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之前看過一部日劇《我,到點下班》,講的是女主人公東山結衣堅守按時打卡、到點下班的作風。每到下午六點,東山立馬拎包走人,絕對不拖泥帶水。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電視劇照

估計有很多人羨慕。畢竟在當下996、007充斥的現實生活中,到點下班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們手頭上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

各種沒完沒了的郵件;

總有不斷增加的任務;

有些準備工作還沒做;

有些流程需要去跟進;

好不容易有個時間出去吃飯,也會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手機不停回覆微信。

我們的時間似乎永遠不夠用。

但細想一下:

更多的時候,我們在沒用、沒結果、不著急的事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重要的工作只能靠加班繼續往前趕。

我們每天只知道忙忙忙,一味的用延長時長來解決各種問題。其實這樣既沒有效率,也把自己封閉在惡性循環中。

愛迪生曾說過:

“忙碌未必等於實幹。所有工作的目標都是產出產品或有所成就。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未雨綢繆,講求章法,有計劃,有智慧,目標明確,踏實肯幹。有時你看似在做,卻並沒有做。”

面對忙不完的話,難道只有加班才能解決?

其實不然,學會了忍者式思維,你就能成為人人羨慕的準時下班族。

01

忍者式思維是我們看待工作的方式

什麼是忍者思維?

忍者思維能教我們掌握控制權,確保每天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幫我們提高效率,緩解壓力,改變對工作的認知。

忍者式思維具體可以分為八種:

(1)身心禪定。我們通過計劃、清單等方式來提醒自己,才能做到以平穩的心態去完成任務。


(2)另闢蹊徑。我們需要打破規則,吸取其他行業的經驗,尋求他人的幫助。


(3)冷靜果斷:根據二八定律和影響力思維,我們需要集中精力把重要的工作完成的更好一些。


(4)機敏靈活:充分利用主動注意力,靈活安排任務。


(5)善用武器:使用多種工具或者模仿行業中的前輩的行為、思考方式。


(6)自我審視:學會感知並處理自己的牴觸情緒。


(7)神秘莫測:通過事先計劃和定期覆盤,讓工作更有條理性。


(8)有備無患:提前做好體力、物質、思想上的準備,有備無患。

“忍者不是超人”。我們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也要能夠接受失敗。我們需要有勇氣承認有時做的再好的計劃,也可能完成的不盡人意。因為一切的完美都是從不完美開始的。只有接受不完美並不斷改進,我們才有遇見完美的機會。

02

事情是做不完的,要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我,到點下班》中的東山在入職第一份工作時,為了獲得認可,每天想把所有的工作都完成。

於是她拼命加班,然而,工作卻並沒有因為時長增加就能結束。每天,新工作壓著老工作,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

經常超負荷工作的她在後來回憶說,

“一個月加100小時以上的班不休息,當時我每天都在想生場病,受個傷就好了,這樣我就能歇一歇了。入職半年後,我的想法變成了現實:我從樓梯上摔下來失去了意識。醒來時父母告訴我差一點就救不回來了。”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我們處在一個聯繫不斷,信息超載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頻率也在急速增加。職場中,我們除了要完成手頭上的事,還要處理隨時增加的任務,陷入每時每刻的與人溝通:郵件、微信等等。

太多的事實面前,你不得不妥協:事情是做不完的。

東山的同事三谷,每天加班到深夜,對待下屬也是同樣要求。

臨近下班,她要求小泉加班把說明書全部翻譯完。其他同事表示:說明書不重要,沒有必要翻譯。三谷說:“世界上沒有白做的事,要想做好工作,必須付出10倍努力。”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三谷說的這種努力是用加班來衡量的。其實,正是因為她不懂得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時間,沒有區分哪些工作更重要,一味地用加班堆積出她認為的成果,使得她的工作非常低效。

而東山奉行的準則是到點下班,所以她在上班的時候保持了超高的工作效率。

面對複雜瑣碎的工作內容,東山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把重點用便利條梳理的清清楚楚,然後逐個擊破。

就這樣,當別的同事在閒聊、討論的時候,東山爭分奪秒,連喝口水都顧不上。

憑藉高效的工作方式,東山準時在下午6點下班。

東山的工作全部都完成了嗎?我看未必。

比如在三谷提出要為下一個項目做準備的時候,東山說:“等接到下一個任務的時候再策劃也來得及。”

其實工作細究起來哪有什麼真正完成,只是東山比三谷更懂得:哪些事情在當下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可以之後再做的;哪些事情是沒有必要做的。

忍者思維中的清單方式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這才是通往高效的新鑰匙。

03

建立忍者式思維,使用CORD高效模型打造我們的高效系統

因為各種任務和項目的信息量巨大,時間管理往往無法滿足我們儘可能縮短工作時間的需求。

所以我們需要用高效的工作方式來幫助我們掌控大量的工作內容,以及對大量信息迅速做出反應。

CORD高效模型就是這麼一套獨特的模型,它包括四個方面:收集、整理、回顧、執行。只要你能夠把握好高效模型的每一步,你的工作就會像一條結實、折不斷的繩索,即使工作再繁雜,你也會得心應手。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CORD高效模型

1、收集——只有全面瞭解所有的工作內容,才能做到把控全局

收集我們要做的所有的工作內容,是我們建立高效模型的第一步。

那如何收集呢,收集什麼內容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第一步:準備一個能放下A4紙的收納盒、一支筆、一些紙

第二步:把現在還不能執行的所有的內容寫上去,這些內容包括:一直想做的事、醞釀已久的任務、某個項目或問題需要付諸行動的模糊想法等等。比如:待辦事項、郵件裡提醒的事情,微信裡的內容、提升計劃、關於下個星期要做的落地活動的一個新創意等等。

第三步:循環重複第二步,不做內容排列, 不做優先級安排,直到把工作中所有的問題、想法全部收集完。

第四步:再次檢查各個收集點,確認沒有遺漏掉的內容。

2、整理——通過對工作的梳理,做到輕重緩急

在整理過程中,我們需要設立三個層次的清單:項目清單、主要行動清單、日常待辦清單。從範圍程度來看,項目清單>主要行動清單>日常待辦清單。

這三個清單可以幫助我們把所有的工作內容從大到小,從緩至急,合理有序地安排。通過整理,我們可以把工作變得有條理感和控制感,使我們工作更從容。

其中,項目清單是幫助我們追蹤所有進行中的項目。項目清單不一定非常具體,但它主要的作用是用來確保你至少一週有一次是在關注戰略層面。

我們把手裡的所有事情按照項目(如:銷售、人事、財務等)來劃分,比如需要跟A客戶溝通執行方案是屬於A項目的,撰寫新年計劃是屬於B項目的。找財務溝通預算是針對另外的項目,那就劃分到C項目。

不要把很小的事情和很大的項目都擠到一張清單上,這能讓我們的思路更加的清晰,也能避免我們總是手忙腳亂。

建立了項目清單,就清楚了你需要著手的一個或多個行動。當然,當項目向前推進的時候會有新的行動產生,這時候,只需要將新行動添加到該項目清單中,等待我們去完成就行了。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在建立了項目清單後,所有的任務有了整體的輪廓,我們接下來就需要建立主要行動清單。

主要行動清單包含每項目每個目前要去處理且能實施的工作。這個工作內容得是具體的行動,舉個我常用的主要行動清單: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在這個清單中,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時間來處理任務,從而形成我們的高效的系統。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最後,就是日常待辦清單了。這個清單是每天早上要做的計劃,裡面的內容都是當天需要關注的任務。

每天一開始,我們需要先快速看一眼主要行動清單,然後做出更明確、明智的工作內容,記在一張張的便利貼上。

劇中的東山就是這樣,她每天把要做的工作任務寫在一張張便利貼上,貼在電腦旁,做完一項撕掉一張,等便利貼全部撕完,當天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日常待辦清單需要我們及時的調整。因為工作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我們會接到突如其來的打擾,需要我們緊急處理的事。這時候我們只需要抽出一點午餐的時間,重新確定一下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項。

3、回顧:創建檢查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對工作進行回顧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為了更好地利用知識,我們既要統觀管局,又要注意細節,還要學會尋找聯繫。”

創建檢查表能幫助我們保證過程的一致性,形成工作動力,同時減少工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在《創業必經的那些事1》中,作者邁克爾·格伯舉過一個例子,就是把檢查表當成操作手冊來管理特許經營企業,如麥當勞。他們使用檢查表的好處就是,麥當勞不需要接受過系統烹飪培訓的廚師做漢堡,他們需要的是隻是能按照檢查表做漢堡的人。

我們可以每週留出1到2個小時專注思考,決策、預想、重新排列優先順序,更新項目和行動。

通常,我會在每週五下午做這一項回顧。這樣既能更新主要行動清單,也能熟悉下一週清單上的內容。一個良好的回顧習慣有利於我們增強條理感, 減少壓力,增加控制感,提升效率。

4、執行:進入執行階段以後,你會覺得前所未有的控制感和工作動力。只需要做做做就行了。

在這一階段,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良好的注意力習慣來維持輕鬆高效的工作動力和控制感。

注意力就是我們持有的貨幣,我們常常不缺時間,卻缺乏注意力。

你身上是否出現過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本來只是查一個資料,卻常常被跳出來的娛樂新聞、社交信息奪走了眼球。

等到你刷完微博,翻完朋友圈,突然想起之前要查的資料時,1個小時已經過去了。這時,再去進行之前的工作,卻發現怎麼都無法深入思考。注意力被耗盡了,自然就沒有辦法再集中了。

就這樣,一天結束之際,你還有一堆事情沒做。

所以,通過觀察自己的作息時間,把自己的注意力管理達到效率最大化,是我們擁有良好的注意力習慣的前期。

以下拿我的注意力狀態給大家舉個例子:

日劇《我,到點下班》: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為什麼你能準時下班?

其中,主動型注意力,是指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全神貫注,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積極型注意力,是指我們可以投入到工作中,但工作勁頭很容易消退。而不積極型注意力,是指現在我們沒有精力做任何複雜的任務。

保羅·J.邁耶說:“效率絕非偶然。效率背後是追求卓越、巧妙安排和專心致志。”

我們通過注意力管理,可以創造輕鬆,高產的工作勁頭,是我們工作更高效。讓我們在工作中充滿成就感,有信心認為自己已經盡力做到了最好。


加班,已經成了職場生態圈內的常態。彷彿只有加班,才說明我們一直努力,向上奮鬥。

但,我想說,準時上下班,絕不是代表工作態度不好,更無法代表業績高低。

有時,準時下班只是說明了我們擁有高效的工作方式

擁有高效的工作方式,別讓工作奪走了我們的人生。

希望忍者式思維能幫你建立高效的工作系統,讓你做到準時下班。


備註:

《高效忍者》格雷厄姆·阿爾科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