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為什麼叫石家莊?原來全是姓石的人嗎?

我就是我不是火龍果


石家莊又稱石門,早年不過是獲鹿縣的一個小村莊。據說因為只有十來戶人家,所以叫十家莊,又說這十來戶人家都姓石。又叫石家莊。只是到了近代,由於交通的發展,它才漸漸變為城市。

石家莊是隨著鐵路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

明清時代,石家莊還是一個小村莊,到了20世紀初,平汗鐵路和正太鐵路在此交會,使石家莊成為交通樞紐而逐漸變為城市。

1925年,始稱石家莊市,不久,又改稱石門市。原因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原來的石家莊地域狹小,將其東郊的休門村劃歸石家莊市進行城市規劃,將石家莊和休門合併後,取石家莊和休門的首尾各一字,得名石門市。1947年改石門市為石家莊市至今。

現在的石家莊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經濟發展都非常快,飛速發展。

石家莊的變化太大了,首先,環境跟之前相比好了很多,天不再是那麼灰沉沉的了,晚上還能看見久違的星星了,綠化也搞得不錯。然後,城市建設也不錯,至少週末能有不少地方去玩,有那麼多的公園,現在好多公園都是免費開放的。購物的地方也很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便捷了很多,還有好多小吃,現在叫外賣也很方便,網上也可以下單蔬菜水果,服務配送到家。

近幾年又建設了地鐵,地鐵是一座城市融入國際大都市現代化交通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國力和科技水平的實力展現,而且是解決大都市交通緊張狀況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人們上下班方便很多,再也不用在早晚高峰的時候被堵在路上了,以前的一站地坐地鐵只需要1分多鐘就到了,這樣也減少了私家車的出行,既保護了環境又減少了交通的擁堵。


花蔓飛翔的我們5688


您好, 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 因為我就是石家莊本地人,莊裡人!

據石家莊市志記載:石家莊本來是一個小村,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應該是在1903,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先後在石家莊建站,從此石家莊村日漸繁華了。1925,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批准將石(家)莊、休門合併,取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

原來的石家莊村村民也沒有姓石的!

而在1947年的時候,石家莊市政府正式下發通知 “石門市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今天的石家莊,全市下轄8個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1446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3.12萬人。


愛攝影的IT人


石家莊的由來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莊”。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範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於家衚衕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曆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慄村併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衝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莊、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小石記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說起石家莊大家一定想起,初中地理學過的火車拉來的城市!石家莊原本是一個村莊後來因為鐵路的原因才有現在的樣子!真是驗證了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石家莊的由來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莊”。

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實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又以1273號指令批准將石(家)莊、休門合併,取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組建石門市政公所,籌建市制。

民國28年(1939年)10月7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以秘字第1027號指令,正式批准設立石門市。民國36年(1947年)11月12日,石門市解放,12月26日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新德書法


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實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又以1273號指令批准將石(家)莊、休門合併,取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組建石門市政公所,籌建市制。

民國28年(1939年)10月7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以秘字第1027號指令,正式批准設立石門市。民國36年(1947年)11月12日,石門市解放,12月26日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對聯詩詞客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莊”。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範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於家衚衕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名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曆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慄村併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衝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莊、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由保定遷往石家莊。1978年3月11日,石家莊市改為省轄市。1987年,石家莊市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都是石家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使石家莊成為大城市崛起的根基,則是修建了三條鐵路交匯點的石家莊火車站


安139621522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範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於家衚衕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小笨人生百態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莊”。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範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於家衚衕以東。

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石門市是石家莊市的前身。在談石門市之前,有必要先說一下休門的情況。“休門”,在當地方言中讀作(qiu men)。休門位於今橋東區中部,北臨中山東路,南臨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東段,東臨建設大街。休門原是獲鹿縣的一個村鎮。據村民介紹,約於1939年在小站村東南地內,曾出土一塊古磚,上刻:“大隋大業七年石邑縣休門鄉趙氏”字樣。由此可見,隋朝已有此村。明嘉靖本《獲鹿縣志》也有“休門鄉”名。休門原為一較大集鎮,每逢舊曆四、九為集日。東西大街有店鋪,一些街巷名稱至今仍留下了集市的痕跡,今南、北、中花市街就是當年的棉花市。這個街市一直延續到解放後才逐漸消失。 由於京漢、正太鐵路通車,火車站建立,石家莊的工商業迅速發展。

1925年初,石家莊商務會要求石家莊自治建市。同年6月24日,經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批准,籌建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由於人口不足等原因,臨時執政又於8月29日指令,將休門、慄村併入,取石家莊、休門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同時建立了市政公所。“石門”之名,就始於此。1928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撤銷市政公所,籌建中的石門市遂告擱淺。1938年1月15日,經偽中華民國臨時執行委員會批准,成立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直屬偽河北省公署領導。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當地衝要,居京漢鐵路中樞,正太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會萃,人口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批准石門設市,並按照《普通市組織大綱》擬具市政公署辦事細則。11月13日,偽石門市政公署舉行成立慶祝大會。當時,石門市的行政區劃是: 東北至北宋、尖嶺;西至大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談村、西崗頭;南至五里莊、塔談村、塔冢、東王村;北至大安舍、趙陵鋪、董家莊、西古城、東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稱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門。12月26日,《石家莊市政府通知》中說:“石門市自即日起改為石家莊市”。


懸壺不濟世81613276


據石家莊市志記載:石家莊原是一個小村,1903年和1907年,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先後在石家莊建站,從此石家莊商賈雲集,日臻繁華。1925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批准將石(家)莊、休門合併,取首尾各一字,更名為石門市

打開革命歷史檔案,我們會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的文件中、共產黨中央的文電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文件中,在日偽和國民黨統治石門時期也一直稱呼其為“石家莊”或簡略的稱“石莊”,如“石家莊戰役偵查材料”、“奪取石家莊的請示”等;而在指日寇、指國民黨軍時,多稱呼其“石門”,例如“蔣管石門調查”等。

在剛剛解放的一段時間裡,石家莊和石門兩個名字同時出現在一個佈告中。為了改變這種混亂現象,石家莊市政府向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為呈請批准本市名稱仍為石家莊由》的函,正文如下:“本市名稱敵偽時期叫“石門市”,我解放後,經前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同意,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名為石家莊市。華北人民政府成立至今,所來指示、令文均書寫石家莊市,頒發之印信亦稱石家莊市。河北省政府成立後,見河北日報登載消息,及鈞府來文,又稱石門市,意究叫何名為宜?(我們意見仍稱石家莊市)請核奪示遵。決定後並請通知友鄰專署、省府、及省府各廳處,以免稱謂不統一。”

在本市設立之專署,其名稱,我們意見,亦叫石家莊專署為宜,因“石門”二字系日寇時期所改稱。所提是否有當,謹請考慮。”省政府的回函如下:“ 秘字第十號呈悉,你市仍用石家莊名稱,並已告各有關部門知照。”從此,石家莊市的市名就不再出現石門了。城市正式定名石家莊了。


東北東趙先生


一個村莊的名字,但是並不是有很多姓石的人。最接近說法是“石家莊”原本叫做“十家莊”(即由十戶人家組成的村莊)。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 環渤海灣經濟區,距北京283公里。明朝初年,是正定衛的軍屯和官莊,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之後,石家莊才成為隸屬正定府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莊,與當時的政治中心真定城(今正定)隔滹沱河相望。

《石門新指南》一書根據中國地名的命名慣例進行了簡單推理,“石家莊,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如各地方之張家莊,李家莊也。”然而,“石家莊之大姓,從無石姓之說,有清以來,以殷、於、盧、姚四姓為最著稱。”直至20世紀40年代初,石門市街巷中還有“殷家溝”、“殷家衚衕”、“於家角”、“西盧家衚衕”、“姚家街”等街名。因此,“十家莊”的說法讓人將信將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