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為何叫滕王閣,黃鶴樓又有怎樣的歷史,岳陽樓的來源是什麼



滕王閣為何叫滕王閣,黃鶴樓又有怎樣的歷史,岳陽樓的來源是什麼


滕王閣為何叫滕王閣,黃鶴樓又有怎樣的歷史,岳陽樓的來源是什麼



在中國有非常著名的三大名樓,它們分別就是滕王閣,黃鶴樓還有岳陽樓。這三座樓基本上可以說見證了中國近一千多年以來的所有歷史。它們不斷經歷著風吹雨打,不斷損壞修建,到了今日依舊高高聳立在各自的地盤上,注視著它們腳下的這片聞名。說起滕王閣,很多人或許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這座樓的名字會被稱為滕王閣呢?其實這跟建立他的人是有關係的。當年唐高祖的第二十二個兒子,叫做李元嬰的,被敕封在滕州,封號叫做滕王。

經歷了唐太宗那一場混亂的奪嫡之爭後,李淵的其他兒子其實都不太受重用,反倒是遭到了嚴重的監視,所以滕王當然也不例外。他雖然貴為王爺,但是沒有什麼自由,只能在自己的管轄範圍之內走動,而且隨時會被遷徙。當他從滕州搬遷到了南昌的時候,因為極為想念故土,所以在這裡建造了這座閣樓,被稱之為滕王閣。可以說,這座閣樓最初建造的原因多是因為李元嬰思念故土之情,後來之所以名聲大噪,那還要感謝一下大才子王勃了。他在溺水之前,在滕王閣上書寫了一大篇文章,傳頌千古,這才使得滕王閣名垂青史。

那麼黃鶴樓又是怎麼來的呢?這歷史就要悠久的多了,這要追溯到三國時期,那個時候的吳國領袖是孫權,他打下荊州以後,為了鞏固這裡的統治,特地將國都從南京那邊遷到了武昌。並且在這裡興建了武昌城,現在的武昌便是那個時候孫權所建設起來的,可見歷史多麼悠久。為了方便練軍,孫權特地在江邊建造了一座練兵樓,而這座樓便是現在黃鶴樓的雛形。

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樓不斷重新改造和修建,到如今依舊看著滾滾長江之水。長江水沖走了不少英雄好漢,卻保留下了千古的文明古蹟。其實跟這兩座樓相媲美的,還有一座非常著名的樓,那便是岳陽樓了。不少人知道岳陽樓,主要是因為一位大才子范仲淹。范仲淹這個人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他不僅僅做過宰相,而且帶兵在邊疆保衛過祖國。在教育方面更是十分重視,走到哪裡這學堂就開到哪裡,小編的故鄉興化,范仲淹也曾經待過,從他在那裡以後,興化的秀才便急速增長。

他被貶謫到了岳陽的時候,感慨這座樓宇的輝煌,加之以這座樓的建造者跟自己有著比較深的交情,便為其書寫了岳陽樓記。憑藉這一篇文章,不僅僅讓范仲淹名垂青史,也讓岳陽樓在千古的戰亂當中,保存了下來。現在我們依舊能夠看到岳陽樓的英姿風采,這要多虧了范仲淹的文采斐然,否則這麼恢弘的閣樓,可不一定能夠保存下來。這三座閣樓,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正是因為它們依舊還在,才會讓我們相信,文化是不會被毀滅的,只會不斷流傳下去,這才是中華文明的精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