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王立群、于丹、蒙曼,谁的传统文化根底深?

用户6318902015698


这个问题就仁者见仁了。非要探究谁的传统文化根底深,开句玩笑,反正他们都比我们的根底深。但就现今社会,人们过于浮躁,所以与其探究谁的根底深,不如看看他们是怎么成名的,怎样走入大众视野的,是不是与我们认知的文化(文化人)的存在差距等问题,个人觉得,这样思考后,比较高低深浅也就在自己的心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化人,不好好做学问,天天去做节目,他们的水平想想也就知道了。如果有朋友不同意这句话,大家可以想想季羡林、南怀瑾等大师。


毋意5


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这几位都是古代文学的大咖。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几位老师,更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做点评嘉宾,他们四位也都在《百家讲坛》做过节目,都能显示出过人的文化底蕴,看得出都有很厚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嘛!

这几位老师,谁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我觉得非康震莫属。


  • 王立群老师有很厚的积累,据他本人介绍,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他的从教生涯是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个人觉得他主要是治学严谨,可能跟他多年的教学习惯有关,对具体的字词句讲解很透彻。与王立群老师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一部书就是《史记》,1966年,在一所小学做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那时"文革"刚开始,学生砸了小学的图书室,学校仅存的一部《史记》被学生当作"四旧"扔到了院子里。住在学校的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被丢弃的《史记》捡回了家,此后就开始读《史记》,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从那时算起,《史记》伴随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文革、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

  • 蒙曼老师是主攻历史文化方面的优秀老师,有很深的诗词储备量,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也曾在《百家讲坛》做过多期节目:
2007年11月19日开始,蒙曼主讲的三十二集系列讲座《武则天》开始在百家讲坛播出。

2008年重登百家讲坛,18集《太平公主》讲述后武则天时期政局。
2009年12月7日,41集《长恨歌》系列在百家讲坛开始播放。
2010年,蒙曼在百家讲坛录制《大隋风云》,该系列于2011年5月14日在百家讲坛开始播出。 节目播出后,受到大量好评。
2013年11月27日,16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百家讲坛开始播放。
2017年12月,参与并主讲第二十一次长安街读书会:中华文化 世界自信。
蒙曼老师治学严谨,在历史文化领域有很高的造诣。

  • 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做《论语》的讲解,对我印象很深,感觉有些高冷,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 这几位老师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康震多一些。他语言风趣幽默,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作画,更是让他瞬间吸粉无数。看到他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每当出现有毛泽东诗词的时候,都会有他精彩的点评,语言的表达更是高大上。他还擅长用现代的语言诙谐的讲解历史上著名诗人的风流趣事。他的点评,不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他是从作者的性格,遭遇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点评某首诗词都会妙语如珠、精彩绝伦,比如当他讲到某位诗人在唐朝担任刺史职位时,他就会用“市长”代替“刺史”,语言既风趣幽默还能让人通俗易懂。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各种心灵鸡汤比比皆是,若干年以后若有人总结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特点,恐怕会用上一个词了,那就是“浮躁”。但是康老师也和我们处在同一时代,住在同一片蓝天下,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浮躁”二字,大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仙风道骨。

写到这里,我想送给康震老师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代祖言涛


四位老师当中,王立群老师要比其它三位上《百家讲坛》早,他和阎崇年易中天纪连海于丹钱文忠他们一批的,和同期几位大红大紫的老师相比,王一直不愠不火,没有很大的关注度和曝光度,他没有阎崇年和钱文忠的争议性,也没有易中天和纪连海的娱乐性,更没有于丹炖的一手好鸡汤的本领。


和康震郦波蒙曼相比,王老师依然如故的低调,他们没事还喜欢到媒体出出镜,参加一些文艺节目,而王立群老师极少参加类似活动,一是年龄大了,二是不怎么适合综艺节目。

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陕西绥德人,著名文化学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诗词,是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 其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李清照》等;担任中央电视台《汉语桥》、《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


王立群是河南大学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学。除了出版了《百家讲他》系列的相关图书之外,还出版过《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和《成书研究》等著作。王立群给人的感觉是老成持重,他最早在《百家讲坛》讲的是项羽。应该说,当时《百家讲坛》找他讲汉代人物,其实是想借着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系列的火爆势头。王立群讲课,虽然也借用现在一些流行词语,但是他对于人物的分析,尤其是人物内心的活动更具体,也更带感情。但是,有时候的他对于人物的分析有点过度,脑洞稍微大了一些。


蒙曼。蒙曼最开始讲的是《武则天》,可能是因为她是女性的缘故,所以讲历史上伟大的女性,观众更加认可。所以,对于历史人物的分析非常到位,而且,深谙大众传播之道,直到如何调动观众的胃口。也许是因为讲历史的男性偏多,所以蒙曼作为女性,更能够让受到关注。


于丹。于丹和王立群都是《百家讲坛》的的大腕,二人先后登上《百家讲坛》。于丹是北师大历史系交手,她主讲的《论语》,曾在社会上引发“国学热”。王立群是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也曾引发不少讨论。可以说,王立群是一个相当有学问的学者。他主讲的《王立群读史记》,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人们了解了千年前的史学巨著,领略了司马迁的“无韵之离骚”。


商界智汇


对这四位本人的排名是——

综合水平:康震第一,王立群第二,蒙曼第三,于丹第四;

语言表达水平:康震第一,蒙曼第二,于丹第三,王立群第四;

学术水平:康震第一,王立群第二,蒙曼第三,于丹第四;

文学演绎水平:康震第一,于丹第二,蒙曼第三,王立群第四;

学术严谨度:王立群第一,蒙曼第二,康震第三,于丹第四;

文化潜质:康震第一,蒙曼第二,王立群第三,于丹第四;

文化与艺术修为:康震第一,王立群第二,于丹第三,蒙曼第四。

以上是自己的浅见,真实看法。理由就是感觉。


牧子晓理图文天下


都是当老师的料!

背书都是能人!于丹老师还有些见解,可惜,鸡汤味道太浓!

现代与古代不同,古人博览群书就是学者,因为什么?因为古人的书籍有限,个人拥有的书籍有限,所以,看的书多就是本钱!现在不同了,百度一下,几乎是你需要的知识都有,背一下拿出来,高中生都能做到。

所以我说,书读的多呢!是见识,考核见识呢?需要随机性的,在没有预案的前提下,去解答,去解释,才是真功夫!几个准备充分的话题,你去查,去说!每个口齿伶俐的,反应能力较强的都可以做到。

至于说学者!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还需要独特的见解。需要说明的是见解,不是见识!见识是知道的多,见解是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去分析!

所以我说,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于学者的阶层,不要专心于背书,太低级了!张口闭口的什么子曰,诗云的,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学者吗?是学者,就用自己的话去解释,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一句两句就道出精髓,不要云山雾绕地说了半天,自己都不知所云!

或许,现在的学者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背书,或许我擅自把学者的定义抬的太高了,也或是这些学者都深藏不露,反正我看不到有几个可堪学者的实力人物!


一笑貫长天


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再中肯的评论都是一家之言。回答这个问题,都带有一种主观性。如果让我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声明这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传统文化根底排名:王立群——蒙曼——于丹——康震。

为什么把康震排在最后呢?请看下文——



《从"中国诗词大赛"评委康震的一首诗谈起》(清泉)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是一首类似七绝的老干体诗。诗的题目是"为中国诗词大赛第二季作\

文艺在线


康震、王立群、蒙曼都不错,三人当中康震传统文化根底最深,其次是王立群、蒙曼,最后才是于丹。

康震一直致力于深耕传统文化

康震1970年出生于陕西绥德,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党委书记。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重点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都城文化、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唐代散文文体发展等等。


现在还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唐代文学研究》编委。

真正让康震走入大众视线的是央视的《百家讲坛》,他主讲《诗仙李白》、《诗仙杜甫》、《唐宋八大家》、《李清照》系列。

康震考入陕西大学以后,一直在文学领域深耕,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著名古典文学家霍松林先生。所以,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


这一点从他在《百家讲坛》的节目能看出来,不仅语言幽默风趣,元气满满,而且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书法绘画样样精通。

他还担任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对毛泽东的诗词点评非常精彩,令人敬佩。

康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王立群其次

王立群1945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是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王立群被观众熟知,是因为《百家讲坛》的《史记》系列。他给人感觉很严谨,温文尔雅,可能与他常年的教学有关系。

王立群各方面比起康震来稍逊一点,但两位都是挺不错的学者。

蒙曼第三

蒙曼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为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硕导组长。

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5代时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蒙曼被观众熟知是在《百家讲坛》中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唐玄宗与杨贵妃》、《大隋风云》等等。

蒙曼在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有成绩的,尤其在《百家讲坛》的《武则天》讲的很不错,但她的研究领域局限于历史,对于整体的文化来说,还是有一些知识欠缺。

不过,蒙曼的风格很受欢迎,讲的不错,只是专业不一样而已。

于丹文化根底最差

于丹是北师大教授,不能说胸无点墨,但她的讲课假大空,词藻华丽、激情澎湃,却给人夸夸其谈的感觉。她所传递出来的更多是心灵毒鸡汤,比起前面三位差的太远。


但是,于丹却是通过《百家讲坛》走红的一位学者,赚钱最多的,她更多是娱乐时代的产物,已经偏离了学者的轨道了。

想要成为真正的学者,还得低调一点,淡泊名利,远离是非,专心致志的读书才可以。


R娱记


我是在《百家讲坛》上认识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这几位古代文学大咖的,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几位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做点评嘉宾,都显示出超人的文化底蕴,看得出,他们都有丰厚的积累,厚积才薄发!

这几位老师,谁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觉得非康震莫属。

王立群老师也有很厚的积累,他温文尔雅,严谨较真,治学特严谨,个人觉得,可能跟他多年的教学习惯有关,对具体的字词句讲解很透彻。

蒙曼老师是主攻历史文化的,有很深的诗词储备量,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也曾在《百家讲坛》讲解“武则天”,语言质朴,是历史文化领域的大咖,且有很高的造诣。

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做《论语》的讲解,侃侃而谈,词句也丰富,我印象很深,就是感觉有点高冷,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这几位老师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康震多一些。他语言风趣幽默,声音元气满满,激扬顿挫,视角感染力特好!而且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作画,更是让他吸粉无数。看到他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特别是毛泽东诗词,他精彩的点评,语言的表达,更是高大上,他不拘泥于一字一词,而是从作者的性格,遭遇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妙语如珠、精彩绝伦,比如当他讲到某位诗人在唐朝担任刺史职位时,他用市长比作刺史,即幽默风趣,还通俗易懂。

写到这里,我很想用一句古诗,来表达我对康震老师的喜欢和敬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子龙zh


四位在央视的点评和讲解我都领略一些,但只有蒙曼老师首先是在喜玛拉雅中认识的,她的有关隋唐演义的评书给人很深的印象,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蒙曼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形象生动,令人着迷,弥补了许多历史知识,如隋与唐开国皇帝间的亲戚关系,隋炀帝如何上位,又是如何能折腾,当时实际有两条大运河,等等。唐朝是隋末农民起义多家起义队伍中,两家李姓队伍中,李渊如何成为后起之秀并最终从表亲手里夺过权柄。还有杨贵妃受宠时杨家如何不可一世,贵妃死后李隆基如何沮丧消沉等都令人难忘。还有对当时日常生活习惯的描述也很细腻。总之,蒙曼老师讲这些故事虽不新鲜但不落俗套,有新意,思维严谨,知识渊博,令人百听不厌。四位老师中论学识和口才我首推蒙曼老师。


康养科


这四位谁的文化根底深?我们不会去问究,我们看重的是现场即兴解说。
本人最喜欢蒙曼的文彩,在第三期和第四期的《中国诗词大会上》,看着蒙曼对古诗词精彩绝伦的讲解,心中难免感叹:蒙曼当属才女。

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有一定的文化涵养,才气果然名不虚传。

当然,象康震喜欢现场作画;于丹有于丹的才气;王立群有王立群的风格,能登上央视大舞台的都是才华横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