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西峰旧事

在夏阁镇的近代历史上,形成集市的地方有夏阁、西峰、尉桥、八字口、红旗、岗上李、十八里岗七处,其中后四处如今已不复存在。西峰集是现有的三处集市之一,每逢农历单日,不大的集市上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琳瑯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地方小吃飘着诱人的香味,叫卖声此起彼伏,别有一番热闹的景象。

巢湖西峰旧事


西峰集位于夏阁镇东北约七公里处,与尉桥集、姚庙集(现属马鞍山市含山县)直线距离不过三四公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解放前,这里属于尉桥乡,1958年独山公社成立,遂成公社驻地,1984年后沿袭为独山乡及西峰乡(包括原下汤乡及黄山乡一部分)政府驻地,2005年底才并入夏阁镇,但人气仍然很旺,好像并没有受到区划的影响。

西峰集的形成时间虽然没有周边夏阁、尉桥、姚庙等集市上千年漫长的历史,但至少也有二百年之久了。据乡贤刘训道考证,西峰集未形成集市之前就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庵名曰西佛庵,顾名思义,庵内供奉着西天佛祖,据说此庵菩萨灵验,四里八邻的乡人每逢初一、十五争相来此,一时间,烧香拜佛、许愿还愿者众,香火最盛时占地十余亩,二十多间房屋,内有十几个僧尼,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在此聚集买卖,每逢庙会生意还相当兴隆。

到了明末,烽火四起,社会动荡,僧尼无以饱腹,云散各处,西佛庵无人料理,渐渐塌坍,嘉庆13年(公元1808年),得以重建,庵的周围又自发形成了集市,但因没有章程,乏人管理,集市始终不温不火,看到这阵式,住在东头的贾凤先与王明和、严幼亭、贾尚德等几个有名望的老者商量建立正式集市。


要说这个贾凤先,这里必须插上一段,贾凤先原是小贾村人,在当地方圆数十里可是个了不起的名人,他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从小聪明绝顶,能文能武,善长舞枪弄棒,少年时目睹国力衰微,外敌入侵,贾凤先决心以武报国,20岁时赴京考武举,舞起120斤雁翎大刀呼呼生风,令考官大为惊讶,当场宣布录取,他回乡时巢县县令亲自设宴款待,并派人一路敲锣打鼓护送回家,新科武举人胸戴大花,骑在高头骏马上,一时观者如堵,风光无限。

巢湖西峰旧事


贾凤先后来投身行伍,奋战沙场,屡立战功,但因性格耿直,遭人排挤,在看透朝廷腐败后决计还乡,他一边在西佛庵旁开设盐店,以卖官盐贴补家用,一边在家开设武馆,把屋后空地整理成跑马场,至今在他家的旧址严德祥的院子中仍残留着上马石等物件。

话说贾举人立集的提议一经提出,当即得到众人一致认同,大家商定逢单开集,鉴于贾举人德高望重,又是发起人,大家提议以贾举人长子贾西峰(名玉坤)的表字为集名,贾举人推辞不过,只好认同,从此,西峰集才算走上了正规。

贾凤先不但武功高超,而且心地善良,仗义疏财,他家中有良田数百亩,对佃户从不苛求,遇到灾年,常常主动开仓借粮,帮乡邻们度过春荒,据说他当年由军队回乡,经过刘家桥村时,正好遇到两个土匪举刀杀一小孩,他立即大呼“刀下留人”,土匪见他气宇轩昂,身带利器,于是灰溜溜地走了,贾凤先得知这个小孩是个孤儿,立即带回家中为自己专职养马,并将他视为己出,吃住皆与自己的两个儿子毫无二致。

及至孤儿长大后,贾凤先又为他娶妻成家,并将家中的田地分给他一部分,让他在自己老家小贾村附近自立门户,由于不知道这个小孩的生身父母,于是让他姓马,和姓贾的异姓同辈,村子就叫小马村,现在西峰当地俗语有“贾个马个”,意为贾马一家,不是外人。

巢湖西峰旧事


贾家不假,忠良有后,贾凤先的孙子贾保善抗战时在爱国将军冯玉祥侄子冯宏谦(化名马忍言)手下任职,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43年6月,贾保善奉命送情报到大别山,不料被国民党特务跟踪,在金寨县一山洼内被残忍杀害,年仅32岁。

历史掀过了沉重的一页。如今,古老的西峰集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到处洋溢着时代的新气息。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