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你怎么看?

一个护犊子的班主任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这种说法,虽然很残忍,但确实很现实!

从我做了教师那天起至今,7年经历了4位校长。事实证明确实可以把那些校长分为三个层次。有的校长不怎么抓考勤,开会也少,但是教师的工作热情却很高。

记得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村小,一个学校学生30多个,但是学校的会可不少,师德会,成绩分析会,留守儿童会,大大小小,忙不停!老师累的要死,教学质量不敢恭维。每天准时上班签到,一天四次,总共才6位老师,低头就见的事,偏偏搞得那么形式。

一年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换了一位校长。一个学期才开十几次会。虽然很少听到校长的说教、批评,可是,可能是各位教师经过前一位校长的折磨,对教育教学工作都开始认真起来,质量也上来了!学期结束,我们班的英语还考了全镇第二。

后来,因为交流到县里的一所学校学习一年,这才发现,原来正常的学校是这样的,和村小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在那个学校学习了一年,最令我佩服的还是那位校长,每天早早的到学校,比我还早,每次进校门总是看到他。我都不好意思迟到。每一次和孩子一起站文明岗,每一次中午检查路队,特别用心,每一天天天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用餐,(当然除了有公务外出的时候)。他没有特别严格的考勤,但是,你会在他的影响下,不自觉为学校付出,我想就是人格魅力。交流回到村小后,才知道那个学校在我离开的那年已经评到省文明校园。



18年,到了现在的学校,现在的校长,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虽说没有先前校长的严格,也没有县里县校长的优秀,也不知道缺少什么,感觉得到激情,就是天天抓成绩,天天抓考勤,想方设法实施绩效改革,心塞。

由我自身的经验,我发现,真正的一流校长,学校文化是一流的,教学质量是一流的,考勤办法是灵活的,一流校长是深受教师尊重和爱戴,深受社会好评,教学质量上乘的校长。愿你我都能遇到一位真正的一流校长,充满幸福感。


阳光如你


一流校长抓校园文化,这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二流校长抓成绩就显得太鸡肋了,凡是过度抓成绩的学校,考勤恐怕也好不到哪去,因为老师压力大,职业厌倦情绪重。所以说,二流和三流校长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庸者治校,校风校纪好不到哪去。

做一个好校长很难,做一个能让全校师生都感觉特别舒适的校长更难。这里就涉及到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并不简单指写几条标语,弄块展板或灯箱广告语,而是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校园风情,宣扬积极向上主旋律,师生平等,领导与老师之间彼此尊重,能够让老师安心教学没有压力,能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能够真正扑下身子抓校园文化的校长,本身需要自己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既要拥有现代学校教育的先进理念,又要敢于扛住来自上面的任务压力,还要尽可能让全校教师利益均衡化。对于混日子的教师绝对敢于下狠手整治,对于个别师德较差的教师绝对敢下手抓反面典型。可以说唯有一身正气的校长,才能做到这些。但是这样的校长有立足之地吗?能干的长久吗?

教育最怕形式化,现在很多学校大搞校园文化,其实都是驴粪蛋表面光,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的校园文化重在抓全校师生品德与诚信教育,并形成良好的氛围,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人则是教师和全校学生的整体,但是纵观现在很多学校,完全相反,领导是以官为本唯上为本,教师以唯既得利益为本,学生全面素质已沦为被追求成绩为本的尴尬局面。


寒石冷月


这个真没听说过。一流校长抓文化,这个文化指的是什么?校园文化,大概是,我估摸着是。把校园的标语,宣传栏,墙上,凡是能见到的,都给写上,贴上,那样就是抓了“文化”?

还有,组织校委会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写体会,写总结,写经验,再交流等等。,这个也是抓“文化”吧?反正我不太懂,瞎扯乱拉几句。

二流校长抓成绩,抓成绩有错么?可以说,所有的校长都在抓成绩的。应该说,一流校长抓成绩。只抓文化,抓不出成绩的。正如,靠贴标语,喊口号,成绩是上不去的。成绩最终是靠教师,靠学生,靠广大的教师与全体学生的。

三流校长抓考勤。考勤的目的是减少迟到早退,杜绝旷工。校长抓考勤,教师也会抓学生的考勤。这是最基本的。学生上学,不能准时,教师进课堂,不能准时。难道不能抓,不该抓?这个抓考勤,是一抓就灵。

我认为“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这句话不对。校长应该抓的是校风,校风正了学风正了,校风正了教风正了。学风正了,教风正了。就不会有太多的迟到早退,成绩肯定会上去。


笨笨潮爷1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校长确实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

从我做了教师那天起至今,也经历了十几位校长。确实可以把那些校长分为三个层次。有的校长不怎么抓考勤,开会也少,但是教师的工作热情却很高。记得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一个学期才开十几次会。虽然很少听到校长的说教、批评,可是,各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都很认真,也很用功,全校教学质量那是一流的。

一年后,换了一位校长,抓得比原来好象紧,开会明显偏多了,可是教师的积极性却下降了。后来在中考中的成绩很不理想。当时,我们这里正是民办学校兴起的时候,学校都招不到多少学生了,大多数学生都跑民办学校去了。

再后来,又换了一位校长。这位校长更绝啊,一天四次考勤。早上来要签到,上午下班要签退,下午上班又是签到,下班再签退。开会也多,而且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多次标榜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好象有谁在质疑他是城里人似的,给人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可是,就是抓得这么紧的校长把学校逼上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低谷”。

由此可见,校长确实可以划分出三个层次: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

2、不同校长的管理成效也不同

有的校长注重学校的文化管理,关注教师的需求,校长说话能够说到教师的心坎里,那就能让教师主动积极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那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自然会好。我觉得这样的校长就是一流校长。还有的校长只看重成绩,大会小会都会提到教师的教学成绩问题,必然会让教师紧张起来,好象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在逼迫着自己一定要好好教书。其实,这样的校长也还算不错的,至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保得住。

在这里,我是最不欣赏第三种校长的,那就是过分地注重考勤,企图用时间控制来逼迫教师一定要在学校卖力似的。实际上,凭我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抓考勤的校长是最不得人心的。虽然有很多教师在下班后还会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但是,一旦通过强制手段来控制教师的在校时间,就会让人反感。根据我的观察,只要考勤制度很严格的学校,教师大多不愿意留下来加班改作业。相反,考勤不那么严格的学校,教师反而愿意在办公室加班改作业。所以,不同校长的管理成效也不同:一流校长管理成效最好,抓考勤的三流校长管理成交最差。

大家怎么认为的呢?


孙老师讲堂


我们这里是一所镇级中心小学,我们的校长一天到晚抓考勤,教师每天早上签到,中午签退,下午上班签到,下班签退,每个星期要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大会,还要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学生从早上6:50到校上课,中午11:45回家吃中饭,下午12:45上课,一直到下午的4:45放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吃完晚饭5:30到校上课一直到7:45离校回家,要是六年级的学生还要多上一节自修到晚上8:30才回家。

真的是苦了孩子,更苦了教师。


蓝天悠悠41841616


个人认为这种说法非常正确。

个人以为,绝大多数校长都是三流校长。因为他们能抓的,会抓的只有考勤。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手工签到。随着科技的进步,打卡机进入了学校。

近年来,不少学校对打卡要求越来越严格。有些学校要求一天打四次卡。习惯了打两次卡的老师们一时难以适应,动不动就忘记打卡。 “天啊!上午下班我忘记打卡了!” “哎呀!我昨天下午上班忘了!” 开始的时候,所有忘记打卡的都要到学校办公室说明理由。由于去的人实在太多,办公室接待不过来,就改为QQ里向办公室说明了。我们戏称,打卡的唯一好处是锻炼了我们的记忆力,或许能延缓我们的衰老。但有些同事说:“我经常回到家,突然想起打卡的事,实在不记得打了没有。我都快成强迫症了。”

个人认为,如此考勤不仅毫无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绝大数中小学教师无须考勤也能按时上班,沉重的工作使绝大数老师都无法按时下班。然而,有一部分教师上完课后就离开学校了,等到下班的时间,再回校打个卡。学校又能怎样?如此考勤只会给认真上班的绝大数老师带来不便,又管不住消极工作的人。就算这些人被学校考勤得无法离开学校,但学校管得住人,却管不住心。他们该消极工作,还是消极工作。因此,个人认为,只会抓考勤的校长是无能的校长,也是缺少人性关怀的校长。的确是三流校长。

有一位同行清明节前向学校请半天假,想提前半天(这半天他没有课)回老家祭祖。由于校长当时不在办公室,同事手机短信留言请假,而后就离开了学校。后来学校以旷工半天的方式处理了同事。学校给出的解释是,这位同事的留言请假并没有得到领导的批复,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学校就是旷工。这位同事因为那半天的所谓“旷工”年度考核不合格,经济上受了很大的损失,而且近5年之内没资格评优评先。

我所在地区也有不少学校不查考勤。这些学校的校长声明:只要你把成绩抓好,至于你怎么做的,我不管。如此一来,和严格考勤的学校相比,这些学校的老师自由了很多,心情也舒畅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校长不干涉教学的过程,只要求教学效果,这样就给了不少具有创造性的教师的创造空间。当然,近年来所谓的“过程管理”被引入学校,校长们不仅要看最后的成绩,还要监控教学的过程了。在我看来,“过程性管理”对于一般的教师是适用的,但对于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则是桎梏。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邓彤先生是特级教师,我们从来都没有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也不评讲,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读名著、写随笔、背诗文,到了高三才适当做题,最后的高考班平均分高出平行班10分左右。如果当时的校长也用“过程管理”来干涉邓老师的教学的话,也许世间就没有特级教师邓彤了。

抓成绩,抛弃繁琐的没有意义的考勤,这样的校长可以升级为二流校长。

老汪没见过“抓文化”的一流校长。但是也略有耳闻。某师范大学附中是我们广东省的一流高中。这所学校除了高考成绩全省独占鳌头外,学校文化也让人心向往之。有人说师大附中就是高一、高二素质教育,高三应试教育。有人说师大附中的社团文化不亚于国外名校。还有人说师大附中的选修课丰富程度不亚于普通大学的选修课程。素质教育、社团文化、选修文化是师大附中的三大招牌。这三大招牌无疑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全体教师打造的。这样的高中在我们广东省是唯一的,我想全国可能也不多吧!

按理说,学校是传授知识文化的地方,校长最要抓的就是文化。可是能抓文化的校长凤毛麟角,能把文化坚持抓下去,并形成特色招牌的就更少了。

抓文化的一流校长,我们太须要了!学校应该有文化!


鲲鹏说教育


这是屁话,我们以前的校长,天天说文化,但所谓的文化就是艺体老师排节目,搞美术展,开大会还说,不要跟我讲成绩,我不要成绩,我要学生的活动,后来一些“乖的”任课老师考砸了,家长找来,这校长又说,成绩是基础,连成绩最基本的都做不好,还做什么老师…这就是官长两张嘴,怎么说都有理


柴福到


一声叹息!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考到师专,分配回乡中,合并到镇中,选调到县中,经历过的校长一茬接一茬,从没见过抓文化的一流校长。

原因在于,有文化才会想到抓文化,才会懂得怎么抓文化。然而,说实话,我们县级以下的中小学里,校长有知识的不乏其人,有文化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如此?县级以下基层教师当中,高素质的人才本来就有限,而且选拔机制也不可能将真正有文化有涵养的教师挑选出来,当其他教师的头。教书20多年,本县教育局长中仅有一名是从县唯一的重点高中的校长升任的,在他任期内,本县的高考成绩创造了辉煌,而他也被私立学校成功地以吓人的高薪挖走,把私立高中又办成了知名品牌!其他的局长、副局长都来自乡镇和县局,说实在的,作风强硬但对教育不懂行。他们喜欢成绩,喜欢同样强硬的人来当校长。

这么些年,我见过从这所学校打架打到那所学校的校长,见过家里有大船在江里跑运输被提携的校长,见过一喝酒就骂人的校长,见过自己一天三次抓考勤的校长,见过管理混乱、与下属厮混赌博的校长,见过江湖义气爱听马屁话的校长,唯独没见过抓文化建设的校长。

或许,在县级以下中小学校长们心里,抓文化是大学校长的事,是市以上学校的事。我孤陋寡闻,见到过、听说过的本地的高初中、小学的校长,主要抓三件事:第一,抓上层关系;第二,抓考试成绩;第三,抓教师考勤。能抓好这三件事的校长,都稳稳当当,从一个学校挪到另一个学校,继续当校长,最后挪到教育局当科室负责人。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建设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确实要先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教育的职业校长!给他们更多的信任,给他们更好的待遇,也给他们更严格的监督。蛇无头不行,一个出色的校长,就是一所出众的学校。让那些碌碌无为、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的校长离开学校吧。


剑客谈教育


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考勤,这种说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教学质量和教师考勤割裂开来,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任何一个校长,都要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没有文化特色的学校是没有活力的学校,也不可能是好学校。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为了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好的学校文化,能够促进校风、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成绩,也就是教学质量,从来都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教学质量,学校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一提到教学质量,一提到成绩,就是应试教育,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无论到哪一天,无论怎样搞素质教育,没有教学质量都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质量本身就是文化素质的体现,学生连文化素质都没有了,还有什么素质可言呢?

考勤现在也是被一些人吐槽最多的话题,某位名嘴白某某就断言,当一个单位抓考勤的时候,就是走下坡路的时候了。这种言论除了哗众取宠没有任何的意义。任何一个单位一所学校,没有纪律都将是一盘散沙,毫无生命力战斗力可言。

学校是必须有考勤制度的,教师不出勤还谈得上什么工作,大家都各自为政,到没到校都无所谓,实现所谓的自由,这还是个单位吗?制度必须有,考勤也是必须的,一点都含糊不得。

不过,考勤并不是把老师管死,非得一天四次签到刷脸,这也是不对的,制度要有,但是制度有符合人性,要有对老师的人文关怀。因为学校的工作性质跟机关单位不同,有学生必须有老师,才能管理到位,才能尽最大可能不出安全问题。

所以,很多学校都会实行坐班制,这不是校长想这么做,而是由学校工作特点决定的。有些校长就要求所有老师每天坐班,这就是有问题的。老师坐班完全可以实行轮值制度,不值班的老师,不签到不刷脸有什么不可以呢?

真正的一流校长,学校文化是一流的,教学质量是一流的,考勤办法是灵活的,一流校长是深受教师尊重和爱戴,深受社会好评,教学质量上乘的校长。只抓文化,应该到文化部门去,只抓成绩,应该做学科教师,只抓考勤,做个考勤员,根本就不是校长。


当代师说


1.呵呵,普通老师眼里的一流校长。

一流的校长有远见,有情怀。但他不用管具体的工作,包括“文化、成绩、考勤”。对学校的发展,他只要给学校定一个格调,找到准确定位,作出一个中远期的规划,然后交给对的人——他的老师们去具体执行就OK了。

不过他并不清闲,他很忙。几乎不太露面,但并不是深入课堂听课,或巡视在校园里检查卫生。他平时要么出去开会了,要么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要么去接触一些关心学校教育的人。老师们想,校长都是干大事的!所以老师们都乐意看到校长出去。

一流的校长是令人尊敬的,应该是高逼格的。学校的老师们平常不用见到他,心中却也能时时装着他,被他的管理制度约束着,被他的精神影响着,就算他不在学校,学校工作也是秩序井然,稳步推进。学校每一年的评估考核绝对差不了。

一流的校长既求真,也务实。不玩虚的,不搞假大空。他一线教师出身,知教师疾苦。对老师们很好,常常为老师们谋一些福利,能让老师们的收入福利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学校的水平。逢年过节,老师们的双手都不带空的。至少会有一些米呀,油啊,洗衣液啊,纸啊什么的。其实,老师们要的并不多,不是吗?

二、普通老师眼里的二、三流校长。

达不到上面的标准,就够不上一流校长。所谓的“二流、三流校长”只不过不具备一流校长的人格魅力,高瞻远瞩的目光,制定不出最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制度,更无法建立优良的,自信的学校文化。他们不能有效地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只能靠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升学率,各种评估和比赛来门面,这可以说是本末倒置。校长要做的是先让老师安心教育,有了工作的积极性,考勤成绩还用抓吗?

一个普通老师的浅见,校长们听了不同意就当说笑,一笑置之。如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请在下面补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