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淺談河南高等教育

2020年高考又進入倒計時階段,寒窗苦讀12載,莘莘學子將面臨人生第一次轉折呢,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的學生金榜題名贏得先機,也有不少學生依然折戟沙場。雖然高考不敢說是決定每個人的命運的一次大考,但是卻也可以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在農村高考可能就決定一個孩子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還是靠技術吃飯。考上名牌大學,不僅可以擁有良好的學術氛圍,更能改變人脈層次,在幾年之後選擇工作或者事業的機會也不一樣,人生的起點也就會不一樣。

“努力讓他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這是河南大學原校長婁源功的話。這位被網友和社會各界親切稱為最執著的政協委員,曾連續9年秉筆直書教育公平,為河南學生上大學難鳴不平。河南作為有近億人口的高考大省,2019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突破百萬,佔全國考生總數的10%,河南高校數量不少,但是重點高校稀缺,985高校河南沒有一所,211也只有一個鄭州大學。作為擁有悠久歷史,曾與清華北大比肩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河南大學,在50年代的院系調整中被肢解N份分往各地,經過多年的發展都沒緩過勁來,直到2017年才進入雙一流中的一流的建設學科。河南的重點高校少而考生又多,造成了河南考生上重點大學的幾率大大降低!也才有了婁源功校長為河南學生上大學難鳴不平。

自力更生--淺談河南高等教育

河南大學校門


說起教育公平,這是個有爭議的話題,網絡上也是眾說紛談,各說各理。認為現在中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著有之,這其中就有幾個高考大省,河南,四川,山東,江西等。我是河南人,以河南為例,2018年參加高人的考生為98萬,考生數量全國排名第一,而河南的一本錄取率只有7.8%,985和211大學在河南的錄取率更是隻有1.1%和4.1%,全國排名倒數第一,而天津的這個數據是5.8和12.7,分別是河南的5倍和3倍。這是因為教育部部屬重點高校,招生名額超半數都分配給了學校所在地省市,如復旦大學68%招收上海的考生,浙江大學61%的招收浙江考生,其他的985和211大學莫不是如此,這就造成分配給其它省份的名額少。而偏偏河南省自己重點高校又少,所以河南學生上重點高校的比例低。曾有人說在河南考入985和211的考生都是英雄,畢竟是擠掉了千軍萬馬才闖過獨木橋。所以認為教育不公平的就覺得國家應該統籌分配教育資源,重點高校以更多招生配額分配給高等教育落後的省份,甚至有的要求全國統一分數線錄取,以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

而認為教育公平的也大有人在,這其中大部分來源於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他們認為一些省份重點高校少,教育落後,是當地領導不重視教育的結果。還是來說河南,查詢近10年我國各省市公共財政在教育上的預算和支出,河南排名在4--6名徘徊,可見河南在教育上的投入還是不少的,但是河南學生數量多,平均到每個學生身上就顯得捉襟見肘。還有說河南不重視教育,主要是說當初中國科技大學外遷,1969年,受國內外複雜形勢影響,中央為了加強戰備,一大批在京高校紛紛外遷。本次遷移對地方高教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比如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乎以一己之力成就省會合肥科教名城地位。當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外遷,首選地是河南南陽,當考察組到河南考察時,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漢路以西的南陽專區的唐河、新野一帶山區、丘陵地帶臨時戰備疏散,若在河南建校他們表示有困難。考察組被拒後轉至安徽,受到了安徽政府的歡迎,後來中科大遷至安徽合肥,更諷刺的是當時安徽領導人是河南人。後來還有中國礦業大學遷焦作被拒,中國地質大學遷平頂山被拒後轉至湖北武漢等說法。河南在這次京校外遷中也有兩所院校遷入,對外經貿大學遷到了信陽固始縣,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先搬遷至邯鄲,改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後搬遷至鄭州,現改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在固始只有短暫的10個月壽命,1972年在北京覆校,什麼也沒給河南留下。所以很多人認為河南現在高等教育資源匱乏,是河南政府不重視教育的結果。

自力更生--淺談河南高等教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對於重點高校招生配額向高等教育落後的省份傾斜和全國統一分數線錄取,他們則認為高校在當地,佔用了當地的資源,理應將招生重點放在本省市,並且重點大學經費的來源,是不可能統一錄取的根本原因絕大多數重點大學,包括絕大多數985和大部分211院校。雖然理論上他們應該是教育部直屬的“部屬高校”,但一直在地方化。這類大學,經費主要以三種來源為主:預算撥款,科研課題經費,學費學雜費。學費學雜費沒什麼可討論,但前兩項相當地地方化。中央財政佔四成,來自地方的是六成。所以說不改變部屬高校的財政投入方式的情況下,談全國統一分數線完全是不可能的。

河南高等教育落後,歷史原因不在多說,現在高校資源固定,談高校外遷已不現實,首先遷出省市肯定為了保持本省市競爭力而拒絕,其次其他兄弟省份也會增強。靠人不如靠己,現在只能自力更生,首先是加大省政府對高校的財政投入,在大力培育現有高校的同時引進國內外名校的分校,爭取國家政策,發展河南自己的高等教育。

加大對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河南現有重點高校的投入,提升其在全國高校的競爭力和科研能力。還有就是引進世界或者國內名校在河南建立分校,這裡就需要河南政府部門大力投入和國家教育部門的政策支持,2017年,中國科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河南省政府簽定協議,在鄭州東區建立中科院CULA大學,當時這個消息一出很是振奮人心,河南終於可以增加一所高水平的大學,可是兩年時間過去了,現在沒有任何後續聲音。據說是因為國家教育部門沒有批准,真假不知。河南經過多年發展,現在已經是GDP排名全國第五的大省,有資金實力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近些年也一直在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但同時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們可以不要教育部的資金支持,但是請教育部門給予政策支持,不要設限。

河南省教育部門曾介紹∶下一步,河南著力打造本土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加快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的雙一流建設。“十三五”規劃,省財政要累計籌措40億元的專項資金,用於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的雙一流建設,此外,加強河南省的特色骨幹大學和特色骨幹學科的建設。到2023年,準備立項9所特色骨幹大學和8所特色骨幹學科建設高校,屆時,這17所學校能夠有3所左右的高校建成行業領先的國內一流高校,有5個左右的學科達到國內一流的水平。教育部門也介紹,最近,省教育廳正和有關部門和單位在積極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內外高校進行對接,爭取其能在河南設立研究院或分校,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

2020新年剛剛過去,希望河南高等教育傳來更對喜人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