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中的五个黄埔一期生战犯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有大批将领被俘虏,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简称功德林,这些被俘将领作为战犯大部分被送往功德林改造,在功德林的战犯中,有五个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也就是俗称的黄埔一期生,他们都是蒋介石的亲信和爱将,五人按被俘顺序分别是李仙洲、范汉杰、黄维、杜聿明、宋希濂。

李仙洲


功德林中的五个黄埔一期生战犯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李仙洲

李仙洲于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被俘前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

李仙洲,1894年出生,山东省德州市人,他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当年11月毕业。东征陈炯明的时候任连长,北伐战争初期任团长。

李仙洲军职的擢升中规中矩,中原大战时任第三师第九旅十三团团长,算不上快,不过到1934年升任二十一师师长,终于步入高级将领行列。全面抗战爆发后,李仙洲率部参与了忻口会战、在湖北、安徽也和日军多次作战。他在1942年被任命为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之后消极抗日,积极摩擦,部队进入山东后时常骚扰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是个著名的摩擦将军。

抗战胜利后,李仙洲任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第二绥靖区驻地在济南,绥靖区司令是王耀武,而王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也可以看出在蒋介石对黄埔一期生的特殊关照下,李仙洲的仕途算不上快,当然论能力李确实比王要差的多。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著名的莱芜战役

李仙洲和他的兵团七个师5万余人被歼,李仙洲本人被俘,气的王耀武大骂:“就是五万头猪,共军抓三天三夜也抓不完”。

李仙洲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被俘的黄埔一期生,作为战犯被改造教育,后来成为了功德林的一员,1960年11月被特赦释放。

特赦后的李仙洲历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84年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1988年10月22日在济南逝世,年94岁。

范汉杰


功德林中的五个黄埔一期生战犯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范汉杰

范汉杰于1948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被解放军俘虏,被俘前是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范汉杰被俘的这张照片非常出名,相片上的他留的胡子很长,在黑白照片的衬托下让人以为年龄很大,实际上范汉杰是1896年出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老。

范汉杰是广东省梅州市人,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和其他一期生一样,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北伐时历任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

在“福建事变”中,19路军扩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范汉杰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范秘密的和南京方面联系,把军中的电报密码密告给蒋介石,事变平息后,蒋介石委任范汉杰为南昌行营中将高参。范汉杰率军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后任二十七军军长在山西对日作战,1942年成为集团军司令,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解放战争中,范汉杰历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1948年9月,他又被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这个任命书下达仅仅一个月,他就被俘。

范汉杰后来也成了功德林战犯中的一员,接受改造,1960年11月,被特赦获释,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1月16日,范汉杰逝世,年80岁。

黄维


功德林中的五个黄埔一期生战犯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黄维

淮海战役中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黄维于1948年12月15日被俘,被俘前是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

黄维,1904年出生,江西省贵溪市人,也是一个黄埔一期生,他是黄埔军校一期第二队,和开国大将陈赓是同班同学,对于陈赓黄维一直很佩服,陈赓部在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对黄维兵团的作战,被俘后黄维就说:“败在陈赓手上不算冤枉,陈赓是我的同班同学,在学校里我就比不过他!”

黄维是陈诚土木系的干将,陈诚一向以清廉自诩,对于这个有点憨直的黄维还是比较赏识的,1933年7月,黄维出任陈诚嫡系中的嫡系第11师师长一职。

黄维曾被派去到德国学习军事,不过学了一半全面抗战爆发,他被紧急召回,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在淞沪会战中黄维率部浴血作战,打的很艰苦,三个团长一阵亡两重伤,不过黄维作战过于死板,部队的有些伤亡本可减少和避免,所以不少同僚称他为“书呆子”。

黄维在抗战中后期多以教学、培训为主要工作,比如曾任“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总监,解放战争前中期历任国防部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新制军官学校校长。

黄维在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前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了,对他当兵团司令,国民党军内部也诟病很多,而他的兵团也很快就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黄维被俘后是典型的死硬分子,是最难被改造的人之一,他在功德林改造期间热衷于研究“永动机”。

黄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在1975年被释放,任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3月20日,黄维逝世,年85岁。

杜聿明


功德林中的五个黄埔一期生战犯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杜聿明

杜聿明于1949年1月10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被俘前是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

杜聿明,1904年出生,陕西省榆林市人,黄埔一期生中的著名将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看过老电影《大决战》系列的人肯定对杜聿明印象深刻,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充当蒋介石的救火队长,也是最大的背锅侠之一。

杜聿明是蒋介石最倚重的几个黄埔生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杜任200师师长,这是当时国民党军唯一的机械化师,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师,不久杜又升任第五军军长,在广西对日作战中取得了昆仑关大捷。

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时,杜聿明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后来作战失利,孙立人率部撤往印度,杜聿明严格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率部回国,虽然损失惨重却得到蒋介石的嘉许。

杜聿明回国后任昆明防守总司令及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杜聿明是功德林中职务最高的战犯之一,也是改造最积极的之一,杜聿明身体不好,有严重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痼疾,在战犯管理所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杜的这些病都被治好了,这让他非常的感激,因为杜聿明在土地革命时期就长期和红军作战,国民党是如何残酷对待红军被俘将士他是再清楚不过了。

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在1959年12月4日被释放,释放后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他积极撰写文史资料,1978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年77岁。

宋希濂


功德林中的五个黄埔一期生战犯都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宋希濂

宋希濂于1949年12月19日在西南战役中被俘,被俘前是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宋希濂,1907年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他是最年轻的黄埔一期生之一,也是蒋介石的亲信之一。

在学校期间,宋希濂和陈赓关系很好,陈赓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不过在中山舰事件后,他选择了国民党一方。

1934年,宋希濂国民党第36师师长兼抚州警备司令,参加对苏区的作战。全面抗战爆发后,宋希濂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在武汉会战中,宋希濂率部与日军在富金山浴血作战,给予重大杀伤,这也是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军少有的战损比比较好看的战役。

1941年宋希濂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后参加了远征军作战,率部攻克龙陵、芒市等日军据点。

1946年宋希濂任西北行辕代主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蒋用人过于论资排辈,宋再有能力资历不够也只能是代主任,同样杜聿明到处救火也只能是剿总的副司令中将军衔。

1948年8月,宋希濂任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蒋曾经让宋去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宋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拒绝了,结果老实人杜聿明当了俘虏,不过他还是在杜聿明被俘后的11个月在四川大渡河附近被俘。

宋希濂在功德林表现良好,积极改造,1959年12月4日,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1980年,宋希濂赴美探望子女后定居美国。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病逝,年86岁。

结语:李仙洲、范汉杰、黄维、杜聿明、宋希濂这五个黄埔一期生,功德林的战犯,在改造期间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即使是像黄维这样最死硬的分子,管理所还是专门提供了一间房子让他搞永动机,给他提供设备和资金。这五个人无论是在功德林还是特赦后都受到很好的照顾,都得以安详晚年,除了身体一直不好的杜聿明去世的时候77岁,其他四人都是高寿。再看国民党方面, 看一看被枪杀的方志敏、瞿秋白等烈士,对比何其的强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