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接連四代君王個個不忘強秦,但無此人,一統於秦無從談起


秦國接連四代君王個個不忘強秦,但無此人,一統於秦無從談起

秦孝公嬴渠梁劇照

秦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是封建歷史上的一個皇帝,但是秦國能夠統一全靠秦始皇曆代先王為他打下的基礎,這其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貢獻最大,正是有了這四位先君的勵精圖治,宵衣旰食,才有了強大的秦國,才有了秦嬴政一統華夏的功績。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想難道前面的君王就沒有功績嗎?還有就是秦武王只在位四年有什麼功績?為什麼這四位是使秦國強盛而直到嬴政統一華夏的呢?

在這之前秦國在西垂之地,物不豐,地不廣,人不多,即使是春秋秦穆公稱霸之時,實力也不是很大,因為那是諸侯國還有很多,還不是七霸爭雄。但是到了秦孝公時期已經是戰國時代,各個小的諸侯國相繼被吞併,這才有了秦孝公強秦之論,不然秦國也是被吞併的命運。這就來說活這四代秦國的君王。

首先,為什麼說秦孝公是一個霸氣側漏的君王,因為秦孝公是一個敢於變法,敢於用人的君王。秦孝公深知以秦國現在的疲弱,是沒有辦法與中原各國爭雄的,如果不變法,秦國很可能在他的手裡被吞併而亡國。

下定了決心後就下書遍訪名仕,黃天不負有心人,還真讓秦孝公找到了,這個人就是商鞅。他的強秦九論,一下子激起了秦孝公爭雄中原的野心。經過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實行20年之久的變法,開始讓秦國不論是在經濟農業方面,還是軍備戰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排名前三的諸侯國,成為了中原六國心頭的惡夢。有了商鞅變法的基礎,後代君王不斷繼承和發展商鞅變法,使其最大限度的為秦國所用,才有了後來不斷強大的秦國。

秦國接連四代君王個個不忘強秦,但無此人,一統於秦無從談起

秦惠文王嬴駟劇照

其次,秦惠文王一上臺就殺了商鞅,你或許會說這難道也是繼承新法嗎?對這就是繼承新法,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商鞅變法觸動了舊貴族的勢力和利益,廢井田,行阡陌,讓貴族失去了封地;獎勵軍功,讓有功者才能封侯,奪了舊貴族的世襲之位;廢除奴隸讓舊貴族沒有了可供驅使和玩弄的奴隸。所以商鞅成為了舊貴族的公敵,秦孝公在位用自己的威望與權力支持商鞅,但是剛上位的秦惠文王不得不用商鞅來安撫這些舊貴族。在政權穩定後,秦惠文王依然宣佈繼續實行商鞅變法,沒有廢除的意思,不僅繼續推行了變法,還讓舊貴族不能推翻其統治。這就是秦惠文王的厲害所在。只是可惜了商鞅。

秦國接連四代君王個個不忘強秦,但無此人,一統於秦無從談起

秦武王嬴蕩劇照

再次,就是開篇提到的秦武王,都說秦武王只當政了四年,並沒有什麼功績。說到功績,做一個守成之君,他做到了,他繼續了商鞅變法,並沒有停滯秦國變強的路,相反秦武王還讓秦國的名聲在周天子的都城裡繞了一圈,到周王畿舉起了象徵權力的鼎。這說明什麼,說明秦國強大了,強大到了周天子已無能為力,中原各諸侯國不敢群起而攻。這就是實力,問鼎的實力。

秦國接連四代君王個個不忘強秦,但無此人,一統於秦無從談起

秦昭襄王嬴稷劇照

最後,秦昭襄王,這個在位半個多世紀的秦王,更是不可一世,向東向南不斷侵吞別國領土,使秦國的領土不斷擴大,實力不斷增長。在秦武王舉鼎半個世紀後,秦昭襄王再次前往周王畿,這次不是舉鼎,這次是問鼎。從試探走向了索要。這是實力大增的表現,也是秦國強盛的標誌。為了表示秦國的強盛特邀六國前來觀禮,在此次觀禮過程中秦昭襄王更是在六國君主的面前放下豪言:"不讓六國做秦國的藩國,而要滅掉你們六國,只有滅掉六國,秦國才能統一天下"。

而此時的六國無一人敢表示反對,為什麼?因為實力決定一切。

以上秦國的四代君王要問我最崇拜誰,誰才是強秦的奠基人,我想說是秦孝公,是這個君王,讓秦國有了強大的可能,是這個君王在王族與舊貴族面前不忘強秦的誓言,宵衣旰食,不辭辛勞為秦國幾百年基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秦國的大一統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編者寄語》親愛的讀者朋友,能讀到這裡說明我們緣分不淺,文章或許寫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見和建議對我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你的品評,我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馬,你就是伯樂,只有你才能鞭策著我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的進步。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