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三门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103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省教育强县、省文化先进县。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一、历史沿革

1、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三门县属东瓯国。建元六年,三门县属会稽郡。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三门属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年),三门属章安县。

2、三国吴大帝时期(公元222-252年)置临海县,三门属临海县,吴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三门属临海郡。

3、隋废郡为州,三门属临海县,隶吴州;唐先后属海州、台州。宋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元明清因之。

4、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划南田县和宁海县东南部、临海县东北隅合置三门县,治健康塘(今六敖)。

5、1949年移治海游镇,属台州专区。1954年属宁波专区,1957年复属台州专区。1958年撤三门县并入象山、临海二县。1962年复置,属台州专区。1970年属台州地区,1994年属台州市。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二、地名来历

县以三门湾而得名。因湾口有万金山、庵山、狗山,合称三门山。三山矗立海中,扼东海口岸,俗称三门口。从海上遥望,俨如三道门户,三门湾与三门县由此而得名。

三、风景名胜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1、蛇蟠岛旅游区。位于三门县城以东17.5公里,经旗门、海游两港,接猫头水道,沐五屿长风巨浪,蛇蟠岛环海特立。鸟瞰全岛,状如蛇蟠龙蛰,遂有其名。岛上天产之石,其色赭红,其纹细腻,可刻可镂,雅俗共赏,为建筑雕饰良材。自宋以来,采掘不辍,至今留下1300余个人工洞穴,故又称千洞岛。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2、亭旁起义纪念馆。亭旁起义旧址原为宁海街署,1872年改建成亭山书院。辛亥革命后改为亭山高小,为两层两进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展厅面积250平方米。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3、多宝讲寺。多宝讲寺为江南唯一一个藏传密宗禅林,寺中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其上首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其中,清定大师转赠的高2.5米、重4.5吨的缅甸玉为镇寺之宝。为东晋高僧昙猷法师所建,距今有1600年的历史,清同治七年重建。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后被改为高枧中学校舍。

浙江台州三门县----以三门湾而得名

4、湫水大峡谷。湫水山脉是三门县的主要山脉。平均海拔400米,其中主峰王戏良高882.4米,为三门最高山脉。湫水大峡谷就发源于湫水山脉的东麓。为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窄谷。它是目前浙江省保存最大的次生阔叶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