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雜說

不務正業”雜說

陳魯民 陳魯民自由談 今天

不務正業雜說


“不務正業”雜說 陳魯民

看到一則舊聞,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教師何炅,因“不務正業”,且有“吃空餉”之嫌,不得不辭去教職。其實,由於他的主持人事業紅紅火火,如日中天,其教師頭銜早就被大夥遺忘,若不是有人舉報,誰知道他還是個副教授?

世界上不務正業的人很多,原因很複雜,結局也大不一樣。一般來說,正業是飯碗,副業是愛好;正業是正規軍,副業是雜牌軍;正業是上班時間乾的,副業是業餘時間乾的。8小時之外搞點業餘愛好,誰都無話說,但副業若影響了正業,正事沒幹好,副業很興旺,通常就會被人視為不務正業。

不過,也有不少人的“不務正業”鬧出了大名堂,並以此處世立身,彪炳歷史。王冕的正業是放牛,卻不務正業去畫畫,有好幾回把牛都忘了,最後成了大畫家;孫中山的正業是行醫,卻一門心思去造反、起義,推翻滿清統治,被稱為“孫大炮”;恩格斯的正業是經商,卻把主要心思都放在和馬克思一起研究社會科學,商量著怎樣才能“造反有理”;愛因斯坦的正業是瑞士專利局技術員,副業是創立相對論,開創現代物理新領域;契訶夫的正業是醫生,卻把小說寫成了世界水平,他自己也調侃說“當醫生是合法妻子,寫小說是地下情人”。這些“不務正業”最後都成了正果,自然也成了美談。

當然,也有因副業影響了正業,業餘愛好耽誤了正經買賣而飽受詬病的。最出名的是兩個不務正業的皇帝。一個是南宋的宋徽宗趙佶,他多才多藝,卻對軍國大事沒有興趣,在他手裡,國家江河日下,風雨飄搖,他倒是晉升為“書畫皇帝”,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宋史》雲“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再一個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無心治國理政,酷愛木匠活,每天不是批奏摺、議國事,而是忙著鋸、刨、砍、鑿,人稱“木匠皇帝”,結果導致魏忠賢把持朝政,禍害國家,天下大亂。

正業副業其實本也無一定之規,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有的人幹著幹著,興趣轉移,愛好變化,就把副業換成了正業,把正業變成了副業。原來正業是攝影的張藝謀,正業是美工的馮小剛,後來都搖身一變,成了著名導演;原來正業是牙醫的餘華,移情別戀,乾脆改行,後來成了大紅大紫的專業作家;而原來正業是寫小說的沈從文,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改成歷代服飾研究,居然也幹出了名堂,成為權威服飾專家。

玩得最大、也最“不務正業”的莫過於“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他晚年曾自嘲:“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荒於嬉。秋鬥蟋蟀,冬懷鳴蟲……挈狗捉獾,皆樂之不疲。而養鴿飛放,更是不受節令限制的常年癖好。”但他卻玩出了境界,出了多本“玩”的專著,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被人譽為詩詞家、書法家、火繪家、馴鷹家、烹飪家、美食家、美術史家、中國古典音樂史家、文物鑑定家、民俗學家等。

人有正業就有副業,誰也不會上班下班沒區別,一天到晚都去幹正業,那樣的話,生活也未免太枯燥了。當然,既然幹了正業,你就得好好幹,對得起這份薪水,至少在8小時以內不分心,下了班再去發展業餘愛好,誰都沒話可講。人家王安石、韓愈、司馬光,上班是國家重臣,正業一點不耽誤;下班是文壇巨匠,詩文可以傳世,是正副業兼顧的楷模。反之,如果上班時間炒股、網聊、打牌、玩遊戲,一旦被老闆發現,說你不務正業還是輕的,弄不好就會炒你魷魚,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