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香港电影的现状?

猪斯基Terry


香港是一个有着“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多个美誉地方。它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并且上世纪香港电影曾一度是世界电影行业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是电影令世界人认识香港。

就像著名的香港电影导演张同祖说的那样:“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的歌星,没有华人的地方也有香港的电影。香港的动作片和功夫片远到世界。”港产片多年来风靡全球,成为华人文化的一大标记。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两岸三地及大中华地区的电影殿堂,筑起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高峰期香港有238部电影上映,80年代的港产片无论在产量、票房还是质量与艺术性上均创作出了惊人的奇迹,形成了庞大的电影工业,电影总产值超越亚洲电影强国印度的宝莱坞,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好莱坞,香港更为亚洲第一的电影生产基地和电影出口基地,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华人娱乐码头及华语梦工场。

但到了90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1995年香港电影的产量是139部,1996年则是下降到109部,1997年更是大跌至86部,1998年产量持续低迷,同样只有85部。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另一个令90年代香港电影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80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后期,盗版VCD更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除此之外,90年代后香港电影质量下降,剧情重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当时香港即将回归的大环境下,让不少的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明星感到不知何去何从,纷纷移民国外。从9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就一曲不返了。

2014年1月,香港电影协会网站公布了《2013香港电影市道整体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本土上映的港片只有42部,比2012年的52部大幅下跌。回顾近几年的荧屏,鲜有口碑票房双赢的纯港片,有些媒体不禁悲叹道“港片传奇难再续”。2010年,在香港获得广泛认可,反映香港风俗人情的‘纯港片’《岁月神偷》,票房上成绩却只是一般。然而,两岸三地合拍片诸如《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2》票房则是轻松过亿。虽然说,票房只是衡量电影质量因素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电影人与内地合拍电影成未来港片一重大发展趋势。而市场想要再次出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纯港片,可谓是困难重重。

现在香港电影的现状就是题材类型无创新,提到香港电影,最令人先想到的就是警匪片和黑帮片,从《伤城》、《证人》到《线人》、《枪王之王》似乎都难逃《无间道》的影子,也就是说香港警匪片难以在剧情和故事编排上有新的突破。其次是香港的很多演员都跑到内地拍戏。香港的电影新人匮乏,打牌明星不够多,新人无法挑大梁。香港近几年来电影市场饱和,2010年的票房排行榜前三位都是外语片。总的来说香港电影的发展是不容乐观。

古静敏说,内地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对香港电影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给香港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香港的电影公司近年来拍了许多合拍片。以2013年为例,内地十大票房电影就有四至五部是合拍片。内地市场为香港电影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香港电影业带来了新的资金;香港的海外网络则能为内地电影发行提供帮助。

该“港产”还是该“合拍”,近年对香港电影走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一代宗师》成为金像奖32年来获奖最多的电影,而本地低成本电影也毫不退缩,由一群香港年轻电影人制作的《狂舞派》不仅获得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在内的6项提名,更揽得新晋导演、最佳新演员及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大奖;而香港年轻导演麦浚龙指导的恐怖动作片《僵尸》,亦获得9项提名。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主席陈嘉上说:“要坚持香港电影的本土化发展,虚心学习国外电影的优秀之处才是香港电影的发展之道。”并且他认为合拍模式与制作好电影并不矛盾,最主要的是要改变自身有的缺点,努力完善自己。才能有属于香港人真正的电影市场。


relover


整理了一些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新人辈出,争奇斗艳,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那时候美国电影工业的霸道还不像现在这么明显。香港电影简直就称霸亚洲,而且冲击好莱坞的李小龙天下闻名,影响力到现在还在,日韩东南亚等等国家根本就是跪舔港片,元彪这样我们现在看起来只能算二三流的明星那时候都可以火爆东南亚和日韩。

而港片的衰败其实很正常,第一是影片卖点。随着全世界范围的明星薪酬越来越高,都大幅度提高了影片制作成本,但好莱坞不光给明星涨钱,制作费也不含糊,但港片呢,大头让那些巨星拿走之后,他们感觉,反正有明星可以卖脸啊,其他就省点钱呗,所以港片格局越来越小,布景越来越丑,大家都有明星卖脸,一个布景等等其他方面愿意花功夫,一个却想尽办法省钱,东方好莱坞死掉很正常。

第二,奖项,金像奖其实很不错,但是,一开始就太局限,如果金像奖能够面向全世界的电影,做成国际性的大奖,绝对可以刺激港片的竞争能力,但是金像奖却只是香港电影人的奖项,最低限度也需要有香港电影人参与或者投资才能入围,典型的关起门来自嗨,现在金像奖说实话跟金鸡百花一样,都是鸡肋一般的小奖。

第三,内斗内耗,当初嘉禾想要拓展海外市场,很有抱负,因为香港就那么大,你如果电影只给自己人看,很快市场就饱和了,只有多学习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全球化的目标,才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可惜,其他电影公司抱团扯后腿,邵氏这种老牌电影公司也完全不懂观众需要什么,最后倒闭,专注在电视台上。可惜TVB打败其他两家电视台之后,一家独大了,也开始堕落了,没有竞争对手下电视剧也一年不如一年。

第四,跟风严重,赌片出来了,各种同样套路的片子就蜂拥而出,很多都是圈钱洗钱的公司,有的公司根本拍一部片子就关门倒闭,拿到钱就行,鬼理你什么抄袭不抄袭。每一部好电影出来之后,即便是就被同类型的跟风制作给搞死,弄到饱和。

第五,香港电影人很多吃老本,而且做事情也不地道,比如刘镇伟,王晶等人,看看自己拍的那些电影,都是什么垃圾,纯粹就是东拼西凑堆在一起圈钱的货色,回归之后内地市场开放,当时香港电影人地位高人一等,很多投资商迷信香港人,结果那些大导演大明星绝大多数都水土不服,亏死了大批投资商,他们还自觉自己很牛掰,记得很清楚一点,有一部片子,香港人普通的剧组员工的待遇都比内地主演的待遇要好很多,这种明显的阶级性,再加上这些家伙没什么真本事,自己也把自己的名头给砸了。还有香港导演来内地,直接就坑投资商的钱,人家投资一亿,直接自己先拿走两千万,然后拍到一半了,说,继续加钱,不然我不拍了,很没品。

第六,香港整体经济的衰退,香港人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是怎么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当年内地还很穷的时候,香港各种工业产品,小商品什么的在内地很受欢迎,再加上很多内地移民增长人口,地产火爆,所以经济增速很快,但是香港人吧,有一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等到内地崛起之后,工业方面几乎完全销声匿迹,现在也只剩下旅游业和房地产了。最典型的香港代表李超人,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是中国人,一定不会忘记祖国母亲滴,但转脸将内地包括香港的很多产业都撤出,搞得很多迷信他的人一度以为中国经济要大崩盘,结果呢?李超人花巨资投注在英国的电力还有天然气业务上,结果英国人脱欧,李超人一夜之间损失数百亿欧元,只能说,挺活该的。所以现在香港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东方金融中心嘛?根本连上海都不如了吧~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电影就更不用说了。

第七,青黄不接,以前香港影视圈的新人辈出,每隔几年都能出几个超级美女,以前什么红姑曼玉荔枝等等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现在呢,你们谁能说出像他们那么有影响力的新人?港姐选举,现在每年选出来的还不如大街上随便街拍的姑娘,一个个丑到爆。对了,再说一个陈冠希老师,其实他如果不发生那件事情,以他的演技,资源,外形,其实可以成为天皇巨星,不过他白瞎了那么多人捧他。

第八,内地发展的迅速,说实话,三十年前的内地和现在,有几个国家或者地区能有这么迅速的发展?电影也是一样,无论是人才,还是资源,还是资金,说实话,秒杀港片。其实我一度很喜欢港片,还有TVB的电视剧,但是看多了就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港片的格局太小,布景小家子气的很,打个比方吧,天龙八部,内地的被很多人骂,但是你不得不否认,内地的大理镇南王的气度打扮还有居所,比港片里面大宋皇帝的皇宫还要气派,后者的布景典型的草台班子,白瞎了那么多好演员!





墨色的雨伞


香港电影曾经是十分辉煌的,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更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那时候可谓百花争鸣啊,恐怖片有僵尸先生 林正英,喜剧片有喜剧之王周星驰,动作片有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洪金宝等等。那么现在香港电影的现状如何呢?

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派巨星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已经是新老实力派演员脱节,青黄不接了,能看的那几部电影,依然还是靠着老演员的支撑。如张家辉,古天乐,梁家辉等,没有出类拔萃的新人撑起场面,导致观众视觉审美出现疲劳状态,可能不禁一想:下一个影片会不会又是他们几个出演?

二,实力派导演缺乏,缺乏创意的剧本,剧情老套,没有新的理念,经常只能一味的翻拍一些经典的旧片,喜欢炒旧饭。

三,演员流失,这个不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很多实力派的香港演员,都跑来大陆发展了。

所以,目前香港电影,缺乏好演员,好导演,更缺创新的理念,正逐步的衰落,如不进行革新,昔日的辉煌将一去不回。





未知的经典


最明显的原因是当年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童年的香港电影演员都老了,很多老一辈的老演员只能跑到中国内地靠剩下的一点点热度赚钱。

为什么这么说,在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身手了得、演技不凡的人物。

例如洪金宝为首的七小福,刘家良的刘家班等等。

大家耳熟能详的周润发、万梓良、郑少秋、李修贤、李小龙等等。

这些明星能导能演,而且非常敬业,其共同的经历就是吃过苦受过罪,有功夫,拍起电影个个都不怕死。

香港老明星个个演技都非常高超,这是现代年轻演员根本就无法比的。


哈喽没了KT


1,观众越来越挑了,编导演越来越糊弄人了,电影公司越来越急功近利的唯票房论了。

2,市场更狭隘了,没有了纯粹意义上的港片了,合资片等。

3,影视人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质被网红们的绯闻,炒作,水军,内幕曝光所淹没


小陈说世界


1香港早些年经济香对比较发达,时尚影视类和国际接轨,内地相对比较落后,影视类作品民众选择性比较低,香港电影的很多题材我们这边没有导致香港电影流行。现在则反之。

2香港电影这些年总是打着怀旧的牌子,没有反思要创新,紧跟时代发展。

3应该舍得花钱,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创造一些与时俱进的好作品。谢谢大家



俞二哥


我认为早在香港电影最鼎盛时期危机已经慢慢开始了,其实很多人是以香港回归前后来定香港电影的发展方向。其实不然,真正的分水岭是在1993年,那是香港每年都有二三百部电影作品,每部票房都很高,可是当美国电影作品《侏罗纪公园》等大片上映以后,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很大冲击,很多电影拿不到定金,开不了机,质量就没有以前高,之后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反观内地质量在逐年上升,如前段时间吴京演的《逃离地球》还有上映的《上海壁垒》反应都非常好,想要回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质量很难,不仅有内地的冲击,还有国外的冲击,希望我们的电影作品会越来越好质量求发展,不要一味的把钱撒在明星身上,谢谢!


许仙爱冒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三个原因。

第一,历史问题,因为各种原因,不断的丢失了很多市场;

第二,大势所趋,现在各个地方的电影行业都在蓬勃发展,香港反而不断萎缩;

第三,电影质量问题,人才青黄不接,拿喜剧片来说,以前的喜剧真的能笑,你会觉得是一群喜剧大师在演戏,也能从中体会人生百态。而现在呢,现在的香港喜剧片,看了的感受就是一群小丑在自娱自乐,观众也会笑,呵呵。


爱的小陈在身边


由于香港本土市场的小,想北上又无奈剪刀局,好莱坞的大制作和崛起后的大陆好制作,这在夹缝中的港片只能依靠老戏骨了。新生代中的娘炮军团始终还是经不住考验的。香港有娘炮军团吗?貌似大陆多一点哦!流量名星谁会拿得出票房成绩?


娱乐三国


我觉得目前香港的电影市场一直在下滑的阶段,因为随着近年国内电影发展越来越好,而香港还是没有前进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