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欧美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高达10-20%,在我国则发病率约为7-10%。除部分“无症状”或“静止性”胆囊结石暂时无需特殊治疗以外,大多数的胆囊结石患者在其一生中多需要接受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国人的想法是多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特别是很多人对胆囊切除还抱有相当大的恐惧和误解,往往更愿意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经历过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患者往往知道其痛苦所在,常主动要求手术治疗,而从未经历过这样感受的患者则往往又心存侥幸。其实很难想象的是,在没有外科手术之前的那些胆囊结石患者要经历什么样的痛苦。不可否认,传统中医和中药在防治我国人民的胆囊结石及其相关症状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小作用,目前仍然有很多溶石、排石的偏方以及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中成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那么现代医学又是如何看待药物治疗胆囊结石这样一个久经的难题呢?

一、防治胆囊结石药物的理论基础

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复杂,其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研究结果提示,与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高脂肪饮食、过度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久坐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女性、多次妊娠和高龄等。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病从口入,也是胆囊结石的一个写照

按照胆囊结石的化学成分,大多数胆囊结石(75-85%)属于胆固醇性结石(胆固醇含量≥70%),其余的则为胆色素性结石(胆固醇含量<30%)或混合型结石。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主要是与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有关,换句话说,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性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和比例是现代医学研发相关药物的主要方向。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胆囊虽小,一旦痛起来很要命

当然,胆囊结石的形成还与胆囊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胆汁酸盐“肠肝循环”异常,胆汁淤积等因素相关,也正是因为胆囊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由此导致了现代医学在药物治疗胆囊结石过程中碰到了不小的困难。

二、最早出现的溶石药物,依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

以“溶石”为治疗目的的药物最早在1972年首次报道,主要包括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两种,而UDCA也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非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唯一药物,CDCA则由于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目前已很少单独使用。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熊去氧胆酸是国外唯一批准的药物治疗胆囊结石

市场上现有的UDCA种类不在少数,UDCA可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而产生亲水性胆汁酸盐,促进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的溶解,同时还可抑制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下降;此外,UDCA还具有抗炎、抗凋亡和减少胆固醇结晶形成,减少胆汁粘度,降低胆泥形成等作用,是我们临床上首选的药物之一。

从理论上讲,UDCA是最理想的溶石药物,在其标准使用剂量下,接受UDCA治疗后的预期溶石效果预计为每个月结石直径减少约1mm。但是,在UDCA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病人都会抱怨为什么用药很久却没有看到明显效果,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的确不少见,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足量足疗程是保证药物疗效的根本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UDCA的适应证范围其实比较窄(只能用于直径不超过20mm的胆固醇性结石,胆囊功能无受损的情况),所谓胆固醇性结石是指在X线透视下不显影的结石且没有钙化,如果混合有胆色素或钙化则UDCA治疗效果差;

其次,UDCA的使用需要足量足疗程,按照说明书的建议,UDCA治疗胆囊结石的推荐用药剂量为8-10mg/kg/天,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成年人75kg体重来算,每天的用药量至少需要600-750mg,很多患者在日常使用中其实并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剂量,同时,UDCA药物治疗周期至少需要6-12个月,不少人中途而废也是治疗失败的原因;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虽然现有数据表明,单独使用UDCA溶石治疗的治愈率在50%左右,但在临床上观察到的实际有效率却比较低,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这其实也说明在防治胆囊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不仅仅是要解决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这一问题,像恢复胆囊功能,调节饮食,改善胃肠道功能,治疗胆汁淤积,消除胆囊炎症等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恐怕中医中药的效果就能体现出来了。

三、还有哪些药物可以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

如果膳食中带有过多的胆固醇,无疑通过肠道吸收入血的胆固醇就会超标,而通过胆汁排入肠道的胆固醇同样也是要被肠道重新吸收入血和再次被利用的。前文提到过,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是和胆固醇性结石形成有一定关系的,这样就有学者提出,如果通过药物来抑制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那么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吗?答案是肯定的。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食物中的胆固醇对胆汁中胆固醇产生影响

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是小肠中将胆固醇从肠道转运入血的主要载体,如果能够抑制这种转运蛋白的功能,那么就既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也可以减少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对胆固醇性结石的防治会起到作用,由此就研发出一种药物——依泽替米贝。已经有研究结果证实,连续使用1个月的依泽替米贝,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饱和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胆固醇结晶的形成,对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个药物目前的适应证是用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此外,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少吃或不吃胆固醇就能完全解决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问题,其实不然,已经有动物试验研究证实,即使食物中没有任何胆固醇时,胆汁中的胆固醇依然存在,这时候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因此,不少素食主义者同样也会得胆囊结石。

现在到底有哪些药物可以用来防治胆囊结石?

降脂药物能不能解决胆囊结石?

同样,传统的降脂药物——以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一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发挥其作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提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水平,从而有可能降低胆囊结石的风险。国外已经有大数据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其发生胆囊结石的风险降低,但也有研究提出不同意见。

结语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少年轻人就开始患上这种疾病,从临床医生角度来讲,我们其实也愿意找到一种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来防控胆囊结石,尽量保留胆囊功能,尽量不去做手术,但实际能用的药物并不多。另一方面,国内有大量的中成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虽然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美中不足的就是都缺少科学客观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支持,希望在今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完美结合,能够解决胆囊结石这一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