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没能打下英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360x


德国没打下英国,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隔着海,英吉利海峡虽然不算很宽,但德国的坦克就是过不去。而且元首也没打算在打英国上耗费太多时间,只留出了几个月时间,能打下就打,打不下就撤,根本没打算死耗。

德国最强大的就是陆军,对于空军和海军就不是那么厉害了,尤其是海军,实力比较弱。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英国。

面对英国的舰队,德国并没有任何优势。 如果非要硬攻也不是不行,好歹要取得制空权才行。而德国不管是制海权,还是制空权都没有。

事实上德国和英国之间的交手一共也没持续多长时间,真正的交战只有两个月而已,这期间一直都是进行空战的。在没有取得制空权之前,德国的军舰是不敢贸然进入英吉利海峡的。

按照元首的计划,先让空军去把英国的军事基地都炸一遍,把英国的空军消灭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拍海军出场。

这个计划很完美,没什么问题,德国执行的也很好,英国的空军在这期间损失非常惨重,这让丘吉尔非常着急,他知道这么下去英国迟早得嗝屁,沦为跟法国一样的结局。

于是丘吉尔就破釜沉舟,决定壮士断腕,想到了一个伤敌一百自损三百的办法,派出剩于不多的空军去轰炸柏林!

英国人把柏林的居民家给轰炸了一遍,这一招激怒了元首,他决定先放下战略目标,先出了这口气再说,于是德国空军目标就转移到了伦敦居民区,这正中丘吉尔下怀。

这么一来英国的平民虽然死伤惨重,但是空军却获得了喘息之机,为以后的反击留下了火种。

同时另一边的老毛子也不老实,他们知道德国的野心,知道苏联跟德国迟早有一战,一直积极备战中。

德国方面跟苏联是一样的心思,双方一直互派间谍,一直在试探着对方想知道具体的进攻时机。

在这个时候德国一方面石油来源出了问题,急于打下苏联,占领高加索的油田。另一方面经过分析分为苏联马上就会出兵了,决定抢占先机,先下手为强,于是就收回了西线的兵力,全力去进攻苏联。

如果没有苏联的话,英国是抗不住的,最迟几个月后就会被德国打入。


漂浮菌


当年希特勒的战略就是先解决英国,然后在回头打苏联,只不过是战略目标没达成而已。

在德国闪电战进攻波兰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做为波兰的盟国英法都对德国宣战,可英法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认为德国拿下波兰后会去打苏联,也就是祸水东引,所以都没有对波兰履行盟军的义务,可没想到的是希特勒与斯大林早已私下达成协议,就是共同瓜分波兰,而且双方还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样一来英法的如意算盘落空,随后德军开始横扫西欧。

当时德军战斗力正值巅峰,仅一个多月就拿下法国,随即德军饮马英吉利海峡。

由于有天险英吉利海峡,所以德国的战略是逼迫英国谈和,然后在回头打苏联,可新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出了险恶形势,知道希特勒不可信任,即使答应和谈,在德国打败苏联后也会调头打英国,如果英国在欧洲没有了盟友,那英国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英国上下同仇敌太誓死与德国决一死战。

现在很多人夸大了英国空军的抵抗,都认为德军不敢登陆英国是英国空军多么能打,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当时英国已经被炸的千疮百孔,德军没日没夜的狂轰滥炸已经快让英国崩溃,而这时美苏都看出了险恶形势,都暗中开始援助英国,美国派出了飞行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战,苏联更是向边境调兵遣将,准备进攻德国,并以制订了先发制人的作战计划,什么互不侵犯条约都是骗人的,苏联的想法是等德军跨海进攻英国时就是苏军大举攻入德国之时,这样一来德军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可希特勒是什么人物啊,苏联向边境大举增兵的意图很快被希特勒判断出来,万般无奈,德国只能先放过已经被炸的奄奄一息的英国,把主力东调去打苏联。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没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这也是德国的宿命。


天宇的文史情怀


二战时英伦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在这次空战中,德国空军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德军损失飞机1732架,而英国只损失915架,双方飞机损失近2:1。飞行员的损失比高达约6:1。在1940年8月下旬和8月初,英国空军还出动轰炸机对柏林进行了三次夜袭,引起了德国最高当局的震惊。希特勒在其发动的“空中闪电战”破产后,被迫于1940年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并于10月12日以后,陆续调走用于“海狮计划”的部队和船只。“海狮”计划实际上被取消英国赢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回顾这场战争,笔者以为德国最终没能打下英国,原因很多,例如,当时英国的飞机生产能力正在超过德国。英国空军拥有德国所没有的先进的雷达系统,这一警戒系统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测定德国机群的位置,从而使英国空军组织有效的反击,同时,英军还掌握了破译德国空军通讯密码方法,对德军情况了如指掌。另外,英国空军指挥人员和飞行员的战术水平和空战技术水平普遍高于德国空军人员。等等

但以上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英国人认识到,德国直接攻击英国本土的空袭,对英国是生死存亡的一战,他们已无退路,只有同仇敌忾,誓死抵抗。不列颠民族置之死地而求生所激发出来的决心、勇气和智慧是德国战败、英国取胜的根本原因。当时的丘吉尔政府充分利用了英国民众保家卫国的这种决心、勇气和智慧,丘吉尔说:“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田野和街头战斗,在山岭上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国土。我们将战斗到底,绝不投降。”英国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英勇地投入到民族自卫战争,到1940年8月20日为止,有200万人手中有了步枪和刺刀,其中3/4的人编入了军事组织。飞行员利用在本土作战地形熟,航程短,飞机可以随时返回地面加油和补充弹药后再出击的有利条件,经常一天起飞出击三四次,从而大大弥补了英国空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同时为了提高飞机的产量,英国人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和挖掘生产潜力,工厂日益开工,工人加班加点工作,导致了英德飞机数量差距的日夜缩小。再加上如上所述,由于雷达的投入使用,数万英国青年参加对空监视,因而使自己的机群和地面炮火能准确地打击敌机,经常使敌机遭受数倍于己的损失。


淮上秋阳


德国当时倒是也想先解决英国,只不过“臣妾做不到啊~~”

要打英国就必须筹备组织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而一场两栖登陆作战要想成功需要哪些准备呢?首先是制空权,其次是制海权,最后是足够的运输船只,最好还有些专用的设备。

以诺曼底登陆为例,为了保证登陆成功,盟军之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集中近万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对英吉利海峡沿岸以及纵深地带,甚至包括德国本土的目标进行持续大规模的空袭,完全夺取了制空权。登陆当天,德国空军在诺曼底上空只出现了两个架次,盟军空中压制的效果可见一斑。在制海权方面,盟军同样竭尽全力,一共集中了13艘战列舰、2艘浅水重炮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582艘其他舰艇为登陆提供掩护和支援,德国在该区域一共只有驱逐舰5艘、潜艇52艘、远洋扫雷舰16艘、巡逻舰116艘、扫雷艇309艘、鱼雷艇34艘、炮艇42艘,差距极其明显。至于运输船只,盟军一共集中了4100多艘专门生产的登陆舰艇,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还为登陆专门准备了“桑葚”人工港,准备可谓充分。此外,盟军为诺曼底登陆集结的部队多达288万,其中直接登陆的陆军就多达36个师、153万人。

再看看德国的准备呢?德国准备登陆英国的计划叫“海狮”。德国人为“海狮”做了哪些准备呢?和诺曼底一样,德国人的第一步准备也是夺取制空权,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不列颠空战”。此战的经过有很多著作详细说明,我们只说一下结果吧:英国最终损失飞机995架、德国损失2000架。最重要的是,德国空军到最后也没能夺取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更不用说像诺曼底登陆那样的压倒性优势了。没有制空权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别的后续工作压根就无从说起。

话说回来,即使德国人用某种黑科技暂时夺取了制空权,德国海军和陆军又准备好了没有呢?德国海军为“海狮”计划准备了168艘运输舰、1910艘驳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光从数字上看就已经远远逊色于诺曼底登陆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船全都不是专业的登陆舰艇,其中甚至有很多是从被占领国家征集来的内河船舶,出了海以后的行驶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同时,1940年的德国海军本身实力也很薄弱,尤其是在挪威战役中损失惨重之后,压根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水面舰艇来为登陆提供掩护和支援,到时候满载德国陆军的各种小艇有很大概率被英国海军花式吊打。在陆军方面,德国陆军为登陆准备了13个师,指望靠这点部队在登陆战中击败英国,实在太为难人家了。倒也不是陆军没有更多部队,问题在于德国海军就这么点运输力量,多了也运不了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英国本身有着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两栖登陆战的经验也不少,在诺曼底之前还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登陆练手。德国呢?海上作战能力本来就差,登陆战能力更是几乎为零。想上来就搞个大规模的登陆战,实在是做不到啊~~


联合防务


德国没能打下英国的根本原因是德国不具备进攻英国的能力。

首先,德国的海军和英国相比差距太大。战前,德国海军的实力就和英国差距甚远,开战以后德国又损失了1艘袖珍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残存的德国海军舰船不要说和英国的主力舰队抗衡,就是用来吸引火力都嫌太少。

其次,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之间实力差距有限,始终无法掌握英伦三岛的制空权。海军无法掩护德军登陆英国,因此德国在制订海狮计划的时候,是希望空军能夺取制空权,并且击败英国舰队掩护登陆船队。然而德国空军实力比英国强的有限,更糟糕的是英国的飞机产量已经超过了德国,本土作战的英国空军还有雷达指挥作战的便利,远道而来的德国战机损失惨重。1940年7月到10月的不列颠空战里,德军被击落飞机1733架,而英军损失只有915架。德国不仅没有夺取制空权,英军还有余力发起反击,德国用于登陆的船只被英国空军炸的根本不敢集结,更不要说发起登陆作战了。

第三,美国的支援使得英国几乎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以和德国作战。在1940年6月,鉴于英国在法国损失了大量武器,美国就援助了可以武装40个轻步兵师的武器。而在1941年通过《租借法案》以后,美国更是慷慨,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还派遣海军舰船为英国船队护航,和德国潜艇大打出手。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也根本无法和英国拼消耗。

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怎么可能击败英国呢。




不沉的经远


德军事实上打刚刚打败了法国后便决定优先解决英国,然后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苏联。


希特勒首先向英国发出了比较模糊的和平倡议,可惜丘吉尔的上台,强硬的反法西斯态度,使得和解的途径被掐断。

这样只能通过军事手段对付英国,就是对英国本土发起登陆行动,彻底占领英国。1940年夏天,德国还有有可能登陆成功的,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尽快发起攻击,趁英国在其海岸线来不及设防的情况下予以打击,7-8月份是最有利时间,海峡波平如镜,利于德军的快速登陆。

2.德军在渡海过程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必须有效的遏制英国空军和海军在海峡区域的危险。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德军的关键便是要夺取英国的制空权,至少也要保证海峡附近区域的制空权,保证德军登陆行动的安全实施。

可以戈林错误的认为攻打英国是他的空军独立的作战行动,想依靠空军不止要摧毁英军的空军力量,还要攻击英军的兵工厂等,最后又空袭伦敦去,从从精神上逼迫英国投降。以德国空军的实力根本无法完成这些任务,最终不仅没有取得制空权,反而使其空军损失惨重。

也正是由于制空权的夺取失败,迫使希特勒最终放弃了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


感觉这件事戈林真是一个大坑,先是由于他的自大,非要靠空军消灭敦刻尔克的30万英军,最终让英军撤退了,而这些力量也成为了英国本土防御的主力。以后又大包大揽的去英国上空单挑去了,从不想着配合陆军和海军发起一场登陆行动,最终使德国没有解决掉英国,让盟军将来开辟第二战场成为可能。


战略论


这分为两块,一块是希特勒对敌人实力的错误评估,另一块是他战略决策上的错误。不列颠空战他损失了近两千架战机和大量的优秀飞行员,而英国只损失几百架飞机,希特勒以为英国还有着强大的空中力量,若占领英国,自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已是强弩之末,若德军再强攻,他们已经抵挡不住了。另一个原因希特勒是想攻打苏联,苏联也可谓兵强马壮,国力强大,他不想在英国损失过大的实力,从而影响对苏作战。鉴于这两点他才放弃海狮计划,这一决定在日后对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但将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还让后来参战的美军有了西线最重要的盟友和栖息地,就是因为有了英国,美军才能顺利登陆北非和西欧,英国为美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德国的失败在战略上是行不义之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战术上是领导层思路不清,分不清主次,搞不懂前后,缺乏胆量和魄力,在重要决定上没有坚定性,另外操之过急,不懂得饭要一口口吃,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要采取集中优势战力将敌人各个击破,而不是愚蠢的认为自己能够多线作战,尤如战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种盲目的自信只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后人必须切记,勿忘。


佳佳10938


个人愚见:纳粹德国国防军之所以没有打下英伦三岛,其实在法兰西会战期间就表现出来了,坐等包围圈里的英法联军撤退,而不是直接围歼。另外德国高层应该是一直对英国抱有幻想,希望英国政府屈服,至少态度上屈服,因为德国军方和希特勒明白,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不是德国海军能够撼动的,况且希特勒的野心不止在欧洲,以后征战其他大洲需要英国帮忙。反正放跑不到40万英法军队况且是丢盔弃甲的军队,希特勒压根没有放在眼里 ,估计这也是德国的绥靖政策吧哈哈。第二德国没有做好或者说就压根没打算去占领英国本土,虽然空军几次大规模空袭英伦三岛,但由于德国缺乏大型战略轰炸机和远航程的战斗机护航,导致轰炸结果很不理想,同时德国也感觉到英国本土是依靠海外运输资源的,生命线在海上,况且陆军早就偷偷的开往苏联了边境了,。英国方面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战事内阁表现强硬,其实人家有强硬的本钱,光大的殖民地与强大先进的海军,还有背后的美国人。另外皇家空军与德国空军进行了殊死战斗,挫败了德国空军的锐气,使德国高层放弃了登录英国的企图,其实从后面的诺曼底登陆来看,德国无法集结如此雄厚的兵力,特别是护卫兵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优势在于陆军。




筹海有容1


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战略问题。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西线攻势,盟军迅速溃败。

5月24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距离敦刻尔克只有10英里。英国拼了老命从敦刻尔克撤出了30多万军队。

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投降。18日,法国宣布投降。

就在德军发起西线攻势的那一天,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主战派丘吉尔出任首相。丘吉尔上任后四处演讲,发表热情洋溢的抵抗宣言。

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在帝国国会发表演说,向英国提出“最终和平邀约”,遭到英国拒绝。随后希特勒下令完善“海狮计划”,准备渡海作战,同时不列颠空战也已经开始。

但是最终“海狮计划”搁浅,不列颠空战也是德军失败而告终。

德军后来转去进攻苏联,对英国的作战主要依靠潜艇进行破交战,在北非则是协助意大利军队作战。

虽然说德军放弃海狮计划是因为海空军实力的问题,但从根源上来说,希特勒最初的战略计划中就没有把打下英国这一项。

一、希特勒的战略

希特勒的目标是消灭苏联,夺取东欧。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德国需要先击败法国这个最大的敌人,同时将英国赶出欧洲大陆。也就是说,占领英国并不是希特勒的目标。

甚至,在希特勒上台初期,他想跟英国结盟。这是出于他的种族主义观念,他认为盎格鲁撒克森人也属于优秀民族。而斯拉夫人属于劣等民族,应该被奴役。犹太人则是需要被清除的。

苏联既是斯拉夫人,苏共又有很多犹太人,希特勒骨子里对苏联极为仇视。

他把消灭苏联作为头等大事,必须消灭苏联,然后占领东欧,称霸世界,然后去进攻美国。

希特勒一直希望跟英国媾和,希望英国和法国那样妥协。他进攻苏联,其实也是希望苏联灭亡后,英国就会妥协。他认为英国之所以不妥协,就是因为苏联还活着。

英国人其实有妥协的想法,只是希特勒要价太高,实在做不到像法国那样妥协。

二、海军实力太弱

基于希特勒的战略目标,德国的三大军种就不可能平衡发展,陆军自然是获得了最多的资源,空军其次,海军最弱。

相对弱小的海军就阻碍了海狮计划的实施。即使根据现状制定的海狮计划,德国海军也认为第一波部队成功登陆后,第二波很难再上岸,因为德国海军无法阻止英国海军。

德国海军实力虽小,但野心很大。他们延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思路,就是夺取海外殖民地。

海军元帅雷德尔估计,德国海军到1945年的时候差不多可以挑战英国海军,但1939年闪击波兰后,雷德尔非常气愤,甚至是在指责希特勒了。他觉得开战太早了,海军根本没有准备好。

希特勒当然不会理会,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苏联。

只是英国拒绝妥协让希特勒很困惑,也打乱了他的计划。为此,雷德尔提出了地中海计划。

地中海计划是想夺取直布罗陀和埃及,控制地中海,削弱英国。

但是当时这个计划需要得到维希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国的配合。但是西班牙不愿意参战,意大利又太弱,而维希法国当然更指望不上。计划终究还是被放弃了。

三、希特勒的幻想

希特勒作为独裁者,基本上都是他说了算。只是他的决策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但是他本人的影响非常大。

海狮计划和地中海计划的最终放弃,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希特勒根本就没想打下英国,他一直希望英国妥协。

后来副元首赫斯独自驾飞机去英国,据说也是劝降英国去的。

倘若希特勒没有这种幻想,德国全力进攻英国,至少地中海方案还是可以实施的。

比如说用强力手段,逼迫西班牙和维希法国配合,德军借道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而意大利海军予以配合。

攻下直布罗陀之后,德军可以从北非的法国殖民地一路往东,进攻埃及,然后进攻中东,控制中东油田,切断印度和英国的联系。

这样一来,英国必然会崩溃。

只是希特勒不愿意,他的思维决定了他的行为。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哟。



江蝶梦


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一个岛国,所有的必需品都依靠他们的船队不分昼夜的运输来获得。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德国占领英国后为英国运输必需品的船队肯定会停止进出英国本土各个港口,那英国的国民和德国占领军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靠德国自己的那些少的可怜的运输船?德国海军除了能以潜艇部队封锁大半个大西洋以外,其它海军舰艇连防守英国海岸线都做不到,而且一旦英国本土陷落,英国本土的舰队就肯定会像英国的盟友法国人一样,把舰队开往海外殖民地或者美国,成立临时的比如“自由英国”一样的流亡政府,那到时候德国就会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既要派重兵驻扎在英国,又要没日没夜的为它运输各种补给品,尤其是石油的匮乏,对当时的德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这应该就是当时希特勒的主观想法。不列颠空战完全是为了向英国武力示威的,告诉英国人,德国有能力打垮并占领英国全境,希望英国能够主动退出战争,这样,就能减轻德国的负担,让它腾出手来对付前苏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