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还看书吗?

到沙漠游泳


看书这种习惯在大学毕业之后就不在常有了。大二开始就经常泡在图书馆里,一开始是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慢慢的看了许多应该看的书,哈哈!

因为在图书馆看书看得多,无意间还被评上了读书达人的称号。毕业后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三》,工作繁忙中这本书带来了平静。

为了考试看了很多相关专业的书籍,把背书转换成阅读书目的形式,学习起来也轻松了很多。

还看了电子版的《许三观卖血记》 人生百态

但是终究还是喜欢纸质版的书籍,接下来定了两本书的计划,希望能够完成!



新虫小语文


很少,几乎不看了。

我以为我能坚持看书的,很久以前还为自己定了个目标——看完一百本书就结婚。

然而事实总是很残酷,大学里我有大把的时间读书,被我浪费了,空余时间我不是在吃就是在玩,毕业后,在各种各样的教师考试中奔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考试的书都看不完,更不用说是别的书了。

周围人总是觉得我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其实不然,我看的很少,偶尔看一本还是因为觉得日子实在无趣,可看完之后又怅然若失,觉得更无趣。

毕业两年后,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被摧残得面目全非。今年,终于考编上岸,我却不像以前一样热爱读书了。在疫情的影响下休息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看过的书屈指可数,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了。

甚至我学数学的男朋友都能侃侃而谈,我对他所说的却知之甚少,当初和他在一起便是因为他用王小波的语言俘获了我,引发了我们之间的共鸣。

如今,我又突然醒悟想看书了,我却不知从何看起。




不妨读书


现在的我每天看书,假如太忙了,一天没有看书,睡觉前总觉得有什么事没有做完,心里不安,坐在床上看几页书,才觉得睡得着。

查理芒格是有名和投资者,《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成了许多名人的枕边书,遵循他的投资理念,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到理财获利。他的朋友和家人说,他里长了两条腿的图书馆,不管什么领域的书,他都看,成了知识渊博之人。

钱锺书写《管椎篇》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这样巨大的知积量,全靠他平时读书做笔记的积累。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 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些大师都是在书堆里读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想增长知识,读书是最便宜的渠道。如果你想赚大钱谋高职,读书是送你成才的阶梯。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大师,读书是最快捷的道路。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你自信,让你明理,让你生活有情趣。只要你持之以恒地读书,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江雪阁


嗨,别提了,后悔啊,之前看的太少。

现在不但看,而且看得更认真,买的也比之前更多,看的种类也更多。

小时候就冲着玩了,也没有多少书,看得太少

小时候到处野,各种玩,想不起来看书,当然也是因为家里没啥书看。作文选看了不少,各种童话选看了不少,其他的也就没有了。现在还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亚瑟王》的连环画的书。翻来覆去看了几年。

有个报纸或者啥的,不管啥也都会看。记得经常拿一本杂志或者乱七八糟的什么书,在厕所看忘了,腿麻了站不起来,更要命的是,屎干了,擦不掉了。

那时候倒是喜欢听评书,广播里很多,每天中午十二点半有《电视书场》我坚持按时听了很多年。

中学时不敢看,就做卷子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流行武侠,女生流行看琼瑶,学校边上有专门租书的地方,还有那种小书,小书里面一般都有比较XX的描写。很多人躲被窝看。

大人和老师都说不能看这些书,这些大部头让人上瘾,所以就忍着没看。

但是到高三的时候还是没忍住,一年时间把金庸的小说都读了一遍,还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书,比如《废都》、《金瓶梅》、《三国演义》、《明清禁毁小说全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书,比如什么《三个火枪手》、还有黄易的穿越啥的。青春期,又是叛逆期,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的吧。

当然,做卷子的时间是最多的。

大学最可怜,竟然没好好读书,那么好的资源,那么多的时间

上大学事情太多了,各种玩,但是就忘了读书。就读了十几本传记、和几本名著。当然几本把王小波的书看差不多。被王二折磨的够呛。大四哪一年没事,愣是花了2个多月,把《缥缈之旅》看完了。


后悔的是,没花精力去读一些实用性的书,比如经济类的、金融类的、管理类的等等,当然成功学的书不喜欢读

工作后,发现要读的书太多,但是时间不多了,主要精力不多。

工作后才发现,书还是要多读的。什么样的书都要读,比如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书,比如曾国藩的书,比如菜根谭、比如论语或者其他什么书,国外的一些名著啥的也应该多读。当然,工作关系也要求自己必须不断进步,就更需要读专业性的书。


现在每年坚持要读五本书以上。有时候就逼自己读。

读书比玩抖音,看电视好处多多了,你说你还读书,逼格也更高。

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也要给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

而现在读书,也比之前看的仔细,也更能进入到书的状态里去,能体味的和获得的也更多。

多读读吧。


疯哥哥l


读书是个人的习惯,也是爱好,不但是我在读,相信在头条的朋友大多都在读。很庆幸生活在太平世盛世,衣食充足,清闲自由,坐在案前,一壶茶,一本书,展卷静读。

书是大千世界,重叠山水苑囿。书算是老朋友了,回首来路,流年似水,往事如烟,但是在生命中未淡者,铭心者,都与这位真实的老朋友有些许关联。

不过读的大部分都是传统性的书,和过期的书刊,不管是小说,戏剧,传记,以至散文诗词,翻开那些书来,总散发着米兰清香,嗅着淡淡的香味,品着一颗颗橄榄般的文字,就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懵懵情怀。自然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无须去看电视中那些胡乱编演的比神仙更神仙的神剧,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书页,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好象他乡遇故知,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那种滋味,不亲身经历是无法感受的。

古人有诗: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我觉得用其形容书是再贴切不过了,它是一片心灵净土,宽容淡定,任人来人往,入世而出世,心态自在,思维从容,生命中有斯为山水,为苑囿,为知友,亦复何求,所以书的爱好者,天天在读。



诚心走天下2


少年时特别喜欢读小说和诗词,但那时几乎就没有什么书可读,因为正在所谓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在学校可读到的书大都是毛主席的老三篇、老五篇,小说有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然后同学们在私底下传阅的黑草纸印制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都没头没尾,书都都完了,但就是不知道书名叫什么。直到后来上了大学,到图书馆借阅小说,如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等,看到十多页以后,才发现以前巳经读过了。工作以后除了因为撰写论文、备课等实际需要而读一些专业书籍外,就很少读别的什么书了。后来,做了十几年管理者,读的大多是政治书籍,其他书就几乎顾不上看了。去年底退休了,突然想读书了。入春以来,防疫在家,从拼多多上买了一批书籍,如李清照、李煜、若兰容若等人诗传,余秋雨文化苦旅、沈从文边城,残雪的小说集,诗经,山海经,资治通鉴等一批书籍,物流来一本读一本,同时网购下一本,前一本读完了,就读下一本,然后同时网购下下一本⋯四十余天竟然读了十几本书,买了二十多本书,还在继续读。我体会,读书应该作为退休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旅游观光了。


爱你出彩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现在也坚持看书,只是记忆力大不如前了。



ljd一路书香


你好,现在的我,还在看书。



但是,相对而言,我听书听得比较多一些。

感觉听书,很快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和重点,需要的东西能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获得,效率比较高。



但,有些书,听过之后,觉得很好,就会忍不住找来看看。

解读书本的人,有他自己的背景和了解,可能和我的理解又不一样。

自己去读一遍,会觉得有更深入的认识。

而且,我非常喜欢读完一本好书的感觉,有些恍然大悟,又有些怅然若失。



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祝好。


莫小西MO


看呀,这就是我的退休生活。

电子书虽说方便却没有纸质书的墨香味。尤其喜欢名著,这些名著真不是现代文化市场上一些自诩作家的作品能比的!




九月143845616


一直在看书,当人迷茫的时候,唯有读书和旅游能够给人智慧。我只要有时间就会看会儿书,在学校里看专业书,闲暇时间看些哲学书,心理书,历史书,文学书等等。这次疫情在家看了《做人要有心机,心计》《易经杂谈》《红与黑》《高老头》《莫泊桑小说集》《呼啸山庄》《巴黎圣母院》《左传》《战国策》。还有几天回校,我打算看一下《魔鬼数学》《百年孤独》。加油吧!!我觉得看看书,启迪智慧,让人怎么思考。书籍不一定让人富裕。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多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