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盛行于贵族们之间的“昆仑奴”究竟是些什么人?

历史上的大唐是一个多方位开放的盛世王朝,在当时的都城长安城里就有着许多不同民族的人游历甚至居住生活。前段时间热播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就为观众详尽描绘了盛世长安的繁华景色。而剧中出现的“昆仑奴”——葛老,其凶狠毒辣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抛开影视剧作品中的加工不谈,事实上当时的唐朝贵族对于“昆仑奴”的喜欢可以说是爱不释手。那么这神秘的“昆仑奴”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唐朝时期,盛行于贵族们之间的“昆仑奴”究竟是些什么人?


其实“昆仑奴”中的“昆仑”二字并不是指代地名,而是表示黑色,所以“昆仑奴”就是泛指那些拥有黑色或是棕色皮肤的奴隶。根据《旧唐书》中的一段记载,“昆仑奴”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非洲人,这些非洲人大概率是被当时的阿拉伯人当作奴隶贩卖到了长安。另一种就是林邑也就是今天东南亚地区的人,这些人长期打渔为生所以皮肤黝黑。唐代诗人张籍曾在他的诗作《昆仑儿》中这样写道:“昆仑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汉地游。”这里面提到的“海中洲”当时就泛指东南亚一带的岛屿国家。在当时唐朝的长安、洛阳这些大城市这些“昆仑奴”经常被用作贵族、尤其是一些富家子弟身边的随从。

当时大唐的贵族之所以喜欢“昆仑奴”看中的就是他们身强体壮,而且作为随从来说“昆仑奴”不仅听话还能很好的保护主人。另外,一般来说“昆仑奴”还会掌握一些技能比如驯服野兽、游水等,所以他们就会比一般的奴隶更受到贵族们的欢迎。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昆仑奴”十分难得。因为绝大部分“昆仑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被贩卖到长安本身的数量就十分的稀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时能有“昆仑奴”作为随从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所以“昆仑奴”逐渐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