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㉑我要做戰友們的“眼睛”

轉眼間,從2月20日出發至今,第三批珠海援助湖北醫療隊來到荊州已有半個多月。近日,來自珠海市人民醫院的醫療隊隊員林莉發來了她在荊州第十五天的戰“疫”日記,從起初在隔離病房的護理工作,到值守在汙染區出入口的感控監督,林莉深刻地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變化。作為感控監督員,林莉說:“我要做戰友們的‘眼睛’,確保他們安全歸來。”

战“疫”日记㉑我要做战友们的“眼睛”

日記全文如下:

驚蟄春雷一聲響,惟願人間皆無恙。今天是3月5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驚蜇。古人云:“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蜇、終於春分、止於清明。”

如此,勝利在望。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來到荊州參加抗疫工作就半個月了。在短短的半月裡,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工作和生活,完全適應了在重症二區工作的快節奏。其間,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變化:與戰友間的配合越來越默契,與同事之間的聊天多了一些幽默,平日裡緊繃的面龐舒展了很多,上下班的腳步也更加從容了。然而不變的,是我們每個人的眼神中依然充滿了對戰勝疫情的堅定。

在連續上了兩個夜班後,根據護長分工安排,我現在上感控班,也就是“感控監督員”:負責指導、監督醫護人員正確穿脫個人防護用品,監督每位隊員進出隔離病區的個人防護落實情況,同時還要把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的任何可能存在風險點都排查出來,保證大家的安全。

面對肆虐的疫情,感染防控舉足輕重。感控監督員雖然不進病房,但所有的工作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僅僅是防護裝備的穿脫程序,就多達三十多個步驟。為了讓戰友們熟悉這些流程、不漏掉任何步驟,來自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援荊州醫療隊的院感指導老師周曉紅醫生和來自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朱慶偉醫生還把這些流程整理好,打印出來貼在牆上,讓大家看後一目瞭然。周老師還經常叮囑我們,防護不到位就是裸奔,對出入病區的工作人員,無論一分鐘還是半小時,他們的一進一出我們都要把好關。

為了更好辨認彼此,大家都在防護服的胸前和背後寫上了自己的單位和名字。在名字之外,“廣東珠海”“荊州加油”這樣的字樣也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因為這是廣東醫護與荊州人民共同的一場戰“疫”。

在醫護人員防護完成之後,還要再看看他們的防護服周圍有沒有破損,包括戴的口罩、帽子、護目鏡、手套以及腳上穿的鞋套,不能漏出一絲一毫的皮膚,以防感染。為此,穿一次防護服就需要耗費大半個小時。只有這些防護都到位了,醫護人員才能被允許進入隔離病區。

細節決定成敗。雖然穿防護服的步驟很多,但脫防護服更有講究,所以我們遇到的真正的考驗,就是每次“迎接”醫護人員脫防護服下班的時刻。因為醫生護人員出病區時,所穿的防護服已經被汙染,如果脫得不好,就會讓病原體留在內衣裡,所以醫護人員每脫一件物品,就需要手部消毒一次。同時,還監督他們雙手不能觸摸到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等暴露在外的防護用品,確保不汙染自己。

院感無小事,安全大於天。要知道任何一步做錯了都有可能導致醫護人員被感染,前功盡棄。雖然進入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但真正進入到戰場上,還是會有些緊張,越緊張,就越容易出錯。確保他們萬無一失,平安歸來,是我們感控人員肩上沉甸甸的職責。

今天的班在忙碌中結束了,脫下厚厚的防護服做好消毒已經是下午一點半了。回駐地酒店的路上,我又一次欣賞到了荊州白天的景色,雖然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熱鬧的喧譁聲,但荊州的白天依舊很美!希望我們很快會迎來春暖花開,荊州會繁華如初!

【記者】劉梓欣

【作者】 劉梓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