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安城的旱桥


老淮安城的旱桥

桥名和街名都是作为地名中的定位符号和指称工具,是人们交往中指位的需要而确定的坐落方位。是社会交往媒介和信息载体,同时又是地名信息标志和地名文化的一部分。

  淮安城内旱桥的桥名来历或许负载一个古老的故事,或许彪炳史册一位杰出人物,或许蕴藏一个时代的商业经营业态……

  淮安城自修筑城池以来,横跨于城内后街背巷中,在没有河流的十字路口,略高出地面用青砖砌成小半圆状,还有铺设的条石或大方石作为旱桥。多为在此地段发生过有纪念意义的某件事或某一个人物,也有用来作所处位置的地标方位来命名的桥名。如位于兴文街中段的“胯下桥” 就是韩信当年受辱于市井无赖之处,后人便将此处定名“胯下桥”。至今“胯下桥”的牌坊下,铺有一块正方形的大青石,就权作过路旱桥的“桥面”。

  哈蟆桥:传说宋代开封府包拯大人乘坐官轿,途经南门外珠市街南端,靠近大吊桥的地段。发现无数哈蟆挡道,口含隔年芦苇(隔年即“陈年”,芦苇亦称“芦材”)的哈蟆纷纷跳下水塘,感到惊讶,命人停轿。包大人下轿徘徊思忖,命人暗中侦探。得知有一位陈才的丝绸商人,曾在游手好闲的毛大家躲雨,陈才包袱内的钱财被毛大发现。他杀死陈才,并将尸体沉入河底。没想到被断案如神的包大人略施计谋,就将毛大缉拿归案,并处以极刑。从此该处便得名“蛤蟆桥”。

  凤凰桥:老西门大街中段,眼王庙的街对面,有一座观音阁。阁内地面下曾有一条人工开挖的暗河,其水源是从街南侧的文渠流淌至棋盘街,再入局后街的蒲塘(现镇淮楼西路新淮商场商住楼的后侧)并与勺湖连通。铺设过街长方形的红麻石块,当地人俗称“凤凰桥”。

  接骨桥:更楼东街东端,通往拈花寺的十字路口。早先这里曾住有一位擅长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的郎中,只要是骨折的患者,经这位郎中诊治,便能痊愈。为便于外地来的患者,寻找到郎中的诊室,人们约定俗称此处为“接骨桥”。

  青龙桥:在淮安城内院东街南侧,青砖砌成拱型状略高出地面的桥(至今还能找到旧桥址的位置)。因桥旁有一家饺面店,对待熟客来吃淮饺、阳春面,站面锅的师傅便舀一勺用猪骨头熬成乳白色的汤来兑汤,对待陌生人却用下面锅内的面汤来兑汤。因而留下了一句 “青龙桥下面——看人兑汤”的歇后语,却让青龙桥成了衡量生人与熟人之间,办事情有无关系能否办成功的口头禅。

  朱雀桥:在今楚州实验小学,教学楼的东北角(即镇淮楼东路与东长街的十字路口,西南隅的红绿灯处)。朱雀桥的桥址鲜为人知。周恩来9岁至12岁期间,从淮阴回到淮安家中,寄读于表舅龚荫荪家的私塾。童年周恩来曾在乳母陪伴下去龚表舅家读书,从驸马巷的家里出来后向东拐,走院东街东头的朱雀桥,往南拐,过东岳胜景的牌楼,往东走几步便到龚家了。

  三角桥:位于民国年间的银行家朱虞生故居南侧,刘家饺面店西北角之间(桥址:现三角桥烟酒批发部),有条东西走向的小巷。桥状与青龙桥相似,呈倒“T” 字形横跨东长街,连接这条小巷的西端。

  而朱家和刘家都紧邻三角桥,两家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传说。

  九板桥:位于兴文街与西长街交汇的西端,往西可通向月湖三仙楼等处。九板桥街的东端路中心铺设一块大青石,两旁都有用青砖砌成的礅子,上面担着长条青石,作为路人歇脚坐的石凳。民国年间,路南侧的石凳旁设有铁皮房的九板桥水龙局,放有一架大水龙、两架小水龙。因而城里大多数人,都知道九板桥这个地方。

  丁光桥:大鱼市口东街中段与往南的打箔巷、往北通向淮安府学的小巷道交汇的十字路口。早先用四块大青砖铺在路中央,权当一座桥,桥名“镇南桥”。宣统元年(1908年)10月,居住大鱼市口东南隅的丁宝铨,官升山西巡抚,邑人改桥名“丁光桥” 取丁家子孙,做了大官当上巡抚,荣光耀祖之意。淮安第一次解放,抗日民主政府在丁光桥地段设立:丁光桥小学。

  砖桥:太清观街中端与小羔皮巷交汇处,街中心砌有青砖略高于路面,成小半圆形。原先是周围的污水,汇集砖桥后,流淌至街西侧的蒲塘,自从铺设了市政的污水管道以后,砖桥便拆除了,但住在附近的居民还俗称此地段为砖桥。

  淮安城内以旱桥冠名的地名,因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消失。其黯然退出的背影,是历史的断裂,更是地名文化的失落。淮安是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应当反思一下,在当今社会中,究竟用何种方法给城市的老地名,留有一席之地,以续历史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