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3月8日天,一張照片看哭很多人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近日,在武漢同濟醫院,一名67歲的危重病人出現炎症風暴先兆,27歲的上海醫師魏禮群在對他進行氣管插管的時候,病人的病情急轉直下,最終病逝。

魏禮群瞬間痛哭崩潰,遲遲無法釋懷,同事們勸導也難以平抑悲傷和失敗感。他說:病人身後可是一個家庭啊!隔著玻璃,同事為他舉著紙希望大家理解,紙上寫著:

“對不起,他很難過盡力了!!!”

據瞭解,魏禮群是上海華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是一名麻醉科醫師。

除了他之外,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還有5位來自上海的麻醉科醫務人員,他們分別是華山醫院的羅猛強、洪姝、曹書梅,和瑞金醫院的繆晟昊、譚永昶。

身為麻醉醫生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插管

所謂插管,就是在呼吸困難的患者氣管內插入塑料導管,外接呼吸機,從而幫助患者呼吸。對一個成熟的麻醉醫生來說,完成插管動作通常只需要在十幾秒。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從左到右依次為華山醫院麻醉護士洪姝,麻醉醫師曹書梅、羅猛強、魏禮群。他們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插管衝鋒隊”的部分成員。本文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賴鑫琳 攝

然而,在隔離病房內等待插管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而麻醉醫生需要將一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聲門

因此,他們成了離病毒最近的人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為了更好地幫助病患,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成立了一支20人的“插管衝鋒隊”。隊員兩人一組,每組12小時待命。之所以要兩兩分組,之所以被稱為“衝鋒隊”,是因為他們工作時身處險境,需要相互照應。

吸痰還是盲插?20秒關乎生與死

幾天前,瑞金醫院的繆晟昊當班。繆晟昊是“90後”,不穿白大褂時,就像校園裡走出來的大學生。但他已在瑞金醫院工作了5年,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能憑一雙眼睛判斷導管是不是準確地插入了聲門。

當天,有一位老年患者需要插管。根據經驗,繆晟昊知道很多老人喉嚨裡有痰。插管前,護士會準備好用於吸痰的吸引器,這次也不例外。但當繆晟昊打開患者口腔的時候,他還是吃了一驚:一口濃痰嚴嚴實實地擋在聲門前,厚得就像是嚼了一整天的口香糖。

怎麼處理?吸痰還是盲插?他必須在幾秒內做出判斷。因為這時候患者已無呼吸,若不及時接通導管吸氧,生死就在須臾之間。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一名插管後的患者依靠呼吸機呼吸。

用吸引器吸痰,耗時20秒,患者氧飽和度會不斷下降。這麼濃厚的痰液,極有可能吸不出。若浪費這20秒,為插管留下的騰挪餘地就很小。

盲插。停頓了一兩秒後,繆晟昊作出決定。他身上有與年齡不相稱的從容,“每當站到患者頭端,就感覺周遭立即安靜下來。”他後來說。

他此時戴著三層手套,感覺遠不如平時敏銳。導管一點一點滑向患者氣管深處。近了,近了,猛然間,他的右手獲得了導管滑過聲門的觸感—— 一種憑千百次操作獲得的、難以言傳的“落空感”。

導管立即接通呼吸機。繆晟昊看到導管內壁上有了細密的霧氣。成了!

聽到噝噝漏氣聲感覺病毒要鑽出來了

譚永昶和繆晟昊同年入職,同時被派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哥倆並肩作戰了5年,配合得極為默契。工作時不用說話,只用眼神就行。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譚永昶在為患者插管。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前些天,譚永昶值班時,接到病區通知:一個患者的氣管導管部分脫落,需要重新插管。

譚永昶知道,這次插管暴露風險極高。導管部分脫落,意味著患者肺部—導管—呼吸機之間的封閉迴路已經被打破,成為半開放狀態。從患者肺部、氣管排出的氣體攜帶大量分泌物釋放到空氣中,形成高密度氣溶膠。進入房間危險重重。

更糟糕的是,從病房打來的電話還告訴譚永昶,這位患者有鼻出血症狀。鼻血可能流到口腔裡,給插管另增一層難度。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插管衝鋒隊隊員互相在對方防護服上寫名字,準備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插管。

當譚永昶和同伴進入病區時,臨床醫生已在病房外等候。他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萬一插管失敗,立刻切開患者氣管,通過有創呼吸機為患者供氧。

走進房間,譚永昶聽到了噝噝的漏氣聲,氣體從患者體內排向空氣。譚永昶感覺瀰漫的病毒要鑽過頭套、防護服、口罩,鑽進他的口鼻。

他用酒精紗布掩住患者口腔兩側,以減少氣溶膠逸出。他在可視喉鏡的屏幕上只看到模糊一片,患者嘴裡的血液和分泌物讓喉鏡失去了效用。

譚永昶給患者注射鎮靜藥物。等到患者自主呼吸停止,他的搭檔拔去舊導管,嘗試將一根新導管插入聲門,但喉鏡上看不清聲門位置,導管插不進去!

時間在流逝,患者飽和度在下降:70%、67%、63%、60%、58%……還是插不進去。譚永昶知道,這個數值一定不能低於50%。

他立即過去幫忙。憑著多年經驗(事後他說“也是運氣比較好”),他終於將導管插入聲門。連上呼吸機,患者胸廓起伏了,氧飽和度逐漸回升:60%、65%、70%、75%,一直上升到99%。

“插管衝鋒隊”的成功記錄又增加了1個,又有一名患者重獲生機。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上海華山醫院麻醉醫生曹書梅(左)、麻醉護士洪姝(中)、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麻醉醫生王晶晶組成的插管衝鋒隊。

據瞭解,衝鋒隊成立至今

已成功插管超過50次

大多數時候都很順利

但還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比如,這次病人病情急轉直下,最終病逝

不過,看到魏禮群如此自責

網友紛紛寬慰:

別難過了,保重自己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

他已經盡力了!

病房內,上海27歲麻醉師崩潰大哭!網友:感同身受 你盡力了

人同此心,感同身受

醫者仁心,當感懷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