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造业外迁或倒闭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吗?

用户57502488098


空心化这个词不是太懂,我只知道深圳很多工厂迁移,目前也有很多工厂生存困难,倒闭的也不少,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此时此刻,我的亲妹妹,在深圳石岩一家小制衣厂,工厂倒闭,员工从十月份,到现在一分工资没拿,深圳有很多高科技公司,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深交所啊,平安啊,这些算上些金融类的公司,但是我个人觉得,虽然深圳现在很繁华,GDP也很高,可能这些小工厂创作的GDP,并不高,如果深圳全是一些大工厂,高科技的大工厂,高科技的网络公司。一些比较大的金融公司,如果只有这些类的企业的话,深圳目前不足以支撑现在这么多的人口,因为那些高科技公司和那些金融类的公司,他们的就业人口是一些知识分子白领,这个人群,我相信在深圳的总人口比例没有达到绝大多数,如果这些工厂都外迁或者倒闭,在这些公司就业的这些农民工都离开了深圳,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人口,相当庞大,我觉得对深圳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根据目前现在经济的发展,优胜劣汰,留下的可能也是一些好的企业,我相信,20年后,深圳还是有很多的工厂,空心化可能不会实现吧,。







粤漂建好


坐标深圳沙井,职业模具设计。过年上来,小孩子上幼儿园,学费由去年的5500涨到6300,最近附近好多出租屋升级装修改公寓,房租由原来的500一下子涨到1000。按这样发展,迟早顶不住压力要回老家!!!


咸阳机场


深圳产业空心化还为时尚早!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三产比例:

北京:

GDP总量:28000亿元

第一产业:120.50亿元

第二产业:5310.60亿元

第三产业:22569.30亿元

三产结构比例为:0.4% :18.69% :80.91%

上海:

GDP总量:30133.86亿元

第一产业:98.99亿元

第二产业:9251.40亿元

第三产业:20783.47亿元

三产结构比例为:0.3% :30.70% :69%

广州:

GDP总量:21503.15亿元

第一产业:233.49亿元

第二产业:6015.29亿元

第三产业:15254.37亿元

三产结构比例为:1.08% :27.97% :70.95%

深圳:

GDP总量:22438.39亿元

第一产业:18.54亿元

第二产业:9266.83亿元

第三产业:13153.02亿元

三产结构比例为:0.08% :41.29% :58.63%

从一线城市的三个产业结构比例来看,深圳的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达到了41.29%,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为什么深圳GDP增速高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因为深圳的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工业而非消费类的服务业。

尽管华为的大部分员工目前已经搬到了东莞松山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深圳产业空心化,相反,深圳在高息技术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珠宝、服装、电子等优势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综上所述:

显然,从第二产业第经济总产值来看,深圳排在一线城市之首,超过了上海和北京,还有广州,说深圳产业空心化,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没有数据分析和推敲,观点都是耍流氓!


蒋昊说经济


近几年里,由于土地厂房租金、员工薪酬、原材料价格都在上升,以及深圳周边地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这就导致了很多原来在深圳的大型企业,开始了转移。华为只留总部和销售部门在深圳,而将生产和研发部门搬到东莞的松山湖地区;比亚迪将新能源产业迁到汕尾。此外,还有富士康、兴飞科技、欧菲光把生产线都搬迁到内地去了。


面对此等局面,一些专家预言:深圳的制造业将出现空心化。不过,我们却认为,深圳制造业外迁或倒闭现象最近时有发生。但妄言深圳制造业将空心化,实在讲得有些过早。从目前来看,2017年深圳第二产业占比41.2%,稳居四大一线城市之首。如果要说深圳制造业空心化,恐怕其他几个一线城市问题更严重一些。


此外,深圳紧靠香港,香港这些年发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深圳都一清二楚,现在深圳市政府已经意味识到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所以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地解决实体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正是由于深圳市对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2017年深圳制造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深圳的GDP的发展速度,二产三产之比为41.5:58.4。这意味了,第二产业占比重回四成以上。制造业衰退问题已经得到缓解。

对此,我们认为,对于深圳的企业外迁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企业外迁是生存环境变差了,企业不得已而迁出。另一是,企业要进行结构性调整而外迁,比如华为要扩张生产和研发基地,原来龙岗区已无地可批,那只能到东莞去找基地。而对于深圳的中小企业来说,创业者本来就是在生生死死中发展过来,有新诞生的创业公司,也有一部分企业倒闭,优胜劣汰也是市场的法则。


虽然,短期内深圳对制造业还是比较呵护的,也竭尽全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及创造优惠的投资环境,而且深圳制造业滑坡的现象已有所缓和。但要想彻底终结深圳产业空心化隐患,恐怕还是要做出以下几大努力:


第一,降税减费,给实体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第二,把深圳的房地产逐步去投机化,回归合理属性,这样把高房价降下来,深圳的土地和厂房租金价格才能降,企业的租金压力就可以减轻。第三,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及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进一步给科创企业更多的财政补贴,以及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只有多管齐下,未雨绸缪,深圳的制造业就能避免陷入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如果可以,请点一个赞,谢谢你对我付出的肯定。欢迎关注我


不执著财经


深圳的工厂搬走很多,深圳的工厂倒闭的也不少,深圳华强北没以前热闹了,街道上似乎人少了,最近一两年这样的呼声很多,那真实情况呢?

最新发布的广东工业增加值排名显示,深圳第一7107亿,遥遥领先。第二的佛山3653亿,第三的广州也是3599亿,广州+佛山=深圳,数据是最打脸的,深圳增长12.84%,广州-7.97% ,佛山-13.82%。全省正增长的只有深圳和东莞,其中东莞还承接了一部分深圳的企业。

再来看看深圳,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金融和科技,金融和科技方面深圳遥遥领先与广州,特别是科技,深圳有华为通讯中兴大疆华大基因创维等等。但是大家都没料到广州的制造业增加值是深圳的一半吧?

再看看其他市,大部分都是同比去年大倒退的,肇庆揭阳潮州云浮等甚至减少了40%以上,连中山都减少了29%,可见深圳增长是多么难得。




Win5


有可能会!

现在深圳有吹嘘之言把,过去几年深圳房价带动全国暴涨,各类地产软文都在吹嘘深圳,深圳泡泡被吹到天上了,现在正好是深圳泡沫撑的最大的时候。深圳那边中小制造业多,几个主要的大公司都遇到发展障碍了,比如说腾讯今年股价跌40%,未来还会跌,腾讯就一个山寨软件厂,没什么核心科技,其总裁马化腾的目标就是赚快钱,现在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了,未来会咋样不好说,过去几年赚钱的游戏被打压,微信已经红利吃完,流量端优势被今日头条,等等各种兴起的新媒体逐步瓦解,今年锤子的小小子弹短信把腾讯惊 的蛋疼,因为只要出现一个其它新的即时通讯软件流行起来,腾讯就完了。华为中兴遇到的问题是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这是机会时代后必然遇到的问题,因为特殊原因深圳过去几十年是中国地区最能抓住机会的城市,而且抓住机会迅速把泡沫放到最大,现在深圳正是泡沫最大的时期。基础核心科学这个问题短期很难解决的,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最有可能还是在上海或者北京,目前最基础的科技大部分都在北京上海,这类核心人才基本上都是往北京上海培养,并且回国的核心才都是往北京上海去的,全国科学院院士最多的地方是江苏,最近贸易战被曝光炒的很火爆的千人计划,都是要往北京上海去,连航母都是在上海造的,上海的重型科技,深圳估计连边都摸不到一点,连华为的芯片也是在上海研发的,现在中国芯片研发主要在上海。基础科技是内功,突破很慢,是系统工程,从教育,人才选拔,投资,潜心研发试错创新,是真正爱好科技有悟性天赋的人长期修炼浸润的结果,需要多年的冷板凳,而不是去赚快钱,但一旦突破就很容易长期占据优势,硅谷是怎么形成的,大家可能还不知道,那是美国军方基础科技研究民用的结果,冷战大量的基础科技成果需要找到民用出口,在华尔街资本推动下形成了硅谷,其内核本质还是基础科技推动的,后来还有有全球一流斯坦福大学。深圳这种一开始就是中低端赚快钱的城市风格跟基础科技需要的因素正好相反,深圳没有搞核心科技的潜力目前,深圳想真正成为硅谷,缺少真正的内核,只能算是披着硅谷的皮,其中国硅谷的称谓可谓是只有其名和皮,没有其实,深圳大部分所谓创新都是很低端的创新,大部分只能算是创意。其在中国的科技内核目前还是在北京上海去找。

论核心基础科技,虽然中国目前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国内基础科技深圳真的是排不上号,连南京,武汉,甚至西安的基础科技都是比深圳强的,深圳只是搞应用技术和二次开发山寨很强。深圳地小,只能做个特区吧,随着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深圳的政策优势会相对降低。医疗和教育水平很低,对教育和医疗重视的真正的核心人才不会去深圳,真正的人才还是在北京上海的多,去深圳的那些人很难说是核心科技人才,都是应用型的人才,深圳说是高科技城市,其实很多都是伪科技,山寨而已,二次开发,赚快钱的,赚快钱的时代要过去了,华为现在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深圳其它以华为为榜样的其它电子公司都是不用说的,贸易战对深圳影响也是最大,因为深圳贸易出口占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靠欧美市场活着。现在房价还搞这么高,目前90后还会去深圳,不过绝大部人都会回去,95后在深圳很难呆的长的,深圳那群山寨老板很难真正吸引到95后,95后不会像80后70后那么傻,受不了气的,说不定95后会和山寨老板发生冲突。00后估计去深圳的就少了,到00后比90后少很多人。未来十年深圳山寨模式走不下去的,会出现大量山寨公司被现实扫出的局面。目前四个一线里面深圳未来前景最不看好,泡沫严重。

另外中国发展也遇到节点,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方向性趋势是改革开放,以人口红利形成的制造业外贸出口,和房地产需求形成的地产业,沿海城市成了这几个趋势的得利者,深圳正好是这个趋势的最好见证,但是过去以人口红利进行的外贸出口模式和房地产经济已经到了颈瓶,而深圳正好就是借这几个优势发展起来的,深圳这个地方是无数内地年轻兄弟姐妹的血泪血汗堆积起来的,深圳房价泡沫可谓全国第一。未来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必须向内需时代迈进,任何世界霸主都是内需为王,有强大的内需市场。

时代在变化,未来中国真正强大,就是三个方向性趋势,一是内需为王,二是高科技基础科技突破。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市场开放发展,人民币成为世界强势货币,一带一路是这其中的一个小因素。

先说一:内需为王,这个显然国家已经定位长江经济带,中国的腰部地区,腰壮则体强,未来长江经济带会顺势崛起,这个以高铁为主要连接纽带,现在正在打造沿江高铁,这里面的武汉和长三角占据绝佳地理位置的地区会高速发展。显然武汉等中部地区会崛起,你打开中国地图,就是个弱智儿也知道在武汉这个地方发展内需最佳,未来武汉高铁4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地区和绝大部分人口。当然长三角地理也是绝好,广东搞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地图上很小的,显然不如长三角的大湾区,上海背靠的是整个长江和苏浙,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面向世界。长三角会取代过去深圳有的优势。现在深圳唯一的优势还是政策优势,但是随着深化改革,内陆地区的官员也不是傻子,会顺势改革抢夺优势。随着武汉重庆成都杭州南京西安等二线重地的崛起,显然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人口会大量回流,过去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去深圳最多的地区未来会人口回流,现在一旦人口回流就很难再去深圳了,是深圳人口最高峰期,现在很多80后还在死磕深圳,深圳阶层已经固化,死磕深圳还不如去新一线城市抢先占据位置,但是95左右的人很灵活了,对深圳没有任何感情的,反向新趋势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回去,这个是大趋势,做投资的人都知道,新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们做外汇的知道这个原理。我们做外汇的,我们很多客户是深圳那边的老板,现在很多都在开始选择回到中部,有些较大的全国分部多的公司都把年会选择在武汉开,这样节省成本,节省时间,这个更能从细节进一步说明问题。

再说二:高科技突破,这个上面已经说过了,国家会集中精力在北京上海突破,不会分散精力,核心人才依然都是在北京上海,真正的核心人才不是通过钱能买到的,深圳有钱你能买到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人才吗,显然不可能,深圳也诞生不了这样的人才,杨振宁回国也是去北京。主导这个世界发展的还是基础科技突破。深圳是应用型,北上的高科技突破后可以拿到深圳去应用赚钱,但深圳去突破基础高科技这个就很难,深圳没有这份天赋,深圳天赋是应用赚快钱,其内核还是电子制造业或者电子制造服务业。

最后说三:金融方面,金融市场是经济的核心,“外汇市场”又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未来主要目标就是RMB在外汇市场成为强势核心货币,任何国家成为世界真正强国的标志就是本国货币的崛起。过去伴随日不落帝国的是英镑的全球霸权地位,英镑霸权在“外汇市场”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二战后布林顿森林会议在“外汇市场”被美元霸权取代,美元霸权是其全球霸权的标志,美元霸权也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发展,美元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形成美元霸权后,过去几十年发动的所有战争都是为了美元,朝鲜越南战争主要对付威胁其美元霸权的苏联,失败后不得不转向和平演变方式,打南联盟主要为了打击刚刚诞生的欧元,打伊拉克和阿富汗主要为了在中东地区维护石油美元。当然我们中国要真正成为强国,RMB要在全球外汇市场成为强势核心货币之一,目前在外汇市场目前全球有7个主要货币,美元是核心,是霸权地位,另外欧元,日元,英镑三个是主要强势货币,加元,瑞郎,澳元,纽元等跟随核心或者强势货币成为四个重要货币,另外黄金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主要货币。RMB首先要成为类似欧元地位的货币,长远来看成为和美元对等或者超过美元的霸权货币。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心主要在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地区,巴黎,新加坡,香港等算是重要地区,但是RMB要崛起必须要出现和伦敦纽约东京对等的交易中心,这个地区显然是中央主导下的上海,深圳离这个差的太远了,只是在一带一路占点的地区性优势,这个优势还要跟着香港取得的。上海会在中央的主导下成为和纽约,伦敦东京对等的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方面深圳会被北京上海甩的更远。

这三个方向是中国未来的大趋势,未来城市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三个趋势来进行的,能顺着这三个趋势的城市和地区会成为新的中心,北京上海还是第一第二,这个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历史经济科技文化厚重,骨骼粗壮,内力雄厚,地位核心无法取代,还是中国的泰山北斗,未来三个趋势上依然占据优势,其主导地位并非深圳能望其项背的。未来内需为王即将崛起的一线城市,武汉,重庆,杭州,江浙地区,会打破过去广东深圳那边既有的优势。最有可能的格局是北上武广深重杭。当然深圳那边会在一带一路的方向发展,其对应的目标是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在这些地区想办法占据产业链优势不会取代就好,因为在美国等支持下东南亚印度等地制造业开始发力了,广东深圳等地要保住这个地位。

武汉重庆杭州等可能会崛起成为新一线里面的第三,当然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


湛江小肥肥


近年来,由于受土地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要素的影响,以及内地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深圳有不少企业在周边、内地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有计划地开展产业转移。

比如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到河源;比亚迪将新能源产业基地迁到汕尾;而众人周知的华为,更是将大部分部门迁到东莞松山湖,深圳只留总部及部分研发部门;大疆科技把制造基地迁到东莞;还有富士康、欧菲光、兆驰股份、兴飞科技等企业也把生产线迁到内地去......

这些企业迁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迁走的不仅是一个大型企业,更是一个产业链的迁移,很多上下游配套的企业也随之迁走,这对深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会象香港一样导致产业空心化。


好在深圳市政府早就意识到这个现象,也在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地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政府扶持实业的政策效果已经出现,2017年深圳制造来的发展速度超过深圳GDP的增长速度,二三产比例为41.5:58.4,二产占比重回四成以上,是近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因此,深圳目前产业空心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应该不会出现香港那种情况。

关注融易搜公众号,获取更多理财知识。


融易搜


产业空心化是个相对的概念,换句话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空心化,只存在迭代升级,产业转化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深圳迁出去的都是些什么企业和业务?

受土地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内地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深圳有相当一批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深圳周边、内地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有计划地开展产业转移。

同时,也吸引来了适合当前经济情况的企业,例如恒大。大家都会说华为走了,华为是一家大企业,这很正常。他们自己要在深圳建立国际总部,而把一些产业线签到松山湖。

其次,市场是一个自由的组织,企业的的迁动属于市场行为,毕竟他们是逐利的。

外迁企业的考量主要有:有些是因为企业规模做大后需要在多地甚至全球进行布局;有些则是出于企业的产品没有竞争力而需要搬迁转移;有些是企业发展得很好,但因生产空间不够而需要搬去生产空间和政策优惠较大较多的地方,有些是企业认为生产要素成本高了,要迁到地价便宜和劳动力充足的地方等。

最后,产业只会在适合的地方生存,没有制造业会有其他产业来填补。

如果说没有制造业就是产业空心化,那么世界上大城市都空心化了?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不同能力的个体相互交易才产生社会价值,如果每个城市都一样,意义何在呢?简言之就像不同地方有不同习俗和气候,这样才有多彩的世界。

相信经过市场行为,经过大浪淘沙,深圳会有属于自己的产业。


投研小兵



这的确是值得深圳重视的一个问题。目前深圳确因土地空间制约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致使很多企业难以承压而纷纷迁离,照这样发展下去,制造业将会萎缩,如果没有了足够规模制造业的支撑,金融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会对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产业"空心化"令香港经济一厥不振,也让曾经辉煌一时的台湾新竹科技园销声匿迹。不过,深圳会不会也因此而出现产业"空心化",在我看来是不会的,因为有香港的"前车之鉴",深圳不会不知道产业"空心化"意味着什么,因而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下面有的是正在或计划中的措施,有的则是建议:

一,降税减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个税抵扣、增值税抵扣、员工社保费、各种行政收费等,都有优惠空间可以打开。

二,土地方面。可因应需要规划好工业用地,保证优质企业有地可用可扩;同时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力度及城市更新力度,拓展产业空间。深圳规划的十大未来产产集散区中,有七个已经授牌,分别是:龙岗阿波罗未来产业集聚区、南山留仙洞未来产业集聚区、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大鹏坝光生命健康未来产业集聚区、坪山聚龙山智能制造未来产业集聚区、宝安立新湖智能装备未来产业集聚区、深圳高新区北区未来产业集聚区。


(龙岗阿波罗未来产业集聚区)


(大鹏坝光生命健康未来产业集聚区)


(宝安立新湖智能装备未来产业集聚区)


(观澜高新园未来产业集聚区)


(南山留仙洞未来产业集聚区)


(深圳高新区北区未来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飞地经济"。这是目前解决土地不足最为有效的途径,可以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及"坪清新合作示范区"的成功经验,积极与东莞、惠州、河源等周边地区寻求合作发展"飞地经济"。

四,其他。加大对人才住房及创业的扶持力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畅通企业的融资渠道……等等,这些都对留住、吸引企业及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多管齐下应对,相信深圳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迁离,更不会出现产业"空心化"。


影子伴你


空心化是必然的。当年华为终端部搬到东莞松山湖时,任正非曾经说过,房地产已经让深圳成本变得太高了。

近几年工业区改造为写字楼已经成为趋势,改造完了房租就高了。这是一块。另外一块是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中还是房地产。买房子的人大部分收入还房贷,租房子的人也压力山大。还有一块是生活成本,实体店也是大部分收入付了房租,蔬菜水果必然很贵。

其次,营改增使得民营企业实质性赋税增加,企业利润减少,也会逼迫深圳企业外迁。

2019开始社保由税务代缴估计还会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我个人预计未来十年这种外迁的趋势不容易改变。除非深圳做出实质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