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時必須側切嗎?

懶媽媽的帶娃生活


先和大家談談會陰側切是什麼,是為了什麼要去做,現代醫學對於會陰側切的觀點是什麼。

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是指在分娩的時候用剪刀剪開會陰部位的皮膚來達到加速產程的一項措施,通過擴大陰道口的寬帶,孩子可以更快地分娩出。

這一項會陰切開術,在全球各個國家採用的方式有些不同,在美國採用會陰正中切相對比較多(也就是從正中的部位向直腸的方向切開),但是在歐洲和我們國家,採用的側切就相對比較多(斜向一側切)。

在過去我們的婦產科醫生對幾乎每一個初產婦進行側切,是基於為了減少會陰裂傷發生的機會。我在做住院醫師的時候,還曾經因為做了會陰保護髮生2度會陰裂傷,被上級醫師責問為何不做會陰側切。在過去我們國家對於產科質量的管理的時候,也對醫院有一個要求,不能有出現3度以上會陰撕裂的發生,因此大家更多是出於對於“保護會陰”的角度來做會陰側切的。因為不想要“3度會陰裂傷”發生,所以對於初產婦都是採用這麼一切了之的操作。

近些年來,對於會陰切開的研究越來越多,已經有很多的A類建議(即非常可靠的證據支持的結論)提示對分娩進行常規的會陰切開有諸多的不利,譬如增加會陰裂傷發生的機會(和原來想象的有些不同,但是這個是大樣本研究的結果),增加出血的機會,增加產後疼痛,基於這些研究的結果,現在已經不再推薦對產婦進行常規的會陰切開。僅在胎心率出現異常或者其它一些緊急情況需要儘快結束分娩的時候考慮使用會陰切開(側切或者正中切)。

國內產科的臨床實踐的改變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我相信隨著這些新的理念的普及,採用會陰切開的比例會越來越少。這裡面也需要和醫生們做一個觀念上的糾正,不是發生了3度以上的會陰裂傷就是“醫療事故”,發生會陰裂傷不可怕,關鍵是要學會修補會陰裂傷,有興趣的醫生也可以關注我之前做過的ALSO培訓課程,國內有的醫院的側切率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十幾,是一個不錯的數字,當然我們不是說希望到0,畢竟還是有些情況是臨床上需要進行會陰切開的。


龔曉明醫生


順產時需不需要側切,其實這是因人而異的,像我生過兩個寶寶,都沒有側切,但我生大寶時有點輕微撕裂,縫了兩針。另外,我生我家二寶有點擦傷,也縫了一針。

順產時需不需要側切


側切簡單來說也就是在準媽媽會陰的位置斜著剪一刀,以便於胎兒出來的時候不至於因為出口太小而造成會陰大面積的撕裂。

當然,順產時需不需要側切,其實也要看準媽媽和胎兒的情況來定,如果胎兒正好能夠出來,那就不需要側切了。

另外,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那麼孕媽咪可能還是需要側切的:

  1. 會陰彈性差、子宮口狹小
  2. 會陰部有炎症或許水腫情況
  3. 胎頭較大
  4. 胎兒有缺氧的跡象
  5. 準媽媽產力不足
  6. 胎兒出生有可能會造成準媽媽嚴重撕裂
  7. 其他


其實說白了,側切就是為了胎兒能夠更快得出來(預防缺氧),以及不過於損傷準媽媽的會陰,以免出現嚴重撕裂的情況。

可能有些準媽媽會問,側切會不會影響跟老公做功課,其實側切的傷口在產後2~4周即可恢復。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影響的,當然,提前是準媽媽一定要做好護理工作。

總之,順產需不需要側切是因人而異的,一般只要孕媽咪控制得好,是不需要側切的。當然,即使側切,傷口也會恢復得很快。


學而時習之育兒


親,我生娃的時候側切了。

至於是不是每個人都側切,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來決定要不要側切的。

我家寶寶生下來6.9斤,當時我打了無痛,醫生本來沒打算側切的,後來因為孩子心跳加速,醫生說直接切吧。然後切完縫了針之後才感覺痛感出現。

我一邊拿著手機在那裡發信息給我老公,寶寶醫生把她放在我旁邊半米左右的地方,我一邊拍了寶寶的照片。

寶寶一稱完體重,包上被子,護士就抱過來親了我一口,五年過去了,我還記得那種暖暖的軟軟的被女兒親吻的感覺。

頓時感覺啥都不是事。想必護士見多了,也經驗十足,這舉動我給她打十分。

親愛的,不用怕,沒事的,現在醫療如此發達,唯一需要你做足準備的就兩點:

1.生產到月子期間最好自己媽媽空出時間來陪你,媽媽照顧自己孩子絕對最合適,當別人都圍著孩子轉的時候,媽媽眼裡都只有自己女兒。

2.準備多點錢,該花的要花,媽媽來不了,請月嫂,請保姆……別傻了吧唧的累著自己,月子沒坐好,後半生就受罪了。

醫院生產的時候會來問家人,要用什麼價位的待遇,這個時候你有錢就可以享受好點的東西和服務,對自己身體有益。

希望能幫到你哈。

我是:一點讀

專門針對婚姻育兒方面,

喜歡可以關注我,

我們一起探討這些瑣碎問題。



小米粒餵食記


順產其實不一定要側切的。

我有個朋友在國外順產,生八斤多的寶寶都沒有側切。但在國內,我生大寶只有六斤多,醫生還給我側切了。更讓我費解的是一個朋友生的寶寶只有五斤多還側切了。

後來我瞭解到,側不側切不能只看寶寶體重,還要看寶寶頭圍,而且在寶寶出生前體重,頭圍等數據也只是預估出來的,可能會有偏差,所以醫生一般都會讓側切。

我生二寶時沒有側切,但有輕微撕裂,月子裡護理了很久才好。所以側切也不見得就不好。



側切雖然是個小手術,但護理不當很容易感染,剛手術完也很疼的。所以生完寶寶一定要注意護理傷口,及時清洗。

有不少產婦說反正都是挨一刀,還不如剖腹產呢。其實不然,側切是為了幫助產婦儘快娩出胎兒,剖腹產是直接取出,胎兒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不是自然的過程。不管是否要側切,能順產最好還是順產。


寧媽育兒


生了倆娃,老大側切,老二沒側切,我想這個問題我很有資格回答了。


首先表明態度,我認為側切可接受,但是不鼓勵。

簡單打個比方,就好比如果黃河沒有漲水,那就沒有必要把河堤掘開一個口子;可如果明知黃河要決堤了,大家覺得是提前掘開個洩洪的口子,讓洪水從指定的地方流走好呢?還是聽天由命,任由洪水隨便從某一個地方決堤洩出好呢?

下面就說說我的經歷吧。


生老大的時候,醫院組織孕婦培訓,除了各種產前必備知識外,護士長還特別說明:咱們醫院沒有商量,所有人都必須側切,如果不想側切就請換醫院吧。

那個時候,我們這一波孕婦都已經7、8個月了,換醫院就純粹是給自己找麻煩,而且護士長也介紹了側切對產婦和胎兒的種種好處,所以我也就接受了必須側切的規定。

聽說生產時巨大的疼痛會讓產婦感受不到側切的疼痛,事實上,一剪刀下去,我就叫了出來。回望整個生產過程,我都像鋼鐵女戰士一樣,任由陣痛一陣陣襲來,始終咬牙一聲不吭,但是除了側切和縫合側切刀口的時候。

我產後當天下地,恢復很快,但是足足用了1年才完全感受不到側切刀口的存在。


頭胎的經歷讓我對側切抱有非常排斥的態度,所以生二胎的醫院說會根據產婦的狀況來決定是否側切時,我簡直是歡欣鼓舞。上產床後,醫生說我狀態還行,先不側切,一會兒如果有需要再側切。雖然二寶很大個,但是生產過程整體很順利,挺快就生出來了。


醫生還在給我處理,我不由自主地想,二胎果然比頭胎好生,要不有人生到第5、6個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就把孩子生了......胡思亂想間,忽然聽到醫生說,你陰蒂撕裂了,傷口流血有點兒多,需要縫合一下。

WHAT?陰蒂撕裂?需要縫合?要知道,無論是側切還是撕裂,縫合都是不能打麻藥的。

第一針下去,一聲哀嚎就衝口而出。事後老公心疼地問,你生孩子時候特別疼吧,我在外面都聽見你叫了。我心說,一針紮在你JJ上,看你嚎不嚎。

一共縫了三針,短短的幾分鐘,讓我想明白一個問題:

撕裂比側切疼多了,不能一味排斥側切!


總結一下:如果醫生認為產婦必須側切,那還是聽醫生的話,不然萬一撕裂了,那可比側切痛苦多了。


以上是我的經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思媽媽


生第一胎的時候不懂如何用力,第三產程我沒配合醫生,在接生床拼了命的嘶喊,只知道自己太痛苦,十根肋骨同時折斷那樣痛,醫生給我側切也沒感覺到痛,側切加推揉肚子才把寶寶順利生產下來,我反而覺得第一胎側切有它的恰當之處,如果不側切,真的是不好出來,當時醫生嚴厲的兇我,“配合,寶寶要缺氧,你自己承擔後果”。聽了醫生的恐嚇,一鼓作氣,使勁把寶寶生下來7.8斤,算是在鬼門關走了一回,後怕。



側切可以保護好會陰不會嚴重撕裂,能快速娩出寶寶,跟過產道出來,對寶寶肺部功能有好處。

產後注意事項:清洗外陰,用碘伏消毒早晚各一次,勤換衛生巾,側睡不要壓著會陰傷口,第一時間排尿,三天內要排大便。飲食清淡,排惡露,產後注意休息,好好坐月子。


跳跳的日記


  • 做女人難,因為要承擔傳宗接代的重任

  • 做女人難,要忍受20根骨頭同時骨折的生產陣痛

  • 做女人難,不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要經歷“重重磨難”。

  • 但是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你認為所有的痛苦都是值得的,這時候的你又是幸福的。

近幾年全國都提倡自然分娩,也就是我們說說的順產。自然分娩是胎兒通過產道娩出的一個生產過程,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生理現象。不論是家人還是醫院的醫生,只要產婦具備順產條件,都會讓產婦接受自然分娩。

▶▶▶我的親生經歷---生孩子真的是太痛苦了

我在生我家寶寶的時候就是順產,可是順產也讓我吃盡了苦頭

,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

離預產期還有10天的時候,凌晨起來上廁所發現見紅了,雖然是第一胎沒有什麼經驗,但是整個孕期也在學習關於生產的各類知識,瞭解到如果是破水的話就要及時去醫院,見紅的話就不用過於著急,可以先準備好東西,收拾妥當了在去醫院。

於是我就又回到了床上小睡了片刻,現在想想當時的心也是蠻大的,還能繼續睡覺。等天亮了以後,喊老公去醫院。到醫院B超後後醫生就建議住院,於是就住進了待產的病房。

從住進醫院後,就開始不間斷的陣痛,起初15分鐘疼一次,到後來5分鐘疼一次。不知道是個人體質問題,還是年齡稍大的原因,從15分鐘到5分鐘的陣痛,我整整疼了2天2夜,疼的頻率越來越快,但是卻只開了2指。看著病房裡面的產婦走了一波又一波,而我還依舊沒有動靜。

終於在第三天的早上才開到3指,進入到產房後打了無痛之後又等了漫長的4個小時,才真正的進入分娩狀態,旁邊的護士一直說:“使勁、使勁、使勁”,告訴我孩子的頭快要出來了,可是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依舊不行。

這時護士對我說:“你放鬆一下,我們打針麻藥,打完之後你在使勁”,當時我有種不祥的預感,但是我並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打針並沒有太多的感覺,這時候他們讓我使勁,孩子一下就出來了,身心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接下來清理完孩子之後,就是疼痛難忍的“縫合”過程,這時候的麻藥勁已經過去了一半,縫合的時候痛感逐漸變得強烈。這時候我問護士,他們才告訴我進行了“側切”。當時我就想不明白,我的寶寶才5斤重,胎位也很正,應該很好生養才對,為什麼最終還要挨著一刀呢?

▶▶什麼是“側切”

顯然在分娩的過程中他們不會徵求產婦的意見,甚至有些寶媽會認為“這一刀”挨的吃虧,如果是“剖腹產”挨一刀也就算了,我順產還讓我白白挨一刀。

目前為止,在縣級以上的醫院醫院,只要是自然分娩的產婦有絕大多數都會經歷“側切”,是產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小手術。當產婦在分娩的時候,嬰兒的頭部馬上就要露出宮口時時,為了能夠使產婦的產道變寬,將產婦下體之間的一些軟組織進行剪切,這種操作稱之為:側切。

▶▶為什麼90%的產婦都會“挨一刀”

初產婦的產道比較緊,而胎兒的體重、大小都會隨著產道較緊而加大娩出的阻力。所以絕大多數的產婦要挨這一刀,是因為“側切”手術可以加快胎兒的分娩。

★如果胎兒長時間在待在產道不能出來時,就會造成嬰兒缺氧。所以為了減少產婦生產的產程,縮短胎兒在母體產道擠壓的時間,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會陰側切術”,幫助產婦順利進行生產,避免胎兒出現不必要的風險。

★有些產婦的會產道彈性較差,在生產的時候就會造成下體撕裂。即使產道彈性較好的產婦在分娩的時候,仍然會發生撕裂勤快,雖然這些撕裂的裂傷都比較淺,但是至少有2到4處,如果孩子較大或者生產較快的產婦,更有可能發生重度的裂傷。

如果因為自身的原因造成撕裂,傷口的撕裂傷口參差不齊,就不如人工“側切

”之後的傷口較為平整,在縫合之後的癒合效果和外觀都要優於裂傷後的縫合傷口。

★自然分娩“側切”可以有效減輕胎兒頭部對產道的大力擴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保護作用,這樣避免產後因鬆弛而造成夫妻生活質量的下降。而且還可以防止因撕裂創傷而造成女性盆底鬆弛、產後尿失禁等後遺症,對產婦都是有好處的。

★當孕媽進行“側切”手術後,胎兒會在10分鐘內進行分娩,在縮短胎兒分娩時間的同時,就大大降低了產婦傷口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防止發生感染。

如果沒有“側切”而造成撕裂的話,就會對傷口帶來較高的感染風險。

所以寶媽們不要因為要接受“側切”而痛苦不已,有時候“這一刀”可以減少寶寶的缺氧的危險,也有時候會保護我們的寶媽不受傷害。

在現代的醫療技術上,側切已經非常的成熟,且這種手術都是創傷非常小的,基本上一週就可以癒合。手術基本上不會對產婦造成什麼後遺症,且手術中縫合的線也是人體可以吸收的羊腸線,免去了產婦拆線的痛苦,所以待產的媽媽不要擔心“這一刀”是白挨的了。

看過好多的帖子,眾人在“側切”方面也是各有說詞。更有人說:“醫院是為了多收費而進行側切術”,我們要相信在生產的過程中醫務人員的判斷,他們是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產婦和寶寶。這回我想大家更應該詳細的瞭解到,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女性在生產的時候會挨刀了!

▶▶寶媽們在經歷“側切”之後應該注意什麼呢?

★當生產之後前幾天在醫院,會有護士定時為產婦進行護理沖洗。回到家之後,可以使用專用的洗液進行清洗、殺菌、消毒,如果局部腫痛可以高猛酸鉀兌水稀釋進行坐浴。

★寶媽們應該保持傷口的清潔、乾燥,要勤換護理用品和衣物,同時要選用安全的衛生護理用品,保持傷口附近部位的乾燥,這樣更有利於傷口的快速恢復。

★如廁後要及時進行沖洗,大小便之後更容易細菌的滋生;用衛生紙擦拭的時候,要從前往後進行,避免細菌感染。

★產後的一個月內勿提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務和運動,要多注意修養。如果在月子期間有過重的活動的話,會造成產婦的盆底肌組織損傷,嚴重可能造成子宮脫垂。

★產婦在產後6周內禁止夫妻生活,因為產婦剛剛經歷過生產,身體素質以及敏感部位都非常的脆弱。如果過早的進行夫妻生活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和細菌的感染。

★在此期間產婦要多補充高纖食物,比如:雞蛋、小米粥、芝麻、豆芽、花生、紅棗、紅豆、魚類等等,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以防便秘引起傷口的痛感。

我在經歷“側切”之後,傷口一直恢復的不好,2個星期左右坐下的時候特別痛。最後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長好的傷口不知什麼原因撕裂了。所以產婦在“側切”之後,一定要注意上面的那些項目,千萬不要一時逞強而造成更多的痛苦。

▶▶提高不“側切”的幾率,孕媽應該這樣做

  • 一定要合理注意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合理保持體重,避免寶寶體格過大;

  • 孕期不要長時間坐著、躺著、要多運動,這樣不僅僅可以加快順產的產程,更能有效的提高盆底肌肌肉的力量;

  • 如果有炎症的話要及時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分娩時的產道彈性。

如果你的孕期可以做好這幾點的話,不但可以是你生產的產程較為順利,也會減少“側切”的可能。

如果現在的你是準備待產的孕媽,抓緊時間做好準備工作,不要因為擔心會“側切”,而影響了迎接小寶寶到來的美好心情。世界上每一位媽媽都很不容易,從懷胎10月到生寶寶,在到初為人母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上天在考驗我們能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媽媽”。

所以,你在生寶寶的時候被“側切”了嗎?作為“過來人”你有什麼建議要告訴我們的即將生產的孕媽們,歡迎您留言,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生寶寶的那些往事。


貝貝豆育兒課堂


在大城市,大醫院,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鼓勵自己生,也不會做側切。但是在我這個三線城市,從市裡到縣城,不管你條件好不好,都會做側切。像我家孩子只有5斤多,順產也做了側切。

刀子很鋒利,劃過的時候並不怎麼覺得痛,痛就痛在縫針的時候,只聽得針在肌肉中戳過來戳過去發出的“哧啦,哧啦,哧啦……”地聲音,覺得時間好漫長,只盼著早點結束。如果傷口恢復得不好,老覺得癢。


一夕一晨


不是必須的,我生大寶的時候,因為什麼都不懂,醫生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被側切了,當時其實是十分的鬱悶的,後來生二胎的時候,跟醫生商量可不可以不側切,醫生同意了,說按我要求,態度還是比較的好的,後來因為頭胎被側切,二胎的話不會用勁,有點撕裂,被縫了幾針,因此側切不是必須的。


彩151327244


順產側切可能是很多順產媽媽們的“噩夢”,在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密集疼痛之後,還要被醫生剪上一刀,此後還要經歷縫針的疼痛和傷口的煎熬,讓媽媽們坐不敢坐,躺不敢躺,上廁所也不敢用勁,生怕一個不小心把傷口崩開了,又要再受一次縫針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