之前就是轻度抑郁症患者,那时的自己很消极,很丧,抑郁患者其实很爱很爱这个世界,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包容,但是没有那么多的人会去在乎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他们只会觉得抑郁症患者太消极,太偏激,甚至会觉得他们是“矫情”这就让抑郁症患者很焦虑,很厌世,

抑郁症在我看来的确是最温柔的疾病

,在我得抑郁症时,我总喜欢一个人哭,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的不温柔,然后给身边的朋友温暖,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这个世界是值得的,可是我没有勇气去考量那些温柔与不温柔,

最后一句话:愿这个世界对抑郁症患者友好一点,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是很爱很爱他们的


方方i吖


不确定是不是最温柔的病,但朋友就患有抑郁症,而且非常严重的那种。认识她的时候,已经患有抑郁症,这些年,她会笑,有时候也像个没事人一样,并且,说话有时候乐观而且,见解独到。但私下里,还是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极其痛苦。

其实,她长得漂亮,身材不错,而且,挺有才华。但无可否认,她的确是个心软而善良的人,并且,拥有非常强的共情能力。而且,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受了什么伤害,是谁的错,她第一时间总会先检讨自己,先想自己哪里错了。先怪自己。这些年,无论是哪件事,都是这样。

例如,前几年,她被骗了几十万,本来就是别人起来骗她的,奇怪的是,我们旁人都一个劲的劝她:别怪自己,他们的问题

可是,她居然说出了一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出来,并且,都是她的原因。

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抑郁症的人,她是没有能力怪别人的,那她只能怪自己。如果有错,那一定是自己的错,别人是没有错的。



上官日记


抑郁症如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疗效会很好,几乎所有的抑郁症,经过及时治疗都能完全康复。

患了抑郁症的人觉得未来没有丝毫希望,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痛苦,他的状况似乎无法改善,他所遇到的难题似乎无法获得解决。

所以,有些抑郁症患者才出现自杀的念头,甚至有自杀的行为,也有伤害别人的行为。

是什么导致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呢?除了部分患者可能是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外,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找到心理、社会因素。

例如,很多抑郁症患者发病前有较多的应急性生活事件,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生活压力,包括亲人死亡,事业不顺,人际关系不良,恋爱或婚姻纠纷等等。

除了生活事件的压力外,还有不良的家庭交往模式,缺乏社会支持,消极的生活态度及不健康的个性等问题。

抑郁症患者要学会自助,方法如下:一是,停止后悔,把握现在。有些抑郁症患者之所以抑郁,是因为他们喜欢生活在悔恨当中,从而忽视了现在的大好时光。后悔没有用处,只会造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二是,适当关注自己的仪表。一个人在心情抑郁的时候会不修边幅,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邋遢。假如能坚持注意整洁,穿着漂亮,外表美观,就会越来越自信。

三是,尝试和生气勃勃,充满希望的人在一起。抑郁常使人萎缩,这样只会停留在抑郁之中。试着去接触开朗乐观的人,就会使自己学到一些新的经验而获得成长。




自由的F姐


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抑郁症描述的如此妖娆,“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在人们的认知思维中,抑郁症患者所有的心理不良情绪都是向己的,自责、自弃、自怨、自卑、自我封闭,不会产生向外的暴力或过激行为。因此下此定义。

我们看一下事实是这样的吗?

一、我们先来看一下抑郁症的表现:情绪的持续低落,悲观消极、焦虑躁悸、木纳少言寡语、伴有认知障碍幻听幻觉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倾向。

其实抑郁症所谓温柔的疾病是不存在的。虽然对外界他人不会造成直接的伤害,但间接的影响也是可怕的,例如:抑郁患者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悲观行为,以及认知的偏颇势必影响到他人,一方面打击影响他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能与他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假如抑郁患者处于领导位置,很可能对下属施以冷暴力,你能说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吗?

一个家庭中出现了一位抑郁患者,将为家庭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姑且不提持久的治疗时间与治疗费用。单是抑郁笼罩下的压抑家庭气氛就是一种痛苦煎熬。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郁毁三代”,当然这话有点危言耸听,不过家庭中有一位抑郁症老人对家庭的伤害是极大的,由于认识的偏差,情绪的悲观消极,无意中制造了家庭气氛的紧张压抑,长期的往复循环对家庭下一代心理伤害是不可估计的,甚至导致下一代的抑郁,因此抑郁症没有想象的那么温柔。

二、多数人认为抑郁表现都是向内的、向己的,我们忽略了抑郁症的另外一种表现:双向情感抑郁症,这种抑郁的表现不单有人们认识的抑郁症一面,还有人们不所知的另一面。具体表现为:莫名的兴奋或狂躁、易激惹情绪失控。生活工作中一点小的刺激就可能导致发证,情绪失控或哭或笑或躁,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伤人,双向情感抑郁也是当下医学界比较棘手的病症,治疗恢复存在相当的难度。这样的表现你能说抑郁症是温柔的疾病吗?

其实世上没有一种疾病是温柔的,作为我们健康人也不要抱着幸运去调侃任何一种病疾。健康的身体、心理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患上抑郁是一种不幸,让我们大家都拿出一分理解、二分包容、三分体恤 ,祝每一位患者都能走出抑郁!

我是慕三子 你永远的心灵知己!


慕三子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抑郁症,有一个“自责自罪”的认知模式存在。

如果说,“抑郁症是一种最温柔的心理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那么我也可以说这样一段话:“人格障碍是最残酷的心理疾病。他们只折磨别人,不伤害自己”。

在心理学上,抑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神经症这个放范畴里面。包括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等等。比神经症高一个等级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人格障碍。

但是这个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人比起来。他们的“内心是协调的”。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内心冲突。所以人格障碍心理疾病尽管问题非常严重。但绝大多数患者,绝不会来主动心理咨询。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

他们的归因方式是一切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他们没有批评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所以当家里有一个人格障碍患者的时候,他本人并不痛苦。只是把他的家里人搞得特别痛苦。

因此也可以说神经症是愿意自我负责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生病,并且很想改变。而人格障碍是认识不到自己生病。不愿意负责的人。以上就是我想说的。


金华市观自在心理咨询


抑郁症是人类难攻克的疾病,也属于精神病的一种,抑郁症既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也伤害社会。得这种病,没有赢家。大家在讨论疾病的同时,怎样预防这种疾病是当务之急。预防大于治疗。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思想压力大,心态,不良生活习惯,这都是造成抑郁症的因素。把致病因素解决啦,发病率就会下降。放宽心态,活在当下,勇敢面对,开开心心,杜绝抑郁。



健康养生1413


抑郁症最重要的原因是带着墨镜看世界,黑夜给了你黑的眼,而你却用它寻找光明。

抑郁是失败经验过多,不断地遭受打击所致。

原因

硬件问题:五官中有一官特别敏感,比如有的人耳机很敏感,在人多地方就是受不了,别说说他一句就如雷灌顶,有的人是特别怕疼,被父母打一次就痛苦一生。

软件问题:对任何事都按自己的“要求”去打标签,结果是现实往往不是他们所想。总在设定,老婆应该是勤快的,上司应该是知道一切的,父母应该是温和的,同事应该是真诚的,朋友是不会出卖我的,甚至筷子应该是这样拿的。这就太执着自己的设定了,但环境可不惯着你。所以伤痕累累,自然抑郁,因为他们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总是失败,殊不知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

治愈

硬件问题:要脱敏治疗,感官其实是自适应性的,比如鼻子闻臭味久了,自然不觉得其臭,耳朵敏感的人听到大的声就头晕,那么就要让自己经常置于这种环境中,才能够脱敏。

软件问题:则首先要放下“理想=现实”的执着,不要设定太多的目标,环境是变化的,环境也是复杂的,你只要去努力做即可,不要太过执着于结果。往往这样反而结果更好,无为而无不为。


方法研究


如何看待最近很火的“”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他们只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这句话?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抑郁症患者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是个温柔的疾病,不能因为没有伤害到别人就认为这个疾病人畜无害,抑郁症向内的攻击力和杀伤力不用说大家也能经常在媒体看到,我不认为是最温柔的疾病。

我有个远房三姨原本是师范学院高材生,人长得也漂亮,从十八线小城市,凭借自己的工作能力到省厅工作,快退休时突然得了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的原因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科学理论支撑,只能说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综合因素造成的。

从三姨得了这个病,当做事年雷厉风行,美丽优雅的三姨不见了,整日坐在窗前不说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内心的伤痛悲凉我没法体会,家人照顾十几年与去年十月去世,付出的辛苦自不必说。

现在旁观者的角度这句话没错,站在患者和家人的角度,这句话不对,不是温柔的疾病,而是残忍的疾病。

他能让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的人,变成死气沉沉没有尊严,没有社会功能的人。如果你身边有类似的例子,绝不会说出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这样的话,这句话之所以会火,是因为大多数人不了解也没见过真正意义的抑郁症患者。



品西心灵驿站


这句话很美好,可惜并没有道理。抑郁症从来不温柔

  • 抑郁症现状

抑郁症是全球一种常见病,有超过2.64亿名患者。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尤其是,长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郁症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疾患。患者可能会受极大影响,在工作中以及在学校和家中表现不佳。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每年有近80万人因自杀死亡。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尽管已知有治疗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76%至85%的抑郁症患者仍未获得治疗。影响有效治疗的因素有:缺乏资源,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保健人员,以及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等。不能作出准确评估是影响有效治疗的另一因素。在不同收入水平的所有国家中,抑郁症患者经常不能得到正确诊断,还有些非抑郁症患者常常会被误诊并被误开抗抑郁药。

  • 抑郁症患者不只会影响自身

抑郁症是“最温柔”的疾病吗?的确,多数的抑郁症的表现为忧郁的心情,这是初期或者说也是最容易被他人观察到的症状。负面的心情状态会导致降低的工作效率,精力不足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更严重一些的会导致焦虑以及食欲受到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抑郁症与身体健康状况相互关联。例如,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抑郁症,反之亦然。根据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可将抑郁发作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这么看来,抑郁症的影响,不论轻重程度,几乎也都是集中在影响自身。

轻度患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遭受难以想象的阻碍。更进一步的影响,甚至自我否定,抗拒甚至无法参与很基础的社交活动。更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家人亲友大量的帮助。抑郁症是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在生活中遇有不利事件(失业、丧亲之痛、心理创伤)的人更易罹患抑郁症。除了患者本身,照顾他们的亲友也承担着忧郁的风险。除了这些,生产力受到影响的同时,经济压力也需要亲友来分担。

  • 抑郁症不是洪水猛兽,预防效果更好

事实证明,开展预防规划可以减少抑郁症。社区可为预防抑郁症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在学校开展规划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积极思考的方式。针对有行为问题儿童的父母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父母的抑郁症状,并改善其子女的行为。开展体育运动规划也可有效预防抑郁症。


竹步先生


抑郁症本身,就是为了保护他人而出现的。

抑郁症,是人类社会演化的遗迹。抑郁症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舍弃自己,以保护社会的安宁。

人类社会形成初期,成员往往只有几十、上百人,整个社会非常的脆弱。任何一点内部的纷争,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分崩离析。

我们都知道,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人”的。一个人出生后,如果不接受社会的“驯化”,长大之后就会变成为非作歹的“野兽”。所以,每一个人,都必须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漫长的“社会驯化”,然后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但是,就像所有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次品率”那样,人类社会对成员的驯化,也不会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而在人类早期社会中,一旦有一个“次品”出现,那么整个社会将因此面临崩溃的危险。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形成早期,大量的社会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这个原因而遭遇了灭顶之灾。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社会的崩溃,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因此陷入极度的危险之中,大量的人会因此而失去生命。

这个时候,“抑郁症”应运而生。

抑郁症,让每个面临社会化困境的人,开启“自毁”程序。要么躲起来,退出社会生活。要么,在激烈的内心冲突中,选择自杀。这样,他们虽牺牲了自己,但保护了整个社会。

也就是说,那些由具备抑郁症潜质的人组成的社会,最终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击败其他的社会团体,而占据进化上的优势。

所以,我们现代人,基本上都是这些人的后代,我们都有着“抑郁症”的潜质。当我们在面临社会化困境时,体内的抑郁症的基因,就会被激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