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十四岁,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上初二不做作业,怎么办?

用户8056112111199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应该用各种手段来管孩子,我家孩子原来就贪玩,我是咋说都不听,最后我就掉眼泪,其实并不真的想哭,心里气的不行,就想让孩子知道我很难过,结果发现这招很好使,你也要有耐心,不要嚷,想各种对策才行。说不上那种方法就触动孩子了。


清梦相见


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却包含着父母的无奈和心酸。作为家有青春期娃的家长,我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你们的心情。

一般来说,孩子现在这样的状况,我们做家长的肯定需要承担责任!

打游戏,有家长的错

不管孩子打游戏有没有上瘾,但晚上打游戏不睡觉,这个肯定是家长的管教问题。手机或者游戏对孩子的危害,就没有必要多说了,毕竟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

但孩子能够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显然晚上打游戏的时间已经抢占了睡觉的时间,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解决办法:控制孩子打游戏的时间

不管是什么样的现象,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出现的,所以也不要期待着一下子就能够控制孩子打游戏的时间。但是作为父母,必须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

方式方法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选择,不管是用书信也好,便条也罢,或者谈心,或者借助他信服的人也好,总之,父母必须要做出选择和干预。

不学习,睡眠不足的结果

白天睡觉,初二的学生不做作业,显然是很不应该的。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才是他的本分,如果不做作业,那谈何学习?而白天睡觉,显然是晚上打游戏耽误了睡觉,白天才会没精神,需要补充睡眠。

这样的结果,当然也是父母干预不及时或者无效的原因。

解决办法:

这样的情况,如果父母自己已经搞不定孩子,那么可以寻求孩子老师的帮助。毕竟不做作业,老师也是会追究责任的。

当然,前提还是要管控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和孩子约法三章。

最近我家孩子也是在家上网课,刚上初一的他很不习惯。我们一开始也是各种办法都想了,但是效果很不好。后来,让他爸爸跟他谈心,约法三章,加上老师的电话视频交谈和沟通,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不过,最主要的是我们直接没收了他的手机,并告知他周一到周五是不能用的,整个一周的表现不错,那么周末就可以玩。

如果这些方法都没有用,那么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方法,比如陪孩子一起打游戏,让他一次玩个够,玩到不想玩了,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放下一段时间了。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家长,管控孩子的手机和上网时间,以及玩游戏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他的《养育女孩》一书中提出的那样,孩子在18岁之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的成长做出干预。

给孩子自由,不是毫无原则的放纵,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一家人三座城


1、采用迂回战术,先冷处理一天,不再唠叨批评孩子,等其感觉到一丝异样,召集家庭全部成员开个辩论会,一个不能少(营造沉迷上网不学习是家庭头等大事,事情严重)。

2、辩论会主题: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不学习是否正确?

3、正方队员认为不正确,但反方队员认为正确。人数两边对等。

4、幼儿园小学时乖巧懂事,随着年龄增加初中时开始“叛逆”,有了自己思想、三观,认为自己长大了。

5、告知孩子:把打游戏不学习、该吃苦学习的年龄选择安逸、为了顶嘴而顶嘴当成自己的三观是不对的,这不叫长大。倾听孩子诉求,做出改变,全家为之高兴;不做改变受到类似做家务这样的“惩罚”。

6、初中正是咱们记忆力好、学习力强的大好年华,抓住机会,全方位用知识用正能量打造自己,做最有魅力的青少年,等自己真有本领了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几倍几十倍的苦偿还现在的安逸。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咱们一起努力加油哈😊


当代学渣之逆袭


面对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宜疏不宜堵。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家庭教育也是有章可循的。

网络依赖行为的矫正虽然比较难,但家长只要能投入充分的爱心、时间和精力,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能打开孩子心中的一个个死结,从而变得逐渐自律,收到理想的效果。

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至关重要。分析孩子不爱学习,没有责任心,迷恋游戏的原因,先要从源头找出症结。

先有好父母,后有好孩子。虽然这句话有点片面,但也是存在一定的道理。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他们又怎能健康成长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希望孩子孝顺懂得感恩,却没有在孩子心中植入爱和责任心,他怎么会不迷失方向呢?希望孩子努力学习,但家长却整天抱着手机对什么都不管不顾,让孩子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孩子只能到网络上寻求解脱,寻求刺激,躲避现实。

2、重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家庭教育不能只重视物质给予,而忽视情感交流。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

首先要有生活规律,保证一日三餐正常作息。父母彻底蹲下身子,完全平等地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做到不偏激、不极端,用平和的态度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一步步做到自律自控。

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会反反复复,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到家庭的温暖,抵制游戏的诱惑。

3、通过大量的事例帮助孩子认识戒除网瘾的必要性。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因为迷恋网络造成家庭悲剧甚至失去生命的血淋淋的事例。家长可以搜集相关的故事和视频教育孩子,通过大量的事例和数据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触目惊心的事实应该能起到警示作用,及时做到悬崖勒马,防微杜渐。

迷恋网络游戏的孩子大多数是逃避现实,缺乏自信,他们在游戏中呼风唤雨,称王称霸,实际上内心非常空虚和迷茫。这些孩子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厌恶学习。如今,不良网络游戏的泛滥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4、家校合力,帮助孩子走出歧途。


上网成瘾的孩子一般都会表现出厌学,父母要全力以赴帮助孩子。要和老师多配合,尽快扫清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鼓励孩子多和老师和同学交流,寻求帮助,获得鼓励和肯定。

这段时期是疫情的特殊情况,全国各地都还没开学,全部课程在网上教学。孩子相对来说失去了老师的监督学习积极性不高,会更松散,也许这样的状态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如果家长能和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让孩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沉下心来,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就能事半功倍。

5、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对待上网成瘾的孩子,要想让他们一次性彻底脱离网络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采取渐减法帮助他们。一方面约法三章逐渐缩短上网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或者听音乐,做体育锻炼等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孩子找到有趣的事情来做,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结语: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帮助孩子戒除网瘾,从游戏中解脱出来,每个家庭和老师都要付出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来挽救孩子。

我们呼吁,我们希望:

一个个孩子确立人生信念;

一个个孩子明确了学习目标;

一个个孩子找回了迷失的自我;

一个个孩子走出了网络虚拟世界;

一对对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一个个家庭温馨和睦……


妍奇老师


这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困扰的问题,几乎涵盖了青春期最难管教的所有关键词:“14岁,打游戏,不写作业,作息无规律。”

给你支几个招,看看有没有作用。

1.找出原因。孩子喜欢打游戏,或者形成这样的习惯,肯定不是一天养成的。这个时候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称职?孩子为什么沉迷于游戏呢?可能是因为孩子在生活中受到的关注少了,所以容易从网络或者游戏中寻求自我价值和关注。孩子为什么会受忽视了呢?是因为平时太忙,没时间关注他,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的心理成长特点,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对。

2.跟孩子进行良好的亲子沟通。中国的家长习惯于自己高高在上,以阶梯垂直的关系对待孩子。其实不管孩子在哪个阶段,比较好的亲子方式是平行关系。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特点,想更好的探索自己,探索更多的世界,所以在很多行为上,在我们家长看来属于叛逆。也因此,很多糟糕的亲子关系,都在青春期发生。平心静气的跟孩子聊一聊,明白他心中所想,才能更好地切入。

3.如果你的工作比较辛苦,抽一天时间带孩子参与你工作的全部。不要靠说教,让孩子自己用眼睛看,用心观察,看到你的辛苦,体会你的不容易。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自己的判断方式,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行动更管用。

4.作为父母,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放下手机多陪伴陪伴孩子。任何时期的孩子,父母的缺席都会成为一种遗憾。





陈小YO


1.有效沟通,对症下药。孩子沉迷网络,千万不要用强硬的办法。初二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父母越强硬,他们就越叛逆。往往适得其反,既然家里不让那就到外面上网,把孩子推向网吧,反倒更难以教育和管理。做父母的要放下架子,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孩子各方面情况,了解其主要的心理状态,让孩子说出心里话,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戏、聊天儿。闲暇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孩子看看书、下下象棋,做做户外运动等。

3.挖掘兴趣,体验成功。家长平时要和孩子多处,观察孩子除了对玩游戏感兴趣,是否还有其他的爱好? 引导孩子发展其他的爱好和兴趣,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鼓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帮助他实现某个计划,让孩子在学习之外感到充实,体验成功,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4.反面教育,认识危害。通过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反面示例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发育,以后的成长,让孩子认识它的危害性。

5. 改变环境,加强监管。改变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远离不良少年。逐步远离网络,和孩子孩子订一个协议:什么时候儿玩儿?什么时候停止?凡是游戏,必须经过家长审核。

6.家校结合,心理干预。必要时可以请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戒除网瘾帮助是非常大的。






东哥qhd


您好,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爱学习。此时您肯定非常苦闷,我非常理解。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远离网络游戏的危害,这是每个家长都迫切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只要你能从以下几方面与孩子加以配合,完全能解决孩子的“游戏困局”,提升他的学习素质。

一、理解宽容,绝不纵容而放任自流。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良莠并俱。孩子们从一开始接触,慢慢到完全接受网络的信息快捷与便利,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做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宽容,不能武断地以游戏影响学习对孩子进行粗暴教育,甚至以断网等过激手段相威胁,从而使得亲子关系恶化。

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长时间游戏,孩子也会无意识地悄无声息地沉迷于网络,最后发展到无法自拔。做为家长,我们应警醒,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了漏洞。到底是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理,还是孩子控制力弱?只有从源头上找到原因才能对针下药。

二、转变观念,培养兴趣的多样性。网络是同龄人交际的重要工具,孩子不会玩游戏,按现在流行的话说out了,久而久之,势必会与同辈群体远远脱节。面对网络,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坦然接受。孩子“晚游早睡”,我们要适时纠正。

转变孩子游戏方向,我们可以从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始。如多和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鼓励孩子报名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培训等,让孩子找到生活与学习的目标,激发孩子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舔犊情深,感受到自己美好将来,从而彻底改变这种游戏困局。

三、讲究策略,加强对孩子的学业管理。一个熊孩子背后,站着的往往是更熊的家长。“胡萝卜加大棒”后野蛮教育方式我们要坚决摒弃。家长不要抱侥幸心理,威胁只是权宜之计。

首先,我们可以视情况找机会与孩子进行亲情沟通,将我们身边因网沉沦而至荒毁学业,乃至违法犯罪的事例郑重地告诉孩子,让孩子意识到玩物丧志的危害性。

其次,制订好作息时时间表,父母言传身教,多陪伴孩子学习,共同阅读,共同锻炼,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确保学习为主、游戏点缀两不误。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策略要精当,我们且记:多陪伴,少责备;多阅读,求上进;多激励,促成长!

四、重塑教育,家校合作激发学习动力。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孩子学习之路一片坦途。对孩子的坏毛病,我们莫忍让迁就。我们要多和学校及老师沟通,给孩子量身定制一套纠“错”方案,让孩子在游戏中解脱,在学习中沉迷!


文哥在囧途


现实生活中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特别多,这都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学习压力太大。在游戏中找存在感。二是现在的游戏很贴近现实,让孩子们无法自拔。面对孩子打游戏,很多家长束手无策,对孩子只有采取打骂,但越是这样孩子越不好管,越叛逆,不仅没有效果,还适得其反。现在智能机普遍,家长不给,其他获取的途径太多,网吧有的是游戏。面对孩子们打游戏成瘾,家长们除了打骂,更应该这样做。

一、分散孩子注意力

现在父母的压力大,但教育孩子的责任却义不容辞。孩子玩手机成瘾,父母应第一时间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谈心。有时间带孩子到户运动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带孩子到图书馆看看书,增强知识的宽度、带孩子做做公益,感受世间美好、给孩子报一些感兴趣的培训班,充实生活。这一些活动,都能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

二、让孩子合理安排玩游戏的时间

社会在发展,让孩子再也不接游戏已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的来,一刀切的做法,只会加剧孩子的反抗。父母可以规定每周做完作业后可以玩一会儿,一周可以玩2-3次,这样可以提升孩子做作业的积极性,劳逸结合两不误。也不会让孩子反感,让孩子现在以学习为主,游戏只是课下的一个乐趣。

三、父母要心身作则

很多父母说,孩子不能玩游戏,但自己是成年人,玩一玩游戏可能关系吧。如果父母有这样的想法就错了,我们要求孩子不这么做,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以身示范。不然怎么有理由去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把手机放一放,多陪伴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也会渐渐地改掉玩游戏的习惯。

孩子玩游戏不可怕,最主要的是撑握好方法,比起对孩子的打骂,我想这三个办法会更实用,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侃谈升学


假期,孩子在家里作息没规律,无所事事,这时候一些不良行为就会乘虚而入,让孩子沾染上。


孩子沉迷游戏,有时是觉得无聊,不知道要做啥,不知不觉的就被游戏牵着走,甚至颠倒了白天黑夜;有时,是孩子的精神世界缺失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游戏恰好满足了自己的内心的缺失,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到处找食物一样;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心情糟糕,想找一种方式排解。


孩子不想做作业,有可能是作业难、作业多,有畏难情绪不想做,有可能是认为没有必要做作业。

怎样把孩子从游戏沉迷中拉出来,认真做作业,可以这样试试。

第一步,和孩子谈心,商量,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情况,帮助孩子清醒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处,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商量是家庭民主最好的办法,家庭民主是促进孩子自主成长应遵循的原则。直接给孩子讲道理,是“我们要孩子做”,给孩子商量,是“孩子自己要求自己做”。

第二步,让孩子自己说出怎样安排时间来做作业,怎样限定游戏时间,怎样不“颠倒黑白”帮助孩子梳理出“行动计划”。只要孩子有改变意愿就行,家长不要孩子马上就改变多少。

第三步,按“行动计划”及时提醒孩子,督促孩子,多鼓励。几天提高一点要求,几天提高一点要求,一点一滴的积累孩子的良好行为,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游戏,是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让孩子和游戏保持一种“合理距离”,需要提高孩子的认知和自制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通道理就养成的,不是直线式进步的,有反复,有停顿,家长要宽严适度,有耐心。


问学年华


可以尝试书信沟通。

很多时候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觉得难以和孩子好好说话,更别说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只要换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孩子敞开心扉是很容易的事情。

现在的我们都用手机打电话、发微信、留言,都忽视了原始的写信的沟通方式其实最有效。

在书写的过程,孩子会沉淀自己的心情,也会沉淀自己的思想,会让她的思路更顺畅,更有逻辑,也更能表达清楚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而作为孩子家长,利用书信的方式,也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发脾气,更不会冲口而出那些伤害孩子的话,破坏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写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观念说完整,而不会存在面对面交流时,被孩子打断或者因为孩子的情绪而打乱原本想要说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