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觉得父母爱唠叨,你觉得等你老了,也会像父母那样唠叨吗?

谁瞅我了


世间无不是的父母,也只有这份爱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在我的世界里,父母满满的都是爱,小时候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我的父亲总是会语重心长的教育我,给我讲事情的厉害关系,很耐心的去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心里,他就是世界上最最慈爱的父亲。而我的母亲呢!家里做的好吃的,都会先给我的爷爷奶奶们,留一份,让我给他们送去。做为儿媳妇的她,更是没得可挑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在我们家住了一个月,每天都是妈妈背上背下。奶奶怕黑,妈妈每天也都陪着奶奶一起睡一间房子。 我不觉得父母是唠叨的,那是一份深沉的爱,期盼的爱,祝福的爱……是我们应该用生命去感恩的人!



贝加尔湖畔826


我想应该会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总有一些行为不知不觉就像父母看齐了。

小的时候妈妈唠叨,操心太多,爸爸有点懒,脾气相对暴躁一些。我觉得这都是他们的缺点,我希望自己不要这样。

可是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具备了爸爸妈妈双方的缺点。慵懒的坐姿,喜欢躺着,点火就着的脾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都和爸爸很像,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学会的。

更奇怪的是我在家从来没有和妈妈学过做饭,可是后来自己做饭的时候依然重复妈妈做饭的步骤和习惯,即使我也不明白妈妈为啥那么做,甚至于去了婆婆家因为双方包饺子时饺子摆放的方式不一样我都觉得难以接受。

日常生活中,我对老公说的话偶尔有一天就会和记忆中妈妈与爸爸的互动完全一致,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一样,即使这可能并不是我想说的话,但是临场反应时调出的就是这句话这个表情。

通过这些,我深深的相信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虽然很多东西可以改写,但是大部分还是照着原件写的。

所以现在觉得父母爱唠叨,不用吃惊,等你到了那个年纪那个场景你也会的,因为你记忆中这样的场景就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论它是对是错。

就像有的教育专家说不要和孩子说:你不要做什么?因为这样的话给孩子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做什么,不是这种修饰词过久了就忘了。

不信你我们做个实验:不要想黑猫,不要想黑猫,不要想黑猫……

好了,现在你脑子里想的是黑猫还是白猫?


Abbey


这个不一定,我的妈妈在生活里一点也不唠叨,但并不代表她不关心我们,因为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出门在外打工,吃过了很多的苦,也忍了许多常人所不能受的,但因为工作接触的圈子不一样,所以导致的我妈妈性格很开明。现在哪怕已经到了五十多岁了,也还是很多事情都是和我们姐妹两商量着来,受她的影响,我估计我以后老了应该不会唠叨的。



伤口百慧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像父母一样“唠叨”。自己的孩子大了以后才明白,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健康快乐,这种唠叨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对子女的希望,对子女的爱护。

上学期间父母会为了学业而唠叨,成家立业以后父母会为了子女的生活唠叨,总之这些“唠叨”完全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就像疫情这段时间,我的老母亲经常给我打电话,每次电话都很短 就是告诉我注意身体,在外面一定要吃好。无论多忙 哪怕就那么几句话,每次听着心里都特别高兴,真的希望妈妈能永远的唠叨。

等你老的时候也会对子女唠叨,这种出自人性本能的爱是改变不了的,有可能方式不同,但那是出自内心的爱,不要嫌弃父母唠叨,总有一天想听都听不到了,接受那份爱,接受父母那颗爱你的心。

愿 天下父母 健康快乐




姜洋大道


父母爱子女:所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还记得我每次回农村老家,妈妈搬条凳子做到我面前,唠唠家长里短,爸爸把周边发生的一切大小事全部向我倾诉,世上最美好的事——我已经长大,您们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您们依然健康,我喜欢这样的唠叨,同样,也许是遗传了这种传统风俗,我还是对自己的小孩有点唠叨[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美发师群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而行千里母担忧”
……
好多的诗词都是说父母的爱,这是为什么?父母爱唠叨,那是爱的表现。我想每个父母都是一样,不唠叨那么就不是爱了!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开始付出了,一点一滴,一把屎一把尿,我们的笑,我们的哭,都牵挂着父母的心,我们一个喷嚏都会引起父母的担心。我们上学了,送我们的,接我们的是父母。我们生病了,风里雨里白天黑夜也是我们的父母在身边。


我们长大了,学习成绩好,父母高兴。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操心!而我们的叛逆和顶撞那是多么伤父母的心呀!可我们的父母从来的是安慰我们,最好的给我们。父母早出晚归都是为了我们能有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父母的唠叨我们觉得好烦,那时候我们的父母伤心有心疼!
我们要高考了,父母是一刻也不比我们轻松,为我们做好一切后勤工作,生怕那一点做的不好。等我们毕业了,上大学了,远离父母,父母又是每天在家里担心我们吃的怎么样,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受到欺负,都是父母牵绊。
我们到成家立业的年龄,父母又担心我们对人生的不成熟,不理性。
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在哪里,父母认为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为我们操心,回家都是没完没了的唠叨,那是嘱咐,那是没有尽头的爱,那是父母一生最大的乐趣。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做父母以后都会唠叨,唠叨是一种无私没有回报,也不需要回报的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dd97eee04c94071b4c7f6172596ed5b\

柏雪


不置可否,应该会的。

一、人到老年,似乎就如俗语所说“半截身子入土了”。那是一种极度孤独的感受,爱唠叨是人之常情。

二、好像越老,心思越敏感。他们更脆弱,内心渴求陪伴。与你说说话,才能排解他自己的胡思乱想。

三、他们的唠叨,真的是重复几遍乃至几十遍那种。我们会很厌烦他唠叨,但我每次听见屋里老人唠叨,我就会觉得老了好可怜。

四、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都会成为他们!因为孤独是熬不住的……



杳卿卿


所有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们回家,孩子们回家了父母就会嘘寒问暖,学习,工作,生活,感情等事无巨细的都想了解,有千万个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父母的唠叨里爱如潮水,我们不应该烦躁顶撞,除父母之外极少人会掏心掏肺对你,父母在,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父母走了,儿女们就成孤儿,请珍惜!


平凡中找非凡


1、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2、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

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3、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一个自卑和不自信的。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和炫耀孩子,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许。于是,这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难于完成时,就开始无休止的评论、比较,甚至是抱怨、诉苦,以期孩子能够“达标”。

3、父母会唠叨,重要原因之一是亲子关系不佳。

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混酒小公举


有什么事忽然感觉父母老了?这是一个心疼的问题,也是自己当然太年轻不懂事吧!当你真正懂得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大多数父母都不懂言辞,他们的爱是伟大而无声的。

小时候父母就为家默默地付出,他们努力着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在不乖时候他们会严厉批评甚至动用武力,那个时候很害怕也想快点长大,长大后可以挣脱父母的管束,殊不知这大后才发现小时候是最幸福的,长大是那么多的烦恼,到自己为人父母时才真正懂得当初父母的用心良苦。可惜回不去了,如果可以重新再来大家的选择都会不一样吧!

那年不顾父母反对而选择远嫁,每次打电话回来商量婚事父母都在哭泣,那时候感觉很无奈心想父母为什么不开朗一点,又不是不回去,我在外面工作也是一年回去两三次啊!我跟他们说“你就当我在工作吧!都一样的也是一年回去两三次,这样有什么不同吗?你们还多了半个儿子,多好啊!”那时候真的还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跟心情,这也是我不懂事最没良心的话,现在想想都恨自己的无情,不能体谅父母的爱……

婚后回去发现父母头发都白了,人也瘦了很多很多,感觉他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之前父母是那么高大威猛,而现在他们变得小小一个。我才发现心很痛很痛,我问“你们头发怎么白成这样?怎么又瘦了?是不是不舒服?你们想吃什么我去买,我不会买给钱你们买好吗?…………”父母笑着说“人都会老的,你都长大了我们能不老吗?我们有钱不要你的,你现在是一个小家了不能再大手大脚的了……。”父母唠叨了很多,这些都是他们的爱,他们的心无时无刻都在孩子身上。

父母老了,以为我懂得父母的爱了!当一个人真正懂事事会发现父母突然老了,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因为那时候你根本不能体会他们,你的心在远方不在他们身上。奉劝大家有空多回去陪伴父母,他们正在一天一天的变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