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BAISHI 百師 ®人物 程文


引言

百師®人物每週一與你一起聆聽大師故事,感悟匠心精神。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端硯界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同時也是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程文先生,程先生12歲就開始學藝,從事端硯創作已經50多年,曾任肇慶市端硯廠廠長、端硯研究所所長,多年來創作出大量端硯精品,在當代端硯界具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


端硯是中國的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相傳,唐朝京城會考遇上寒冬,考生們的墨硯都結了冰,只有廣東舉人用端硯能磨出來墨。從此,廣東肇慶的端硯開始聞名於世。肇慶黃崗白石村是有名的端硯製作村,這裡每家每戶都有制硯作坊。


程文是當地有名的端硯製作代表人物,也是程氏端硯技藝的第十三代傳人。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端硯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程文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制硯世家


程文家族世代以制硯為生,他叔父程泗是端硯界的制硯名家,十二歲那年,程文開始正式學習制硯,他從做坯、採石等基本技術開始。由於程文基礎紮實半年時間就出師,20歲便成為端硯的技術骨幹。


2006年,他成為端硯首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程文在山水硯的風格上獨樹一幟,雕刻工藝多采用大寫意的手法,一般的制硯師傅很難做到。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1970年代,程文試圖突破傳統規範,最先把家鄉的山水名勝引入端硯,創作《百鳥歸巢硯》《星湖風光硯》等作品,這些題材將傳統的雕刻發揮得淋漓盡致。程文也因此在業界開始嶄露頭角,並引了日本、韓國、越南等商家慕名前來。


“有生命的做得更加靈活,無生命的也要做出有生命的感覺,這才是硯的藝術。”

——程文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端硯藝術


現在越來越多的制硯師傅使用機械,純以手工製作端硯者已是鳳毛麟角。程文則一直堅持用手工雕琢,完整傳承老祖宗的這門硯藝。幾十年來,他已製出了幾千方端硯。最小的端硯只有名片大,最大的直徑則有一米多長。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制硯所耗時間因個體而異,簡易的幾天,複雜工藝的需要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往常一年只製作十來方的精品硯臺,平均下來基本上是一月一硯。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端硯的製作,要經過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工序,過程漫長、精細,而其中最難的是雕刻。易學難精,做精以後還要自己設計圖案。


中國有上百個品種的硯,但端硯能夠作為四大名硯之首,在於它本身石頭質地是最佳的,而且石料花紋也遠比其他地區的硯石豐富多彩。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隨著制硯手工藝的發展,其價格水漲船高。


一塊“巴掌”大的端硯價格都會上萬。也正因為制硯具備經濟價值,許多年輕人都願意投入到制硯工藝學習中,讓這項技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端硯傳承


按照傳統習慣,制硯技藝不輕易外傳。但程文卻廣收弟子,將技藝傳給外姓人。幾十年來,他的徒子徒孫已成百上千,並且都成為端硯行業中的佼佼者。


“端硯能有現在的發展不容易,我不會把手藝只保留在家族中,如果能讓它發揚光大,誰來學都可以。”


——程文


百師®人物 | 程文:巧手妙賦端硯美


唄唄有話說:

2006年肇慶端硯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端硯能從黯淡無光的低潮期走到今天備受矚目的紅火期,而不是像其它傳統工藝逐漸沒落,也正是因為有像程文大師這麼一班老藝人在背後始終堅持和默默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