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帕尔战役,日军奋力到达目的地,为何望而却步不战而退?

iwndl


英帕尔战役前期,日军打得还算顺利,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逼近至英帕尔附近。当时的初战告捷甚至让日本人一度认为英帕尔已是囊中之物,征服整个印度也已只是时间的问题。东京电台和报纸大肆渲染这一胜利,“万岁”的高呼也响彻东京上空,不过日本人很快就被打了脸。

事实上,日本人的胜利并不完全是因为对手不敌,还与英军的主动退却有关。英军指挥官蒙巴顿早就料到日本人将会有此图谋,所以战斗刚一打响他就想好了对策。他迅速将钦敦江附近的守军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并在此构筑防御阵地。这样一来日军就不得不背靠钦敦江作战,他们的补给线也会越拉越长,再加上此时英国空军又完全掌握着制空权,最终就会导致日军的补给供应陷入困境。蒙巴顿的计划可谓正中日军要害,因为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完全没有考虑后勤的问题,他麾下的3个师团也只携带了3个星期的口粮,后续补给只能依赖脆弱的丛林运输线。

后续的战斗渐渐陷入僵持,日军被迫进行着艰苦的攻坚战,进展非常缓慢。随后英军增援部队陆续抵达英帕尔前线,日军连续恶战四十天之久却依旧未能撕破英军防线,胜利的天平也随之倒向了英国人一侧。日军自身携带的干粮已经耗尽,此时只能靠着丛林小道送来的一点补给苦苦支撑,然而雨季的到来让日本人彻底陷入了绝境。江河泛滥,道路被毁,日军脆弱的补给线瞬间崩溃,许多士兵因无粮可食开始纷纷上山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各种流行性疾病也开始在日军部队中迅速蔓延,死亡人数与日俱增。

日军已无取胜的希望,但是牟田口却依然不打算就此放弃。6月10日,陷入疯狂的牟田口对英帕尔实施了最后一次突击。这一次日军虽然奋力冲到了英帕尔的边缘,但是他们自身的力量也就此耗尽。眼见胜利无望,第31师团指挥官佐藤中将便擅自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日军就此失去了科希马战线。31师团的溃败给了日军一记重击,让原本就已脆弱的防线彻底崩溃,一周之后日本南方军总司部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日本人的悲剧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在败退的路上他们没有任何补给,可谓走一路死一路,有些日本兵甚至以野草和人肉充饥,最终逃走的日军仅剩5万余人。或许是天道轮回,当年盟军缅甸大撤退那一幕也降临在了日本人的头上。


战情解码


不是日军止步不前,而是强弩之末!

内部原因:日军进攻到此后,后勤补给几乎断了,加上丛林瘴气,导致瘟疫爆发,死伤无数,士气底下。

外部原因:英印军队依靠工事和后勤补给,加上印军保家卫家的决心和士气,以逸待劳。


微笑的蛋黄派


因为这样你才能问今天的问题!


A0美达太阳能0A-1351583...


水土不服,后勤跟不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