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艦“宇治”號被接收後更名“長治”號,成為民國海軍旗艦


“長治”號,原名“宇治”,是二戰期間日本海軍在華的一艘著名軍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憑藉強大的海空優勢,很快控制了中國沿海海域,當侵略行動逐漸向中國內地蔓延時,為了對付退入長江作戰的中國海軍,以及在內河配合日本陸軍作戰,日本海軍開始向中國大量派遣淺水炮艦。

日艦“宇治”號被接收後更名“長治”號,成為民國海軍旗艦


“宇治”號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產物,屬於“橋立”級,該級艦比當時投用在中國的大部分日本炮艦都大,設計當初的目標是用這類軍艦擔當長江炮艦艦隊的領隊艦或旗艦。“宇治”號由大阪鐵工櫻島造船所承建,1941年4月30日完工,隨即就被派遣到中國,負責長江江面的巡防。

日艦“宇治”號被接收後更名“長治”號,成為民國海軍旗艦


“宇治”號的正常排水量999噸,滿載排水量1350噸,艦長76米,寬9.7米,在長江上已是巨無霸一類的軍艦。為了適合內河航行,軍艦採用了平底船型,吃水只有25米。該艦的動力系統是2臺透平機,雙軸雙槳,功率4600馬力,航速20節。因為設計時想讓這類軍艦能兼顧在中國沿海進行活動,“宇治”號不同於普通的長江炮艦,還具有很高的幹舷。其武備包括充作主炮的3門120毫米高角炮,艦首1座雙聯裝,艦尾單獨安裝1門,這種火炮除可用來防空外,平射的威力也非常大。偽滿洲國江上軍的部分炮艦,也曾裝備過該型火炮,8門當作副炮的25毫米機關炮,艦尾還裝有深水炸彈投放軌道。在當時活動於中國的日本炮艦中,屬於火力強,設備較先進的1艘。

日艦“宇治”號被接收後更名“長治”號,成為民國海軍旗艦


抗日戰爭勝利後,殘留在華的日本軍艦被民國政府接收。“宇治”號於1945年9月13日在上海高昌廟被接收,更名為“長治”號,編入民國海軍的海防第一艦隊。由於艦齡短,艦況好,噸位也大,成為抗戰結束後民國海軍內重要性僅次於“重慶”號的主力軍艦。

(喜歡加關注!精彩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