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據其地,自己及子孫後代卻無命可享

文:雪峰居士。本文乃雪峰居士“三國史話”第二節,歡迎批評指正!

我們瞭解到漢靈帝光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發生的黃巾起義,給東漢朝廷敲響了喪鐘。雖如此,也不過是一次導火索而已。當時的情況並非得走上後來三國群雄爭霸的局面,也許有人乘機代漢或乘機興復漢室也說不定。因此,我們必須找到造就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的實錘原因。

那麼這個因是什麼?說起這個因,就必須講到一個人。

劉焉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據其地,自己及子孫後代卻無命可享

劉焉,就是我們熟悉的益州牧劉璋的父親。東漢遠親皇族宗室,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劉備也是與之差不多的遠親皇族宗室,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但是劉焉人家運氣好,沒有劉備那麼落魄。劉焉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州郡任職,後來被發現是皇族宗室身份被人推薦到東漢朝廷,出任主持皇族宗室事務的高級官員,主管禮義廉恥。劉焉做過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非常懂地方民情。黃巾起義被平息後,他敏銳地觀察到各地殘餘的黃巾餘部將是東漢的心腹大患,而東漢朝廷的所作所為也將自找滅亡。

說實話,東漢皇族宗室有如此清醒之人應該是東漢朝廷之福。只是,劉焉沒有那份力挽狂瀾的擔當,心裡打的小算盤是如何離開京城以避禍。於是,寫了一篇名傳千古的奏疏文,即《建議選牧伯》,主要內容即為:“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意思是說,現在黃巾起義是因為刺史、太守都是賄賂而來,剝削百姓太嚴重才導致的。想要解決這種辦法,朝廷只有放權地方,可以委託德高望重或宗室之人為州牧掌地方軍政大權,協助朝廷鎮守一方。顯然,劉焉上這篇奏疏不是為了公心,因為根本沒有提出任何監察之舉,如果州牧不服從朝廷又如何解決、誰有能保證所選取之人忠心?其他各州如果紛紛效仿怎麼辦?這些問題在這篇奏疏中均未提到。他只是為私心,想離開京城避禍;而且想避禍又想保持現在的地位不變,不然完全可以辭官舉家歸隱嘛。

然而此私心作祟的後果,就是葬送了漢室四百餘年的統治,開啟了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的亂世局面。

劉焉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據其地,自己及子孫後代卻無命可享

我們繼續說劉焉這個人。

他趁著上疏的機會,為自己求一個交趾牧,信誓旦旦為朝廷守好一方。我們來看看交趾在什麼地方,就是如今的越南北部區域,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跑到當時東漢疆域的最南邊躲避戰亂。漢靈帝準了這篇《建議選牧伯》並據此實施,但以交趾太遠條件太艱苦不願意皇族宗室的人過去受苦,儼然不許劉焉去交趾。

劉焉心裡苦很鬱悶,但皇帝不許他去交趾也毫無辦法,皇帝也是為他著想。時有蜀地廣漢人董扶在朝廷任侍中,這位董扶可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占卜家。而且這個侍中雖然不是東漢朝廷的正規官職,只是一個顧問。但就是這個顧問卻不一般,因為這是皇帝的顧問。董扶看到《建議選牧伯》奏疏後,可能為此佔了一卦,也可能看出了劉焉的私心,更有可能是董扶自己也想回鄉,於是就找到劉焉說:“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

這劉焉是很相信董扶的,畢竟董扶占卜的名聲擺在哪裡。故而,劉焉對交趾就不上心了,而是開始謀求益州。劉焉野心不小啊,就是不知道他有沒有這個命。他當然沒這個命,這個命是劉備的,這是後話。

此時,遙遠的益州傳來刺史卻儉橫徵暴斂導致民反的信息,這個消息說不定就是謠言,是劉焉安排人放出來的。但是,幷州刺史張壹、涼州刺史耿鄙被黃巾軍殺害的消息卻是實打實。故而漢靈帝聽到這些真假消息,立馬慌了神,認為需要重臣去幫助朝廷鎮守益州,治卻儉的罪。在董扶的幫助下,劉焉利用此次機會謀求益州牧被漢靈帝准許。東漢朝廷命劉焉為監軍使者、領益州牧、封陽城候,使其成為三國時期早期裂土封侯者之一,當時跟隨劉焉去蜀的就有董扶。

劉焉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據其地,自己及子孫後代卻無命可享

雪峰居士論曰:

劉焉有大才,但不以其才匡扶宗室,而是以謀私利,足證其人自私自利;劉焉有野心,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亦雄心膨脹志在為自己及子孫後代謀一個帝位前程,但雖據其地卻無命可享,命也!

劉焉,如果要定一個罪名,雪峰居士認為“掘墓人”更為恰當!從來,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東漢實亡於宗室劉焉!劉焉想避禍完全可以辭官舉家歸隱,也不可上奏疏《建議選牧伯》,致使東漢之亡罪名皆歸於一身。後續還會講到劉焉、劉璋父子,縱使雪峰居士不喜劉焉,但益州牧怎會輕易退出三國曆史舞臺!

好一篇《建議選牧伯》,漢靈帝亡後各州牧或刺史,如董卓、袁紹、袁術、韓馥、劉虞、陶謙、曹操、孫堅、孫策、公孫瓚、劉表、韓遂、馬騰、張魯等等均不服從東漢朝廷,擁兵自重、相互吞併,開啟三國亂世時代。

劉焉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據其地,自己及子孫後代卻無命可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