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為成年人的我,又對日本經典老漫畫產生了興趣?

歪歪鍋鍋Tt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朋友你好,其實我也和你一樣,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對動漫還是和小時候一樣無法割捨,特別是日漫,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原因。

1,從小耳濡目染導致的:

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是從什麼是開始看動漫的,我記得我看的第一部動漫海賊王,那時候還小,一晃就20多年了。以我個人經歷來說,從小就喜歡看日本的動漫,雖然說話聽不懂,但是不妨礙有漢語字幕,那時候每天放學回來,第一件是就是看日本動漫,而且那時候日本動漫也是特別的火,每天大家去學校討論最多的也是動漫片,那時候的國產片也不多,雖然有,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日本的要差點感覺,所以導致後來看的日漫越看越多,最後再看國漫,發現差距真的不是一點點,雖然後面長大了,但是內心還是覺得日漫稍微比國漫好。

2日漫情節:

我現在長大了,看的動漫也慢慢少了,但是每過一段時間又想看了,這時候就發現國漫也挺多的,做的也很優秀,但是一看起來,還是覺得日漫好看,因為在內心深處,覺得日漫的情節真的做的很棒,在加上小時候的影響,以前而然影響到了現在,導致你一看動漫,就忍不住想起日漫,把國漫和日漫做對比,這應該算是源於小時候的日漫情節影響太重了。不過現在的國漫也不錯,比如《斗羅大陸》還是挺棒的。

3,源於童年的趣味天真:

我們每一個人現在社會壓力都大,而在有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童年的天真,開心快樂和動漫,如果你小時候看日漫比較多,那麼肯定成年了想看的也會是日漫的,我就是這樣的。

在看日漫的同時,希望也要多多支持國漫,謝謝。


小石漫剪


首先說一下,我最喜歡的動漫是蠟筆小新。在我印象中,《蠟筆小新》一直被稱為成人漫畫。

小時候覺得蠟筆小新總是漏屁屁讓我覺得很害羞,也不太懂動漫中蘊含的深意。

當我作為一個成年人重新審視這部動漫,我發現他是對我的治癒。熟悉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野原家揹負著32年的房屋貸款和36期的車貸,這一切的壓力都落在了爸爸廣志的身上。

蠟筆小新的真實在於,雖然美芽總是抱怨日子過的緊巴巴,但是偶爾也會放縱一下買一些成套的減肥產品,這跟現在的我們其實沒什麼不同,總是嘴裡說著窮,要節省過日子,但是一有誘惑,就會瘋狂剁手。

《蠟筆小新》的真實在於,廣志和美芽就如同我們現實中千千萬萬的夫妻一樣,在生活的磨礪下,漸生疲憊缺少激情迷失自我,而小新的存在就像迷霧中的一道光影,指引他們不放棄前行的方向。


愛小新吖


因為我們還保存著一些天真無邪的心,還有些童年的愛好,在成人的世界只有拼搏精神,沒有放鬆的時候,只有打開一下童年時候心靈去看小時候看的日漫才會想起童年和快樂,才能放鬆心情,不會緊張,只會高興,當拿起漫畫書的那一刻就有點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回味這當初的幻想,當初的美好時光,心也會平靜很大,只有長大了才會有的感覺,覺得還是做一個小孩好,自由,無憂無慮,沒有煩惱,不會被領導罵,不會讓人看不起,不會因為金錢而煩惱,睡覺還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怕罰工資,不用起早貪黑的忙碌著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事情


動畫仁者無敵


這位網友: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本人和您一樣,也是非常喜歡動漫。對於您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我們這一代有很多孩子是看著日本漫畫長大的,“聰明的一休”“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網球王子”“灌籃高手”等等,這些都是中國80後,90後的一代人耳熟能詳的片名。至今回想起其中的某個人物和場景,依然如數家珍。第二,日本的動畫故事情節設定的十分精細,在製作上設計精良,人物性格特徵鮮明,吸引著所有年齡段的群體。其中很多作品,故事的複雜性和深度,絲毫不輸於電影和電視劇作品,比如《銀河英雄傳說》、《十二國記》等,都是以國家或者宇宙為大背景,探討的是有關人類、戰爭和國家治理等話題。

第三,在日本,一些動漫翻拍成電視劇的作品更是不少,在他們的概念中,動畫、漫畫、廣播劇、電視、電影,不過是不同的藝術形式而已,而並不是一提到動漫就想到孩子。相反,在日本,很多成年人都喜歡動漫,而在電車上看漫畫書,或者拿著手機看動漫的也是成年人居多。

第四,日本有很多人都喜愛漫畫,從普通小孩到演藝明星,從平民到總統,甚至連政府公佈一些新的指令,比如關於垃圾分類問題——在垃圾桶邊上除了文字說明外,還要畫出飲料瓶牛奶瓶等各種物品的形狀,以方便大家分類。另外,路標的指示上更是少不了動漫這種最直觀的表現形式,還有不少都道府縣還擁有自己特定的卡通宣傳形象。

第五,如果有人問我:“日本動畫和中國動畫的最大區別?”我會回答:“講故事。”日本的動畫太會講故事,而中國動畫更多的是一些說教。在日本動漫裡,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的概念,所謂的“好人”也不是完美的,這些主人公只關心是否肯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為了達到夢想而付出全力、為了友誼更加珍視朋友、為了幫助他人而犧牲自己。

最後,我要說下相對國產動畫來說,日本的動畫在製作上,還是二維動畫佔大多數,更加重視動漫人物的設定、色彩指定、聲優和音樂的完美配合、故事性強的情節,而不是有沒有使用3D技術。日本動畫做工精細,不同崗位有著詳細的分工。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幾點原因,好了,就說這些吧,如有不妥請諒解。謝謝!


濛濛的雨


年齡因素可能佔一部分,但懷舊不代表著審美陳舊。更重要的是源自日本動漫行業前後近幾十年的積累。你想不感興趣都不行。

雖然不確定發問者喜歡的到底是哪個時代的經典老漫畫感興趣。但日本漫畫近百年的發展,沉積了許多精品,這是有目共睹的。但為什麼會感興趣,就得了解下整個行業發展,所帶來的蓬勃生機了。


如果想直接看結論的同學可以直接翻到最後看結尾


日本的漫畫大規模發展主要是在二戰以後,幾乎是和嬰兒潮一起發展的。

畢竟漫畫是以興趣讀物為主導,還是一個很依賴讀者的產業。那基於漫畫人氣=經濟利益的掛鉤形式影響下,必然好的作品自然基業長青。

但也是如此,受著市場適齡人群的成長,整個行業必然也會有不同時代的側重。

手冢治虫曾將日本漫畫的發展總結為六個階段——

  1. 45~54年是玩具時代,漫畫更聚焦於小孩子,而受限於成本問題,以低價紙張大規模刷印的赤本大量流入市場;代表性作品有:《新寶島》 1947年;《鐵臂阿童木》 1952年;《緞帶騎士》1953年;《火之鳥》黎明篇1954年;
  2. 55~59年是追討時代,低俗與淺薄成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積聚在書店的人們,可能看到的是世俗縮影,也可能租走的是在看些無法言喻的黑暗,如《忍者武藝帳》全17卷書中有1171具屍體,就連成人都十分震驚。
  3. 59~62年是點心時代,在59年日本少年館旗下發行的《少年Sunday》出現,帶來了行業進一步增長。家長和老師也開始默許在不影響成績情況下看漫畫;
  4. 63年之後是主食時代,電視動畫《鐵壁阿童木》的成功,家長與孩子共賞漫畫的盛況出現。而此時也是日本動漫走出矇昧期的時代,在過去10年裡的優質IP不斷被消化,甚至有著《海螺小姐》(發表於1946年,在1969年初登熒幕)這樣持續70年的“播放時間跨度最長的電視動畫片”(直到2014年,《海螺小姐》15.84%的收視率依然位居全日本第一。)
  5. 70年前後,漫畫也逐步開始融入人們的生活,進入空氣時代。
  6. 到了85年之後,漫畫逐漸成為傳播與溝通的共同符號時,便進入了符號時代。

前三個階段可以稱之為奠基階段。當市場開始逐漸走向正規,市場數據反饋與思想引導共同組成了正規化。一代人的成長可以帶起一個行業的繁榮。

在這個期間的精品頻出,很多知名作者的名字都有出現,像手塚治蟲(此時便已經封神)、松本正彥、藤子不二雄等。但只有暴利才能催動行業發展,而這個時代的赤本漫畫與貸本漫畫的發展,將整個行業催熟,也基本上奠定了未來日本漫畫的兩大形式——面向青少年的“故事”派與面向成年人的“寫實”派。

但也是如此,隨著電視的普及,漫畫的傳播速度也大大加速。日本漫畫正式進入了他的黃金時代,一批聲名顯赫的名作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陸續誕生,藤子·F·不二雄的《哆啦A夢》、秋山喬治的《阿修羅》、石森章太郎的《假面騎士》、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楳圖一雄的《漂流教室》、加藤一彥的《魯邦三世》。甚至有著二十世紀70年代三大漫畫作品的《怪醫黑傑克》、《惡魔人》和《凡爾賽的玫瑰》

好的作品將會拉高民眾的認知。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少年Jump等雜誌又是趨利的。隨著日本經濟起飛,動漫衍生品市場的繁榮,從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中旬,隨著經濟的繁榮,日本的漫畫作品也隨著一代人的喜好衝擊上了頂峰。《寄生獸》《阿拉雷》《三眼神童》《龍珠》《聖鬥士星矢》 《北斗神拳》《城市獵人》《貓眼三姐妹》《棒球英豪》《足球小將》《宇宙騎士》《宇宙戰艦大和號》《銀河鐵道999》《太空堡壘 》《機動戰士高達》《風之谷》《奔向地球》…(此處不做細分和排序)

而且從70年代開始各種佳作頻出,市場處於井噴狀態,無論是新秀鳥山明和永井豪,還是再次迴歸畫壇的手冢治虫,更不用說從隔壁動漫降維打擊的宮崎駿…每一部作品都有他們的忠實粉絲,而作者被粉絲們的狂熱裹挾。在粉絲們的熱情討論中又將整個漫畫行業推向了更加多元的細分市場,就好比“故事+科幻+人形”和“故事+科幻+戰艦”就會分成戰艦和機甲兩大派別。而在“故事+科幻+人形+熱血”和“故事+科幻+人形+寫實”上又可以細分為超級系和真實系…就這一點來看,國內市場的路還有好遠要追趕。

但也是足夠細分和垂直,才會又出現像庵野秀明這樣的狂熱份子。1974年,由漫畫家松本零士創作的《宇宙戰艦大和號》播出,年少的庵野秀明深受影響,由此埋下對科幻、機甲類動漫的興趣。而也因執念,於1982年,在動畫片《超時空要塞》中擔任原畫,由此進入動畫行業。之後又聯合創立了GAINAX,在1987年出品的《王立宇宙軍》至今來看仍是神作,而就算是火箭起飛時冰片脫落的細節都是由畫室手工繪製,這樣的作品不感興趣,真的是假的。更不用說,GAINAX後續的《飛躍巔峰》和《新世紀福音戰士》,收割了多少人的淚水與仇恨,當然也是因此開創了神棍宗教融合系列…而從我個人而言,《天元突破》算是最為喜愛的一部了。以“燃”貫徹宇宙。

不過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友克洋執導的《阿基拉》亦是神作,甚至超前了40年預測了東京奧運會…

未完待續 「つづく」


但最終還是要點題:

一萬個人眼中有著一萬個哈姆雷特。

而如果有興趣去了解日本漫畫,肯定還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款的。


再給國漫打個廣告:

國漫裡面也有很多不錯的。很早就火了的《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等不用說。個人最近也瞻仰過了L大的《神契》,的確好的漫畫很多,期待國漫崛起。



【1】《我們來聊聊日本動漫發展史》

【2】《始於商業 成於藝術,日本漫畫被逼出來的黃金時代》


渡鴉諮詢師


或許是這些漫畫有的能勾起你回憶,有的是你當下得不到卻又嚮往的。漫畫跟小說跟文學作品都是可以給人精神上帶來滿足的事物。

成年人,即使內心成熟也會有需求,物質上的充足並不表明內心也同樣如此。同是成年人,我即使每天工作疲憊也會看看動漫,感受下自己所向往的那片田地再去休息,這樣才能調節自我,過度成熟並不好。保持些幼稚能讓幸福度更高


孤獨湯姆


因為我們曾經也是看動漫長大的,偶爾會想起童年的回憶,這是永遠抹不去的!我都快40了,還會偶爾看看動漫,尤其是灌籃高手,那絕對是影響了我的人生!每當我聽到灌籃高手的主題曲時都會心潮澎湃!



酷漫動漫店


日本是世界第一動漫強國。其動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漫畫裡近乎逼真的亞洲人的美和各種鮮明特色的文化影子。這些都是其他國家動漫望塵莫及的。動漫是日本的第一產業鏈,在全球沒有國家可超越。日本動畫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熟期、1990至今——細化期


小軒漫剪


能稱之為經典的作品,肯定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

而在這逝去的時間中,你認識了很多人,發生了很多事,見到了事物的變遷,你已經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

當你再看經典之時,通過老漫畫的畫風和質感,還有情節,你會有共鳴,會有代入感。

你當初看那部漫畫花了多長時間,或者說你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關注在這部漫畫上,就可以說那部漫畫就陪伴了你多久。

當你回看漫畫的情節,甚至都能回憶起自己初看時的情景,能回憶起那段時間自己周圍的人和事,還有那段時間的經歷。

所以當你重溫經典漫畫的同時也在紀念自己曾經的過往!


此處有靈


因為小時候看的漫畫都不是系統的從頭到尾。而現在網絡這麼方便,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注意的細節、彩蛋,當然還有年齡段不同體會也不同。而我本人鍾情於(海賊王),其主要原因是從小一直在看,還有就是現在的大多電視劇,真心的看不下去,(相信大家深有體會)。也只有寄情於這部漫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