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病情严重吗?

中欧国立留学深造


冠状动脉多处狭窄,狭窄程度少于50%,说明已经有了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问题,但狭窄程度还不算是特别严重,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心脏是保证身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的器官,而心脏的正常工作和健康保持,同样也离不开血液的供应,而冠状动脉就是为心脏供血供氧的主要血管,我们说的动脉粥样硬化问题,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

一般说来,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超过50%,会认为心脏的血供不会受到影响,而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就可以明确的诊断为冠心病的问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患者可能会在劳力后,出现胸闷,心绞痛的症状,也有可能还是没有太大的感觉,而如果冠状动脉继续狭窄,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稳定性的心绞痛症状或者心脏功能的改变等情况,如果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斑块变得更加不稳定,出现破裂的情况时,就可能会引发身体的凝血反应,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的梗塞,就是急性心梗的问题,因此,不管是慢性的逐渐发展的冠心病问题,还是心梗这样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都与我们冠状动脉的硬化狭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朋友可能要说了,我这不是狭窄程度还小于50%吗?是不是并不严重,不用太担心,这样的态度真的要不得。

冠状动脉出现硬化狭窄,不是一下子出现的,也不是出现以后就不再进展的。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通常是在年龄,遗传,三高慢病问题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从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再到脂质在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积,经过一系列的吞噬氧化过程中,在血管壁下方形成黄色的脂质核心,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的形成,就是导致血管硬化狭窄的过程。

要知道,这个过程是渐进性的,逐渐进展的,如果我们能够对一些可控的因素进行积极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就会变慢甚至处于相对停止的状态,但如果我们因为还没有出现症状,或者狭窄程度还没达到确诊疾病的标准,就不去进行干预和控制,也不吃药控制慢病,生活上也不注意调整不良生活习惯,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就会进一步发展,脂质核心逐渐变大,狭窄程度逐渐严重,上面覆盖的纤维帽逐渐变薄,出现破裂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严重,或者出现破裂引发血管的栓塞,就会对心脏的供血和健康功能形成巨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并不能因为狭窄程度小于50%就觉得还没事,对于这样的情况,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对于这种冠状动脉出现多处狭窄,但狭窄程度尚未超过50%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和干预呢?首先要看是否有相关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对于这些慢病,不管严重程度如何,不管有没有相应的症状或感觉,都应该积极的进行干预和调理,控制血压在130/80以下,控制好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控制到2.6mmol/L以下,控制好血糖水平,如果有糖尿病问题,尽量把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控制在7.0%以下,这些指标的达标,都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标,您都做到了吗?

除了合理控制慢病以外,不妨也扪心自问以下,我还有哪些对心血管健康不利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因素可以改善的,吸烟吗?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先把烟戒了?有没有肥胖的问题,有信心把体重控制到健康正常的范围吗?是不是经常熬夜,能不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自己好好休息?能不能做到低盐低脂低糖饮食,能不能保证身体充足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纠正能量过剩的问题?爱喝酒吗,能不能积极的限制饮酒?身体情况允许运动的前提下,能不能做到坚持合理的运动锻炼?能不能戒除焦虑或者脾气不好的问题,让自己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这些方面,都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生活调理方面,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对上述不良生活因素进行调理和改善,同样也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面。

所以,对于冠状动脉出现多处狭窄的情况,即使狭窄程度小于50%,同样应该积极的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各个方面来积极的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尽量减少发展为冠心病的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心脏血管狭窄多处小于50%,严重吗?没法直接回答!

因为判断一个人的心血管是否严重,需要看人,需要综合判断,而不是简答的看一个造影或CT 的结果,比如对于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这就比较严重,因为后续的路还很长,一定要管理好了,要不过几年就会加重;但如果是七八十岁的人血管多处小于50%,并不能直接说严重,或许问题不大!

年龄是第一位,其次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等等也很重要。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回答冠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病情严重吗?

我们单纯讨论一下狭窄程度:

如果做了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我们根据狭窄程度也分4级:

一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25~49%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这种不冠心病,而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50~74%

这个比例的狭窄,一般不需要支架或搭桥手术,因为即使狭窄,但这个血流还是够心脏用的,一般不会引起症状。

三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75~99%

按照常规标准,这个程度的狭窄,大多数都需要学运重建,也就是搭桥或支架,当然首先我们先要用药控制,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基础上才考虑支架或搭桥。

四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100%

也就是完全堵塞,这就是心肌梗死,当然大多数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抢救,无论是溶栓还是支架,一个字:快!

也就是说,虽然多处狭窄小于50%,但也不能称之为冠心病,我们叫多处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怎么办?

如果年龄不大,都必须积极严格控制,因为如果是高龄,这个就不算大问题,即使发展也不会很快,简单说在有生之年不会有大问题。

但如果是年轻人,或中年人,都必须严格认证的控制;因为心血管多处斑块如果不控制,可能就会造成斑块进一步加重,过几年就看可能发展为50%以上,越来越狭窄,甚至引起心绞痛,甚至需要支架或搭桥。甚至最严的可能就是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发心梗,危及生命。

健康生活是控制斑块加重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是引起心血管多处斑块的主要原因,所以不管有没有发现斑块都应该戒烟戒酒,坚持适当运动,低盐低油低糖饮食,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减少压力等等。这是与预防斑块加重的基础。

控制三高是预防斑块加重的关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会加速斑块进展,所以如果合并三高,必须积极正规控制三高并监测,尤其是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要降到1.8以下。

既然要降低血脂,肯定少不了他汀;至于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这个需要根据年龄及三高等评分,当然也要结合斑块程度决定,一定建议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总之,50%以下的狭窄,简单说并不严重,但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斑块进展,就会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心血管王医生


一般情况下,当冠状动脉任意血管支狭窄程度超过50%,即可诊断冠心病。而对于存在狭窄,但未超过50%的人群,应考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虽然未达到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但也说明我们冠状动脉存在病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冠心病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的发生。


对于题主目前狭窄程度小于50%的情况,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要戒烟限酒,需严格戒烟,最好不饮酒,难以戒酒者必须严格控制量和频率;要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要控制体重,肥胖者注意减肥;也要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当然,我们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建议积极治疗基础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达标,必要时可配合使用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5%或有频繁心绞痛发作或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建议使用支架介入治疗。对于病变复杂者,还可以使用冠脉搭桥。




全科扫地僧


冠脉狭窄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但冠脉狭窄的程度不同,对心肌的影响也不一样:轻度狭窄达不到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通常也不会引起心绞痛;重度狭窄不仅可引起心绞痛,还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那么,冠脉多处狭窄均小于50%,严重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冠脉狭窄达到50%才能诊断为冠心病,因此狭窄程度低于50%尚不能诊断为冠心病,但并非意味着此时无需干预,此时应重点关注冠脉有无不稳定斑块。众所周知,冠脉严重狭窄后,心肌供血严重减少,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冠脉狭窄程度不重,但合并不稳定动脉斑块,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依然较高。冠脉斑块是冠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中后期的一种病理表现,其内充满了脂质,外覆一层纤维帽,当脂质池较大且纤维帽较薄时,易发生斑块破裂。斑块一旦破裂,冠脉内皮下组织暴露在血液中,易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会加重冠脉狭窄,重者会堵塞冠脉,若仅为冠脉轻度狭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若冠脉狭窄严重或完全堵塞,患者则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因此,即使冠脉狭窄小于50%,若合并不稳定斑块,病情依然需要得到重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若已经出现了冠脉狭窄,即使狭窄程度不重,说明可能也存在加速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等,若未及时去除或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冠脉病变可能会由轻到重逐渐发展,虽然现在不会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但照此发展下去,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几率会逐渐升高,因此发现冠脉狭窄以后应积极寻找上述危险因素,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以延缓冠脉病变。其次,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作用于全身血管,因此病变部位可能不仅限于冠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也常累及主动脉、颈动脉、脑动脉等重要血管,因此,建议筛查其它血管有无相关病变,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检查,因此可复查颈动脉彩超。

需要注意的是:若无不稳定斑块,以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主;若存在不稳定斑块,在干预危险因素的同时,应在专科医师的评估下,使用他汀稳定斑块,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综上,冠脉狭窄低于50%,尚不能诊断为冠心病,但若合并不稳定斑块,会增加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需要在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配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若无不稳定斑块,仅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为了避免冠脉病变持续加重,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戒烟限酒、减轻体重,控制三高等。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首先,冠脉多处狭窄的评估手段是冠脉CTA还是冠脉造影。

如果是冠脉CTA的结果显示冠脉多处狭窄小于50%,则建议进一步做冠脉造影以明确真实的狭窄程度到底有多少。冠脉CTA有时候对于血管狭窄的程度的判断不够精准,有可能存在把严重狭窄的病变遗漏的可能性。

如果是通过冠脉造影显示的多处狭窄小于50%,那么,这意味着尽管还没有某一个具体的冠脉病变严重到需要进行支架植入治疗或通过搭桥手术来重建被阻碍的血流,但是,冠脉内已经存在了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且,可能不仅仅是冠脉,包括全身的血管,尤其是颈动脉、脑血管、外周血管等都很有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这些冠脉内可见的狭窄,尽管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用支架去撑开,但是其血管壁内可能已经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内皮的炎症和损伤。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破裂,立刻就会暴露出其内部的脂质核心,而这些脂质内容可以瞬间使得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聚在这里形成急性的血栓,这些血栓一旦完全堵塞住血管,就会形成所谓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致死率最高的急症之一。

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不同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和致残性往往是由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所导致的,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等等。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切不可因为狭窄程度不严重就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疏忽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家有好医


冠脉狭窄程度均<50%,单从狭窄程度上来说,并不严重,甚至连冠心病的诊断都不一定够,但不代表问题不大。

不可否认,冠脉的狭窄程度与冠心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脉狭窄越重,供血也相应受影响越大。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冠脉狭窄达到50%以上)及是否放支架的标准也是主要依据冠脉的狭窄程度(冠脉狭窄达到70~75%以上)。所以单从狭窄程度来说,这个不到50%的狭窄倒还可以,一般情况下的日常活动不至于有太大影响。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整体病情就一定没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这个冠脉已经多处出现狭窄(虽然不到50%%),说明已经发生了多处冠脉粥样硬化,已经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如果在吸烟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这个已经粥样硬化的冠脉可能会发生痉挛导致心绞痛的发作,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其次,病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结合斑块的性质。虽然造成的管腔狭窄不严重,但如果斑块是易损斑块(容易发生破裂的斑块),斑块一旦破裂后会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并完全阻塞冠脉发生急性心梗。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心梗都是发生在冠脉狭窄程度只有50%左右的患者。所以斑块的性质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

最后,即使目前暂时的冠脉狭窄还不严重,但如果伴随心血管的风险因素较多(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这个斑块是会长的,也会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评估斑块是否为易损斑块,积极控制心血管的风险因素,他汀类降脂药稳定斑块等,并定期心内科门诊随访。


医患家


冠状狭窄多处都小于50%,病情严重吗? 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好,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我国居民死亡最多的疾病,但临床上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明确的是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以上才能称之为冠心病。


那题主提到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达不到冠心病的诊断,病情就不严重?

当然不是,这是一个严重误区!

判断冠状动脉狭窄严不严重,除了要看狭窄的程度,还要看是哪一条冠状动脉狭窄以及所堵塞的冠状动脉对心脏供血的影响程度。因为给我们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远远不止就那一条,而且每一条所对应心脏的供血区域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想知道冠状动脉多处都小于50%,严不严重,得先来看看我们心脏冠状动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心脏就是一个“水泵”,每一次跳动都会给我们身体的各个脏器带去血液,但大家也别忘记了,我们的心脏本身也是一个器官,它也需要血液,而冠状动脉就是给我们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其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分别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如下图:


而这左右冠状动脉了我们心脏以后,又被细分为好几个重要的分支,继续来看下图——心脏外形和血管解剖图片

如图可见:左冠状动脉相比右冠状动脉要短很多,发自左主动脉窦后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然后再细分;而右冠动脉则起自右主动脉窦,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分为右缘支、右房支等等。

所以,根据冠状动脉分支的走向及分布的位置,其供应心脏的区域是不一样的! 比如像右心房、右心室的血供就比较简单,主要由右冠状动脉来提供。 而左心室的血供就复杂多了,一半来源于左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三分之一来自左回旋支,还有20%是来至右冠状动脉的,而且每个动脉供应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像左前降支负责左室前壁和室间隔,而左回旋支则主要供应左室侧壁和后壁等。

因此,病人虽然没有出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但出现了多处小于50%,这病情绝对也是可重可轻的。比如当你堵的是左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等重要冠脉,是同样可能会引起心脏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危及病人生命的,因为堵的冠脉有重不重要之分!

这点,在我们临床上,生活中也是有深刻教训的。之前我接诊过的一个病人,因心慌气短,偶有胸痛,尤其是运动后症状加重等来找我看病,给他预约了一个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多处狭窄,均没有达到50%,但病人症状比起我之前冠脉狭窄超过60%还要明显,当时建议其住院治疗,必要时要进行支架手术。 可病人及家属就是不听,还说这堵的都不严重,别人堵的比他还严重,都没做手术,一直吃药好好的,仍坚持选择开药回家保守治疗,后来没办法,给他开一周的药,让他不适,立即复查。结果回家不到三天,发生急性心梗再次入我院急诊科,因送的太晚,没能救下来。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冠状动脉狭窄严不严重,要不要做支架手术,看狭窄程度只是其中一部分,还要看堵塞的血管及所处的位置以及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医学小侦探


冠脉狭窄简单的理解就是冠状动脉管腔变得狭窄,会影响血流的通过。能够引起冠脉狭窄的因素有很多,但冠脉狭窄多数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此外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有一定的关系。



冠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病情严重吗?

我们知道冠状动脉脉是供应心脏的血管,而心脏主要是负责体内血液循环的器官,对维持机体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冠脉狭窄目前认为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以上可能需要进行介入干预治疗。如果单纯从狭窄程度这个角度来看病情不算是严重。但是冠状动脉的多处都小于50%需要引起注意了,因为目前来看冠状动脉处于不好的一种状态。我们知道冠心病的发生都是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的。目前这种情况可能对日常生活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在情绪波动较大或者吸烟等条件下很有可能诱发心绞痛的发作,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总的来说,从冠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目前情况来看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且需要干预治疗。

如果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怎么办?

如果出现了冠状动脉狭窄有以下建议:明确是否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风险: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习惯等。如果有以上高危因素建议积极治疗。必要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预防冠状动脉狭窄加重,每隔一段时间复查冠脉造影,狭窄严重时需要放置心脏支架。具体请咨询心内科医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均<50%,还不满足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但是已经提示冠状动脉出现了改变,需要引起重视,否则狭窄程度可以进一步加重,而向冠心病发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50%,导致的心脏缺血缺氧的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都是冠心病下的一种发病类型,是被人们知晓最多的名词。

那么针对冠脉多处狭窄,但是狭窄程度都<50%,那么目前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助于预防狭窄进一步加重。具体措施有以下一些:

1、饮食管理: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猪油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红茶中含有黄酮类物质似乎可以保护血管,可以适当饮用;戒烟,限制饮酒,最好是不饮酒,如果要饮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应<25g,相当于白酒50ml、红酒200ml,啤酒500ml左右。

2、增加运动:体力活动对体重、血脂、血压、血糖、心肺功能都有好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之一,具体根据个人情况酌情选择运动方式,循序渐进,以不引起不适为度。对中老年人,鼓励日行万步,时间约1小时左右,分次进行,或者太极拳、保健体操、广场舞等活动方式。

3、血脂、血压、血糖的管理: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者,血脂血压血糖的管理,都在目标值内也是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

4、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也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一步加重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是全科鲜医生,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