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析隋朝初年,“兩楊皇儲”勢力此消彼長背後與關隴集團關係

易儲鬥爭的背後


隋朝開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下令廢黜太子楊勇,改立次子楊廣。至此,楊勇已經位居皇儲二十年之久,這一詔令顯然在隋朝內部引發了動盪,不僅楊家內部激烈鬥爭,連朝廷中不同的政治群體之間也受其拉扯和牽制,從而導致了整個隋朝中樞政治結構的大洗牌。

從顯性的情況看,按照學界大部分研究者的角度:太子楊勇一味寵幸昭訓雲氏,破壞了隋文帝欽定的婚姻,引發了他與父母之間尤其是獨孤皇后的矛盾,如此一來撼動了自己的儲君地位。但是仔細想來,縱觀整個歷史長河,為何一起後宮之寵竟然激起如此大的變故,甚至於招致廢黜,這等事件讓人唏噓。

實質上,這只是一個導火索,背後隱藏著極大的政治系統爭鬥,換而言之是兩大陣營的角力。楊勇的東宮勢力衰落,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與獨孤皇后的矛盾,還有背後關隴集團幾大勢力的爭鬥。

而"新皇儲"楊廣,自從開皇九年(589)平陳戰爭結束後,楊廣晉爵為太尉轉任幷州總管,次年又鎮壓陳境內豪族叛亂,取代秦王楊俊成為揚州總管。從兩次平南戰爭中看楊廣的升遷,並未發現有多大的助力,與之相對的楊勇開始失寵,此時楊勇並沒有直接被廢,其勢力也未出現頹勢,所以廢黜詔令等了整整十年才下達。這期間楊廣在揚州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隨著兩大陣營背後勢力的此消彼長,也就有了開皇二十年的廢黜事件發生。

試解析隋朝初年,“兩楊皇儲”勢力此消彼長背後與關隴集團關係


東宮衰落與關隴集團的關係


自從隋文帝登位初年就完善了東宮各項制度建設,同時又選出一批文武雙全的僚屬以輔助太子楊勇,對其諄諄教導。這些僚屬很容易就會被標上"太子黨"的標籤,自然成了其核心力量。據《隋書》中記載的人數來看,開皇年間東宮僚屬五十八人,在整個國家官僚系統當中自然劃分至"東宮僚屬",至於區分文和武,視為不均。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五十八人的來歷中,三十五人屬於是關隴集團,細細劃分為三大類:北鎮勢力後裔、關隴河南河東土著勢力及後裔、北魏孝武帝遺族;僅河南河東土著勢力就有十七人,佔據一半。

要知道在隋朝前期的北周政權當中,"兩河土著"勢力長期受到北鎮的壓制,所以在北周末年轉而支持楊堅建隨,自認而然就成了新型的政治核心力量,在政治權力結構當中進一步躍遷,站到了北鎮勢力之上。

並且楊勇的東宮勢力和不同地域的集團間存在明顯的親疏關係,如河東柳氏、弘農楊氏、楊扈田三姓姻親家族。

河東柳氏——僚屬職責和家族利益

其中河東柳氏和楊勇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從開皇年間開始,柳氏異常堅定的支持楊勇,甚至於到了仁壽末年還試圖助楊勇復位。實質上柳氏家族和楊素家族在北周初年就有很深的恩怨,並且對晉王楊廣也不太和諧。開皇十年隋文帝本來答應以蘭陵公主嫁給楊廣妻子的哥哥,結果因事改嫁於柳氏家族中柳述,致使楊廣不滿。而此時正是三子奪儲大戰前夕,楊勇、楊廣、楊素三人已經開始角力,此時的楊氏自然知道利害所在,於是盡心盡力支持輔佐皇太子楊勇,此等忠心不僅是為官職責,還有基於家族利益考慮作出的選擇。

試解析隋朝初年,“兩楊皇儲”勢力此消彼長背後與關隴集團關係

弘農楊氏——家族利益前提下的個人取決

從開皇九年,楊勇逐漸失寵開始,晉王楊廣的羽翼開始豐盛,東宮僚屬當中的一部分與楊廣有牽連的官員處境發生了變化,這一點從出身關隴集團的弘農楊氏成員身上特別明顯。原屬於東宮僚屬的弘農楊氏官員共有五位,其中三位的變化非常直觀:楊朏、楊宏、楊欽都是開皇初年的太子右宗衛副率,楊朏開皇八年居然從東宮調出,隨晉王南下平陳,楊宏、楊欽開皇十九年先後調出隨軍出征突厥,三人均病死於軍中。

不難看出,隨著楊勇的失寵,隋文帝開始著手虛弱東宮勢力,在一開始弘農楊氏就鎖定了太子楊勇的矩陣,其主要是以家族利益為核心,因為經歷過動盪政局的家族,一般都非常明確自己服務的對象。

楊扈田三姓姻親家族

楊欽、扈志和田仁恭三人同時任東宮僚屬時,除了特定的政治背景,他們三人之間也存在緊密的姻親關係。因為但是的姻親是除了血緣政治以外最重要的政治聯合紐帶,隋文帝開皇初年把這三個安排在東宮要屬位置,就是考慮到他們之間的姻親關係,不至於內訌。

這種姻親關係不單單在楊扈田三人身上,其他還有張孫氏、獨孤氏、宇文氏之間也與楊家存在或多或少的關係。

由此觀之,開皇初年東宮的僚屬配置存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一方面顯示著楊勇勢力的強盛,一方面也是關隴集團群體之間抱團取暖的機制。但是這些群體隨著楊勇的失寵也逐漸開始失勢,因為東宮僚屬基於不同的家族利益和個人選擇,漸漸開始分化瓦解。


試解析隋朝初年,“兩楊皇儲”勢力此消彼長背後與關隴集團關係


易儲鬥爭最後階段的決戰與關隴集團的分裂


開皇二十年十月,楊勇被貶為庶人,次子楊廣被立為太子,隋文帝從著手廢儲到重新立儲,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姑且不論在此期間楊廣的表現,其實易儲的過程之所以如此,乃是二人此前早已分出了勝負。

高穎的下野——東宮的崩潰

從文帝開始翦除楊勇勢力開始,就對東宮背後的各關隴勢力開始一輪皆一輪的政治打擊。除了出調弘農楊氏等人前去平南,清洗東宮武裝系統,還對其文官系統進一步打擊。開皇十九年,隋文帝罷黜了東宮的尚書左僕射高穎,這不僅是對個人的打擊,也是對高穎所代表的北朝新貴族的打擊。

高穎本身的家族力量就較為孤單,在不斷遭受到同僚的攻擊下,他和楊雄、蘇威、虞慶結為"四貴",成了一個小型政治集團,引發隋文帝的猜忌和不滿。所以一到開皇九年,中央權力核心層發生變化時,這"四貴"自然就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而出生關隴土著勢力的楊素躍居尚書右僕射,與高穎共掌朝政。其後這兩大陣營就展開了爭鬥,

在高穎下野一事發生後,太子楊勇在開皇末年的處境越發惡劣,試圖進行勢力擴張以挽回局面,原本支持他的杜陵韋氏和河東柳氏,此刻紛紛閉門自保,悄無聲息,太子楊勇到了四面楚歌的地位。

楊廣的對峙——拉攏楊素的關隴力量

站在對立面的楊廣找到了新的契機,開始拉攏楊素展開猛烈進攻。隨著高穎的下野,楊勇的東宮勢力已然開始奔潰,楊廣的行動無非是壓死東宮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開皇十九年、二十年楊勇的擴張活動看:楊廣和楊素聯手,憑藉兩次出征突厥的機會,得以久居京師,加緊他奪儲的步伐。

同時兩人聯手加緊打擊東宮勢力的同時,也開始對東宮內部人員進行了分化瓦解,拉攏其重要僚屬倒戈,作自己的內線,其中就有東宮倖臣姬威,後來成為了審訊楊勇的關鍵人證。於此同時,楊廣順勢解除了與崔氏的姻親關係,維護了隋文帝夫婦對他的一貫信任和支持。

整個過程當中,晉王楊廣主要依靠的還是關隴集團的政治合作者們的支持,其中以楊素為主要核心支持力量。

試解析隋朝初年,“兩楊皇儲”勢力此消彼長背後與關隴集團關係


小結:

實質上從隋文帝建國初期對東宮的培養和人員配置情況來看,就是在利用幾大舊的關隴集團勢力來輔助太子,但是隨著隋朝發展進程中,隋文帝為了加速了隋朝開皇中葉以來的政治結構調整進程,把矛頭指向了太子楊勇,這裡面自然有一些偶然情感因素,但是更多地是為了打散舊的政治結構。

因此整個廢儲過程中,先是以高穎為代表的"四貴"集團逐漸失勢,以楊素為代表的關隴地方土著勢力又迅速崛起,可將楊勇和楊廣所依託的支持勢力,均是新型的集團組成參與到中央核心調整中來。

在十幾年的激勵爭鬥中,背後是長期的政治勢力較量。不僅內部力量受到極大的內耗磨損,附庸在楊勇背後的文武官員尤其是出身關隴集團的成員在易儲過程中及其後續政治鬥爭中,大批遭到廢黜和殺戮,這裡面既有太子集團的高穎、宇文弼等文武朝臣和東宮僚屬,還有仁壽宮之變中遭到清洗的柳述、元巖等人。

關隴勢力此消彼長的狀態,也就鑄就了楊勇失權,楊廣奪權的結局。只過不可悲的是,隋文帝試圖打散舊關隴集團群體力量的計劃泡湯了,因為整個隋朝的統治群體並沒有發生變化,這些關隴勢力之間只不過又走上了新的組合,新的鬥爭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