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有人为屠民割地曾国藩李鸿章歌功颂德?


不仅为李鸿章翻案,有的还为汪精卫翻案。自媒体的出现,给社会搭建了一个舞台,激发了人们的表演欲,有没有演技,都想在舞台上亮个相。演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按照自己的爱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人喜欢扮演君子,有人喜欢扮演小人,还有人喜欢扮演丑角。不过,一定要相信,喜欢扮演君子的人还是主流。要相信观众的审美能力。


Lcg112233445566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个常见的事例。某人得了绝症,活不了几天了,但是在医生的努力下,多活了几年,不过最后还是去世了。那么请问,这个医生该表扬,还是该挨骂?

曾国藩李鸿章就是晚清这个绝症患者的主治医生。

在当时的情况下,满清内忧外患。如果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很可能取代满清。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悲催了!

而李鸿章,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八国联军早就瓜分中国了,而不仅仅只是赔款就了事。

有人吹捧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确实有功于民族,当得起民族英雄,但是如果没有李鸿章竭力保住满清不被殖民,新疆保得住吗?

假设左宗棠寿命长一点,取代李鸿章,满清就能打败列强了?恐怕输得更惨吧!

不以成败论英雄,曾国藩李鸿章虽然失败了,但当得起英雄二字。



江南俗士1972


分析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从那个角度和立场很重要,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会有不同的结论。

看到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1、为什么长期有人为屠民割地曾国藩李鸿章歌功颂德?

2、那些长期歌颂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本身已经认定了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割地赔款的卖国贼,第二追问认同这些卖国行为的都是些什么人(言下之意,你不认同我,你也就是卖国贼。),这是流氓的问法。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带有前提设定的,跟着它的思路走才是“爱国人士”,意见不同很可能被划到反面去。所以这个问题本身不是为了去研究历史人物,而是直接进行历史批判,但是为什么还愿意去回答这个问题?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历史人物,去评价他和研究他的前提应该是这个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环境,脱离这些,用一个现代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动不动就贴个标签,未免这样的分析和评价也太简单了吧。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目前并没有人为曾国藩和李鸿章歌功颂德,钦佩和赞赏他们为学、为人的历史研究者到不少。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消费大众朴素的爱国情怀,并不是为了去真正学习和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

从现代的角度和立场看,曾国藩李鸿章的确参与和主导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

但是你可能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假设清代历史上没有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两个人,会不会还有王国藩和赵鸿章去签订这个条约?

第二个问题回答,因为没有歌功颂德,这只是你认为的,关于赞赏和钦佩曾国藩、李鸿章为人、为学的这些人,不管从那个角度讲,都比提这个问题的人更加的尊重历史和了解历史,起码更有常识。

所以,常识很简单,真正要明白很难,需要脑子。这个问题的提问者,你比较缺。


关中熊叔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历史教育告诉我们,腐朽的满清政府是反动派,人民的对立面,曾国藩李鸿章是刽子手,屠杀勤劳勇敢的底层百姓,残酷镇压进步的农民革命。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这些观念该改一改了。并不是歌功颂德,只是给予历史人物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从才华和功绩看,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乱世之能臣,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叛乱,还天下太平,还开启了晚清的中兴,尤其是曾国藩带出来的一批湘军将领,都成为统帅一份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是晚清的落日余晖最后的一抹霞光。


两人还是中国最早看世界的眼睛,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曾国藩派出中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儿童,这些儿童后来都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人物,李鸿章还直接领导了洋务运动,造军舰枪支大炮,兴办现代化的教育和工业。


第二,从人品看,曾国藩一生是程朱理学的忠实践行者,平日里每天用日记记录和反省一言一行一念是否符合圣人与君子之道,在晚清腐败到极点的官场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算是一股清流,带兵打仗,严格约束湘军军纪,所以这只军队的形象口碑是广受赞誉的,战斗力也是无往不胜。至于李鸿章虽然比起老师曾国藩圆滑世故,但是从封建道德伦理的标准看,绝对是忠君爱国的贤臣。


至于被世人唾弃的几点,一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杀戮太重,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军叛乱中,曾国藩对俘获的太平军一律挖眼凌迟,未免过于残忍,曾国藩在这一过程深信法家观念,乱世用重典,用杀人来遏制老百姓的叛乱在萌芽中,也不为过,这是一种手段,残忍的手段才能做成伟大的功绩。李鸿章则是杀降一事被骂,苏州太平军将领集体投诚被他杀掉,以此来安定后方。

对于这一点,我只想说,乱世不能以平常的道德观念来评价,以杀止杀,实现天下太平就是最大的仁义。


还有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中向洋人妥协,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这几笔账是让他们晚节不保的最大污点,身不由己,国家积弱积贫,主上昏庸软弱,作为人臣,一是尽忠职守,二是避免再起兵端,休养生息,这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仁义,尽管要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也是无可奈何。


第三,抛开阶级观念看,太平天国绝非正义之师。起兵造反,让亿万人生灵涂炭,这是最大的不仁,否定传统文化,这是忘祖。之所以失败,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原因,虽然起义的初衷和理想是好的,中途上层领导人腐化沉沦,沉迷酒色和权力之争。


这样一只没有科学理念指导和丢失信仰的部队,失败是必然的,如果真的让他们得了天下,无非是另一个弱主强臣的封建王朝轮换,天下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动乱中,况且全盘否定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这跟亡国灭种有什么区别呢?

曾国藩因为立功立言立德被人称为历史上的半个圣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走向现代化的起点,两人为了晚清的中兴理想,一生劳碌奔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算是晚清落日余晖的最后一抹斜阳了。


柳影看历史


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山姆集团对华舆论颠覆,美国官方所组织的有好几个以基金会形式存在的组织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它们对华舆论颠覆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从小道内幕消息到社会制度,再到杜撰、断章说史,为历史反派翻案、抺黑历史英雄、大肆攻击如“义和团”这样的典型爱国民众自发组织等等。其中为李鸿章、袁世凯翻案更是其经典之作。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北洋系可以说是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再到袁世凯这三代经营而成的宠大政治军事势力。后来虽然北洋系是失败者,但是仍然留下了一个不小的后人群体。正是他们中有些人不遗余力地为曾、李、袁三位歌功颂德。曾国藩也就罢了,虽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内战中沾满了鲜血,但是做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也确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李鸿章和袁世凯两位也要翻案就完全是颠倒黑白!

李鸿章在日本茶山煤矿投资数百万两、其子李经芳在日本有三个洋行与倭寇大做军舰动力煤和大米贸易那怕甲午开战都照做不误;而北洋水师却在年经费400万两的情况煤弹两缺,参战时仅有半基数还基本上是廉价实心弹、因烧的劣质煤实际航速只有7节根本达不到标准航行速15节;李鸿章外甥盗卖炮弹到日本获利数十万两;因李鸿章李红芳父子在日本有重大经济利益《马关条约》谈得比《辛丑条约》损失还要巨大;李鸿章主动出卖中国东北利益勾引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并捞三百亿卢布回扣(有史料说只支付了170多万卢布);中法战争在法国战场上失利、国际上孤立仍然力主妥协签订《中法密约》、在左宗棠打赢新疆战争的同时仍然主张放弃新疆权益与沙俄、庚子事变在列强入侵时仍然认为清庭宣战是乱命拒不接受抗敌任命反与侵略者列强达成谅解成立汉奸性质的“东南互保”致使四大总督区和山东袁世凯部置身于国战之外的这一系列汉奸行为也是被迫无奈?也是裱糊和背锅?能不能要些脸?!谎言重复千次万次也变不成真理!


而正是因为袁世凯为称帝寻求列强支持才招来倭寇“21条”的讹诈,在倭寇因全中华民族的拼命反抗下才不得取消将中国当做附庸的“第五部分”,而袁世凯就马上主张接受“21条”的其它部分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史称“59国耻”。袁世凯这么一个见倭寇大举出兵朝鲜即擅离职守逃回国内的无能之辈,靠“投身维新升官又靠出卖维新升官”;庚子事变近在咫尺却拥兵坐观列强入侵;辛亥革命投机钻营靠军队和列强支持当上民国大总后马上解散国会、取蒂国民党、推翻临时约法,最后复辟称帝的窃国大盗和为私利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败类。


史可见证


歌功颂德有些过了,小范围的拨乱反正吧。

撇开‘怼清朝就是正确’这一点不谈,曾国藩和李鸿章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作为近代对中国历史影响极深的两个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非常有争议的人物。

很多人对曾国藩的厌恶,无非是他灭了太平天国,让清朝延续了近百年,就认为他‘阻拦了中国的进步’。这太过片面了,先不说以当时人们的世界观,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单说太平天国政权,就不是一个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困境的!

有一点要承认的是,曾国藩间接为近代中国人走出国门学习世界提供的条件!

并且,单在做人这一方面,曾国藩的确有很多让人学习的地方,这是不可抹杀的!当然,局限性的缺点也有,但人皆如此,‘学其善,去其恶’难道不会?!

再说李鸿章,他最为诟病的大约是在他手上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这一点。

但历史人物总有自己的局限性,李鸿章的身份和地位使他在很多时候是‘被甩锅’的存在!

我们从如今大量的留存书籍中可以看到,李鸿章在当时的无奈以及尽可能的抗争!

要知道,当时列强是只认李鸿章的,他不去签条约,谁都没用!

在看李鸿章的努力,如建立北洋水师这一点,也是有着‘自强’之心的!毕竟,北洋水师曾经也被认为是世界前列的海军!

虽然,因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李鸿章背负了很多,做错了很多,但仅以当时情况来看,李鸿章并不是最开始认为的那边不堪!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人物,曾国藩和李鸿章无论是在能力还是品德上都能排得上号的!不要因为他们处在末代皇朝,就以偏盖全。

你的提问看似疑问,实则却是肯定,本身就带着偏见看他们。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用感性思维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这会让你不公正!

为什么近现代史的历史研究者没有真正大师?!因为有理性的真正大师知道自己不能用理性思维看待,所以不研究,以待后人!大师都是研究古代史的,因为能够客观!

至于目前所谓近现代史的‘专家’……呵呵。

以上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潜水捉鱼


两人确实是大清功臣,尤其是曾国藩组织湘军消灭了太平天国这个邪教组织,挽救了大清,迅速结束内乱,让百姓少受痛苦,爱国人士李鸿章剿灭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组建水师,重组战舰,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有目共睹!幸好有曾国藩消灭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邪教组织,如果让太平天国成功,那中国就是一个神教国家,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著名的爱国功臣!都是力主抗俄,反对俄国盘踞新疆,在这些爱国人士的鼓动下,最终大清皇帝同意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领土得以保存!

曾国藩,李鸿章爱国不容否定,消灭了太平天国,结束内乱,恢复正常生产,使百姓得以喘息!





百花长廊


这个问题的设问本身有问题!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小人物对国家大局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好与坏没有人去关心或做过多评述。而有影响的大人物,特别是重要历史人物则不同,所以实事求是地客观评述历史人物尤为重要!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他能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其必有过人之所长,也必有令人责骂之处。中国历来有“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的陋习文化,更何况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所以骂他、赞他都是非常正常的。对这个人物一味批判唾骂和一味褒扬赞美都是不对的,他的功与过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历史的人和事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决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李鸿章本人而言,他确实做过在客观有利于国家的事,譬如洋务运动,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做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譬如签订《马关条约》等,尽管出于迫不得已,但签字人是他,他虽不过是个执行者,但卖国罪名难逃其责。所以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必须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认真分析研究后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不是仅凭一些支离破碎的只言片语,拍脑门去判断,去做结论,去评价,那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拾荒堂主


谢谢提问!曾李二人于私为师生,于公为清臣,施政用权理念一脉相承,并为延续清廷命运居功至伟,一直有人为他们歌功颂德,只是实事求是的一面之说,同时也没有掩盖他们的屠民割地之过之罪。

二人都满腹经伦,国学深笃,又洞察时事,与时俱进。军事上创湘、淮军,平叛剿匪;实业上创立工业;外交上兴办洋务,面对列强,据理力争,尽力降低损失;忠于朝廷,虽为汉臣,却忧其君,尽管政见与君有时不合,但总以大局为重,尽量维护当朝权威;终身不搞分裂,更未谋反,总之作为中兴大臣,他们对得起朝廷,也为民族独立、经济振兴做了不少好事。

同时,他们也有屠民割地之过甚至是罪行,奉命镇压太平剿匪平叛,属愚忠,长期兴军起事,没有顾及黎明百姓的生死,属昧民;割地赔银,属外奴;总之,他们自始至终是站在劳苦大众的对面为腐败而未朽的统治阶级服务卖命的,这是历史的局限使然,也是他们个人的悲哀。


mdq660310


关于曾国藩的评价,大部分人是推崇曾国藩的,他们视曾国藩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曾国藩自走上历史政治舞台,表现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功大于过,他是洋务运动发动者之一,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他主张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促进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

虽然对于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但不管怎样,他的某些品质和精神却是人们值得学习的。这也正是许多人歌颂曾国藩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