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作者韓鵬: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開封華夏文明研究專家


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商契、后稷是居住古莘國亳都、也稱浚(俊)都的高莘氏帝嚳之子。帝嚳出生在“允"、即"夋",加水為“沇”水、“浚”水。沇水為濟水,浚水為鴻溝、浚儀渠。


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古人認為,"嚳"為“夔”一聲之轉,故夔即帝嚳。而夔字在傳寫中又變形為"夋"(浚、俊),故夔、夋又屬一人。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西晉皇甫謐曰:"帝嚳名俊";《初學記》(九)引西晉《帝王世紀》曰:"帝嚳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曰夋"皆可為證。而帝舜的"舜",亦即"俊"字之假借。西晉郭璞《山海經.大荒西經》注:"俊即舜字,假借音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舜,假借又為俊"。章炳麟《文始》:"舜,秦謂之荾,舜可讀為俊"。西漢《禮記.中庸》曰:"其所以謂舜乎",東漢鄭玄注:"舜之言充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按'充'者'允'之誤字",而"允"即"夋"也(王國維說,參見《古史辨》第七冊載吳其昌《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


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沇(濟)水與浚水、鴻溝交會於滎陽北部至開封陳留北部一帶,正是濟(沇)水三隱三現之地。濟水隱現的原因,與鴻溝首受黃河之水的流量大小密切相關。帝嚳、舜帝,也稱帝夋、或帝浚、帝俊,也居住生活在濟水、鴻溝之濱。濟水流域還是黃帝、昌意、顓頊、帝嚳、后稷、商契共同出生、居住甚至建都之地。


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因濟水流域為黃帝姬、姞等十二姓的封地,後人也以黃帝氏族姬姓稱濟水為姬水。今延津、封丘、滑縣有黃帝“胙土封氏”的胙城、大封國、韋城為憑。因大封為豬、豨韋、豕韋喜水,在天象為天蓬星(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在五行中為水,在五方中為北,在五色中為黑,是北斗星和黃帝的象徵,也是濟水被稱作北水、黑(玄)水、豬龍河的地理、文化原因。中國南方水族,認為自己先祖居住中原沮水、睢水,祭祀豨韋、豕韋,大致就源於此文化傳承。


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考“天蓬”一名,本為星宿神之稱。《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也。謂順支辰,總御陰陽,契合天地,主張造化,乘三明以應四時,隨月建以定八節,歷九宮也進退。”天蓬,為北斗九宸之首輔,主四時八節、陰陽造化之政。或許,滎陽青臺遺址出土的北斗星,便是這種文化傳承的結果。但是,滎陽不是黃帝時期創造十二地支中,子、午線與卯、酉線交會的天地之中,故也不是中央黃帝建都的中央之國、天地之中。

帝嚳之子商契、后稷,也與夏禹、伯益一樣,均居住在黃河下游濟水、鴻溝流域的古陳留地區。對此,史典中也有記載:

如據北宋史學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開封“浚儀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簡狄浴於青丘之水,有玄鳥遺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契”,即商契、閼伯;“青丘”,是帝嚳、契先祖黃帝的出生地,東部數里的軒轅樓就是黃帝與嫘祖生玄囂、昌意的帝都“軒轅丘”,也是帝嚳出生的浚水、鴻溝、蒗蕩渠,所建浚儀古莘國浚(亳)都之地。

如漢代易學著作《河圖稽命徵》雲:陳“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耀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生黃帝軒轅於青丘。”故曰黃帝為北斗神,並以北斗星、或天蓬星作為黃帝的象徵;後世關於黃帝出生的青丘記載雖多,但青丘在堯帝九州中州,即冀州和天地之中記載者,唯開封浚儀嶽臺、青丘一家,發源地與傳承地不言自明。


韓鵬: 濟水流域是黃帝氏族故土雜談


如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姞”:“黃帝之後伯䱔姓也。國語。晉胥臣臼季曰。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姞其一也。詩都人士作吉。南燕、密須、姞姓國也。后稷妃家。左傳。鄭文公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為伯鯈。餘而祖也。以是為而子。旣而生穆公。名之曰蘭。文公卒。石癸曰。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必將為君。遂立之。古今人表雲。姞人、棄妃。直以姞人為姓名。”南燕,秦代為東郡南燕國,今為河南延津一帶,是后稷,即周棄的產生和居住地。

延津南部的濟水,也是黃帝姬姓後裔居住的姬水、泲水、北濟、玄水、黑水之地。與黃帝、商契(閼伯)出生的開封青丘、玄池同地”。故唐代王鸛《廣黃帝本記》、南宋《軒轅黃帝傳》、《辭源》均記載:“(黃)帝娶西陵氏於大梁,曰嫘祖,為元妃。生二子玄囂、昌意。”黃帝、昌意、顓頊、帝嚳、商契、后稷等黃帝后裔,均出生在滎陽東部至開封古陳留、古大梁北部的青丘、濟水一帶。

這裡正是魏國大梁所撰《穆天子傳》記載的崑崙山、曲洛、豐(荊)隆宮、黃池黃澤、黃臺之丘、黃帝宮室、夏啟居住之地。濟水,也稱若水、黑水、玄水、姬水、豬龍河,與滎陽東部的滎河、鴻溝、浚水同地,處處體現著黃帝、北斗、五行文化傳承。

這裡也是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一行(張遂)測定的浚儀嶽臺“天地之中”和中國最早的“子午線”之地。開封古浚儀嶽臺,地處夏代禹王劃分的九州中州,即豫州之地;嶽臺的北方之地,對應夏代禹王劃分的九州北方之州冀州,也對應北方之天的天蓬星、北斗星和紫薇垣、天之中的北極星,又稱太極星、太一星、天帝星。

到了西周時期中國的大九州形成之後,中原九州之一的北方之州“冀州”,逐漸向今河南安陽邶國、河北西南部的邯鄲方向延伸,故開封嶽臺北方河北的內涵也逐漸演變,今簡稱“冀”;西周至春秋時期,冀州、西河文化又被晉國西河人士傳承到山西一帶,山西“晉”文化也因此而產生。但終究改變不了冀州本在夏代開封古浚儀、古大梁嶽臺北方,即“天地之中”、“中央黃帝”、“中央之國”北方的地理方位概念。

中國華夏文明發源地陷入混亂的原因,在於失去了“北”和“中”的原始地理方位,失去了對黃帝氏族生活在濟水流域的深刻認識,到了該回歸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