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時代拋棄,就別遠離一線

過去一年的職場並不樂觀。裁員的裁員,降薪的降薪,好多企業都在縮減預算,凍結招聘。好多人以前一個月能收到三四個獵頭的電話,現在大半年都沒有接到過一個。

然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有危險的地方,往往也蘊藏著機遇。

我就觀察到身邊也有些職場人,他們在經濟寒冬下卻逆勢上揚,不僅升職加薪毫無影響,並且少數人還實現了職場三級跳。

他們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沒有遠離一線。

什麼叫“一線”呢?

離公司業務最近的地方,離客戶最近的地方,離競爭最近的地方,離錢最近的地方。

比如百事、聯合利華這類快消品公司,規模化跑量是它的命脈,所以銷售終端就是一線。

B2C的互聯網公司,用戶數量至關重要,所以營銷和運營就是一線。

銀行、證券或基金公司,客戶的含金量決定生死,所以高淨值客戶拓展就是一線。

線,是決定一家公司生死存亡的最前沿地帶。

沒有它,公司的商業模式撐不起來,現金流會充滿風險,團隊配合也會打折扣......一系列連鎖反應接踵而至,被裁員那是遲早的事情。

不想被時代拋棄,不想被過早淘汰,那就別遠離一線,無論你坐到了什麼位置。因為一線才是你賴以生存的底線。

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慢慢解釋:

一、遠離一線,容易和市場脫節

在外企工作過的中國人,都有過一種吐槽對象,那就是外籍高管。

十幾年前,在中國工作的老外都是很光鮮亮麗的。他們坐在高大上的寫字樓裡,每天對著明亮的落地窗喝咖啡,或坐著公司的高檔配車出入五星級酒店。

郭敬明《小時代》裡的畫風,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可這些外籍高管中有少部分人,是完全不幹實事的。

他們很少親自走訪市場,瞭解消費者,研究調研數據,反而更願意花精力在辦公室裡鬥智鬥勇,拍區域大老闆的馬屁,或指揮中國下屬們瞎忙活。

拿著巨高薪水卻在辦公室裡當“吉祥物”,說的就是這幫人。而且最要命的是,這些外籍高管們都不會說中文。

你想想看,做中國市場,賣給中國人東西,卻連中國話都不會說。這離“一線”可真夠遠的。

關於這點我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是幾年前去一家外資化妝品公司做提案。

當我的同事說到微信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時,客戶那邊一位來自美國的市場總監一臉不屑地表示,微信就是Facebook 的中國手機版。

至於原因,後來她的下屬偷偷告訴我們,那是因為她只用過Facebook.

當時在場的所有中國人都哭笑不得,但也只能想盡辦法和她解釋。可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這位美國人始終覺得微信是個不起眼的東西,無法和Facebook 抗衡。

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别远离一线

後來發生的事情也很有趣,幾年後那家公司是第一個在微信上做電商小程序的化妝品品牌。

而那位外籍市場總監,據說來了中國一年什麼業績都沒做出來,後來灰溜溜地回美國了。取代她的正是那次聽我們提案的,她的那位下屬。

這說明了什麼呢?離一線太久,會讓你喪失對市場變化的判斷。

當年的微信還沒有像現在一樣如日中天,到處充滿了機遇。如果那位市場總監願意傾聽和了解,甚至自己下載用一下就會發現,微信和Facebook 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產品。

傲慢阻礙了她的視野,漠視了即將崛起的機會。

一個人的思維如果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不願意去主動學習和了解新事物新知識,哪怕背景再深厚,資歷再深,經驗再豐富,也終究會被取代。

因為過去的這些“優越”無法為現在和未來的公司創造價值。

換句話說,沒有一個公司願意一直養著閒人,況且還是那些工資巨高的閒人。

想要不被淘汰,那就時刻更新自己的認知水平,跟上環境大部隊的步伐。

那麼,遠離一線還有什麼弊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