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為什麼安迪冒著被關禁閉也要放一首音樂?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影視北閣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一直佔據著IMDB的榜首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在於傳達一種理念: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境,都不要放棄對自由的嚮往,哪怕低賤到塵埃裡,也不要放棄對生活的渴望,對美的追求。


音樂是什麼?

在回答安迪寧可冒著關禁閉的風險也要放音樂時,先要看一下音樂到底是什麼?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淨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

羅曼·羅蘭在聽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之後激動地評價說:“這是一首光榮的敘事詩,是一曲真正的充滿革命性的交響樂,時代之魂在其中復活了,那麼熱烈奔放,那麼純淨無暇!”

靡靡之音也許會讓人沉淪,但是美妙的音樂可以讓人體驗美的感覺和燃起鬥志。


選擇不是個難題,在於如何選擇

肖申克播放的音樂是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第二十一曲伯爵夫人和蘇珊娜的小二重唱《Canzonetta sull'aria》,中文翻譯:晚風輕拂樹林/西風頌/多麼溫和的西風/傍晚的風是多麼輕柔。

音樂沒有國界,哪怕沒有多少音樂細胞的人在聽到如此優美曲調的時候也會發出內心的感動,肖申克播放的不僅僅是音樂,更是對於生活永不放棄的精神。

老布在監獄中呆了一輩子,結果被監獄的這種體制同化了,但這樣的體制卻是同化不了安迪,從進監獄的第一天起他就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嚮往,而且不斷的把這樣的理念傳遞給獄友們,讓獄友們能坐在屋頂喝著冰啤酒,可以聽一小會音樂,有了一個比較正規的圖書館等等,不管困境如何,希望永遠不會滅。

正如他感嘆的,有人忙著活或忙著死,這看上去是個不復雜的選擇,但是選擇前者卻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做到了。

所以哪怕播放音樂最終給個人帶來的結果是關禁閉,但是對於所有的其他人來說,這應該是生活的本色,要去真正追求生活,要忙著活。


丁明念響


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仔細回想當時是什麼樣的情景,他經歷過了什麼。一方面,這首歌,這個光碟,是他的6年每週一封的信換來的,另一方面,老布假釋之後剛自殺不久。

他跟大家有過討論,關於希望的討論,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已經在圖書館幹活,在肖申克的政府官員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受到這些官員的保護了,那麼,清楚了這個咱們再來分析原因就不難了。

這是他寫信6年,300多封信換來的喜悅

想要申請監獄圖書館的改造資金,想要改變監獄的無希望狀態,他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每週一封信的去騷擾政府官員,從而換來的這些回報。這無疑是在告訴他,只要堅持,就能成功,所以哪怕他只是用那麼小的錘子,他也能挖出一條道來,就算不知道那條道通往哪裡,但一定會是好的結局。

所以他禁不住的想要跟大家分享這樣的喜悅和快樂,這種感受,是無法言說的,一首歌的表達,會讓所有人都能感受的到他的歡樂,感覺到光明和希望,所以他不惜冒險去放這麼一首歌。

他有底氣,不怕懲罰

對於他來說,最大最苦的懲罰就是自己的妻子跟別人有染,雙雙被殺以後,他還得背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而入獄之後,他也被三姐妹各種欺辱,對於他來說,再也沒有什麼處罰是他不能承受的了。 何況,他自身的學識也早已經成了他自己的保護傘,讓他得到了典獄長,警衛隊長等人的庇護,這些腐敗的官員再怎麼樣,也不敢讓他受太多的苦,畢竟還指望著他幫忙洗黑錢,逃稅避稅呢。

加上播放音樂這樣的事,在那些內心腐敗,卻擁有人身自由的政府官員眼中,其實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們不會感受到監獄犯人那種內心的絕望被希望替換,埋葬許久的希望被喚醒的感覺。之所以這麼生氣,恐慌,不過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所有人都停下來聽音樂,擔心犯人鬧事這些想法。 所以安迪在廣播站裡那裡悠哉的聽著,他心裡早就有了思想準備,也知道這麼做會引來典獄長等人,但他一定知道,他的懲罰不會太重,只要不是死亡,相信他是不會怕的。

老布的死,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老布在肖申克里整整50年,臨了被放出肖申克,可他已經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再也沒法在外面生存了。他最後的遺言是別人不會在意他一個老頭子的。這樣的話,讓他對於監獄裡的所有人以及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徹底的覺悟。當他聽到瑞德說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時,他就已經明白,不僅僅是自己需要救贖,肖申克的人都需要。

所以他想盡辦法讓所有人身在監獄,心卻在世界,讓所有人能夠多看書學習考證,為的就是讓大家得到心靈的救贖,也讓大家有朝一日走出肖申克可以快速的適應這個世界。 在監獄裡的生活一直都猶如苦行僧一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單調無趣,外面世界的美好,早就跟他們絕緣了,可他的一首歌,喚醒了他們的沉睡的感官,讓他們從美好的音樂裡得到心靈的洗滌,這是別的東西都沒法做到的,所以他冒著風險也去做這件事。

這首歌象徵著美好和瀟灑

他跟很多人一樣,在肖申克里這麼多年,慢慢的,他都快要忘記外界的美好是什麼了。可那些信,那張光碟,那美妙的樂章,那偽造成功的只存在文件上的虛擬人物,都在提醒他外面的世界多麼美好,在提醒他只要堅定的去做,終有一天,他也能走出這個牢籠,放飛自我,用一個新的身份在外面享受微風,熙陽的洗禮。

這樣的欣喜,可以通過一首歌分享,也是美好的,所以他願意這麼做,哪怕會受到處罰,可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由網友 欲雲談史論今 提供的答案:

身處上流社會的銀行家安迪,卻突然遭遇了一連串的人生失意:老婆出軌,在同情夫一起親熱時不幸被人殺害;最為關鍵的是,安迪還被冤枉為殺人兇手,進入了肖申克監獄。在監獄裡,囚犯們不但人生自由受限,連生存權都經常受到威脅:稍不如意,獄警就會對囚犯棍棒伺候,甚至不惜直接打死;囚犯之間也往往是恃強凌弱,安迪本人就被監獄中的同性戀徒盯上了,成為了長期受害者……。

監獄中不但危險重重,生活也無比單調:看書往往只有《聖經》;運動只能是在放風短暫時間內;電影經常數月都重複放同一場;……。在監獄內見到的人,除了囚犯,就是警察,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如此。音樂、社交、舞會、女人、歌劇、體育賽事等這些正常社會司空見慣的事物,在常年與社會隔絕的監獄裡都成了奢侈品。

然而,不管監獄內生活如何艱難,安迪都頑強地熬了過來。因為對金融事務相當熟悉,安迪成了整個監獄系統獄警們的免費稅務顧問。也因為得到了獄警們的庇護,安迪在監獄中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長期欺辱他的獄霸得到了懲罰,不敢再欺負他;他參與管理監獄圖書館,還能不時地幫助其他獄友;他長期向州議會提出改善監獄圖書館的監獄,也得到了答覆,不但捐給他錢,還捐給了他許多書籍、唱片等等物品。

就在整理州議會捐贈的物品時,他突然發現了一張歌劇唱片。一時衝動,他就將唱片放在監獄長辦公室的唱片機上放了出來。在音樂響起的那瞬間,安迪內心就如同乾涸許久的土地得到了一股甘泉的滋潤,難以自持了——多少年沒有聽過這樣的音樂了?在強烈情感的衝擊之下,安迪就通過喇叭向整個監獄播放了這張唱片。猛地聽到廣播裡播放出如此悠揚的歌劇,整個監獄裡之人一時間都沉浸在音樂中,直到被監獄長強制停止音樂、把安迪送去禁閉室。

在監獄外時,人人都有機會聽到這樣的歌劇,大家都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可在經歷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與世隔絕之後,那些美好的音樂,卻往往能喚起人們內心裡對過往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記者、作家史沫特萊訪問中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奔波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前線。這時期內,史沫特萊幾乎走遍了中國最為貧困的每一個角落。有一次,在拜訪新四軍時,有人剛好帶來了一臺收音機。當新四軍將這臺收音機交到史沫特萊手中後,立刻在她所住的村莊裡引起了轟動。當時的中國農村,誰都沒見過這種能說話的黑匣子,紛紛過來看熱鬧。最後,一位比較聰明的村民看了半天,才以敬畏的口吻說道:“原來這就叫做科學!”史沫特萊長期呆在貧困的中國,與她所熟悉的西方文明也斷絕聯繫已有數年。等看熱鬧的村民全走了後,史沫特萊將頻道調到了倫敦電臺。當電臺中播放出久違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時,史沫特萊瞬間淚水盈眶。史沫特萊這時的感受,也與安迪在監獄突然聽到優美歌劇時的心情完全一樣。

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詩人白居易被貶江洲,在與朋友聚會後正準備告別時,突然在潯陽江頭聽到了美妙絕倫的琵琶聲,一時間也是“主人忘歸客不發”。在邀請琵琶女同船彈奏數曲後,被貶江洲許久的白居易也是潸然淚下,連衣服都被溼透了!“終歲不聞絲竹聲”的白居易欣賞到美妙琵琶彈奏時的心情,又何嘗不是一樣?

無論是古今,無論是中外,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都是一樣的。特別是以前曾經享受過美好事物,卻不幸又長期失去時,對這些美好事務的情感訴求往往就更為強烈。

安迪雖然被冤枉入獄,但他內心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卻從未消失過。因此,當他聽到這美好的音樂時,才會突然起意,要把這麼美好的音樂以及欣賞美好音樂的美好心情,一併向大家分享。在電影最後,當典獄長殘酷地將安迪重獲新生的最後一絲希望抹滅時,安迪毅然選擇了逃獄,奔向了自由——這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才是他甘冒被關禁閉風險,也要播放那張唱片的根源吧?

由網友 舊年輕 提供的答案:

為了喚醒希望。喚醒對自由的嚮往。

肖申克監獄用圍石困住了所有人的身體,但是他也有困不住的地方,在人的內心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是監獄管不到你的。

長時間壓抑的生活,枯燥的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一個十年,兩個十年,使得這裡的囚徒早已忘記對自由的嚮往,正如布魯克那樣,早已失去了對自由的嚮往,最後選擇自殺離世。

這首音樂可以說沒有人可以聽懂唱的什麼,只需要沉浸其中,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 使石牆消失無蹤,彷彿重獲自由。

所以在最後幾乎一點希望都沒有的情況下,在守衛嚴密的監獄中,安迪懷揣著內心的希望,逃離了監獄。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他人,永遠不要丟失掉對自由的嚮往。


剁手屆的鄧紫棋


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仔細回想當時是什麼樣的情景,他經歷過了什麼。一方面,這首歌,這個光碟,是他的6年每週一封的信換來的,另一方面,老布假釋之後剛自殺不久。他跟大家有過討論,關於希望的討論,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已經在圖書館幹活,在肖申克的政府官員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受到這些官員的保護了,那麼,清楚了這個咱們再來分析原因就不難了。

這是他寫信6年,300多封信換來的喜悅

想要申請監獄圖書館的改造資金,想要改變監獄的無希望狀態,他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每週一封信的去騷擾政府官員,從而換來的這些回報。這無疑是在告訴他,只要堅持,就能成功,所以哪怕他只是用那麼小的錘子,他也能挖出一條道來,就算不知道那條道通往哪裡,但一定會是好的結局。所以他禁不住的想要跟大家分享這樣的喜悅和快樂,這種感受,是無法言說的,一首歌的表達,會讓所有人都能感受的到他的歡樂,感覺到光明和希望,所以他不惜冒險去放這麼一首歌。

他有底氣,不怕懲罰

對於他來說,最大最苦的懲罰就是自己的妻子跟別人有染,雙雙被殺以後,他還得背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而入獄之後,他也被三姐妹各種欺辱,對於他來說,再也沒有什麼處罰是他不能承受的了。 何況,他自身的學識也早已經成了他自己的保護傘,讓他得到了典獄長,警衛隊長等人的庇護,這些腐敗的官員再怎麼樣,也不敢讓他受太多的苦,畢竟還指望著他幫忙洗黑錢,逃稅避稅呢。 加上播放音樂這樣的事,在那些內心腐敗,卻擁有人身自由的政府官員眼中,其實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們不會感受到監獄犯人那種內心的絕望被希望替換,埋葬許久的希望被喚醒的感覺。之所以這麼生氣,恐慌,不過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所有人都停下來聽音樂,擔心犯人鬧事這些想法。 所以安迪在廣播站裡那裡悠哉的聽著,他心裡早就有了思想準備,也知道這麼做會引來典獄長等人,但他一定知道,他的懲罰不會太重,只要不是死亡,相信他是不會怕的。

老布的死,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老布在肖申克里整整50年,臨了被放出肖申克,可他已經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再也沒法在外面生存了。他最後的遺言是別人不會在意他一個老頭子的。這樣的話,讓他對於監獄裡的所有人以及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徹底的覺悟。當他聽到瑞德說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時,他就已經明白,不僅僅是自己需要救贖,肖申克的人都需要。所以他想盡辦法讓所有人身在監獄,心卻在世界,讓所有人能夠多看書學習考證,為的就是讓大家得到心靈的救贖,也讓大家有朝一日走出肖申克可以快速的適應這個世界。 在監獄裡的生活一直都猶如苦行僧一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單調無趣,外面世界的美好,早就跟他們絕緣了,可他的一首歌,喚醒了他們的沉睡的感官,讓他們從美好的音樂裡得到心靈的洗滌,這是別的東西都沒法做到的,所以他冒著風險也去做這件事。

這首歌象徵著美好和瀟灑

他跟很多人一樣,在肖申克里這麼多年,慢慢的,他都快要忘記外界的美好是什麼了。可那些信,那張光碟,那美妙的樂章,那偽造成功的只存在文件上的虛擬人物,都在提醒他外面的世界多麼美好,在提醒他只要堅定的去做,終有一天,他也能走出這個牢籠,放飛自我,用一個新的身份在外面享受微風,熙陽的洗禮。這樣的欣喜,可以通過一首歌分享,也是美好的,所以他願意這麼做,哪怕會受到處罰,可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兮言小姐


眾所周知,安迪在入獄前,曾經是一位成功的銀行家,不僅家境優渥、而且品味不俗。

像安迪這樣的“上層人士”,鍾愛於莫扎特的歌劇,十分合理。(安迪在影片中播放的是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二十一曲——伯爵夫人和蘇珊娜的小二重唱《晚風輕拂樹林》)

但是,如果僅僅是喜歡那首歌劇,安迪完全可以一個人坐在廣播室,靜靜的聽著唱片就行了,他為什麼還要把獄警關到廁所,並反鎖廣播室的門,然後打開擴音器,將歌劇播放給整個監獄的犯人聽呢?以安迪對典獄長山姆的瞭解,難道會猜不到後果嗎?

說到這兒,我們就要從瑞德的旁白中尋找答案了——

“我從未搞懂她們唱什麼,其實我也不想弄懂,此時無言勝有言。他們唱出難以言傳的美,美的令你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中,使石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眾囚徒彷彿重獲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旁白


老摩根的旁白,很少帶有個人情感和觀點。彷彿是以“當事人身份的畫外音身份”在為所有觀眾描述當時發生的事情。客觀、真實的旁白,讓人不由自主地認為:老摩根所描述的,就是事情的真實經過。

為什非要從老摩根的旁白中找答案呢?

兩個原因:

①摩根·弗里曼在《肖申克的救贖》中飾演瑞德(RED),而RED是英文單詞Redemption(救贖)的前三個字母。講到這兒,小夥伴們現在應該知道誰才是這部電影的隱藏主角了。

主角說的話,可信度當然高一些了。


安迪打開廣播開關。

②老摩根的聲音,被譽為“最接近上帝的聲音”。他在該影片中的旁白,有些時候是站在“上帝視角”,對整部影片進行描述。

弄清楚了這些,我們再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安迪為什麼非要放那首歌劇,哪怕被關兩週禁閉也在所不惜,他這麼做有什麼目的?


瑞德聽到歌劇時的表情。周圍人開始停下手中的活計……

這是安迪針對“肖申克監獄”的第二次抗爭。

安迪進入肖申克之後,一共有過三次大的抗爭——屋頂為囚徒爭取啤酒、廣播室放歌劇、越獄成功。

剛進入肖申克不久,瑞德有段旁白:“有些鳥兒你永遠也關不住,因為它身上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這段話明顯是用來形容安迪的。在瑞德的心目中,安迪就是那隻永遠也關不住的鳥兒。



隨著場景的切換,出現在鏡頭中的人數開始變多……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聆聽歌劇時,瑞德的旁白:“……(揚聲器中二重唱的聲音)宛如小鳥飛入牢中,使石牆消失無蹤。在這一瞬間,肖申克眾囚徒彷彿重獲自由……”

前後對比瑞德的兩段旁邊,我們不難得出:

①安迪本身就是一隻自由的鳥兒。

②雖然聽不懂廣播裡面那兩個女人在唱著什麼,但是歌劇中所表達的、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好感覺,讓肖申克眾囚徒的內心(靈魂)獲得了片刻的自由!(這段旁邊,瑞德是站在上帝角度講的)


鏡頭切換至室外,經典的45度角。

繼續——

安迪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冒著關禁閉的風險,讓所有人的內心感受到片刻的自由呢?

很明顯,安迪是在與肖申克監獄死氣沉沉的制度做抗爭;與典獄長山姆強行“監禁”眾囚徒靈魂的行為做鬥爭!

因為,從山姆的角度出發:哪怕是片刻的、來自心靈的自由,也是對肖申克監獄的藐視,更是對山姆權威的挑釁!



鏡頭由近到遠,人數由少到多。此時攝像機從左至右平移……

山姆會為每個進入肖申克監獄的囚徒準備一本《聖經》,並且大言不慚道:“(來到這裡)把你們的身體交給我,將你們的靈魂交給它(《聖經》)”。

山姆的意圖很明顯:囚徒們的肉體被肖申克囚禁,順理成章的歸他管控。靈魂則完全寄託於《聖經》,因為:救贖之道,皆在其中!

一個人的靈魂與肉體被強行剝離之後,會產生什麼後果呢?

攝像機緩緩上升到與揚聲器平齊的高度。眾囚徒被牢牢“釘”在鏡頭中,時間在那一刻彷彿靜止了一般……

答:整個人會渾渾噩噩,如同行屍走肉,任由山姆予取予奪。就算有一天走出了肖申克,也會變得和老布一樣,靈魂無處安放。

安迪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發現唱片的第一時間,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要將唱片播放給所有人聽!以此來喚醒眾囚徒們心中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哪怕是片刻也好!

因為,希望等美好的事物,如同一顆種子,一旦在人們的心中種下,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它發芽!


典獄長惱羞成怒。

莫扎特的歌劇,就是那顆“種子”!

麻木的眾人,雖然聽不懂歌劇,但是獲得了享受美好事物的權利;

歌聲讓他們短暫的忘記了身處何地,囚徒們獲得了靈魂自由的權利;

歌聲直上雲霄,超出失意人的夢想,囚徒們獲得希望和夢想的權利……

而以上種種權利,都是肖申克監獄和典獄長山姆極力想要扼殺的!


面對典獄長的威脅,安迪回以挑釁的眼神,並且開大了唱片機的音量。

說到這,答案就一目瞭然了:

莫扎特的歌劇是高雅藝術»藝術能夠陶冶情操、洗滌靈魂»眾囚徒聽到歌劇之後,享受到片刻的美好、麻木的內心掀起了波瀾»自由與希望的種子,播撒到了各囚徒的心田»典獄長的“良苦用心”功虧一簣……


雖然最後被關了兩週禁閉,但是安迪知道自己勝利了。“種子”已經種下,只需等待它發芽……

結語

如果說“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那一段劇情,安迪影響的只是那個屋頂的人。那麼,“廣播歌劇”這件事情,安迪將自由和希望的種子,種到了整個肖申克監獄囚徒們的心中。最後,安迪成功越獄,他的傳奇經歷,必將心口相傳,影響到一代代的肖申克囚徒!

從整個故事線來看,“廣播歌劇”事件,在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用心去解讀每一部電影,為您細緻入微的品評每一個細節!

我是樂哥,每天分享,每天進步,期待您的關注!


樂之者電影


你好,題主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放的那首歌是《費加羅的婚禮》。

他悠哉的坐在監獄長的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看著敲門的警衛放大了音量。就像一個戰鬥勝利後的英雄,在心頭播放他勝利的讚歌。


而他心裡知道會被處罰(事實也是後來被罰了世上最長時間的小黑屋),他為什麼還要堅持播放呢?

我是這樣理解的,首先,咱們從片頭就能夠了解到,安迪的妻子偷情,家裡來了小偷,小偷殺了他老婆和那個情夫,然後一切的罪責都被法官判在了安迪身上,他無奈又無助,拼命為自己辯解卻無濟於事。從進監獄的那幕開始,監獄裡的老油條都在打賭,猜誰會熬不過當晚,男二下了安迪的賭注,但是令他失望的是,監獄氣氛雖然恐怖,可這個一臉文弱的銀行家居然一聲不吭的度過了第一夜。

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也不曾與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時候,他在院子裡悠閒的散步,就像在花園裡一樣。找瑞德拿的第一個物品,竟然是個鶴嘴鋤,也偏偏是用了這個小鋤子,他花了將近二十年挖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

細心的讀者應該還記得電影裡另一個畫面,瑞德爭取到可以去戶外工作吹風的機會,而安迪也是冒著被打的風險幫那個凶神惡煞的警察避免了很大的金錢損失,而他的要求是讓他的同伴可以在落日下喝一瓶冰鎮啤酒,當和煦的日光照耀在監獄的樓頂上,安迪拒絕了同伴遞過來的啤酒,只是微笑著看著他們。


說了那麼多,我並不是在堆疊廢話

我只是想結合這些畫面,來說明我的觀點

安迪,肖申克里唯一一個無罪的人,卻被基佬盯上,被監獄長利用,唯一能證明他無罪的人,還被無情弄死,他失望絕望卻一次又一次的試圖去改變,在他放歌的那天,是他堅持寫了六年信,並且收到回覆以及很多書籍和唱片的一天,他太開心了,這份被壓抑多年的自由,終於通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而他又是一個特別願意分享的人,他如果只是在辦公室放歌,其實也許不會被懲罰,但是他要分享給大家,這份忍不住想要去表達的激動,正是安迪一直渴望的自由與驕傲,也正是對肖申克監獄的救贖。

好了,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經典之音


《肖生克的救贖》雖然沒有獲得過任何奧斯卡獎項,但是至今咋影史的地位都是無可撼動的第一。究其原因,簡單來說就是,一部電影,給所有人希望。



在電影裡面,往往看起來很愚蠢的決定,都需要莫大的勇氣。肖申克監獄就是一個被壓榨的社會,在那裡面的任何嘗試的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其中一個被認為是最愚蠢的決定就是:安迪為了聽莫扎特的音樂,選擇門窗反鎖,把自己所在辦公室,還把音樂通過廣播放給監獄裡面的所有人聽。事實上,肖申克監獄裡面的犯人甚至不知道放的音樂是什麼,好不好聽,而安迪面臨的卻是暗無天日的禁閉。

對於肖申克監獄

的犯人來說,莫扎特的音樂聽不聽得懂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因為音樂本身只是讓他們感知這個地方還是有除了監獄裡面嘈雜的聲音之外的美妙的聲音的。這種聲音,能給人愉悅的心情



對於我來說,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迪麗娜》就能讓我感到輕鬆愉悅。至於我能不能聽懂,並不重要,我只是覺得這樣的聲音在我的生活中是一種享受。


對於監獄的犯人來說也是這樣,他們不能選擇自己能聽到什麼,但是內心一定能分辨什麼樣的聲音能讓他們感到自由和愉悅。

安迪當然也知道,他應該承受什麼樣的後果,也知道過幾天之後,他們不會記得這首音樂。但是,當時能夠享受到一刻的自由,就足夠了,而自己在禁閉的時候,在不見天日、不聞風聲的黑屋子裡,莫扎特會一直陪伴著。

一份被人遺忘的寧靜,也是需要代價才能獲取的。禁閉恰好能得到這樣的寧靜,安迪就能在心裡創造一個和莫扎特一起的音樂殿堂,還沒人有會來打擾。簡直是夢寐以求的寧靜。

但是,他還是會面對被高牆束縛,被獄警壓榨的現實。同時,在他心裡,還依然存在一個伊甸園,也許在他記憶裡的外面的世界早就滄海桑田,但是希望卻一直站在提醒安迪,他屬於高牆之外的世界。

肖申克監獄奪走了他所有的財富,奪走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還不留情面地奪走了享受那首莫扎特音樂尾聲的分秒,但總有一些東西是監獄奪不走的,大腦中對音樂的循環就是隻屬於自己的,對未來的希望也不會被奪走。

看起來很愚蠢,很理想主義,在絕望的生活中幻想希望。可我們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我們碰到的令人絕望的事,可比生活在一個相對簡單的監獄社會中,多的太多。只是監獄裡的安迪,把一切我們生活中的,在監獄中被放大的絕望,都給出了好好生活的答案——希望,是一個好東西。

安迪所作的一切看起來“愚蠢的決定”,那都是大智若愚!


巴米揚的陽光


身處上流社會的銀行家安迪,卻突然遭遇了一連串的人生失意:老婆出軌,在同情夫一起親熱時不幸被人殺害;最為關鍵的是,安迪還被冤枉為殺人兇手,進入了肖申克監獄。在監獄裡,囚犯們不但人生自由受限,連生存權都經常受到威脅:稍不如意,獄警就會對囚犯棍棒伺候,甚至不惜直接打死;囚犯之間也往往是恃強凌弱,安迪本人就被監獄中的同性戀徒盯上了,成為了長期受害者……。

監獄中不但危險重重,生活也無比單調:看書往往只有《聖經》;運動只能是在放風短暫時間內;電影經常數月都重複放同一場;……。在監獄內見到的人,除了囚犯,就是警察,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如此。音樂、社交、舞會、女人、歌劇、體育賽事等這些正常社會司空見慣的事物,在常年與社會隔絕的監獄裡都成了奢侈品。

然而,不管監獄內生活如何艱難,安迪都頑強地熬了過來。因為對金融事務相當熟悉,安迪成了整個監獄系統獄警們的免費稅務顧問。也因為得到了獄警們的庇護,安迪在監獄中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長期欺辱他的獄霸得到了懲罰,不敢再欺負他;他參與管理監獄圖書館,還能不時地幫助其他獄友;他長期向州議會提出改善監獄圖書館的監獄,也得到了答覆,不但捐給他錢,還捐給了他許多書籍、唱片等等物品。

就在整理州議會捐贈的物品時,他突然發現了一張歌劇唱片。一時衝動,他就將唱片放在監獄長辦公室的唱片機上放了出來。在音樂響起的那瞬間,安迪內心就如同乾涸許久的土地得到了一股甘泉的滋潤,難以自持了——多少年沒有聽過這樣的音樂了?在強烈情感的衝擊之下,安迪就通過喇叭向整個監獄播放了這張唱片。猛地聽到廣播裡播放出如此悠揚的歌劇,整個監獄裡之人一時間都沉浸在音樂中,直到被監獄長強制停止音樂、把安迪送去禁閉室。

在監獄外時,人人都有機會聽到這樣的歌劇,大家都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可在經歷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與世隔絕之後,那些美好的音樂,卻往往能喚起人們內心裡對過往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記者、作家史沫特萊訪問中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奔波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前線。這時期內,史沫特萊幾乎走遍了中國最為貧困的每一個角落。有一次,在拜訪新四軍時,有人剛好帶來了一臺收音機。當新四軍將這臺收音機交到史沫特萊手中後,立刻在她所住的村莊裡引起了轟動。當時的中國農村,誰都沒見過這種能說話的黑匣子,紛紛過來看熱鬧。最後,一位比較聰明的村民看了半天,才以敬畏的口吻說道:“原來這就叫做科學!”史沫特萊長期呆在貧困的中國,與她所熟悉的西方文明也斷絕聯繫已有數年。等看熱鬧的村民全走了後,史沫特萊將頻道調到了倫敦電臺。當電臺中播放出久違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時,史沫特萊瞬間淚水盈眶。史沫特萊這時的感受,也與安迪在監獄突然聽到優美歌劇時的心情完全一樣。

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詩人白居易被貶江洲,在與朋友聚會後正準備告別時,突然在潯陽江頭聽到了美妙絕倫的琵琶聲,一時間也是“主人忘歸客不發”。在邀請琵琶女同船彈奏數曲後,被貶江洲許久的白居易也是潸然淚下,連衣服都被溼透了!“終歲不聞絲竹聲”的白居易欣賞到美妙琵琶彈奏時的心情,又何嘗不是一樣?

無論是古今,無論是中外,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都是一樣的。特別是以前曾經享受過美好事物,卻不幸又長期失去時,對這些美好事務的情感訴求往往就更為強烈。

安迪雖然被冤枉入獄,但他內心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卻從未消失過。因此,當他聽到這美好的音樂時,才會突然起意,要把這麼美好的音樂以及欣賞美好音樂的美好心情,一併向大家分享。在電影最後,當典獄長殘酷地將安迪重獲新生的最後一絲希望抹滅時,安迪毅然選擇了逃獄,奔向了自由——這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才是他甘冒被關禁閉風險,也要播放那張唱片的根源吧?


欲雲談史論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知道嗎,在今天的中國監獄,春節也是有特殊待遇的。

一般春節幾天,監獄破天荒的不用幹活,可以休息,可以看電視、打牌、下棋之內。

獄警一般不會處罰人。

吃飯也比較特殊,很多監獄有諸如雞腿、紅燒肉,飲料之內,總之比平時好多了。

為啥?

這主要是坐牢的人也是人,在諸如這些節日也有感情的需要。他們不能和監獄外面的親人過節,會很失落,監獄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些情緒問題,相對人性化一些。

道理也是一樣。

安迪冒著被關禁閉也要放一首音樂,其實是想讓獄友也能感覺到人類生活的美好一面。

在監獄中的生活非常可怕,比如安迪自己被三姐妹毆打、性侵,被獄警當做奴隸,天天從事苦役,明明無罪卻要坐一輩子牢。

但人類生活不僅僅是監獄裡面這樣可怕,也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比如優美的音樂。

安迪的目的,就是除了自己感受到以外,也讓獄友感受到,以渡過監獄可怕的日子。

所以,安迪冒著被關禁閉也要放這首音樂。

這客觀說明了安迪的性格。

安迪是一個非常頑強不屈服的人。

他明明沒有殺人,卻被判處2個終身監禁,註定在監獄裡渡過餘生。期間,安迪又在監獄裡飽受折磨,換成別人恐怕早就自殺了。

然而,安迪卻堅持活下去,還利用自己得技能儘量活的好一些,保持活下去的信心,還幫助自己得獄友。

比如幫助湯米完成了高中考試。

即便被典獄長陷害,導致湯米被殺,自己證明清白的機會被毀掉,安迪仍然堅持活下去。他終於尋找機會逃走,還徹底整垮了典獄長,為湯米報仇,典獄長最後走投無路自殺。

另外,監獄中所謂的體制化,讓坐牢50年的老布被釋放以後無法融入社會,只得自殺結束人生。然而安迪卻不是這樣。

他始終保持著在社會上生活的信念,最終也成功了。

可以說,安迪始終對生活和世界保持著樂觀,他才是一個正能量的人。


薩沙


安迪這個人的做事方法,跟別人都不一樣。

按照我們的理解,老老實實待著別犯事,要是搞事被逮到就糟糕了,會有很嚴厲的懲罰。

但安迪不這樣想,他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正如那句經典臺詞所說:“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

如果總結來說,就是兩個字——自由。

除了冒著風險放音樂,安迪其實也做過類似的事。比如冒著被推下屋頂的危險,幫獄警隊長填表申請遺產。安迪是為了什麼呢,總不能是那幾瓶啤酒吧。

瑞得說,他是想重溫一刻的自由。

放音樂那段,其實也是類似的。那兩張唱片,是安迪寫信寫了六年換來的。在監獄中,根本沒有那樣的機會聽。

記得那一幕嗎,當音樂想起來,所有囚犯站在操場,一動不動。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盲了幾十年的人,突然見到了光明。

總的來說,安迪就是想感受那一刻的自由。

至於他為什麼要冒關禁閉的風險,因為他本來就是那樣的人,是羽毛鮮亮的鳥兒。他不會怕這個的,就像之前也不怕被推下屋頂。


阿禾追劇


他的行為看似很傻,看似他失去了自由,被關了兩週的禁閉,但是實際上他的行為使他從整個肖申克監獄的獄友那裡和監獄長那裡破格獲取了這個世界裡最寶貴的東西,幸福,快樂,自由,尊嚴。這麼多寶貴的東西從他放音樂的那一刻起一直伴隨著他,直到他從禁閉室出來第一次和獄友吃飯,也難以掩飾內心的快樂和激動。幸福,快樂,自由,尊嚴一直伴隨了他14天,整整14天,我想這14天的時光應該是他在肖申克監獄裡最幸福的時光。對於監獄長來說這種破格獲取無異於打劫和侮辱,被安迪按在地上摩擦的監獄長面對這種當著整個肖申克監獄面前的侮辱而變得一無所有,窮的只剩褲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