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真的在朝巨引源跌落嗎?

科學邊緣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除了只存在於古籍中的歸墟,在我們的宇宙中也存在一個“歸墟”,它位於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附近,距離地球1.5億光年至2.5億光年,有著數萬倍於銀河系的質量,


在宇宙中,巨大的質量就意味著巨大的引力,所以包括銀河系在內的數百萬個星系,都受到了“歸墟”的影響,而引力極其強大的“歸墟”,在天文學中被稱為“巨引源”

1973年,天文學界在繪製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圖時,第一次發現了“巨引源”所在位置的引力異常,1986年,巨引源被確認位於南三角座和矩尺座方向。


但矩尺座星系團的質量,遠不足以影響包括銀河系在內的數百萬個星系,因此天文學界將“引力異常現象”的“罪魁禍首”,鎖定在了矩尺座星系團後方的夏普力超星系團。

6.5億光年外的夏普力超星系團,質量在銀河系的一萬倍以上,是周圍超星系團中,內部星系密度最大的超星系團,而且它周圍還存在若干個“略顯稀疏”的天體系統,這些天體系統和夏普力超星系團一起,成為了天文學家眼中的“引力異常區域”。

在宇宙結構中,銀河系和周圍的星系組成了本星系群,若干星系群會組成星系團,若干星系團會組成超星系團,而超星系團,往往會成為“宇宙長城”之間的結點,若干條“宇宙長城”,最終組成了天文學界,現在看到的“宇宙纖維網狀結構”。

此時此刻,銀河系和臨近的數百萬個星系,正在以每秒600公里到1000公里的速度,向巨引源“跌落”,但這注定是一個沒有結局的過程,因為以銀河系目前的速度,需要1000億年才能到達巨引源。

而37.5億年後,254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就會從側面撞上銀河系,兩者最終會在引力作用下,形成一個質量更大的星系。

除了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融合,6.5億光年外的巨引源也不可能長期存在,因為佔宇宙質能總量68.3%的暗能量,正在讓宇宙加速膨脹,巨引源這種超大規模天體系統,“很快”就會因為宇宙膨脹而分崩離析。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運動的宇宙,但科普時的圖像往往是靜態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會有一個“星球為何漂浮”的問題。

事實上,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質量扭曲時空產生引力”來看,人造衛星衛星繞地球公轉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向地球“跌落”,38萬公里外的月球繞地球公轉,同樣是在向地球跌落。


地球繞太陽公轉,就是在向太陽跌落,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就是在向銀心跌落,銀河系向著巨引源前進,就是在向巨引源跌落。

歸根結底,宇宙中所有的公轉過程,本質上都是小質量天體向大質量天體跌落的過程


宇宙觀察記錄


一,巨引源指位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附近的某一引力異常處, 大約幾億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響。

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互相遠離,但此處的星系卻在互相聚集,其中埋藏著什麼秘密?

下圖黑點是銀河系,藍色表示星系密度低、綠色中等、紅色為高,白色的細絲揭示了星系向引力中心移動的路徑。

(有科學家認為巨引源是拉尼亞凱亞這個超星系團的引力中心)

二,人類無法揭示宏大的宏觀宇宙,但人類同樣也無法理解超微觀的世界;當探索層面到了量子級別,波詭雲譎的粒子開始變得飄忽不定、無視時空、無處不在而又面目全無,連客觀實在性似乎都消失了,人類根本無法理解。

只有神秘的量子波動交織糾纏在一起,三維世界才從無序中湧現,纖毫畢現無比真實,但同時人類的靈魂和肉體同樣被禁錮於此。

三,銀河系碰撞仙女座星系。

NASA預計,銀河系將在37.5億年後和仙女座系“相撞”。

這裡的“相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物理碰撞,可以冠之以相融;由於巨大的引力的影響,兩個星系裡面的星雲星塵將坍縮,形成新的恆星,數以億計算的恆星將在碰撞中誕生。

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相撞”的整個過程圖示。

從第一張圖(左上)開始,是當下的星空,仙女座只是銀行系左上一個模糊的小點。

第二張圖:20億年後的星空;

第三張圖:37.5億年後的星空;

第四張圖:38.5億年後的星空,其中的暖色的光輝有新誕生的恆星;

第五張圖:39億年後的星空,新星越來越多;

第六張圖:40億年後的星空,兩個星系被潮汐力撕碎,開始熔合;

第七張圖:51億年後的星空,兩個星系的核心變成了兩團非常亮的光團;

第八張圖:70億年後的星空,兩個星系融為一體;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70億年是什麼概念?

我想再活一百億年....


科學資訊魚


巨引源指的是位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心的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附近的引力異常處,距離銀河系大約1.5-2.5億光年,規模覆蓋大約4億光年,是一個相當於數萬個銀河系質量的引力中心。它的引力影響了大約幾億光年範圍內包括本星系群和室女座星系團成員在內數百萬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的紅移顯示它們之間以包括銀河系都在相互遠離。這些星系的運動速度包括星系相對宇宙背景輻射的本動以及宇宙膨脹帶來的退行速度,兩者預測值的差異揭示了巨引源的存在。

上圖右下角藍色長箭頭指示巨引源的位置。

宇宙是一個空間與時間的綜合概念,是一個在各種維度都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作為一個由大尺度空間中所有的物質(包括暗物質)共同作用產生的引力(質量)中心,巨引源本身也在演化。在銀河系以及巨引源附近,還存在由或大或小的“空洞”,根據目前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理論,這些空洞也在賦予物質甚至空間推動力。因此在暗物質與暗能量作用下,包括銀河系與巨引源在內的更大尺度的物質結構都在不斷演化,而這些演化過程以及產生什麼結果,以目前人類的能力還無法預知,畢竟人類目前連地球上大氣與海洋中的“湍流”現象都還沒有研究透徹,更何況受到無數複雜參數影響的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演變。

因此雖然銀河系及本星系群的確受到巨引源的引力作用而產生相向運動,但這個過程並不能稱之為向巨引源的“跌落”。這是一種高度複雜的卻遵循天體運行規律並結合宇宙演化規律的一種相對運動。也許未來本星系群會在多次繞行巨引源之後與之徹底分道揚鑣並加入另一個新聚合的“巨引源”也不一定。

#科學我知曉#


心繫宇宙天地寬


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抵達巨引源,因為在我們抵達那裡之前,宇宙中強大的暗能量就會將矩尺座星系群推離我們,漸行漸遠。星系群或許將能夠保存下來,但超星系團在暗能量面前將很難倖免。因此,放寬心,對我們來說,巨引源“的確”沒有什麼可怕的!


80後的記憶長河


宇宙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按排好的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什麼。銀河系根本不可能跌落巨引源,因為宇宙中有看不見摸不著強大的暗能量它會有反作用力保持平衡,現代地球人類的科技根本無法解釋宇宙中出現的狀況。


zxcvbnm123456789asdf


宇宙中沒有一種能量是永恆的,也不存在永恆的物質。所以,萬事萬物的生生死死循環往復,才彰顯出宇宙的活力。人類地球也一樣。其他星球或星系也一樣。區別的是時間,就是循環過程的長或短。


貓咪—地球


我們是在朝著巨引源前行,而且速度相當快,但是我們最終會抵達那裡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們將永遠都無法抵達巨引源,因為在我們抵達那裡之前,宇宙中強大的暗能量就會將矩尺座星系群推離我們,漸行漸遠。星系群或許將能夠保存下來,但超星系團在暗能量面前將很難倖免。因此,放寬心,對我們來說,巨引源“的確”沒有什麼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