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的藍魔,20歲了

2020年3月12日,是藍魔的20歲生日。

2000年,在申花7週歲之際,中國第一家職業球迷俱樂部——申花藍魔球迷會正式成立。球迷會的宗旨是永遠支持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永遠支持申花隊。藍魔從開始二十幾人的組織,到如今線下會員三千,網絡註冊會員逾十萬的團體。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還沒過整點,有的藍魔球迷早已迫不及待,在朋友圈裡寫下了慶賀球迷會生日的祝詞。“時間很快,二十年了,我也從熱血方剛的小夥子,成了現在的中年人。”會長徐峰感慨道。時間回溯到21世紀伊始,幾位常看上海申花比賽的年輕人,決定在新賽季做出些改變。“最初只有二十幾個人,大家聚集在九臺下,為申花加油。

從最初的二十幾人,到今天虹口北看臺上的3000多球迷,還有逾十萬人曾在球迷會登記註冊,“希望虹口有一天能成為藍色的海洋”,在球迷會成員二十年的堅持下,這樣的情景正一點點被實現。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无敌的蓝魔,20岁了无敌的蓝魔,20岁了

藍魔球迷會有幾條特別的規定:禁止坐席看球;必須穿申花相關的衣服;必須是國足球迷。用徐峰的話來說,這是球迷會創辦時立下的規定。“當時虹口也沒有球衣專賣店,幾個人相約穿藍色的衣服,因為這個顏色顯得年輕有活力。”

烏泱烏泱的虹口足球場看臺,一群藍色的年輕顯得特別醒目,他們在欄杆上掛起橫幅,有人改編了球迷的歌曲,又唱又跳,全場不停。在這個大多數還是“觀眾”的年代,他們甚至比場上的球員更吸引眼球。

“就說這個鼓吧。”第一代藍魔的助威鼓,是徐峰和朋友騎著摩托車,一路從十六鋪碼頭拿到虹口的。“當時中國其他地方的助威鼓,都是民族樂器的大鼓,分量沉又不方便。”兩人在一家樂器行找到了一套爵士鼓,卻不好意思地詢問老闆能否只買最大的低鼓。“老闆也從來沒見到過這樣的要求,但在軟磨硬泡之下,最終賣給了我們。”

應和著新潮而簡潔的鼓聲,藍魔球迷會唱出了第一句助威歌詞。而這一幕,也被人們口耳相傳,上海球迷又成為了那個年代球迷文化的領先者。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我是2003年進入藍魔球迷會的。”用朱文涵的話說,第二年球迷會“續約”的時候,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掏了錢,“很有歸屬感,自己能成為中國最頂尖的球迷會一員。”

虹口有最接近歐洲聯賽的球迷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像朱文涵一樣的球迷加入其中。“助威方式多了,身邊的夥伴也多了。”最先是有人拿著喇叭領唱看臺之歌,再有人將歌詞清唱版上傳至申花的貼吧論壇,到今天只要聽見現場開個頭,球迷們都能唱出耳熟能詳的歌曲。

賽季套票也見證著球迷會的發展。從最初紙質的兌換券,每看一場就要撕去一張,賽季結束後,大家會將這張青春的票根保存起來,彷彿視為傳家寶。隨著時代的進步,套票又經歷了磁卡和電子套票的發展。現在的藍魔球迷,正焦急地期盼印有自己照片的年卡,就像期盼著賽季能早日到來。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就算是留學的兩三年,我也是堅持買套票的,哪怕一年到頭,回來也就看個兩三場。”Richard是2009年加入藍魔球迷會的。2009年,申花闖入亞冠,套票上寫著“二零零九,笑傲亞洲。”之後每年的套票設計,也是藍魔球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今套票逐漸規範化,讓不少球迷感嘆有幸感受過那個年代。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正如那句球迷口號“不狂不放不申花”,申花球迷對於球隊是近乎痴狂的,其中藍魔球迷更是代表。“第一個在禁令後放冷焰火的球迷是藍魔的,第一個翻下看臺跑到球場裡的球迷也是藍魔的。”雖然球迷會因此被批評或遭到處罰,但這些畫面始終是屬於足球最真實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也成了球迷們美好的回憶。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就像一支球隊,老將總會有退役掛靴的一天,新星會扛起大旗繼續前行。20年來,虹口的北看臺人來人往,有人因為年紀增長逐漸淡出了球迷圈,但同時又有新鮮血液加入其中。“當我問起這些年輕球迷,為什麼要加入藍魔,他們的答案是受家裡人的影響。”負責招募的工作人員說道,“我非常感動,這就是一種傳承。”

无敌的蓝魔,20岁了

兩年前,申花建隊25週年時,俱樂部曾以打造百年俱樂部為目標。若申花真到了百年,相信看臺依然有一群躍動著的藍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