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疫情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今后,是否能降低医患矛盾呢?

泰山石敢当162024707


医生是可敬可爱的,但医院运行机制不变医患矛盾照常出现,医生首当其冲还是出气桶。


光头蚂蚁


医患关系不是那么简单的,这次疫情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线。彰显了医务工作者,在国家有难人民众群生命受到威胁时的作用。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战斗被抗疫第一线,很多医护人员因此献出了保贵的生命。他们是全国人民遵重和学习的榜样,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关于医患关系问题是个存留问题,须要医院医生把握好与患者的关糸。医者医德医心,患′者德心,人心都是肉长的。搞好医患关糸须要医院医生患者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善,我们不要穿新鞋走老路。在这次疫情战斗的鼓励下,通过努力一定能搞好医患关系的。广大患者要冷静思考尊重医生,形成遵医爰医的社会好风尚,医生遵重患者的经济利益,杜绝医患矛盾伤医事件的发生。


猎鹫


可能性不大。

医患矛盾沉疴已久,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必然要当仁不让,因为这是天职所系,因此,在疫情流行期间,医务人员的社会职能作用较平常时便显得更加重要。

毕竟战疫的过程风险极大,而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的医务人员可谓是壮举。加之参战的医务人员不但有感染,还有牺牲,因此足以使每位国人由衷地感恩、感动、感激。

而疫情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归之于平常。人们在感动之余,依然会面对依然故我、沉疴已久的医疗问题和医患矛盾。

所以,通过一次或几次能够突显医务人员丰功伟绩的一过性事件,以期达到今后缓解医患矛盾的良好用心和目的,未免过于天真。

因为医院要不断发展,发展的基础是要有良好的财务收入,这一切需要靠医务人员来完成;

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效益,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

医务人员一样要养家过日子,也一样抵御不了物欲社会的种种诱惑;

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争分夺秒,哪里有富余的时间解决你的疑惑,沟通是粗放的,埋下太多的矛盾伏笔;

医药费居高不下,患者渐生焦虑,又缺乏良好的交流,医患之间的信任出现危机,如同干柴和烈火一样;

患者及家属中一样有暴戾刁蛮之人,自身素质低下,无知愚昧,在与医方对立的前提下,又过高期待治疗的效果;

不负责任的记者和媒体片面性的报导,也经常添油加醋;

唯利是图的医务人员的确存在,使患者失望甚至寒心。

以上种种现实问题不解决,何谈医患矛盾改善。当然,国家和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医改的深入。


xwg行云流水


回顾一下近几年来发生的比较严重的传染病,看看医护人员的感染的数据。

2003年席卷中国大陆的SARS,据后来统计,全国共确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病例349例,其中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成为这次中国非典疫情的最大牺牲者,占死亡人数的1/3。

2004年从非洲大陆大规模爆发至今的埃博拉病毒,包括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与塞拉利昂共和国在内,至少有240名医护人员染病,其中120人死亡。

从2012 年第一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出现在中东地区后,MERS 冠状病毒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这种疾病会导致医护人员的感染,其中,约40%的医护感染者死亡。

当然,除了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牺牲的“烈士”们,还有那些过劳猝死、非自然原因死亡的医护人员呢?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50%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没有得到社会认可;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三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 小时,二级医院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 51.13 小时;仅有不到1/4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医师的休息权没有得到保护;65.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当人们生病时候就会想起医护人员,当从遭受痛苦到健康痊愈才会感谢医护人员,在其他人看来,医生的工作都是应该的,可是有想过其实医生也是“普通人”吗?事实上,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友善和睦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被更多人尊重,很多患者康复之后都会表达感谢。

但希望这种情况并不像“临时抱佛脚”一般,需要的时候记得医生的恩情,不需要的时候就把医生推向风口浪尖,成为高危职业。然而,这场疫情更多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的挺身而出,高感染率、高风险,而我们也希望除了病毒之外的危险,请不要再增添其他任何人为因素的危险。

医生大概是现在被诟病最多的职业,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国家与人民危难之时会毅然决然的冲上去,我们不希望把医生当神一样崇拜,只希望把他们当成普通人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坚守与奉献之余心里能有所安慰。

这场疫情中,中央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待遇,做好工伤认定和待遇保障,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生活保障,确保轮换休整到位,开展烈士褒扬和先进表彰等一系列措施。《通知》一出,各地都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切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同样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看到了国家政策的变化,看到了群众态度的变化,感受到了未来可期。而我也希望这种“医患情”,这种“正确导向”能一直留存,不要再让医务人员“寒心”离开工作岗位了。


东哥的北漂生活


这个问题问得好像中国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真正为国为民,真正有本事的人(包括广大有医德的医护人员)中国人是非常敬重的。健忘症不是中国人专有的,英国人是美国人的祖先,美国人收拾英国人的时候可是毫不手软。医患关系就像女人生孩子,刚生的时候说太痛了,打死都不生下一胎,过段时间忘记痛了,又生一个,很多人不会因为一时感激就永世不忘。只有国家为这次牺牲在抗疫一线的烈士举办国家级的追悼会,条件允许的话举行国葬,并把这次抗疫的白衣英雄事迹编入小学教程,尊重医护教育从娃娃抓起,才能让后代子孙永世尊重、敬重仁心仁术的医护人员。



就在广一方


医患矛盾是医疗制度引起的问题。跟这次医生的奉献没关系。一个简单的小毛病 不做各种检查不能确诊。以前的老中医还是西医大家记得么?用手按一按就知道那里有问题。如果大夫都能做到这样 先确定差不多的问题 然后再具体病情具体上仪器。而不是上来先把所有可能性都上一遍检查。这样就会好很多。一个医生只会看各种数据 我个人认为跟修理工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做检查的费用跟医生的效益挂钩所以 医疗制度不改。医患关系不可能更改


看问题别看表面


我个人觉得不会(希望我的感觉是错误的),在当前的形式下很多人对医生歌功颂德,一旦脱离这个环境医护人员的奉献就会被慢慢淡忘,想想呵斥医护人员去打扫厕所的,想想把护士口罩拉掉往脸上吐吐沫的,等等。自私自利的人不会少,当他们的要求不被满足时他们才不管你今天奉献了多少,所以李兰娟院士说的对:“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新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人员,适当管控娱乐圈某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才!”


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落花为石


俺院王老六,患上了肚子瘤,千里迢迢去北京什么坛医院看病,做了一个什么“CT”检查。30多分钟就花掉一万一千元!那是王老六和老伴一年的退休金,从嘴巴里节省下来钱哪。不知道为什么还不能走医保报销?最后还是没确诊要什么治疗,就被打发回家等死了!就是这么一场大病,把王老六全家干了半辈子的积攒全部积蓄“”抢劫“”个净光!现在的医疗制度不彻底的改革,还老百姓的一个公平。医患矛盾永远不会缓解……!


用户55893346043


医患的矛盾不在与医生和患者之间,而在于制度。医生天职是治病救人,患者是想看好病,本身很互助的为何敌对,制度的问题。现在疫情我觉得就是很好例子,你看医生救人国家保底,救助补贴解决医生后顾之忧,患者安心看病治疗国家财政兜底,哪来的矛盾,人民群众都怀着感恩的心。现实回归后,还是医院自负盈亏,医生看病,药物掣肘同时患者经济差,互相不信任,我希望能以疫情期间模式来,矛盾肯定少,可是只是期望吧


星辰14419397


斗胆谈点!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绝不是患者和医生个人恩怨造成的,如果真的解决此类问题!必解决根本原因在哪里,理顺明确医院的性质是什么?如果医院崇旨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职业!规范各类合理:检查检验,药品,住院,手术等等收费),在提高一点少数医疗职业者的技能,和素质,医患纠纷一定会减少,如果把医院当成超市!当商场!做买卖。那问题就不一样的了,医师变成了商人?俗话说:十商九奷!不奷不商。为了挣钱各种奇似妙想就难免了,所以医院不能市场化!更不应该商业化。医疗工作者待遇:可参考公务员,也可参考教师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