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囚禁瀛台的光绪为何说自己不如汉献帝?

Avril--aili


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一、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光绪皇帝如此的统治能力怎么能让慈禧放心

1898年,恐怕还是让人感到陌生。如果说这一年是戊戌年,大概很多人就熟悉了。毕竟这一年,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当时的中国政权牢牢掌握在执政的满族贵族手中。高度排斥汉人的铁帽王派占据了军机大臣议事内阁的主导地位,并且也在寻求中国驱逐西方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光绪皇帝在其主导的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表现,政治上显得非常幼稚不成熟。

在实施改革时,光绪皇帝偏听偏信康有为,绕过军机大臣议事机构,一时冲动罢免了礼部六堂官,任命了谭嗣同等四位改革者为军机章京(改革顾问)为他直接提供建议。(注:这些行动都是汉献帝无法做到)

根据改革顾问的建议,光绪皇帝还与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进行了秘密会谈,旨在利用他在明治维新的经验,通过类似的改革来领导中国。

康有为和许多改革者一样,包括已担任光绪皇帝顾问,康有为及其盟友是无望的梦想家,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政治现实,都严重低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决心。

光绪皇帝试图绕过强大的军机内阁,开始实施他的改革。满洲贵族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军机大臣们对皇帝的行为感到愤怒,害怕失去他们的权力,但他们却难置一言,因为夺他们权的人是皇帝。或许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到颐和园里,他们转向慈禧太后哭诉,一起将光绪皇帝赶下台。

慈禧太后在变法伊始,并没有太多的干涉。虽然说自己舍不得交权,但是祖宗之法犹在,自己也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拦。但是,光绪皇帝做的却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过分。

直到慈禧太后听闻光绪皇帝要绕开军机处,开懋勤殿并打算请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参与中国的维新变法。这样的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和统治能力,实在是让老太后坐不住了,赶忙离开颐和园回宫训政。

光绪年间的军机大臣:奕訢、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景廉、王文韶、左宗棠、翁同和、潘祖荫、世铎、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孙毓汶、许庚身、徐用仪、刚毅、钱应溥、廖寿恒、裕禄、荣禄、启秀、赵舒翘、载漪、鹿传霖、瞿鸿禨、奕劻、荣庆、徐世昌、铁良、世续、林绍年、载沣、张之洞、袁世凯、那桐。

上图是隆裕太后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皇后二十七日光绪皇帝和隆裕太后举行大婚。

二、戊戌变法后光绪皇帝被发现无生育能力时慈禧太后的反应

1898年,在戊戌变法崩溃后不久,光绪皇帝的健康状况开始下降,他在法国公使馆接受了医生的检查,并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 ; 他当时也被发现无生育能力。


慈禧太后没有听取军机大臣废光绪皇帝的建议,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道光帝旻宁之孙,光绪帝的堂兄弟)之子溥儁为“大阿哥”(慈禧的弟弟的女儿是溥儁的母亲),以取代光绪皇帝载湉,史称己亥建储。

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授意之下,颁布朱谕:……恭奉皇太后懿旨,俟朕生有皇子,即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此天下臣民所共知者也。乃朕痼疾在躬,艰于诞育,以致穆宗毅皇帝嗣续无人。统系所关至为重大,忧思及此无地自容。诸病何能望愈,用是叩恳圣慈,于近支宗室中慎简元良为穆宗毅皇帝立嗣,以为将来大统之归。再四恳求始蒙俯允。以多罗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承继为穆宗毅皇帝之子,钦承懿旨,感幸莫名。谨当仰遵慈训。封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以绵统绪。将此通谕知之。

上图是溥儁

在义和团运动后,《辛丑条约》规定载漪被列为战犯发配新疆。不过,载漪并没有去新疆而是去蒙古投靠了自己的岳父。而溥儁,没等到自己当皇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二十日,等来的却是慈禧太后的旨意: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称号,送溥儁出宫。溥儁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当时,哭的如泪人一般,几近不能站立。由荣禄搀扶着送出了宫门。

(注:汉献帝是直接被曹丕废掉)

三、义和团运动时期光绪皇帝直接表示发对意见并致信美国总统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光绪皇帝强烈反对使用篡夺者作为对抗外国入侵的手段。他给当时的美国 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信还保留在美国政府档案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清廷必须在和与战问题上作出抉择。自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连续在4天之内召集4次御前会议讨论和战问题。光绪帝参加了会议,他不赞成对外宣战,认为顽固大臣所声言的“义民可恃,其术甚神”是靠不住的,指出“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奈何以民命为儿戏?”

上图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1900年7月17日光绪皇帝亲自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写了一封救援信。此时的北京城里一片混乱,对外联络的无线电通讯早已中断。

不得已,为了争取时间,光绪皇帝的信件以十万火急的形式,快马加鞭送到山东巡抚袁世凯手里,袁世凯接信后不敢耽搁,马上将信函以无线电报拍发到上海,上海道台余联沅接电后火速再将信函发往清政府驻美公使馆。公使伍廷芳接信后即将信函呈送美国总统。

光绪皇帝在信中说:“中国长久以来与美持友好关系并且深深意识到,美国的目的是从事国际贸

易。中美双方对对方均无怀疑和不信任。最近爆发的中国人与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相互的憎恨,引起了列强对朝廷立场的怀疑,认为清政府赞成人民歧视传教,此怀疑并无根据。但是这种怀疑引起了大沽炮台被攻占,并由此引发了具有灾难性后果的军事冲突。……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中国对美国寄予特别的信赖。我们诚恳率直地致信于您,希望阁下想方设法,采取行动,协调各国一致为恢复秩序与和平作出努力。恳请您,并万分焦虑地期待您的回复。”

(注:汉献帝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上图是光绪皇帝的妃子——恪顺皇贵妃(珍妃)

四、光绪皇帝被软禁期间的权力和生活

光绪皇帝在1898年之后的职责变得相当有限。有些人认为皇帝实际上是作为皇帝被剥夺权力(尽管保留了头衔),但他确实保留了一些地位。

光绪皇帝实际被软禁的时间1989年到1901年,义和团运动后1902年1月8日光绪帝返京后,不再被囚于瀛台,而是常常临朝,基本恢复到以往的帝位生活。

光绪皇帝随时了解国家事务,只是作为慈禧太后的助手,慈禧占据了主要宝座。一起阅读奏章,光绪皇帝还需履行了他的仪式职责,比如在献祭仪式上,但从未再次独自统治。

光绪皇帝喜欢摆弄手表和钟表,这是一个童年的爱好,也有的说在努力打发时间。

他与慈禧侄女(和皇帝自己的第一代堂兄)隆裕皇后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他还广泛阅读,并花时间从接受西方教育的裕德龄那里学习英语。

上图是慈禧太后和裕德玲(右)

五、裕德龄作品《清宫二年记》和《慈禧传》记载的光绪皇帝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少年时随父先后在日本和法国生活了六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精通多国语言。17岁时随父回京,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和妹妹裕容龄一同被慈禧招入宫中,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

裕德龄17岁时被慈禧招入宫中,因通晓外文和西方礼仪倍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她进入紫禁城以后用别样的视角观察着封建帝王的家族生活。

她用英文写下的《清宫二年记》记录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

她眼中的光绪更像是一个封建家庭的旧制下成长起来的大男孩,在慈禧面前唯诺软弱,离开慈禧的视线就变得自由开朗。有学者考据说,光绪性格怪异,脾气暴躁,但裕德龄却看到了他好学阳光的一面,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甚至说他“是中国最聪明的男人之一”。

在裕德龄的《慈禧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慈禧、光绪和封建社会的后宫生活。

我每天早晨都一定能见到光绪帝,如果有空,他一定会来问我一些英文单词。令我惊讶的是,他懂得很多英文单词,并且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的双眼饱含深情,单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会放声大笑,也会与我们开些玩笑。但是和太后在一起的时候,他会非常严肃,看起来就好像非常害怕死亡一样。有时看起来呆头呆脑。许多在不同场合见过他的人都曾告诉我,他看起来非常木讷,并且从不开口讲话。我当然知道事情不是像大家见到的那样。我在宫中每天都能见到他,我在宫中待了很长时间,对他也颇为了解。我认为他是中国最聪明的男人之一。他智慧超群,并且极其擅长外交,只不过他一直没有机会展示这些才能。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光绪帝有没有一点勇气或者头脑。外人恐怕不知道宫中的规矩有多么严格,母子之间的相处又是多么严苛。皇帝必须尊重自己的父母,迫于此,他不得不放弃很多事情。

我曾和他有过几次长谈,发现他很有耐心并且非常聪明。他自幼身体状况不佳,生活并不快乐。他告诉我,他读的书不多,但是他生来就很喜欢读书;他极富音乐细胞,没有学习就能演奏几种不同的乐器。他喜欢钢琴,经常让我教他。大厅里就摆放着几架非常豪华的钢琴。他对西洋音乐的品位很好。我曾教过他一些简单的华尔兹舞曲,没多久他就能弹奏的有模有样。他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和同伴,他很信任我,会告诉我他所有的喜怒哀乐。他能滔滔不绝地和我谈论西方文明,他学识如此渊博,这让我大吃一惊。他曾多次和我谈论他的志向抱负,他希望他的国家富强,他爱他的国民,每当遇到洪涝、饥荒时,他都愿意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们。我能体会到他对人民大众的感情。

本段内容摘选自《慈禧传》,作者:德龄公主,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总结:无论从历史资料还是传记小说,光绪皇帝都不可能讲出“我不如汉献帝”这样的言语。


蒋南强读历史


很准的定位。莫不说光绪不如汉献帝,中国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堪比汉献帝的其实也不多。

皇权时代,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至多两个出路展现个人风采。

1、夺权。2、求生。

康熙王朝里有段冲突:

年轻的康熙想要削藩,孝庄太后给的建议是:不可急功,只能缓治,最好等到吴三桂老死。

同样的话用到傀儡皇帝身上则是,想要夺权,最好等到权臣老死。

比如,汉宣帝刘询。

想当初刘询继位后的西汉,废黜刘洵前任皇帝刘贺的大权臣霍光还在。霍家朝堂内外党羽无数,连皇宫的安保工作都是霍家的女婿负责。这个时候刘询想要夺权,必然势单力薄。所以,当霍光提出还政的请求时,刘询并不同意。还信誓旦旦开会说:以后不管大事小情,先报告霍光再跟我聊。刘询忍辱负重6年,之后霍光老死。积蓄完力量的刘询才獠牙毕露,把霍家满门抄斩,一网打尽。

这是傀儡皇帝夺权的正面例子。还有反面例子就是,汉献帝刘协和光绪了。

汉献帝不满曹操权势过重,急功近利下联络董承、王服等人密谋诛杀正值壮年的曹操。能力不咋地,野心却不小。到了,反而给曹操做了铲除内奸的嫁衣。史书记载: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光绪的夺权则是近代历史著名的戊戌政变。光绪重用谭嗣同、康有为等维新派,在没有实权大臣李鸿章等人的参与下,急于架空满清守旧派大臣的权利。受到抵制后,谭嗣同又受命策反袁世凯,把袁世凯吓个半死,明面答应,背地调转屁股就给慈禧头号马仔直隶总督荣禄打了小报告。最后,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血流成河,光绪也被软禁瀛台。

夺权一事,我们便可看出,光绪和汉献帝差汉宣帝刘询不只一个档次。当然,刘洵的成功除了个人原因,得归功于霍光已到将死之年。而曹操和慈禧,活得那叫一个快活。

也就是说,等他死这种靠时间解决一切的办法,在汉献帝和光绪这里并不可行。曹操还在创业阶段,且曹氏集团不像董卓,曹操早已另立山头,汉献帝就是个幌子,曹家子嗣又都是人杰。光绪虽然稍微有些条件,但实际上,联系慈禧和光绪隔天相继死亡的事情,我们不免会有慈禧可能从始至终就没有让光绪得到善终的疑问?因为大量的历史事件证明,权臣都没好下场。哪怕死后。

既然拿年轻为资本熬死别人的路走不通,摆在汉献帝和光绪面前的就只有求生这一条路了。

拿两汉到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傀儡皇帝为例:

图片很言简意赅,从王莽开始到杨坚,能自然死亡的傀儡皇帝不过汉献帝刘协和魏元帝曹奂(可能是曹丕没杀刘协给侄子积德了),其余一律枉死。

显然,想要在中国傀儡皇帝的大舞台上脱颖而出,混出不一样的风采,活着是关键。

这点,汉献帝做到了。光绪如果觉得他能做到善终,何故会先慈禧而死呢?并且时间相隔还不到24小时。


王老先僧


从人生自由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看,满清的傀儡皇帝光绪帝真的不如东汉的亡国之君汉献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傀儡皇帝,光绪帝一生被亲姨母慈禧牢牢控制,一直到慈禧死前三天还被她派人用砒霜毒死,可见慈禧对亲外甥光绪帝的刻骨仇恨,在心狠手辣的女奸雄慈禧长期奴役下,光绪帝一生可谓如履薄冰,苦不堪言。

而汉献帝先成为权臣董卓的傀儡皇帝,后来长期成为权臣曹操的傀儡皇帝,曹操死后汉献帝又成为曹操儿子曹丕的傀儡皇帝,最终被曹丕篡位成为东汉的亡国之君。

汉献帝年幼时就因为聪明伶俐被权臣董卓欣赏,董卓因此废杀汉少帝以后立汉献帝。情商不错的汉献帝表面上对飞扬跋扈的奸雄董卓唯唯诺诺,与董卓和睦相处,暗地里却联络王允吕布等大臣发动兵变杀掉董卓全家,政变成功。

但汉献帝只是暂时摆脱了傀儡皇帝的地位,因为此时天下大乱,王允吕布等忠于汉献帝的大臣很快失败,汉献帝最终落入雄才大略的奸雄曹操的手里,注定了汉献帝无法摆脱傀儡皇帝及亡国之君的命运。

奸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独揽,汉献帝也曾经多次联络董承刘备伏完等忠于汉朝的大臣试图向当初除掉董卓那样除掉曹操,可曹操比董卓更加狡猾凶残,不仅曹操毫发无损,反而董承等忠于汉朝的大臣被曹操一网打尽斩尽杀绝,只有雄心勃勃想恢复汉朝的皇族刘备死里逃生,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与汉献帝对傀儡皇帝命运的抗争一样,光绪帝也任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大臣搞戊戌变法,试图富国强兵并摆脱傀儡皇帝的命运,可惜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势力过于强大,光绪帝只能铤而走险,试图让谭嗣同劝说名将袁世凯发动兵变除掉慈禧,可惜光绪帝所托非人,奸雄袁世凯不仅没有帮助光绪帝发动兵变除掉慈禧,反而向慈禧荣禄等告密,导致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慈禧杀害。

汉献帝与光绪帝在政变失败以后的命运也有相似的地方,他们只能任人宰割,堂堂皇帝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汉献帝宠爱的董贵妃伏皇后及她们的孩子都先后被曹操杀害。光绪帝心爱的珍妃也最终被慈禧杀害。

但汉献帝比光绪帝幸运的是,汉献帝政变失败以后,奸雄曹操却把七个女儿先后嫁给汉献帝,让汉献帝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因为摇身一变成为曹操的女婿而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曹操死后,能屈能伸的汉献帝为讨好掌握大权的曹丕,甚至把女儿嫁给大舅子曹丕,虽然汉献帝没有能力保住汉朝江山,但至少与曹丕亲上加亲让他保住性命得以善终。

而光绪帝就没有汉献帝这样的运气,在政变失败以后,光绪帝彻底失去了人生自由,只能在慈禧的淫威下忍气吞声苟延残喘,眼睁睁看着出卖自己的仇人袁世凯飞黄腾达并掌握满清的大权却无可奈何,可怜的光绪帝熬到慈禧快要死时也没有能熬出头,最终在慈禧死前三天被她派人用砒霜毒死,所以光绪帝感叹自己不如汉献帝的确是这样。


厚德载物49847


其实光绪不能与汉献帝相提并论,众所周知汉献帝好歹也是真命天子有众多旧臣以及天下百姓拥戴,只是,朝堂被曹操控制,大权旁落,让人唏嘘不已。

虽然大汉朝传承了几百年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地步,颓势不可挡。但曹操也承认自己是汉臣,并没有否定汉献帝。用他的话说,“操,不过是替天行道,暂管天下。汉已名存实则亡,难已续。”除此,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等于曹操是汉献帝的岳父。后来,曹操死,曹丕上位,汉献帝逊位于他,至始至终也没有为难汉献帝,汉献帝后来反而一身轻松的认为,“没有愧对先人,大汉传承到他这一代戛然而止非他之过,实则是万事万物盛极而衰的自然定律,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避免。”

但光绪就不同了,是慈善扶上位的,而且还不是慈禧的子嗣,图的就是光绪的孱弱,皇权不旁落。但光绪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不是帝王之道,戊戌变法没有法理依据和根基,就被一帮迂腐之臣蛊惑,立即施行变革立新,甚至想借袁世凯之手除掉慈禧,慈禧是什么人?是你光绪想除就除掉的吗?与慈禧斗狠光绪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胜算有多大,一个被慈禧从小光屁股看着长大的人能蹦哒多高多久?如果不苦炼苦修帝王术光绪永远也超越不了慈禧,最终还是慈禧手中的蚱蜢,生死不过是慈禧心中一念之间的事情。

甚至连袁世凯都胆寒慈禧的段位高,害怕并被迫站队于慈禧一边,告密光绪悖逆之心,结果众所周知,光绪亲上阵与慈禧扳手腕输掉了所有,也包括他的命,从此囚禁于瀛台,直到帝王梦结束。至始至终也没认清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发动一场宫廷政变?草率的行事风格是不是罪魁祸首?结果输得彻底,慈禧也让他死得明白老虎的胡须不是想拔就拔的。

汉献帝与光绪帝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汉献帝没有军权,被曹操控制,无法脱身来改变命运。但汉献帝写血书求刘备来一场宫延政变,无奈刘备既无军队,也无胆量与曹操以命相搏,只好作罢,弃汉献帝而去,多年以后三分天下称帝,忘记了身为汉臣的使命和责住。这也不怪刘备无汉心,实则是曹操太可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诸侯求自保的委身术。

但光绪帝是有一定的自由和权力的,只怪他不学无术,妄自菲薄,最终害人害己,不配做帝王。





小鱼畅想


主要就是汉献帝和光绪皇帝的性质不一样。

二者都是傀儡皇帝,汉献帝的幕后有曹操,光绪帝的台前是慈禧太后。

曹操尊汉献帝为皇帝,确实有挟制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汉献帝仍然是名义上的一国之君,并且汉献帝除了不能操控国家政治军事之外,在礼遇、礼节方面,汉献帝仍然是皇帝的标准,而且最主要的是汉献帝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本质,其实跟曹操没什么两样,说白了就是国家军国大事自己说了算,借着皇帝的名义尊自己为正统、排斥所有的意见不同的政敌。但两者的不通点在于慈禧带着遮羞布非常隐晦的走到了台前,而曹操却完全是幕后操纵(尽管天下人都知道曹操的套路)。

戊戌变法后,慈禧和一干顽固守旧势力欲图废帝,这其实在朝廷官场里,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潜台词:这个国家我说了算,皇帝只不过是个象征,一个傀儡。皇帝的权力,我想给就给,不想给可以随时收回去。

而且同样作为皇帝,光绪不如汉献帝的重要原因就是光绪没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光绪是被软禁,说是软禁,其实跟坐牢没什么两样。在废不废帝这个问题上,光绪只能任人宰割,一国之君被软禁,光绪作为皇帝,最后的一点颜面已经荡然无存。

汉献帝面临的国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军阀割据,战乱频生,但归根结底,只是内忧,并无外患。

光绪帝面临的国家则完全不一样,在他“统治下”的国家内忧外患,国内党派丛生,保皇派、顽固派明争暗斗,地方督抚各怀鬼胎、相互之间又心照不宣。对外,东北的俄国熊步步紧逼,野心勃勃的小日本脚盆鸡,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都想在诺大的大清帝国分一杯羹。甲午一战,大清帝国北洋海军、陆军全线战败。清政府在国际地位不但一落千丈,更是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这样的一个国家,光绪帝的心态显然没有汉献帝更好。


青衫素人


光绪当然不如汉献帝。

汉献帝虽然一直是傀儡,但曹操充其量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说话办事常常是以大汉丞相自居,而且兴兵讨伐也是打着天子旗号。为了扩大影响力,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



在日常生活上,曹操即便是大权独揽,也不敢软禁甚至是幽禁汉献帝,汉献帝始终拥有人身自由,要不然他也没机会背着曹操与董承、刘备等人密谋衣带诏事件。最关键的是,终其一生曹操都没有代汉献帝自立。



而光绪在戊戌政变后,则被幽禁在中南海的瀛台。瀛台四面环水,与世隔绝,太监送饭须架起板桥出入,无慈禧的命令,谁也不能随意进出,光绪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慈禧的淫威下,光绪不仅没有了权力,而且失去了最起码的尊严和体面,甚至连存在感都没了,满朝大臣只知有太后,不知有皇上,慈禧还险些废掉光绪,另立新君。要不是欧美列强干涉,恐怕光绪早已成了一个废帝。


达摩说


我们先看下汉献帝,汉献帝是东汉末年的最后一任皇帝,但是其在位时,东汉大权却一直先后控制在何进,董卓,袁绍,曹操等人手中,汉献帝十足是一个傀儡,毫无实权。因此,一般其他皇帝以汉献帝自况,大概是想说明自己的无奈,没有实权。

而被囚禁的光绪,为何说自己不如汉献帝呢?

首先,戊戌政变后的光绪,一直到死都没有权力,大权一直控制在慈禧手中,这一点和汉献帝相当接近,是所谓为何光绪帝可以拿汉献帝进行比较。

但是为何光绪还说自己不如汉献帝呢。需要注意的是,汉献帝虽然是一个傀儡,但是呢,他的地位很高,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把汉献帝抬得高高的,在形式上让汉献帝相当有面子。但是我们看光绪呢,就没那么好了,光绪常常被慈禧羞辱,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准备换掉,所以戊戌政变后的十年,光绪不仅仅形同傀儡,还遭受不少的侮辱和羞辱,这也是汉献帝所没有的。

因此我们看到,光绪内心中很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不仅仅没有权力,甚至还没有尊严,自然远远不如汉献帝,固有这样的想法。


张杰谈史


据记载,光绪帝被囚禁的时候想要玩弹弓,太监就给他拿了,被慈禧知道了,把那个太监给打死了,所以之后宫女太监们都不愿意和他多有接触,甚至连说话也不愿意,成为鬼都不登门的地方。

这时候的光绪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几乎与坐牢无疑。虽然汉献帝没有实权,但起码曹操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尊重,双方还没有到撕破脸皮的程度,礼节该有的一个不少,好吃好喝伺候着,并且还有一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为其出谋划策,虽然实权被架空了,但至少还有见大臣这些权利,毕竟很多人投奔来许都是奔着汉室来的,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这时候汉献帝还维持着有限的自由。汉献帝为了反抗,传衣带诏、联合皇后一族进行抗争,引起曹操的反弹,后来曹操就将汉献帝的近侍都换成了自己人,监控收紧了,汉献帝自由度比以前少了,但曹操给予了他一定的活动空间,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曹操怎么说也是大臣。而慈禧就不同了,是太后,都是皇族的人,还是他姨妈,光绪还是她扶上去的。时常拿光绪当不听话的孩子管教,光绪哪里有分毫的自由。


心花社


没有证据表明光绪自比过汉献帝,不客气的说,光绪和汉献帝比,连汉献帝的毛都跟不上。

简单的说,光绪和汉献帝的本钱并不一样,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们先看光绪吧。

事实上,一切证据都表明,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并没有敌意,甚至还有几分望子成龙的味道。所以按照一般权力交接的惯例,慈禧让光绪亲政,自己垂帘听政,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光绪自己拿主意。结果呢?

一套戊戌变法,得罪了清政府所有可以团结的人,简直是跪了。

从士农工商到乡绅贵族到王工国戚……总之,光绪皇帝搞了一场根本没办法成功的变法,直接导致慈禧太后都后悔了,于是在慈禧临走之前,顺手把光绪带走了。

说到底,就是光绪皇帝没能力,又装X,办啥啥不成。

但是汉献帝就牛了。

首先汉献帝并不是汉灵帝指定的皇帝,而是董卓为了方便控制扶植起来的傀儡。与光绪皇帝一开场就掌握大权不同,汉献帝手上没什么资源的。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愣是多次组织了刺杀奸臣的活动。从董卓到李傕……即便是曹操,汉献帝也没停下来夺权之旅。

更加厉害的是:汉献帝做了这么一大堆破事,被曹操弄死了吗?没有,反复夺权,汉献帝一点责任都没有,也没人找他麻烦。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呢。

而光绪,一切权力都来源于慈禧,还用不好。他有什么资格比汉献帝?


酒骑风


本质来讲,俩人没太大区别。

但对于当时幕后人来讲,很明显汉献帝要比光绪有用的多。曹操属于权臣,很需要汉献帝的支持,所以汉献帝待遇要好的多。而慈禧就不同了,她位置在哪摆着,对于她来说光绪帝是可有可无。而且她一度有废了光绪得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