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陳康喜


她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位生前又丈夫册立的皇后,也是大清第一位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同时她也是大清第一位皇太后,她便是历史上的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名名为额尔德尼琪琪格,一些非官方的书籍将其称呼为“哲哲”这也并没有错,但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皇太极称呼孝端文皇后为“哲哲”,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哲哲”这个称呼是皇太极后宫中的嫔妃们对孝端文皇后的尊称,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姐姐”。孝端文皇后一生内能生下儿子,但是却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所以他并非是无儿无女的皇后,只不过历史对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记载甚少。

历史上的孝端文皇后其人:

孝端文皇后生于公元1599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5岁的哲哲从家乡科尔沁草原出发,来到了盛京,嫁给了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为妻子,皇太子不仅亲自出城迎接,甚至还杀猪宰羊的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这既说明了皇太极对这次婚礼的重视程度,同事也说明了满蒙联姻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后金天命十年,哲哲的之女布木布泰以也嫁给了皇太极这个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庄妃,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一年之后的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被拥立为后金大汗,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妻,被封为了中宫大福晋,实际上相当于皇后的权力和地位,皇太极之所以礼遇哲哲,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满蒙联姻制度的核心。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就在皇太极继位的同年,哲哲的母亲蒙古科尔沁大妃多次从科尔沁来到盛京,皇太极均以盛大的礼节进行迎接,这足以见当时蒙古对于后金政权的重要意义。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正式称皇帝,大福晋哲哲被立为皇后,居住在中宫清宁宫,在封后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皇太极统治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礼遇,他在皇太极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即便是后来皇太极独宠宸妃海兰珠,哲哲的皇后之位也稳如磐石,并没有丝毫动摇。

皇太极崩逝后,哲哲与当时的满洲亲贵等拥立庄妃之子福临继位,顺治皇帝继位后,嫡母哲哲被封为母后皇太后。不就这这就随着八旗大军和满洲亲贵入关进入了北京城,顺治五年,50岁的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其棺椁被运回盛京与皇太极合葬昭陵。

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

哲哲一生先后生下了三位女儿,分别是皇太极的皇二女马喀塔,后被封为固伦温庄公主、皇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以及被封为固伦端贞公主的皇八女。这三位公主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少,唯一明确的记载就是三人在成年后分别被指婚并嫁给蒙古亲贵之子。本就有着一半蒙古血统的公主们被再次嫁回了蒙古,这也是当时亲密无间的满蒙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些公主们在成婚之前与未曾谋面的额驸不可能有着什么感情可言,这种婚姻的政治意味十分明显。

皇太极后宫中皇后亲属:

崇德元年的大封六宫中,皇太极亲自册封了一后四妃,这五位皇太极的后妃是当时皇太极宫中地位最高的人,其他嫔妃的地位根本无法与其相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后四妃均出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这这不必说,宸妃海兰珠和庄妃布木布泰都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这种姑侄共侍一夫的现象在当时并不是什么人伦丑事,反而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一种婚配方式。蒙古部落的女子大量嫁入清朝后宫,这也直接反映了清朝初年满蒙联姻的频繁,也说明了当时蒙古对于清朝的重要性,哲哲的亲属大量进入后宫,既巩固了其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在朝中的地位,也使得自己的皇后之位变得更加稳固。


历史课课代表


哲哲,博尔济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太后的姑姑。

这个女子不寻常,首先,她的出身不寻常——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的女儿。

她的一生,是肩负着重担的——维护科尔沁部族的利益。 

一个女子所能做的,无非就是接受政治婚姻的安排。

公元1614年4月,哲哲嫁给了皇太极,这一年,皇太极22岁,而哲哲只有14岁。

之前皇太极其实已经结婚,原配福晋乌拉那拉氏,生有长子豪格,当时豪格已经六岁。

但是哲哲一来,就立马占据了后宫绝对主人的地位,一进门就当上了大福晋,原因无他,正是她的高贵身份,以及当时的满蒙联合的政治背景导致的。

努尔哈赤时代,科尔沁和后金其实打过仗,科尔沁兵败,之后,努尔哈赤奉行“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从公元1594年开始,与科尔沁通好,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家族更是成为第一个与建州女真联姻者,博尔济吉特氏曾嫁给努尔哈赤为妃。

一直到11年后,哲哲才生下了她和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1625年-1663年),名马喀塔。

自从皇太极登上汗位,哲哲的中宫大福晋地位就不曾动摇过,当然,哲哲的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是原因之一,但更多原因还是因为博尔济吉特氏作为蒙古的黄金家族血脉,高贵无比,和爱新觉罗作为满族的黄金家族,地位相当,对各自的部族有着不可低估的政治影响力。

博尔济吉特氏,其实就是孛儿只斤氏,只不过它是清代时候的称谓罢了!

哲哲和皇太极的感情很好,但在结婚第十一年生出第一个女儿之前,她久久不能生育的现实,就成了摆在夫妻二人,以及哲哲娘家科尔沁部落的最大心病。

为了本部落的利益,科尔沁当然严密关注皇太极的继承人问题,既然哲哲生不出来孩子,那就必须再给皇太极送去一个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子,好让皇太极的继承人能够有博尔济吉特家族的血统。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哲哲刚刚生下她第一个孩子的同时,她十三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

这位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留名千古的孝庄文皇后。(忘了《孝庄秘史》里的剧情吧……这一年多尔衮才14岁,毛还没长齐呢。)

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哲哲的另一个侄女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自此,姑侄三人同嫁一夫的壮观场面形成了。

那么,截至这一年。哲哲和布木布泰的生育情况如何呢?如下:
公元1628年,哲哲生下第二个女儿固伦靖端长公主;
公元1634年,哲哲生下第三个女儿固伦永安长公主;
哲哲的女儿命啊,也是让人无语了。布木布泰一开始也不是很争气。
公元1629年,17岁的布木布泰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再过三年,生下了次女,又过一年,生下了第三个女儿,这女儿命也是让人佩服。
公元1638年,布木布泰终于在她26岁这一年生下了儿子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以后的顺治皇帝。

那么海兰珠呢,她于1634年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成熟的女人果然就是不一样,她迅速获得了皇太极的独宠,公元1637年,海兰珠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儿子还没有来得及起名字,就在不足岁的时候早夭了。

失去儿子的悲痛极大的打击了海兰珠,公元1641年她就去世了,年仅33岁。

海兰珠的去世,对皇太极是极大的打击,但对哲哲、布木布泰以及她们背后的博尔济吉特家族,并没有多大影响,关键的博尔济吉特儿子血脉已经有了,这就足够了。

所以说,并不是哲哲把皇太极推向别的女人身旁,要知道,她没有生育皇子,失去宠爱是迟早的,与其让皇太极迷恋上别的女人,不如让他继续娶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子。

而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前者留下了宝贵的博尔济吉特家族血脉,后者获取了皇太极所有的爱情。

博尔济吉特家族,是赢家。哲哲也是赢家。

  

  


我见青史多妩媚


哲哲11年没生养,而皇太极子孙满堂。说明哲哲没生育能力。

在一夫多妻时代,嫡妻不能生养,妾室生养子女也归名于嫡妻子女。所以同意丈夫纳妾,多生养子女,对嫡妻也有好处。


城镇户籍打工者


古代政治势力的婚姻大都具有利益性,这种利益性是为了维护势力与势力之间的平衡,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合作;哲哲本是蒙古女子,以满人集团为首的努尔哈赤,为了能够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为自己的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去迎娶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这个被人们称为草原美人的博尔济吉特·哲哲。


这样的婚姻被史书称为“政治联姻”,不仅在我国的五千年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欧洲大陆的各国中也是常常发生的,例如奥地利为了和法国组成联盟,让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路易十六、让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波拿巴等等。

博尔济吉特·哲哲

  • 初为人妻

她是草原的绝世美人,是蒙古族男性纷纷爱慕的对象。在1614年4月的时候,还是青葱年纪的哲哲便在父亲的决定下,许配给了满人集团二十多岁的皇太极。皇太极虽然知晓政治联姻的作用,但也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新娘、那个被人们鼓吹美的不可方物的美人期待不已。这就如古代诗词中所写的那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一切都准备好后,皇太极带领着自己浩浩荡荡的部下从现在的辽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一直向着哲哲所在的达辉发部、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辉南县境前进了三百余里终于到达。满人部落和蒙古族一片祥和团结,为了迎来今天的这件大事,两大部落到处张灯结彩,在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簇拥下,这两个怀春男女完成了具有传统风味的结婚仪式。根据历史记载,哲哲的相貌虽然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地步,但也算得是落落大方、倾国倾城,一下便将刚刚二十出头的满族小伙皇太极迷得陷入了爱河。

在二人结为了夫妻后,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恩爱日子。

  • 升为大福晋

在1626年的时候,哲哲的丈夫,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衣钵,挑起了建立霸业的重担。在他成为了满人政权的大汗后,他不仅对势力内的弊端进行改革,还将哲哲封为了“大福晋”。因为按照祖制来说,此时皇太极的号还是“汗”,所以他的家属,后宫中的第一人便只能称呼为“大福晋”。此时的哲哲已经成为了满人集团一把手,皇太极后宫内政的管理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于蒙古族联姻,以及对这位妻子的重视和喜爱。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哲哲的母亲,蒙古科尔沁大妃来到盛京,皇太极对于其母亲的礼仪和尊重可以看出。

注:我们可以从这一段内容看出一点,从皇太极迎娶哲哲,到后来其继承大位,这位满人大汗是很重视哲哲以及和蒙古各种关系的。

皇太极的改制与哲哲地位的上升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皇太极对于哲哲的喜爱并没有下降,他在1632年的时候,将曾经的旧制“四大贝勒并作”废除,开始了“南面独坐”的独尊。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满人势力的发酵和膨胀,他将原本自己“汗”的号去掉,取之而来的便是“皇帝”的号,国号也从原本的“后金”变成了“清”。随着皇太极地位的上升,使得哲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原本的“大福晋”封号被拿掉,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前更为荣耀的“皇后”封号。

为了彰显自己妻子的地位,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的“满清”政权,皇太极在“册封大典”上,赐给这位陪伴了自己很久的女人象征着地位的器具,有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等。

贤惠的哲哲皇后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所以我们由此可以断定,皇太极后来的成就和他的哲哲皇后、这个陪伴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妻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哲哲皇后担负众人以来,一直尽心尽力的处理着后宫大大小小的琐事,简直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正因为后宫的管理有方,所以皇太极对于这位皇后越来越尊重、越来越喜爱。

哲哲皇后在婚后十一年未生儿女,为什么把丈夫推向别人?

哲哲和皇太极的婚姻虽然有感情的成分在当中,但他们终究还是政治联姻。哲哲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儿半女,这样的情况是她的娘家,也就是其背后的蒙古部落最不想和不愿看到的。换言之,蒙古和满人两大势力集团都在盯着皇太极妻子,也就是哲哲肚子的动静;为了缓解这样的窘迫,在1625年的时候,她十二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

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被称为是哲哲将皇太极“推出去”,我们通过这件事更能看出一点,那就是哲哲的度量、以及大局观,所以很多史学家对于哲哲的评价很高。

因为当时满人集团和蒙古集团后期的合作,以及和睦的关系,与哲哲能不能生出皇太极的孩子,能不能生出具有蒙古血统的满人太子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当时哲哲面对的压力除了自己心理上的,还有来自外界的多重压力。面对这样的压力,面对这样的风口浪尖,为了丈夫家族和自己家族的团结,她只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抉择。

所以说这不是“往外推”,而是为了大局、为了社稷。

哲哲皇后并不是没有生下过孩子

在哲哲皇后的一生中并不是没有生下过孩子,她在1625年、1628年以及1634年的时候为皇太极生下了固伦温庄长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和固伦端贞长公主。而这些公主在后来和她们的母亲一样,分别嫁给了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蒙古科尔沁部多罗郡王奇塔特、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木剑温不胜


哲哲与布木泰(大玉儿)、海兰珠姑侄三人同侍皇太极。

大玉儿因为成了入关后的皇太后,扶持福临登基有功,又辅佐玄烨有力,成为清宫戏的常客。

而海兰珠,虽然生命短暂,但却与皇太极上演了一出生死虐恋,也成为各路素材主角。

唯有姑姑哲哲,仿佛除了那个名份,似乎少人问津。


但哲哲皇后,也是后金宫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她是满清第一位由皇帝在生册封的皇后,她是女真与蒙古联盟的代表。

起初,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部处于敌对状态,双方时有争战。

努尔哈赤逐步崛起后,科尔沁部转变了态度,开始与之联姻以固好。

哲哲叔父的女儿,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哲哲,是科尔沁与满清联姻的第二位女子。

哲哲嫁过来前,皇太极已有过元妃、继妃,继妃已生有两个儿子。随着时光的推移,后金越来越重视与蒙古各部,特别是科尔沁部的联盟关系,出身于科尔沁名门的哲哲,地位也在逐渐上升。


但哲哲嫁过去的11年间,一直没有生育。

这是什么原因?

不是两人的生理问题,个人认为,一是因为那些年皇太极在外征战较多,时间上聚少离多。二是皇太极在女色上并不用心,他先后娶妃15位,生子11人,女14人,不算太多。

皇太极并非厌弃哲哲,二人后来育有三个女儿,按平均数来看,哲哲的孩子算多的了。

为何哲哲会将皇太极推给别人?

这个说法未免过于文艺。哲哲能被皇太极赏识,除了出身显赫,需要拉拢外,她自身冷静客观,善于平衡大局也是重要原因。

清初,皇太极正是需要各部助力之时,哲哲自然不能使小儿女性子,独占丈夫,她需要安抚各部,善待各宫妃子。同时,为保障科尔沁部利益,在自身无子的情况下,她需要其他的科尔沁女子来固宠,因此,大玉儿海兰珠得以进宫。


钱多多读文史


哲哲作为皇太极的中宫皇后,是海兰珠和孝庄太后共同的姑姑,她在1614年的四月嫁给了皇太极,当时年仅15岁,婚后11年,哲哲生育了三个女儿,并没有生下儿子,那为何哲哲要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相信没有一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丈夫推向别人身旁,可是没招啊,自己生不出儿子来,还占着正宫的位置,如果再不给自己丈夫找点侧福晋,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此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哲哲让自己的侄女们进了皇宫。

在哲哲婚后的11年,也就是1625年,哲哲让自己年仅12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孝庄)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侧福晋。

接着在1634年,哲哲又安排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侄女海兰珠进了宫,成为宠冠六宫的宸妃。

哲哲一路走过不容易,相信她内心很辛酸,可能心里也恨自己不能生出儿子,如果万一稳固大金和科尔沁的联姻只能选择大度,成全别的女人和自己的丈夫皇太极,这是她的无奈之举。

况且古代衡量妻子贤德的标准是包容,不善妒,如果连自己的丈夫有好多其他女人不能忍受,那这个正宫的位置估计早就干不下去了。

虽然哲哲一生没有赢得爱情,一直都是大度包容的贤妻良母,不过她也笑到了最后,也成为最后的赢家,是清代首位母后皇太后,这也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