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何俊飞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定远老城的旧事、旧时光,依然残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那些残留在记忆里的城南旧事……

城南有个地方曾是全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

在全国都有知名度

定远城南红岗大队(现红岗村)历史悠久,境内人文景观丰富。红岗村遗留着上世纪“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历史印迹。

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经是全省“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宋佩璋驻点红岗,红岗大队在当时几乎成为省直机关干部的试验田。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同志当年在安徽工作时曾在红岗蹲过点。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1972年安徽省委提出了“学大寨、赶郭庄、追红岗”的口号,大力推广定远县红岗大队“农业学大寨”先进经验。红岗那时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很大知名度,万里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到红岗视察过。

城南相传是清朝民间传奇人物吕四娘出家地

吕四娘是中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名女性,几乎从清朝中期开始,每个人都知道吕四娘是谁。传说中她为了替家人报仇,曾潜入雍正的后宫,成功刺杀了雍正皇帝。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琪(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曾静等人锒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

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她面对全家被抄、户灭九族的苦难遭遇,单身一人逃离家乡。吕四娘心想,我不如逃往朱元璋聚众起义的地方—定远县。那里有许多明朝开国元勋的后代,到那去或许可以找到安身之所。

吕四娘到了定远以后,几经周折,住进了城南尼姑庵,在老尼姑的帮助下,削发为尼了。自从吕四娘进了尼姑庵以后,人们就称尼姑庵为“四姑庵”,也称“私姑庵”。

城南是定远近代教育的发源地

城南有两所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百年名校,这两所百年名校是定远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邑绅陈骧始以“曲阳书院”创立定远县第一个高等小学堂,就是今天位于城南的定远县实验小学的前身。定远县实验小学具体创建时间是1906年3月。她的前身分别为“曲阳书院”、“模范小学”、“简师附小”、“曲阳小学”。1952年正式改名为实验小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县人杨炳坤、穆家琨等人在定城南门兴办了毓秀小学堂,就是今定远县民族小学的前身。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说起定远近代教育,不得不提到杨炳坤。杨炳坤是清末贡生,民国9年(1920年),应聘到南京金陵大学任哲学系教授。民国10年,应聘出任安徽大学文学系教授。在此期间,他著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著作。后来辞职回乡,被推任定远县教育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杨炳坤坚定不移地站在爱国、进步的立场上,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亲自送子上抗日前线。

杨炳坤诗文并茂,尤工书法。定远南门外菜农王申严,请人用杨炳坤的诗写了一幅中堂,日军驻定城司令官松尾见后,为其才气所动心,欲请炳坤为他效力,并警告说:“希望老先生对自己的前途要加考虑”。杨炳坤借口有病婉言拒绝。松尾愤然而去,竟要杀害杨炳坤,后经县长沈厚之从中周旋,才得以免祸。

杨炳坤一生致力教育,桃李满天下,深得众人敬重。

城南是戚继光在定城的居住地

定远城南原有戚家老宅,戚继光回定远祭祖后,曾来到老宅居住。宅旁有一小巷,巷东有一土台,戚继光经常带病组织青少年在此练习刀箭,演习阵法,后人称此巷为“操箭巷”,并在土台建立“继光亭”。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不久,戚继光肺病转重,需要静养。据清·道光《定远县志》记载:定远城乡人民闻讯,自动集合一千多人,捐资出工,十日时间,在南门外三里戚家封地南塘边,建成一座农家庭院,继光在此养病数月。后来定远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改戚家园林为南塘村。

城南旧事何其多,其历史韵味与文化记忆,都藏在老街老巷的一砖一瓦中……


定远城南旧事:留下多少历史传奇……

作者简介:何俊飞 现任定远县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曾在《新民晚报》、《特别关注》等20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字。近年来研究文史,著有《定远历史人物新考》、《定文章代表人物研究》、《拨开浮云看历史》、《定远往事》、《随笔录》等书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